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说出我国和世界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动植物吗?
地球上濒临灭绝稀有的10种动物。有的生活在我国
【基本介绍】 [编辑本段] 桫椤 suōluó 科属:桫椤科(Cyatheaceae) 保护级别:一级 名称: 树蕨 类别: 草花 别名: 桫椤、台湾桫椤、蛇木 科名: 桫椤科 拉丁名: 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 【地域分布】 [编辑本段]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海拔下限(米):通常400,最高1500,最低200 海拔上限(米) :通常900,最高1600 【生态习性】 [编辑本段] 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傻子带邸林。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傻子带原始雨林”。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花,被人们所保护着。 ·生长现状 渐危种。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若不进行保护,将会导致分布区缩小,以致于灭绝。 ·生长特性 本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至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土壤多为酸性。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米,胸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蚀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具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0.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一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一12厘米,宽1.2一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的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具钝齿;叶脉在叶片上羽状分叉,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分叉处,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 【分类情况】 [编辑本段] 桫椤科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我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黑桫椤被并入桫椤属作为亚属处理。桫椤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上的气囊体,孢子囊的孢子数目和囊群盖等。 我国桫椤属(Alsophila),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我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1、桫椤(A. spinulosa) 2 、中华桫椤(A. costularia) 3、南洋桫椤(A. loheri) 4、阴生桫椤(A. latebrosa) 5、兰屿笔筒树(A. fenicia) 6、黑桫椤(A. podophylla) 7、毛叶桫椤(A. andersonii) 8、大叶黑桫椤(A. gigantea): 1)大叶黑桫椤 2)多脉黑桫椤 9、粗齿桫椤(A. denticulata) 10、小黑桫椤(A. metteniana): 1)小黑桫椤(原变种var. metteniana) 2)光叶小黑桫椤(变种var. subglabra) 11、西亚桫椤(A. khasyyana) 【保护价值】 [编辑本段] 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分布区缩小,且具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 1、研究价值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观赏价值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3、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桫椤谷的自然条件及保护现状 【濒危原因】 [编辑本段] 椤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种类濒临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仅残存于热带、亚热带。脆弱环境中“避难”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 根据专家们试验和观察,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 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3、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竟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4、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5、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6、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7、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保护措施】 [编辑本段] 本种有的分布区虽已包括在自然保护区内,贵州还建立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但多数地区尚未加以重视。如四川峨眉山过去桫椤分布很多,如今只有数十株散生在伏虎寺溪沟两侧。建议当前保护重点应以四川邻水、犍为、峨眉等地区为主建立桫椤保护区,同时进行生态学、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扩大分布面积、避免分布区南缩。在福建省福安市瓜溪桫椤保护区里也有大量的桫椤,近两年开始了严密的保护措施。
我国的藏羚羊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前5次灭绝自然而为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第6次灭绝人是祸首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蒋志刚博士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新物种难以产生
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
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蒋志刚博士认为,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
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最终时刻的来临,人类会成为幸存者吗?
2050年地球百万物种灭绝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高山生物幸存机会大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区的生物物种幸存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区的大一些,因为这一地区的物种在全球气候变暖时,可以向更高也更凉爽的地区转移。
那些生活在地势平缓地区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它们未来的生存环境将非常脆弱。这些地区的生物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气候和环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区转移,而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鸟类最有希望生存
而鸟类靠着强有力的迁徙能力在理论上是最有希望幸存下来的物种之一。为了找到更适于生存的地区,鸟类可以长途飞行,但是由于森林和其他自然条件的恶化,它们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真正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其结果就是只能面对死亡。
上述科学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生物保护学专家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过低估计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澳12种蝴蝶要消失
科学家们的另一些惊人的发现是,在澳大利亚被纳入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研究显示,在该地区的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
欧洲受影响最小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大地区的动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1870种动植物种,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
新闻链接 科学家提出“性别失衡论”
新华社华盛顿4月21日电 按照科学界流行的看法,恐龙灭绝是外来天体撞击地球所致。但外来天体撞击究竟引发了何种后果直接加速了恐龙灭亡,却众说纷纭。比如,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新提出的一种观点则认为,外来天体撞击引发的气候变冷,有可能造成恐龙后代雄多雌少,恐龙最终因“性别失衡”而走上绝路。
英国利兹大学戴维·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国《生育与不孕》杂志上指出,哺乳动物、鸟类、蛇、绝大多数蜥蜴和一些鱼类,其后代性别是受染色体或基因决定的。以哺乳动物为例,后代遗传了两个X染色体的为雌性,遗传了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将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动物,如鳄鱼和乌龟等,它们下的蛋在孵化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将影响到后代性别。研究人员说,恐龙等一些早已灭绝的物种,后代性别很可能也受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
米勒等人认为,距今约6500万年前外来天体撞击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尘埃进入地球大气层,全球气候因此变冷,结果导致恐龙的后代中雄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推测,哺乳动物雄性中的Y染色体,可能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而进化出来的。这种通过遗传决定性别的机制,可以保障后代中两性比例的平衡。他们认为,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变暖趋势,有可能给现存一些靠环境温度决定后代性别的物种生存构成威胁。
雪豹,熊猫,扬子鄂,金丝猴,丹顶鹤....
人类.
地球上濒临灭绝稀有的10种动物。有的生活在我国
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资料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明确属于哪个亚种)是...
我国十大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排行(快要灭绝的珍稀动物)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因此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的自然种群已经灭绝。3、扬子鳄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世界上濒临绝种的23种国宝级野生动物,有10种在我国因为这种鹿颜色灰暗,并且有一对獠牙,所以被命名为吸血鬼鹿,实际上,这种鹿是温顺的食草动物,主要以森林中的草和落叶为食物,它们生性警惕,胆小机警,但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如今野外已经很罕见了。 7. 中华四大鲟 中华四大鲟之一,有千斤腊子万斤象之称,其中...
我国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在20世纪80年代就只有秦岭南麓发现有7只野生种群,经过人工介入,到2008年已达到200只。4.扬子鳄扬子鳄还被称为鼍,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身上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故也被称为“活化石”,因其数量锐减,中国还在...
我国濒临灭绝的物种有哪些?
1、藏羚羊:这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动物,因其适应极低温度而拥有厚密的绒毛,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为保护藏羚羊,我国成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羌塘、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等,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和新疆地区。2、扬子鳄:作为世界上稀有且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因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得名。我国已将...
濒临灭绝的物种有哪些?
藏羚羊 东北虎 朱鹮、亚洲象、白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
我国目前的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1. 扬子鳄 扬子鳄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是古老的,也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扬子鳄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2. 大鲵 大鲵,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华南虎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3.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
我国濒临灭绝的物种有哪些?
我国濒临灭绝的物种有:1、藏羚羊: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2、扬子鳄: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
中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