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起义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黄巾大起义的主要内容

黄巾大起义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于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起义军主力为张角所领导的太平道信徒,起义军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波才、彭脱所领导的东方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的南方黄巾军,这三部分起义军分别和东汉官军鏖战于河北地区、颍川地区、宛城地区、兖州。由于各种原因,这三部分起义军各自为战,先后失败,起义于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宣告完全失败。由于这次起义的起义军都在头上包上黄色头巾,史称黄巾大起义。
黄巾之乱,是中国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张角等人领导,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事件概况折叠编辑本段
公元184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杆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实亡。
爆发原因折叠编辑本段
东汉末年,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朝政腐败。于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其在民众心中的话语权,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
发展历程折叠编辑本段
起义爆发
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官军镇压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于4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义军反击
5月,京师见皇甫嵩被围,派曹操率军救援。不过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份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隽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
6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隽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
张角唯有撤到广宗,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正值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肯,左丰便向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灵帝大怒,用囚车徵卢植回京。京师唯有下诏再重新调整:皇甫嵩北上东郡;朱隽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五斗米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
败亡冀北
朱隽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徵朱隽回师,幸
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不行。但朱隽仍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隽又因兵少不敌,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隽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隽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隽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朱隽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隽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隽大破,朱隽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军不安,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城。朱隽再次急攻,于11月癸巳日,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平定宛城一带。185年春天,班师回京。
另一方面,皇甫嵩于8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不过,张角已经病死,在10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犟,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稍为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起义后续
乱事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但汉灵帝没有改革,反而继续享乐。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小的也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
公元188年,黄巾军再次发生起义,黄巾余部纷纷起事。2月,郭太等于河东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4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10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11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为了镇压平乱,于188年3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乱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失败原因折叠编辑本段
其一,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其二,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其三,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其四,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历史意义折叠编辑本段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因此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时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黄巾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革命战争,它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为 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民革命遗产。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对它认真进 行总结,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经验教训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 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 二、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 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第三、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 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以沉重 的打击。第四、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 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
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关三国人物的品评,《初省三国/圣神贤》有诗曰:曹丞非野党!孙主义真长!刘候若好汉!司马也堂皇!五虎勇可畏!卧龙智无双!周郎心不窄!英雄惜英雄,恨上苍!

一、特点
1、黄巾军起义是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起义前,张角把教徒、民众组成36方,拟定起义计划,提出纲领口号,明确打击的目标,做了充分准备。
2、黄巾军起义是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来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封建社会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不可能很容易被组织起来,张角利用宗教形式发动起义,是一个创造。
太平道在这时不仅是一种信仰,更主要的是作为推翻东汉王朝的旗帜和掩护物。这种利用宗教联系农民起义的形式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3、黄巾军起义提出了“平均”的革命口号。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一个很重要思想就是“平均”,反对贫富悬殊,张角利用太平道传播这种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农民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近代农民起义有着深刻影响。  
二、意义
1、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扫荡了代表当时最黑暗、最腐朽的外戚宦官势力,动摇了东汉朝的统治基础,使之名存实亡。
2、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土地兼并有所缓和,部分农民得到土地特别是曹操统一北方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不断恢复与发展。
3、进一步打击了奴隶制残余势力,使众多的奴隶变成依附农民,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4、在这次大起义中,无论起义领袖还是起义群众,表现了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斗争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广大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扩展资料:
黄巾军起义失败原因:
1、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20]
2、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3、东汉派来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4、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军起义

  发起人
  张角(?——184),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黄巾大起义军起义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汉灵帝建宁年间,疫病流行。张角于是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和张宝,前往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借治病为名,进而开始传教活动。到汉灵帝熹平年间,张角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不久之后,太平道信徒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张角把他们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张角号召农民起来推翻东汉政权,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将起义日期确定为汉灵帝中平初年(公元184年,甲子年),并积极谋划起义,在叛徒反叛后,张角提前发动起义。起义爆发后,身为太平道首领的张角在冀州领导黄巾军主力作战,没有为其他军团作调控,直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病死于冀州。
  主要力量
  黄巾起义的主导力量是太平道。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有见于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东汉末年在全国104郡县及封国之上设置14州,魏郡属于冀州),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强、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
  起义概况
  此次起义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于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起义军主力为张角所领导的太平道信徒,起义军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军主力,波才、彭脱所领导的东方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的南方黄巾军,这三部分起义军分别和东汉官军鏖战于河北地区、颍川地区、宛城地区、兖州。由于各种原因,这三部分起义军各自为战,先后失败,起义于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宣告完全失败。由于这次起义的起义军都在头上包上黄色头巾,史称黄巾大起义。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史籍原文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黄巾起义,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万。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素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灵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隶,使钩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属,案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蛾贼”。杀人以祠天。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并置都。召群臣会议。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帝从之。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儁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俊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儁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又进击东郡黄巾卜己于仓亭,生擒卜己,斩首七千余级。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诏嵩进兵讨之。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以黄巾既平,故改年为中平。(节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隽列传》)
  小说演绎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霓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古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源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今人记述
  在现在的河北省平乡县,流传着东汉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到巨鹿落户的故事。相传张角的老家原本在山东,因为连年饥荒,就带着两个弟弟逃荒到了巨鹿。张角有一身好武艺,为人正直,敢为百姓伸张正义,深得群众爱戴。后来就在巨鹿开场收徒,传授武艺,并在那里落户。这个传说反映了黄巾起义领袖为人民所敬重爱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东汉农民起义是和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的。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的境地。因此,从汉安帝即位以来,到黄巾起义爆发前夕,共计七十余年的时间,农保起义几乎连续不断。仅在黄巾起义前的三十余年中,见于史书记载的农民起义就不下二十余次。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浪潮的普遍高涨,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这就是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张角,本是道教中太平道一派的首领。他自称“大贤良师”,以传布太平道为名,利用行医治病为手段,在农民中秘密进行组织起义的活动。开始,东汉政府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的“善道”,并没有引起注意,使太平道得以顺利的发展。张角继续扩大组织的范围,派遣八名弟子,分别到各地进行传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参加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遍及青、徐、幽、冀、兖、豫、荆、扬八个州(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江苏数省),入道群众达几十万人之多。为了将分散在各地的力量组织起来,他们把人道群众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立一“渠帅”,由张角统一指挥。眼看时机一天天成熟,他们决定在“甲子”年(即公元184年)发动起义,还颁布了四句口号,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黄天”则是张角自称。同时,他们又派人在京城洛阳的寺门及州郡官府的墙上,用白土写上“甲子”两个大字,作为起义的暗号和标志。公元184年,大方马元义先调剂、扬二州的数万名起义群众,赶到邺县(今河北临漳县)集中,准备配合京城及各地的起义。马元义又几次到洛阳,组织宦官封諝(xu虚)、徐奉等为内应,约定在这年的三月五日一同起义。但是在二月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唐周,把马元义的起义计划向东汉政府告密。东汉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在洛阳实行大搜捕,对起义进行残酷的镇压。结果,马元义被捕,在洛阳牺牲;信奉太平道的一千多名官兵、百姓,也遭到了屠杀。同时,东汉政府又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张角等人。张角知道事情已经泄露,就连夜派人通知各方,立即举行起义。起义军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记,因此称之为“黄巾军”。这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提前在二月爆发了。黄巾起义爆发后,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统一指挥战斗。他们率领起义军攻打州郡,焚烧官府,没收豪族财物,许多地方官吏闻风逃窜。不到十天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京师为之震动。黄巾军英勇善战,战果辉煌,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由张曼成领导的南阳郡黄巾军,攻杀了郡守褚贡;黄巾起义,由波才领导的颍川郡的黄巾军,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大败官军,而汝南郡的黄巾军,在邵陵(今河南部城东)击败太守赵谦;广阳郡(今北京)的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掌握州的军政大权的高官)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黄巾军的节节胜利,使东汉政府惊恐万状。他们急忙调兵遣将,部署对洛阳的军事防御。首先派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军,负责保卫京师;又在洛阳之外的重要关口,设重兵加强防守。接着,分别派卢植、皇甫嵩、朱儁率领官军,进攻黄巾军的主力。同年四月,皇甫嵩、朱儁率领官军四万余人,首先扑向颍川地区。颍川的黄巾军在波才的领导下,主动迎战,一举击败朱儁所部官军。皇甫嵩见势不妙,领兵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黄巾军乘胜追击,又把皇甫嵩围困在长社。本来形势发展,对起义军有利。但是,他们缺乏作战经验,“依革结营”,又给了敌人可乘之机。皇甫嵩乘风纵火,对起义军发起突然袭击,汉灵帝又派来增援的官兵,结果起义军失败,数万名黄巾战士遭到血腥屠杀。皇甫嵩和朱儁乘胜进攻汝南(今河南平舆北)、陈国(今河南淮阳)的黄巾军,波才率领的余部和彭脱领导的黄巾军,先后都受挫失败。在南阳战场上,黄巾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自从张曼成斩杀郡守褚贡后,同年六月,东汉政府派秦颉率兵向起义军反扑,张曼成不幸牺牲。于是,起义军推赵弘为首领,队伍发展成十几万人,不久就占领了宛城,把新任太守秦颉赶跑了。起义军声势浩大,东汉政府决定联合朱儁、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的力量,共同围攻宛城的起义军。从六月至八月,起义军与官军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被推为首领的赵弘、韩忠都相继牺牲,然而宛城却一直由起义军固守。这时起义军又推孙夏为首领。后来敌人不断增兵,起义军毫无后援,只好在这年的十一月间,向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市北)境内的精山转移。朱儁乘此机会,追击起义军,结果孙夏战死,起义军又有一万多人牺牲。南阳的黄巾主力,也遭到了挫折。当宛城正在激战的时候,东汉官军又加紧对河北起义军的进攻。河北的黄巾军是由张角亲自领导的。起义爆发后,张角首先率领义军攻占广宗(今河北威县东)、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等地,东汉政府派卢植前往镇压。卢植是汉末大儒文武兼备,与黄巾军交战数次皆胜,斩首万余人,黄巾只能拒守广宗,攻城本来就很困难,汉军虽然精锐但是却少于黄巾军,几经变换攻城办法,却一直没有能攻下广宗城。东汉政府派出宦官前来督军,但由于生性刚正拒绝贿赂来督军的宦官,宦官回洛阳后将卢植说成个无能之辈,东汉政府将他撤职,改派董卓去河北镇压。由于董卓之前在凉州声望很高,已经遭到朝中官员猜忌,所以董卓听从军事李儒建议,战败减少自己的军中威望,以达到减弱东汉政府的猜忌,所以就在下曲阳与起义军遭遇战中,成了张角手下的败将。董卓围攻广宗两三个月,广宗却巍然不动。八月底,东汉政府再次交换人马,撤了董卓的职,调镇压起义军老手皇甫嵩北上。皇甫嵩到达广宗时,正值河南的黄巾主力或者相继失败,或者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加以这时张角不幸病死,形势发展转为有利于官军。尽管如此,当时由张梁统率的广宗义军,依然精勇善战,敌人束手无策,以至皇甫嵩不得不紧闭营门,伺机而动。到了十月间,由于起义军疏忽大意,皇甫嵩利用深夜出兵,突然袭击义军阵营,起义军仓促应战,结果张梁在阵前牺牲,三万多名义军战死,还有五万多名义军宁死不屈,投河牺牲。同年十一月,皇甫嵩攻破下曲阳,张宝领导的十多万起义军,也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虽然黄巾大起义失败了,但是它加速了东汉封建统治的灭亡。黄巾将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激励历代农民革命斗争的鼓舞力量。(文章选自《龙的传人·第十八章·黄巾大起义》)
  编辑本段起义经过
  起义爆发
  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 黄巾起义前期形势图,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官军镇压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强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汉军在首战并未得利,于4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义军反击
  5月,京师见皇甫嵩被围,派曹操率军救援。不过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份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隽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 6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隽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张角唯有撤到广宗,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正值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肯,左丰便向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灵帝大怒,用囚车徵卢植回京。京师唯有下诏再重新调整:皇甫嵩北上东郡;朱隽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五斗米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
  败亡冀北
  朱隽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徵朱隽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不行。但朱隽仍急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隽又因兵少不敌,便扩大黄巾起义后期形势图。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隽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隽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隽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为贼,无利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朱隽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隽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隽大破,朱隽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军不安,又推孙夏为帅屯兵宛中城。朱隽再次急攻,于11月癸巳日,孙夏败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平定宛城一带。185年春天,班师回京。另一方面,皇甫嵩于8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己,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不过,张角已经病死,在10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犟,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稍为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起义后续
  乱事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但汉灵帝没有改革,反而继续享乐。于各地还不断发黄巾起义
  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小的也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188年,黄巾军再次发生起义,黄巾余部纷纷起事。2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4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10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11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为了镇压平乱,于188年3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乱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
  太平道
  张角(病死) 张梁(被杀) 张宝(被杀) 韩忠(被杀) 卜己(被擒)
  编辑本段历史认识
  黄巾大起义是爆发于中国东汉末年,由太平道首领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
  爆发原因
  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 ,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 。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失败原因
  起义初期,黄巾军的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取得了很大胜利。与此同时,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但黄巾军各自为战,缺乏战斗经验,加上当友方有难时,各军都不会相救,以致东汉王朝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颍川、陈国、汝南、东郡和南阳的黄巾军相继失败。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 。3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5万多人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即于下曲阳兵败阵亡,10余万黄巾军被杀害。之后,黄巾余部和各地的农民武装,仍然坚持斗争。青州黄巾一度发展到拥众百万。后来因作战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编。曹操平定冀州时,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也投降。虽然黄巾起义,令天下震动,但因这些原因,黄巾军未能成就推翻汉室的事业。
  历史意义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因此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时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藉著在黄巾之乱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张角等人知道了事情已经暴露 日夜兼程赶去通知约好(起事)的地方(这个情况),一时间全都响应起事了 通知能换个词。。一时想不起来了、、、

"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末期
1. 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元朝末年,具体时间为1351年至1366年。2. 起义首先在颍州爆发,领导者包括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3. 红巾军是元朝末年反抗元朝的主要力量,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有关联。4. 起义军因头扎红巾而得名“红巾军”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亦被称为香军。5. 在...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典故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典故如下:一、红巾军起义 这个故事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事件——红巾军起义,在这个起义中,被朝廷压迫的农民起来反抗,他们把红巾绑在额头上,形成了红巾军的标志。红巾军士兵中有一位英勇的女将军,她非常勇猛,威震敌阵。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红巾军士兵们英勇对抗敌军,但不幸的...

红巾起义是哪个朝代
红巾军是元朝末年人民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打红旗,头扎红巾,又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红巾军的背景起源于元顺帝统治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最初起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江淮一带。

黄巾起义是好是坏
不过当视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看黄巾起义,那它就成了促进社会前进,帮组更为广大的百姓摆脱腐朽黑暗政治的一大功臣了。虽然昙花一现的黄巾军起义失败了,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汉室朝廷惊讶于早期黄巾军的攻势之猛烈,所以一时间下放了很多军权到地方,为了快速平叛战事。虽然这样能够阻止...

红巾起义是什么意思
红巾起义是中国明朝末年的一场农民起义。1351年,起义军统一了行动,领袖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自封为皇帝,史称明太祖。红巾起义的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明朝的历史。红巾起义的起因是农村贫困和社会不公。当时,元朝的统治极其腐败,地方官员征收苛捐杂税,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农民生活极...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特点和意义
一、特点 1、黄巾军起义是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起义前,张角把教徒、民众组成36方,拟定起义计划,提出纲领口号,明确打击的目标,做了充分准备。2、黄巾军起义是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来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封建社会个体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不可能很容易被组织起来,...

元朝灭亡于什么起义
元朝灭亡于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水旱频仍,黄河多次决口,天灾人祸,出现了“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的景况。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彭莹玉等乘机利用“明王出世”“弥勒佛降生”为号召,组织农民起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

元朝末期红巾军为何起义?朱元璋是否淹死韩灵儿?
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穿着红色的头巾或红巾,这使起义的共同名称成为红巾军起义。以武器装备和农具为武器,它们不应该是中央政府蒙古人领导的军队的真正威胁,但元朝却处于动荡之中。起初,元朝大将脱脱亲率大军出征,以击落北方的红巾军起义。1354年,红巾军再次进攻,切断大运河。脱脱亲自组建了一支...

黄巾军起义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黄巾军起义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 ,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

黄巾起义究竟是什么样的 该起义为何能快速蔓延到全国
黄巾起义不但强度大,而且范围还很广。黄巾军总数几十万人,起义烽火波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大概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它这个地域性上的广度。当时东汉一共才十三个州,八个州被起义波及,黄巾起义一下子就变成全国性的危机事件。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