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战是怎样爆发的?河南之战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是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河南地的收复,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役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听从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并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战役背景及地理状况
秦汉时期的河南地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西汉朔方、并州刺史部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断陷冲积平原。黄河贯穿整个平原,航运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开发利用早,为中原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最终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
河南地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疾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
战役前奏
公元前129年(汉元光六年)冬,匈奴袭扰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驻守渔阳,加强东方防御。
公元前128年(汉元朔元年)秋,匈奴兵分三路,突破长城关塞,大举进犯。左路2万余骑攻至辽西,杀辽西太守,略边民2000余人;中路杀入渔阳,击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寻又败韩安国军千余骑,几近歼灭;右路进入雁门,杀略千余人。汉武帝急命卫青率3万精骑出雁门,李息率兵一部出代郡,迎击匈奴骑兵。卫青"斩首虏数千" ,挫败匈奴攻势。
战役全程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
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两部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匈奴二王率少数亲兵逃遁。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打了胜仗,战死士兵的甲胄和兵器都要回收,打了败仗就回收不了了,成了敌人的缴获了。全甲兵而还,说明没有发生打了败仗甲胄兵器被敌人缴获的情况)。
意义影响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武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 ,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 ,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昔日匈奴刺向汉朝背后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匈大战 西汉初期的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共48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国力被汉军打击由盛转衰。到汉武帝时,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公元前127...
武帝时期西汉是如何对待匈奴的?相对前代有何变化?
自前133年始,武帝对匈奴发动十数场较大规模的战役,包括高阙之战、越阴山之战、漠南之战等,而其中富有决定性的战役共有三次,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首先是“河南之战”,它于前127年爆发,其目的是为了夺取河南地,从而让汉朝在进攻匈奴时有一个可攻可守的前进基地。这一年“匈奴入上谷,鱼阳,...
汉武帝之后对匈奴的战争
第二次,匈奴对渔阳.上谷进攻,卫青率汉军击退匈奴,并进一步夺回了河南,修建朔方.五原城,使都城免于暴露在匈奴军行程之内,河南之战使汉匈战争中汉朝避免了被动防御的局面,走向反击。第三次,漠南之战,卫青主力由朔方杀出漠南,李息在北平牵制匈奴大军,最终卫军突袭右贤王营地,逼迫右贤王仓皇逃往...
西汉时期的匈奴是指现在哪个省份
西汉时期的匈奴是指现在的内蒙古,外蒙古,俄罗斯南部地区。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
在汉朝抗击匈奴的战役中,通过哪些战役确定了匈奴与汉朝的边疆划分
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从云中郡,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托克托县,沿着黄河一路向西一直到达高阙塞,也就是现在的阴山计兰山口,然后在一路挥师南下直达陇西郡,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驱逐了匈奴在河套地区的势力,赶跑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并入大汉版图,...
蓝田之战爆发的背景介绍
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爆发,楚国大败,士兵战死超过八万,高级军官,包括主帅屈匄、裨将逢侯丑以下七十多人被俘。秦楚蓝田之战的经过:楚国大败可能使得当时的秦国君臣认为楚国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开战。而且事实上丹阳之战是当时系列大战的一部分,在秦...
晋楚两国之间的_之战是怎么回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
侵犯中原几个世纪的匈奴最终是如何灭亡的?
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随后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匈奴在战争和天灾的双重打击下,处境日益困窘,最终引发了匈奴内部关于王位的争斗,匈奴帝国因此由盛转衰。在单于王位的争夺战中,呼韩邪单于脱...
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求翻译
意思是: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出处:班固〔两汉〕《苏武传(节选)》原文: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
南阳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南阳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南阳之战为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军进攻南朝齐宛城(今河南南阳)获胜的作战。过程:二十年,北魏迁都洛阳 (今属河南洛阳东北)后,魏孝文帝元宏派荆州刺史薛真度等进攻南齐宛城,被齐太守房伯玉部击败。魏帝对攻宛战败十分恼怒,以为南阳(治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