三国时期姜维北伐的重心在哪里?中原还是甘肃?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后诸葛亮时代,姜维逐渐成为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将。当然,对于姜维来说,也扛起了北伐中原的重任。
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对于姜维北伐来说,虽然他喊着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可是,姜维的主攻方向,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而是集中在今甘肃省一带。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喊着北伐中原,为何却经常往甘肃跑?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把主攻方向放在今甘肃省一带,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首先,对于中原之地,主要指今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等地。至于最核心的区域,自然是今河南省一带。而就曹魏来说,则定都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而就姜维来说,历次北伐的目标,则大多在今甘肃省一带,这显然是远离中原的地方。比如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比如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
再比如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不久之后,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百姓入川,率军撤回。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北伐的主攻方向,都放到了远离中原的甘肃一带。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之所以经常往甘肃跑,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失去荆州之地后,蜀汉事实上无法直接进攻中原之地。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彼时,关羽率领大军包围了曹魏的襄樊之地,而在襄樊之后,就是南阳等中原之地。因此,对于关羽来说,直接威胁到了中原之地,这也是曹操一度想要迁都,从而来避其锋芒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襄樊之战中,孙权派遣吕蒙偷袭了荆州,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在失去荆州三郡后,不仅诸葛亮的《隆中对》难以实现了,蜀汉也失去了进攻中原的重要平台。而从益州出发的话,想要威胁到中原之地,显然是非常现实的,因为这中间隔着关中等曹魏重兵把守的地方。
在不具备直接进攻或者威胁中原之地的背景下,姜维选择将主攻的方向放到今甘肃省一带,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正是因为远离中原之地,导致曹魏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是比较薄弱的。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时候,陇右多个郡县就背叛了曹魏,归降了蜀汉,这意味着曹魏在该地区的根基不是非常深厚。在曹操逐鹿中原的时候,该地区是韩遂、马超等诸侯的势力范围,直到公元215年前后,曹操名义上占据了该地区。当然,因为长期在荆州、扬州等地和蜀汉、东吴作战,促使曹魏能够在该地区投入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

所以,在笔者看来,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显然是在践行避实击虚这一兵法理念。避实击虚,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出自《孙子·虚实》。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曹魏实际上在整个雍凉地区的兵马,都是比较薄弱的。不过,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之后,曹真、司马懿等大将坐镇的关中等地,已经聚集了大量精兵。在此基础上,不仅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难以实现,直接进攻关中之地,更是以卵击石,几乎不可能获得什么成果。
既然如此,姜维喊着北伐中原,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却兵锋一转,攻打曹魏的陇右地区,无疑是比较灵活的策略。另一方面,对于本就出自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的姜维,显然对这一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从而起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最后,作为天水郡人士,姜维对于今甘肃省一带的风俗民情是比较熟悉的,这有助于分化瓦解该地区的势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再比如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姜维认为自己熟悉陇右、陇西等地的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在此基础上,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国中郎将郭修而还。
在东汉末年,羌胡一带的叛乱是比较频繁的,也即东汉朝廷都难以掌控该地区。对于曹魏来说,同样难以在该地区完全扎根,这无疑给了姜维进攻这一地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反之,如果姜维攻打曹魏根基深厚的关中等地,注定是事倍功半的。更为关键的是,蜀汉的国力,本来就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也即经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出于节约成本,降低对蜀汉国力消耗的角度出发,用偏师来攻打雍凉一带,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当然,因为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曹魏也在逐步强化该地区的兵力,特别是伴随着邓艾的到来,姜维几乎没能在甘肃一带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也即其进攻基本上都被邓艾给化解了。

北伐失败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浅谈北伐中的宿命论
中策虽缓,但若蜀取陇右就在地理形势上打破了曹魏对蜀汉的包围,而可以居高临下虎视关中,反之,曹魏固守陇右,不仅巩固了关中形势,还从侧翼包围汉中,并可出奇兵直插蜀中腹地,邓艾灭蜀正是以陇右为基地。陇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诸葛亮北伐第一步夺取凉州,第二步再取关中。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的重心也...

品读《资治通鉴》[727]| 诸葛亮接班人姜维,兵出雍州为什么会失败?
这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姜维兵力不足,另外,军粮供给依然是重要制约因素。不过,通过这次魏蜀两国对抗,可以发现一个大问题。在战争谋略上,魏国的新军事将领与姜维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还高出一头。这证明,除了老将郭淮,钟会、邓艾、陈泰这些魏国新一代人才已经成长起来,而蜀国人才凋零得非常厉害。

诸葛亮6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第一,按照小说来看,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姜维一共9伐中原。其中,诸葛亮没有成功的原因:1,第一次北伐,当时赵云还在,诸葛亮手下文臣武将极多,南方孟获又归顺朝廷,诸葛亮没有内忧,就以赵云,邓芝作为北伐先锋,斩了韩德父子三人,诸葛亮两军阵前骂死魏国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维,上圭,安定等处...

诸葛亮病逝蒋琬的地位有何变化?对北伐的看法如何?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时候,蒋琬率领蜀汉大军来到了汉中之地,以此等待进攻曹魏的时机。在此期间,蒋琬因为自己主要是一个文臣,不适合亲自率军,于是派遣姜维率偏师西进,从而进攻曹魏的凉州。在北伐中原上,蒋琬将重心放在了凉州上,也即希望姜维可以攻占凉州,以此...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做什么?为何姜维二十年后才北伐?
而在蜀汉这方面,虽然战场都集中在了曹魏的地盘,但也损耗了蜀汉的元气,在这期间也需要调养生息,当时主战的荆州派系已经逐渐凋零,原本的益州派系是不支持北伐的,所以姜维处处受到打压,只能一点点的积累。其实即便是诸葛亮想要北伐也得瞅准时机,他是在曹丕死后才开始进攻的,而姜维也是在司马懿死后...

导致蜀汉亡国的真正罪魁祸首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
百姓苦不堪言。姜维在蜀汉后期的战略部署中,也出现了严重错误,蜀汉实力不如曹魏,所以他们应该先做好防守,然后再北伐。蜀汉的防守重心就汉中,但姜维时期,他将防守重心放在了武都和阴平,让汉中的兵力大减。姜维还改变了魏延时期汉中的防守策略,他撤销了汉中外围的险要据点,采取了收缩防守策略。

兴势防御战与姜维北伐
五年之后,司马懿的政变引发魏国内部动荡,政争如火如荼,使得攻蜀的兵力被分散至镇压叛乱。淮南吴国的诸葛恪趁机进攻合肥,魏国的攻蜀压力骤然减轻,战略重心转移。这时的蜀国,面临着内忧外患,费祎的离世使得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试图延续诸葛亮的辉煌。姜维的北伐分为两阶段:初期,在费祎的严格管控下...

张郃追击,魏延低头不语,诸葛亮为何不派姜维去战张郃呢?
魏延沉默的背后,可能出于对诸葛丞相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实力的犹豫,另外之所以不让姜维上,是因为诸葛亮安排姜维和廖化,等到王平和张翼等人和张郃、司马懿交战激烈之时,去偷袭司马懿的大本营。(一)蜀中无大将 自建兴六年(228年)开始,诸葛亮在平定了南中各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连续北伐把重心放到了和...

以前的东吴是现在的哪里,三国的东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7. 这一时期始于190年,当时汉朝中央集权体系崩溃,军阀纷起,天下陷入混乱。8. 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9. 此后数十年,蜀汉的诸葛亮、姜维等人多次北伐曹魏,但未能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10. 曹魏后期,实权逐渐落入了司马懿手中。11. 263年,...

蜀汉在汉中的时候,防御体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姜维认为,“实兵诸围”的策略确实可以起到防御敌人的作用,但敌人打不过就跑,在后勤上损失可能大一些,本身遭受不了什么巨大的损伤。姜维用兵以险,认为光拒敌还不够,更希望能够杀敌。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经过长时间的经营,蜀汉北伐的重心已经逐渐从汉中向西偏移。汉中再留太多兵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