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变法让魏国崛起,为何最后魏国还是灭亡了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学家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当中,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最先崛起,但是没能笑傲到最后这是为何,魏国的兴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战国后期地图
魏国在“三家分晋”当中是实力虽强的一个,但是他的地理位置不太好。魏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身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果不寻找一条使魏国富强的道路,说不定哪天就被他国吞并了。所以,魏文侯(魏斯)即位以后,招募贤才,变法图强。而李悝绝对是最佳人选,所以魏文侯就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李悝变法以后,魏国很快强大起来。魏文侯在位期间可以说是人尽其才,关于魏国选相的问题,他看中两个人选,魏成子和翟璜。于是去询问李悝,李悝告诉他说:“选相,平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穷苦时看他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
魏文侯被这么一点拨,就明白了。当李悝经过翟璜的家时,翟璜问李悝:“听说国君叫先生,询问选相的事,现在谁是国相?”李悝说:“魏成子已经是国相了!”翟璜听说后,立刻变了脸色说:“西河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国君内心为邺邑担心,我举荐了西门豹。国君想图谋讨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攻下后,无人守护它,我举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我哪点比不上魏成子?”
李悝不慌不忙的说:“我给国君说,选国相平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穷苦时看他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因此我知道魏成子将成为国相。再说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的食禄,十分之九用在外面,十分之一用于家中,因此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尊为老师。您所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当作臣子。”
李悝说完以后,翟璜深感愧疚,拜李悝为老师。
西门豹治邺
从李悝与魏文侯的对话来看,他给出了选拔人才的标准。而魏文侯心里也有底了,所以经过判断选择魏成子做了国相。魏国之所以成为战国首霸,其实是有原因的,这跟魏文侯任人唯贤是分不开的。
魏文侯去世以后儿子魏武侯(魏击)即位,魏武侯时田文做国相。当时吴起认为自己功劳很大,一直不明白田文为何做了国相,所以他质疑田文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效命,敌国不敢图谋。治理百官,亲附万民,充实府库。扼守河西而秦军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两国宾服顺从。比这三项,您都出于我之下,而地位却加于我之上,这是什么原因?”
田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吴起怼回去了,他说:“虽然那三项都不如你,但是国君年少,国人疑虑,大臣未亲附,百姓不信任,当此之时,将政事交给您,还是交给我呢?”
其实田文是在暗示,吴起在魏国是当担重任的,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比作国相还要重。吴起听后,无话可说,这就是人才之间的对决,田文能做国相还是有本事的。
田文死后,公叔痤做了国相,娶魏国公主为妻,而妒忌吴起,于是想办法将其排挤出了魏国。吴起只好逃奔楚国,并帮助楚国实行了变法。吴起变法后,楚国很快强大了起来。再说这个公叔痤,此人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能坐上国相之位,其实都是用阴谋夺来的,根本没有用到政事上。其实,在魏文侯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魏武侯时错过了吴起就不说了,而孙子魏惠王(魏罃)即位以后,又错过了千古奇才商鞅。
马陵之战
公叔痤曾经以个人私利将吴起排挤出魏国,在他病重的时候,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那就是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商鞅当时只是一个中庶子,职位非常低,魏惠王根本没有听说这个人。公叔痤身前没有推荐商鞅,是害怕商鞅占了他的位置。所以,活着的时候没有给他高位。公叔痤病重的时候,才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是因为当时的公叔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所以才良心发现。但是,他突然把相位交给一个职位低下的中庶子,这不是拿魏国的前途开玩笑吗?所以,魏惠王觉得太草率了。更要命的是,公叔痤最后还向魏惠王补充了一句话:“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重说胡话,根本不理睬他。商鞅也知道魏惠王不会杀他,但是也不会重用他。后来,他听说秦孝公在招贤纳士,满腔热血的商鞅就去了秦国,历史的转折点因为商鞅的出走,而改变了中国历史。
作为管理者一旦错过一个人才,也许将失去整个天下,魏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最贵。所以,古语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管理者要具备慧眼识人的能力,人尽其才,不要大材小用。魏国从魏惠王即位以后,任用的都是一些嫉妒心强的人。包括后来的孙膑去魏国,就是遭到庞涓嫉妒的结果,以至于魏国的霸权很快衰落。当然,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魏惠王,谁叫你不任用商鞅呢?魏国这么多人才不用,偏偏用哪些拍马屁的人,自私自利的小人,这样的国家能变强大那就奇怪了。

法家的创始人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法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及创始人、大臣。李悝在中国法治史上的贡献,最为突出的是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文法典《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了变法,固化了当时的封...

李悝怎么读
问题一:李悝读音是什么 李悝是怎么死的 李悝 读音:lǐ kuī 关于李悝的去世,传言有两种,一说李悝寿终正寝;一说李悝自杀身亡。第一个说法,李悝变法受到魏文侯的肯定,他在仕途上可谓是顺风顺水,李悝成果受到魏国人民的认可,最终得以寿终正寝。第二个说法,因为李悝制定了《法经》,他也要审理...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兴起的原因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人(今河南濮阳)。约生于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于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李悝变法在魏国走上富强之路过程曾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变法...

春秋战国变法改革和西方文明制度,在核心内容上有何不同?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变法改革最密集的时代,自魏国和秦国相继依靠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强盛起来之后,整个中原地区掀起了一套变法改革的热潮,几乎每个国家都曾经参与其中。 当然,因为国家性质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不同,每一个诸侯国所面对的外部压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大诸侯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变法形式和变法特点...

李悝是什么人?战国时期改革的先行者
李悝(kui一声)(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更多的内容以及变法细节及过程,且看下面分解。以公正之心荐才李悝是由翟璜推荐才得到魏文侯重用的,两人因此关系特殊,而翟璜本人亦是一名...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为什么各大国家的变法都曾有针对贵族的行为出现...
君主要集权先秦时代与后来的大一统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君主集权的问题上,秦王朝建立之后,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利都掌握在君主手中,各方官员也要由君主直接任命,他们对皇帝负责,不拥有如同诸侯一样的自治权,这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形式,也是必要的步骤。

战国时期著名变法有哪四例
战国初年各国所进行的变法活动,正是顺应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政治改革。 魏国的“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汉书·地理志下》)。宗法制度下的经济基础在于宗法贵族对于土地所有权的掌有,“盐铁之饶”是井田制度破坏后的经济活动,在土地私有出现后,才能有“...

李悝简介: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

战国李悝怎么读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李悝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

曾是西部小国的秦能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并不是只有秦国才有变法,东方六国都曾有过变法,比较有名的有魏国的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国的赵武灵王变法,但只有秦国的变法最彻底,并一直贯彻执行,其他国家的变法,都是随着灵魂人物的去世而烟消云散。并不是秦国第一个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都比商鞅变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