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以佛教文化的观点:人死后有轮回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7
在佛教轮回观点传入之前,中国认为人死后会如何?

vekogz 所举例子其实都是佛教影响中国以后的文献内容,对此问题不太合适。
在《尚书》《礼记》《论语》《山海经》这些经典中都有记载鬼和神的,在古代神鬼并不分界,只是其他世界的统称,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中经常出现。孔子并不是没有谈鬼神,在《论语》中记载说“敬鬼神而远之”。
他们的感觉是死后于生时一样,只是另一个环境,到时仍然有富贵可享,而且尊者仍然尊,卑者依然卑,所以古人重厚葬,甚至以人祭,就是为了让主人在死后也可享受,也有人服侍。这在考古发掘中已经证实。在长沙马王堆出土帛画中,就画了神界的使者接引死者升入神界的内容。在商至战国、两汉各时期的墓葬中都可以看到人祭或人形偶的祭。
在东汉末形成的《太平经》中,好象有些与此有关的内容,中华书局曾出过此书的校勘。由此经以及相关的仪式和祭祀慢慢形成了各种道教的思想内容。
当东汉末到魏晋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非常流行后,道教吸收了佛教的有关内容,丰富和完善了天神界和地狱界的内容。这方面可以看各种版本的《道教史》的有关研究。

《人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是给我们做榜样的。我们学佛,就应该学他那个样子。首先他给我们示现,把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放下。 他是王子,他却选择出家。你说王位,想争取的人有多少?他是已经得到,他舍弃。他为什么舍弃王位?为什么要舍弃荣华富贵?因为他知道这些求欲望的心理、行为,都属于轮回业。轮回苦,你不知道,他知道。 人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是人生意义?什么是人生价值?世间人全都搞错了。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人生真正的意义跟价值,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性。 这一生的时间不长,只是数十寒暑,你要是所行的都是逆道,都是违逆自性,你这一生纵然得到荣华富贵,你来生必定往下堕落。生死轮回,佛说得很多,现在西方人也说得不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不教我们别的,他教我们不断地提升灵性。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有没有来去?也没有。你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从无量劫到今天,还不是你吗?你哪有生死?你只是在六道里头不断地换身体,这是真的! 这就是告诉你,身体有生死,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你就不会贪生怕死!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最大的安慰,就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 没有学佛的人贪生怕死,对这个死非常恐惧!学佛的人晓得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如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个身体愈换愈好。我这一生是人身,来生换的是天身,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修得最好的到极乐世界换成菩萨身,愈换愈好! 但是,你要是造作罪业,那就差了,你的身体愈换愈糟糕,现在是个人身,来生换成畜生身、换成饿鬼身、换成地狱身,愈换就愈糟糕! 《如何探知亡人的去处》 在我没遇到佛法之前,我们村有个老人,在去世前逮什么吃什么,没个够,而且夜里爬起来找东西吃,儿女看他那个吃相非常害怕,饿狼一般。 现在想想,这其实是堕入饿鬼道的先兆。 亡人在死去之后,其实是可以通过身体的温度来得知这个亡者的去向的。 有一口诀: 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如果探测亡人身体时,全身冰冷,惟有头顶余温尚存,这是往生的征兆,死者神识出离了三界,是好现象。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眼部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入天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心口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入人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腹部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入饿鬼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膝盖余温尚存,说明死者投入畜生道。 如果全身冰冷,惟有脚心余温尚存,说明死者堕入地狱道。 有人看了肯定会问,不是六道轮回吗,怎么少了一道,注意,这个修罗道散居其它五道,天道有修落,人道也有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有。比如有些人,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总想寻些事端,喜好吵架、斗争,这就是修罗性,这种人其实非常痛苦,一天到晚胸中气乱窜。 在密宗有个《中有救度密法》,就是通过中阴身时在你眼前出现的各色各样的光,来选择所要投生的去处,你可以选择重新投入人道——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乘愿再来”。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在圆寂后,心窝一连几天都是温的(又重新投到人道中),弟子非常有信心的说,法王为了我们又回来了! 在西藏,有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有些大修行者,在圆寂前会留下下一世的转世预言信,在信中把下一世将要出生的地点、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写出来了,他们确实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死、达到生死自如的地步。 大圆满中有中阴身的修法,它将死亡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相信大家都听过甚至看过《西藏度亡经》,其对死亡情境的叙述,使西方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对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几千年前西藏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经验只在死亡的初期,而《西藏度亡经》不仅是描述了死亡的全程,更具体告知该如何掌控全程。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可借着修习中阴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过程。

信则有,不信则五,主要是强调自己的心理,给自己一种寄托,我曾在帖吧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一个人作恶多端,然后一个僧人,告诉他他下世将变为猪,但是如果把手向佛,就可以避免手变为猪手,结果他这样作了,他死后,在村力,果然有一个猪刚刚生下来后,有一个手是人手,呵呵,不知道是真是假,

六道轮回真相

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半岛,由于四周受高山及大海所包围而与外界隔绝,加上地大物「不博」,气候炎热,人民生活极端穷困。因此,印度自古起便产生了一些与别地不同的独有宗教教理、民间信仰及迷信怪谭。
佛教约自汉代传人中国后,他带来了印度独有的迷信怪谭——六道轮回。两千年来,这个害人不浅的轮回谬论把中国人的思想弄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明明看到的是一条恶犬,而佛教徒竟会把它或视为神明,或信是前生自己父母所变,而对狗大加恭敬呢!
我们拟用最短的篇幅,对佛教六道轮回的每一道作一有系统的概要研究,以明真相。希望本书能对基督教同工同道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利对佛教徒传福音。也盼望佛教徒们看了本书后能彻底醒悟,知道自己所信的六道轮回实在是迷信透顶, 荒谬绝伦。我站在基督徒的立场,十分欢迎你早日弃佛归耶,与我们共享永生的福乐。
我从未出家做过沙弥或僧侣,也没有靠佛教为生在寺中吃过住过。我与中国佛教僧伽(教团)无任何个人恩怨与瓜葛,我是站在信仰基督以及在神学院教授「宗教比较学」的立场写成本书的。在本书结尾特别添加附文三篇,以应需要。
龚天民一九九一年六月于美国

天 道

序言
轮回,梵名Samsara,西藏文 hkyor-ba,英译 Transmigration,中译轮回,详称生死轮回,轮回转生。梵名原意:辗转、流转、流转的世界,指一切众生由于惑业所致,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般地回转,永无穷尽。业力(Karma)是轮回的基础。这个 Samsara,也能译作「生死,再生与再死,birth and death,rebirth and redeath,life and death.;生死,死生,生生死死,ever-recurring samsara or Transmigration」(见中英佛学辞典一九六页)。
轮回共分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个道也叫「趣」,而称六趣。趣的意思是指献生由业所引、所往之处(大毘婆沙论百七十二)。但六道的说法并不统一,也有佛经只讲五道(趣)的:「地狱」、「鬼(饿鬼)」、「傍生(畜生)」、「人(人间)」、「天」;其中缺少阿修罗道(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俱舍论第八)。今天中日佛教界都惯用六道,所以本文以六道述之。
佛教的天道
天,梵名 deva,又称天趣 deva-gati、天世界 deva-loka、天界、天道、天上、天趣,昔译提婆。天界是大神、鬼及诸众生所住之处,其一部分在须弥山中,另大部分在苍空之间。正法念处经二十二:「诸乐集故,名之为天」。法华文句四:「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为胜,众事悉胜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婆娑论百七十二:「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止观四:「自然果报名为天」。大乘义章六:「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救名之为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
须弥山说
佛教撷取了印度原有信仰,以为在宇宙间有一座高山,名叫须弥山(Semnru),又称妙高山。在山腰有四大天王神,在山顶有三十三天神,在山顶凌空处更有各种天宫天神。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根浸入水中八万四千由旬。由旬 Yo-jana 是印度里名,一由旬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说。长阿含经第十八:「佛告此丘,今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其边无际,……。须弥山王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山上的风景甚美,有山有水,有美丽豪华宫殿等等。「其山直上无有阿曲,生种种树,树出种香,香遍山林,多诸贤圣,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纯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高七百由旬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四埵斜低;曲临海上,……。其四埵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宫殿……。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过色究竟天上有空处智天,识处智天,无所有处智天,有想无想处智天,齐此名流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齐此不过」(长阿含经十八)。

据立世阿毘昙论第二数量品所载,须弥山四周有七大海,七大山,顺次围绕。全山由风轮、水轮、金轮三层支撑。须弥山是固定不动的,日月星辰都在此山四周围绕。须弥山的最外层海水中,有东南西北四大洲(四大陆),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罗洲(名称有异说)。(见照片)
据说,南瞻部洲便是我们今日所住的世界(地球),又称南阎浮提。这样说来,须弥山已不可能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必是位于人世界以外的一个地方。它看似一种物质体,因有山有树有宝物,但也像是一种精神界的存在,因山上还住有各种鬼神。此山到底位于何处?连佛教徒自己也说不清楚,各说各话。台湾的「高僧」印顺和尚对此居然有一套新解释,他说:「以科学论佛法说,须弥山即是北极,四大洲即这个地球上的大陆,阎浮提限于亚洲一带。真现实来说,须弥山即一太阳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四大王众天,太阳即忉利大,这样,阎浮提扩大为地球的别名了」(佛法概论八十五页)。但我们以为这是离开了佛教信仰的新发明,已在推翻佛说须弥山了。
六欲天
须弥山中有欲界六天,其上,另有色界十八天,再上,还有无色界四天。共计三界二十八天,这是佛教天的总数。佛教说,须弥山山腰,住有四位天神,名叫四大王众天,俗称四大天王。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自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四天王,即此四神。四天王有部属伽楼罗足、持鬘、喜乐等鬼神。阿含经第十八:「四天王所住宫殿,有七重宝城栏楯……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呜」。凡在生前曾修十善者,死后生此四王天,六趣轮回经:「乐修十善因,于他无损害,诸天获持,得生四王天」。
佛教迷信天道仍在轮回之中,所以四王天中的神鬼有他们规定的寿命,可活五百岁(年)。但,以人间的五十年为四王天中一日计算,所以四王天的一年(一岁),相当于人间的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年,五百岁则相当于人世间的九百一十二万五千年,长阿含经第二十:「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少出多减。」据说,四王天中诸众生,活满这些年代后,便是福报满尽,又要堕落到别道中去受苦了,「诸天虽乐,福尽则穷,轮回六道,终为苦聚」(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二)。「如是天中所受之乐,乃至善业不尽,业尽还退,随业受生,或堕地狱饿鬼畜生,……」(正法念处经二十二)。「从四王天至二十八天,诸受福者尽是生天,所以言生天,流转不息,不离生死,故曰生死也」(分别功德论第三)。不单四王天要堕落,佛教其它的天界也都无法脱此命运,都未了却生死轮回。印度人相信他们所信的神明会堕落(如火神阿耆尼Agni),佛教受此思想影响,也讲鬼神会堕落。
须弥山山顶有忉利天,最高神天帝释(Sakra-devanam-mdra)。山顶呈四角形,各处有一峰,有三十二个天神分居四方,连天帝释的善见宫在内,共有三十三个宫殿。因此,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长阿含经第十八:「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宝城七重栏循,……」。中国佛教徒故意把基督教的耶和华上帝说成便是这位三十三天中的天帝释,这样,便把上帝也圈入六道众生之内了。这是佛教徒的「含血喷神」,故意污蔑打击基督教,我们应予反驳痛击。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以人间的一百年为一日,日期满后,便要堕落,「忉利天寿天千岁」(长阿含经二十)。四王天与忉利天仍都在须弥山,故称地居天,这里的男女以性器相交为淫。
据说须弥山顶的凌空苍天处有夜摩天,又称焰摩天,主神须夜摩天(Suyama-devaraja),阎罗王或源自此神(请参阅拙著《地藏菩萨与阎罗王真相》四十二~五十页)。焰摩天寿命二千岁,以人间的两百年为一日。此天中,男女以相抱为淫。夜摩天上面是兜率天,或称?史天,主神删兜率陀天王(Samtusita devaraja),寿命四千岁,以人间的四百岁为一日。兜率天与佛教的关系甚深,佛教迷信此天是诸佛下降人间成佛必经之处,释牟尼被信曾由此天下降凡尘,「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长阿含经卷一)。佛教的弥勒菩萨将来也要从此天来世救人(请参阅拙著《现存世界十一宗教》第十一篇「中国的白莲教」)。兜率天寿命四千岁,以人间的四百年为一日。兜率天中又分内院与外院,内院是诸佛菩萨大士住处,其地无有变化,故无寿命限制。圣严和尚说:「风劫虽可吹坏到三禅天,兜率内院却不受所毁」(《佛教是甚么》三十八页)。因此,兜率内院虽在天道,但却成一「特权阶级」区域。兜率外院为一般信徒升天后所居,此地男女以执手为淫。
再上去,是乐变化天,又称化自在天,变化天。此天能藉神通力,自化五妙欲境,主神 Sunirmita-devaraja 寿命八千岁,以人间的八百岁为一日。再上去,便到达欲界六天的最高天他化自在天了,又称他化天,主神自在天王(Vasarto-deVaraja),寿命一万六千岁,以人间的一千六百岁为一日。自在天王在佛教中被称为魔王,他常率领臣民,与人间的佛教徒作对。此天的男女以相视为淫。关于六欲天中的男女情事,佛经称:「四王天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长阿含经二十忉利品)。天上仍有婚嫁,真是怪谈!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共计六天,佛教称作欲界六天,它们都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报福满尽,便要再转别道。自夜摩天至他化自在天,因在空中,故称空居天。除四王大外,凡升到忉利天至他化自在天的资格是这样的。「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自不乐忿诤,劝他会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天。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惠,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是最上有情,其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六趣轮回经)。总言之,佛教以为「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四分律五十一)。但真懂佛教的人,绝对不想死后生天,因仍未出六道之苦。圣严和尚说:「但是天福享尽,时限一到,仍将还堕,所以三界之内,皆不可靠」(佛教是甚么四十一页)。
色界十八天
他化自在天上面,另有一系统的天,名叫色界十八天。这里的天人与诸鬼神虽已离情欲、食欲,但仍有意识。天上且仍有国土、宫殿。根据阿毘达摩俱舍论卷第八……等,十八天名如下:第一静虑处三天: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见照片)。第二静虑处三天: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光音天)。第三静虑处三天: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九天:一福生天,二福爱天,三广果天,四无想天,五无烦天,六无热天,七善现天,八善见天,九色究竟天。这些天也有一定寿命,如光音天寿命二劫(一大劫是十三万三千四百万年),遍净天三劫,无势天二千劫,善见天三千劫,色究竟天五千劫(天的名称及寿命年限,均有异说,未统一)。据说,小乘佛教的「圣者」「阿那含果」(Anagamin,一种位阶,非人名),住在无烦天至究竟天之间。
色界的「色」字,梵名 Rupa,是指人能眼见的物质体现象而言。所以在色界十八天中,仍有物质存在。但悬在半空中的眼不能见之处,居然还有「物质」出现,恐怕只有佛教徒才会相信呢!
无色界四天
又是另一系统的天,位于色界顶上,是佛教天的晚高层,共计四天。(1)空无边处,寿命二万大劫。(2)识无边处,寿命四万大劫。(3)无所有处天,寿命六万大劫。(4)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天神寿命均有异说)。无色界中已无男女、物质的国土、宫殿等的存在了。
本篇结语
(1)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计二十八天,是佛教天的总数。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称为「三界」。三界、六道的众生都在轮回痛苦之中(关于轮回等的缺点及对其批判,请阅拙著《释迦牟尼真相》第四十四~五十七页)。
(2)一般宗教所讲的天,都属最高级、神的居所,信他的人也在那里享受快乐,永无变化。但佛教的天并非如此,虽暂时有乐,但结果却仍要堕落到别的轮回道去。其实,佛教的「天道」系采用印度婆罗门教的诸天鬼神而来。印度教的天是最高级。但佛教兴起后,不敢完全否定人民原信的天堂信仰,却予以巧妙利用,把「天」圈入六道之中,并把它说得并无永久绝对价值,还要堕落。这样,一面保存了原有的天道,一面也强调了佛教的无上权威,人必须信佛教才能超出六道之苦云云。
(3)佛教的三界二十八天中,有那么多鬼神与众生,但佛教并未说明他们原由何种因缘所生?这些天王、天主,如何产生的?

4)佛教既高唱诸法「因缘」生,宇宙间绝对「无神」,但为何佛经中却充满恒河沙数鬼神。佛教岂非成了一个最多讲鬼神的多神多鬼宗教?为何一面批评信神的宗教,说天上无神,一面却自己又大信鬼神,岂非矛盾之至?
(5)三界六道既仍都在六道之中,为何兜率天的「内院」却受特殊优待,不受最后风劫影响,岂非有失公道?也许佛教迷信释迦曾从此天下降,弥勒又尚在此天中,所以成了「特区」,获得保障。
(6)天是一个不可知、不可见境界,其中情形无人详知。但佛教的天,居然描写得那么详尽,活龙活现,且还知每「天」中的寿命,使人不禁佩服印度人的幻想工夫真是高超了。
(7)许多佛教僧人及信徒,常故意拿基督教的天堂,当作佛教的天来解释,而说基督教的天尚在三界六道之中,不能得救。但这是一种障眼法,几近向信徒欺骗。例如印顺和尚说:「假使有异教徒(指基督教,龚按)对你说:主能救你,天国有什么好处,西方同天堂差不多呀?你可简单地回答他:好是好,但是差一点,你有阶级,我们是平等,你们慈悲智能功德将永不圆满,永久不彻底……。你说永生是靠不住,不过是寿命长一点,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约」(求生大国与往生净土)。本人驳文请阅拙著《答妙贞十问》中「住生净土抑去天国」?
六大的其它:除以上二十八天外,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二中,举有世间天、生天、净天、义天等四天。分别功德论第三有举天、生天、清净天等三天的说法。「念天者,有三种天也,有举天,有生天,有清净天,……。云何生天,从四王天至二十八天,……。流转不息,不离生死,故曰生死也。云何清净天,谓佛缘觉声闻三人,皆尽结使出于三界,清净无欲,故曰清净天也」。
释迦牟尼死后,逐渐被信徒予以神化,产生了释迦牟尼有十号的说法而与天拉上了关系。其一为「天人师」(Deva-manvaya-sastr),意即「天与人」之教师。智度论二:「……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释迦牟尼又有一称号名「天中天」,意为天原为人所尊,但佛陀更为天所尊,故称天中天。释氏要览:「一日抱太子谓释迦增长大天神庙,朗神石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于天神中更为尊胜,宜名天中天」。法华经化城喻品:「圣主天中天」。
在佛经中也有其它天神名字,毘沙门天,大吉祥天女,摩利支天,诃利帝母,冰揭罗天,穰麌梨童女,大圣欢喜天,金翅鸟王,魔醯首罗天,那罗延天,宝藏天女,坚牢地天,大黑天,昆默天,拘摩罗天,伎艺天女,深沙大将,水天,陆天,火天,地天,日大,月天,……等。
由于天上甚好(?),所以不少东西都加上「天」字。天华,天香,天乐,天鼓,天冠,天盖,天衣,天宫,天堂。至于「天女」,指欲界六天中的女性。「天子」,指生为人间做王,受诸天所护持,故称天子(佛教解释),另欲界第六天之主,也称天子。「天人」,指天与人,也指天界一切生类。「天主」,指天界之主神。「天上」,指六欲天、色界及无色界诸天。「天王」,指欲界最下天之四天王。至于印度被称为「天竺」,不属此类。印度一名来自 Sindhu,原指印度河的大水而言。波斯人称印度为 Shindu。由 Sindhu 或 hindu,中文译成身毒、贤豆,再由身毒转为天笃,由天笃再转称为天竺。印度人称自国有三名称:(1)bharata-mandala or bharata-varsa or varsa。意为 dusyamta and Sakun-tula 的儿子 bharata 的领土。起首一句意为宇宙的君王。(2)婆罗门国,brahmana-desa。(3)阎浮提国 Jambu-dvipa。西藏人称印度为 rgza-gar,意为缠白衣的广大的国家。

佛教的人间道

人间,梵名 Manusya,巴利文 Manussa,西藏文 Mi,英译 Man,中译末奴沙、摩奴阇,或人间、人界、人趣、人道,或单作「人」。是六道,五趣,十界之一。长阿含经卷第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一时佛在摩罗醯搜人间游行」。中阿含经卷三十六,闻德经:「天上人间七往来」。法华经法师品:「生于此人间」,这个人间道即是我们现有的人类世界。据说,人的思虑最多,所以称人。俱舍颂疏世品一:「言人者,多思虑故名之为人」。大日经一:「云何人心,谓思念利他」。大乘义章八:「依幼盘,以多思义故名为人。人中父子亲威相怜名多思义」。此观四:「作意得报名为人」。
佛教又称人间世界为「阎浮提」,须弥世界四洲之一,位于须弥山南方。阎浮提原指印度国土,以后转称为人类现住之世界。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品:「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实谷帛奴仆,治生贩卖以自生活……。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娶女嫁……。阎浮提人男女交会,身身相触以成阴阳」。
人间道的人类,最初从何而来?
根据长阿含经等所载,据说世界最早人类系由天道色界第二静虑处的第三天光音下凡而来。光音天梵名 Abhasvara,在此天中天人已无言语,仅由定心发光以会意,故称光音天,寿命二劫。据说,当现今世界成劫之初,诸梵天宫尚未有众生时,光音天中已有众生福报满尽,下降梵宫殿,成梵王娑诃婆帝(Sahampati)。后再继续下降来到人间世界,而成此世界最初人类(见长阿含经第十四梵动经,第二十二世本缘品,起世经第九本缘品等)。他们下降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复生婆罗,婆罗灭没,?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女相行,不净行」(佛学大辞典二六九页)。
中国佛教徒对这印度神话、怪谈十分相信,大家纷纷引用。例如印顺法师说:「这一世界的人类,传说是从光音天下来,象征他们的喜乐与光明。那时人类像儿童一样,都充满喜乐和光明的憧憬,无忧无虑、不识不知,既不知甚么是经济问题,也无所谓家庭男女。社会学说所说,古代蒙昧的原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佛法概论九一页)。如果人类真是如此而来,那么,佛教的诸法「因缘」生,万物皆「空」等教义,应该推翻了;其实,从光音天来人的神话,原是印度雅利安人的空中楼阁故事,与日本人的来自天照大神的神话,如出一辙,都无非想自抬身价,成为「天神」后裔。
人由五蕴所生
佛教以为现今世界所有人类,都由其个人「业力」所致,或从其它五道或从人道中转生而成。佛教讲诸法无我,万物因缘所生。因此,从空观的立场来看,佛教无法向人指出最初人类从何而来?不单对人,对任何事物都未说明「第一因」从何而生(实在无法说明)。佛教只能笼统地说:一切众生由六道轮回而来罢了。例如心悟法师答复人说:「我对于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就同对西瓜的来处和行人的去处一般,回答不出来,……人生是由业而来,死则随业而去」(佛教人生观一○八页)。
佛教以为构成个人的要素是「五蕴」(Panca Skandhah, five Collections)。蕴是「集合」之意,旧译「阴」,新译「蕴」。增一阿含经二十七:「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焦,识为幻法」。毘婆尸佛经上:「五蕴幻身,四相迁变」。大乘五蕴论:「以积聚义说名为蕴,谓世相续,品类趣处差别,色等总略摄故」。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五种:
(1)色蕴(Rupa)。可见的、占有空间的物质体,人的物质部分。包括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由此生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感觉器官。「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五蕴论)。
(2)受蕴(Vedana)。人的感觉作,由人五根以及五境(色、声、香、味、触)所生起的各种感觉,「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五蕴论)。
(3)想蕴(Sanna)。人的知觉作用,从人的各种感觉而生起诸种知觉或印象。「问:想蕴何相,答,构构是相相,由此相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杂集论)。
(4)行蕴(Sankhara)。人的思稚作用,人的意志。「问,行蕴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中驱役心支,又于种种苦乐等位驱役心故」(杂集论)。
(5)识蕴(Vijnana)。人的了别作用,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的本体。「问,识蕴何相,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杂集论)。识的意义甚多,另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等说法(详见拙著《佛教学研究》一○六页)。
要言之,人由此五蕴组成。第一色蕴是指人的肉体物质部分,其它「受想行识」四蕴是指人的精神方面。最后的「识蕴」的「识」,是指人的心,是佛教对人「心」所用的专用术语。大乘佛教讲「第八阿赖耶识」(Alaya),其实是指「人心」而已。
人的境遇如何?
佛教有两种看法:(1)人生是苦。自人诞生起至死去止,一直是在苦的波浪中翻腾。佛经举出人有根本八苦,「云何苦圣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中阿含经卷第七,分别圣谛经)。苦的根源是因为人有「无明」。人如能除去无明,便能超出六道轮回之苦,在那涅盘中享受静寂、无为、无生受生的「福乐」了。印度地大而物不博,气候炎热,人民生活非常穷苦(见照片)。因此,所有印度系统的宗教,包括佛教,都从人生是「苦」为出发点。佛教也讲苦,与此地理、生活等背景有关。
(2)佛教也许为了安慰人心,不单说人是苦,且也有乐,而称苦乐参半。这个「乐」,非指声色犬马的肉欲之乐,是指人有智能、能追求佛法,而得解脱的乐。
佛经称人有九种不易得到的九难。「正法难闻,良师难遇,人身难得,诸法难具,正见难生,信心难发,合会难俱,自在难逢」(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三十三论品)。品梵网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盘经二十三:「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人身难得」一句,佛教徒最爱讲说,因据说在天道与阿修罗道中过分享乐,不追求佛法,福报满后,便要堕落,不得解脱。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中,又太痛苦,根本无法相信佛教。稚有生在人间道的「人」,可谓苦乐参半,虽经各种苦楚,但人究竟具有智能,可以在世研习追求佛法而得解脱。释迦牟尼是在人间成佛,在人间说法,所以佛教以为人道是最难得不过的了。
释迦牟尼神化后,他也被冠上了一些与人有关的称号,在此应该一提:(1)人中尊,佛在人间最尊最胜,「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法华经序品)。(2)人尊,佛是人中之尊。「人尊说六道无极」(阿含经序品)。(3)人宝,佛是人中之宝。「熟闻人宝不敬承」(维摩经佛国品)。(4)人师子,佛在人中最勇雄、如狮子般。「佛名人师子」(智度论八)。(5)人雄师子,佛在人中最雄健,故称人雄与世雄。「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无量寿经上)。(6)人中牛王,佛如大力之牛王。「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涅盘经十八)。(7)人中分陀利华,佛是人中的白莲华,「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涅盘经十八)。
谁生人间道?
佛教说,凡生前曾行十善的(分上中下三级),死后可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凡曾行十恶的,则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因此,凡是人,都由善业而生。但世人犯罪作恶,变本加厉。这些由善业生人道而成人者,为何反而由「善」变「恶」?由此可知,佛教教理不可信!十善业是:(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不恶口、(7)不绮语,(8)不贪欲,(9)不瞋恚,(10)不邪见。
十恶即是去掉「不」而成杀生、偷盗……邪见。大乘义章第八:「恶有三品,谓下中上,下生饿鬼,中生畜生,上生地狱。地经之中亦同此说。善亦三品,下生修罗,中善生人,上善生天」。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行,故生人道」。佛教根据每人前生积善或造恶与否为标准,戴上佛教有色眼镜,来看今世每个人的现实人生遭遇,共得四种不同结果:(1)先苦而后乐,(2)先乐而后苦,(3)先苦而后苦,(4)先乐而后乐。但我们都知道现今世界每人的祸福穷富。都与他的家庭、社会、国家等背景。以及其个人的勤勉谨慎与否等有关,决不能一概盲目地都推到前生的业力上去。这个要命的业思想把中国人害惨了。
人与别人的关系如何?
(1)对于别人,从轮回的迷信出发,佛教以为每人的前生以至再上去的各生中,均会有父母,他(她)们在今世也都在人道做人,因此,凡世上的一切男女,就是我的父母。梵网戒经卷下:「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大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

信则有,不信则五,主要是强调自己的心理,给自己一种寄托,我曾在帖吧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一个人作恶多端,然后一个僧人,告诉他他下世将变为猪,但是如果把手向佛,就可以避免手变为猪手,结果他这样作了,他死后,在村力,果然有一个猪刚刚生下来后,有一个手是人手,呵呵,不知道是真是假,

六道轮回真相

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半岛,由于四周受高山及大海所包围而与外界隔绝,加上地大物「不博」,气候炎热,人民生活极端穷困。因此,印度自古起便产生了一些与别地不同的独有宗教教理、民间信仰及迷信怪谭。
佛教约自汉代传人中国后,他带来了印度独有的迷信怪谭——六道轮回。两千年来,这个害人不浅的轮回谬论把中国人的思想弄得「天翻地覆,一塌糊涂」。明明看到的是一条恶犬,而佛教徒竟会把它或视为神明,或信是前生自己父母所变,而对狗大加恭敬呢!
我们拟用最短的篇幅,对佛教六道轮回的每一道作一有系统的概要研究,以明真相。希望本书能对基督教同工同道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利对佛教徒传福音。也盼望佛教徒们看了本书后能彻底醒悟,知道自己所信的六道轮回实在是迷信透顶, 荒谬绝伦。我站在基督徒的立场,十分欢迎你早日弃佛归耶,与我们共享永生的福乐。
我从未出家做过沙弥或僧侣,也没有靠佛教为生在寺中吃过住过。我与中国佛教僧伽(教团)无任何个人恩怨与瓜葛,我是站在信仰基督以及在神学院教授「宗教比较学」的立场写成本书的。在本书结尾特别添加附文三篇,以应需要。
龚天民一九九一年六月于美国

天 道

序言
轮回,梵名Samsara,西藏文 hkyor-ba,英译 Transmigration,中译轮回,详称生死轮回,轮回转生。梵名原意:辗转、流转、流转的世界,指一切众生由于惑业所致,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般地回转,永无穷尽。业力(Karma)是轮回的基础。这个 Samsara,也能译作「生死,再生与再死,birth and death,rebirth and redeath,life and death.;生死,死生,生生死死,ever-recurring samsara or Transmigration」(见中英佛学辞典一九六页)。
轮回共分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个道也叫「趣」,而称六趣。趣的意思是指献生由业所引、所往之处(大毘婆沙论百七十二)。但六道的说法并不统一,也有佛经只讲五道(趣)的:「地狱」、「鬼(饿鬼)」、「傍生(畜生)」、「人(人间)」、「天」;其中缺少阿修罗道(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三,俱舍论第八)。今天中日佛教界都惯用六道,所以本文以六道述之。
佛教的天道
天,梵名 deva,又称天趣 deva-gati、天世界 deva-loka、天界、天道、天上、天趣,昔译提婆。天界是大神、鬼及诸众生所住之处,其一部分在须弥山中,另大部分在苍空之间。正法念处经二十二:「诸乐集故,名之为天」。法华文句四:「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为胜,众事悉胜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婆娑论百七十二:「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止观四:「自然果报名为天」。大乘义章六:「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救名之为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
须弥山说
佛教撷取了印度原有信仰,以为在宇宙间有一座高山,名叫须弥山(Semnru),又称妙高山。在山腰有四大天王神,在山顶有三十三天神,在山顶凌空处更有各种天宫天神。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根浸入水中八万四千由旬。由旬 Yo-jana 是印度里名,一由旬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说。长阿含经第十八:「佛告此丘,今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其边无际,……。须弥山王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山上的风景甚美,有山有水,有美丽豪华宫殿等等。「其山直上无有阿曲,生种种树,树出种香,香遍山林,多诸贤圣,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纯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高七百由旬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四埵斜低;曲临海上,……。其四埵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宫殿……。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过色究竟天上有空处智天,识处智天,无所有处智天,有想无想处智天,齐此名流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齐此不过」(长阿含经十八)。

据立世阿毘昙论第二数量品所载,须弥山四周有七大海,七大山,顺次围绕。全山由风轮、水轮、金轮三层支撑。须弥山是固定不动的,日月星辰都在此山四周围绕。须弥山的最外层海水中,有东南西北四大洲(四大陆),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罗洲(名称有异说)。(见照片)
据说,南瞻部洲便是我们今日所住的世界(地球),又称南阎浮提。这样说来,须弥山已不可能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必是位于人世界以外的一个地方。它看似一种物质体,因有山有树有宝物,但也像是一种精神界的存在,因山上还住有各种鬼神。此山到底位于何处?连佛教徒自己也说不清楚,各说各话。台湾的「高僧」印顺和尚对此居然有一套新解释,他说:「以科学论佛法说,须弥山即是北极,四大洲即这个地球上的大陆,阎浮提限于亚洲一带。真现实来说,须弥山即一太阳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四大王众天,太阳即忉利大,这样,阎浮提扩大为地球的别名了」(佛法概论八十五页)。但我们以为这是离开了佛教信仰的新发明,已在推翻佛说须弥山了。
六欲天
须弥山中有欲界六天,其上,另有色界十八天,再上,还有无色界四天。共计三界二十八天,这是佛教天的总数。佛教说,须弥山山腰,住有四位天神,名叫四大王众天,俗称四大天王。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自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四天王,即此四神。四天王有部属伽楼罗足、持鬘、喜乐等鬼神。阿含经第十八:「四天王所住宫殿,有七重宝城栏楯……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呜」。凡在生前曾修十善者,死后生此四王天,六趣轮回经:「乐修十善因,于他无损害,诸天获持,得生四王天」。
佛教迷信天道仍在轮回之中,所以四王天中的神鬼有他们规定的寿命,可活五百岁(年)。但,以人间的五十年为四王天中一日计算,所以四王天的一年(一岁),相当于人间的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年,五百岁则相当于人世间的九百一十二万五千年,长阿含经第二十:「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少出多减。」据说,四王天中诸众生,活满这些年代后,便是福报满尽,又要堕落到别道中去受苦了,「诸天虽乐,福尽则穷,轮回六道,终为苦聚」(过去现在因果经第二)。「如是天中所受之乐,乃至善业不尽,业尽还退,随业受生,或堕地狱饿鬼畜生,……」(正法念处经二十二)。「从四王天至二十八天,诸受福者尽是生天,所以言生天,流转不息,不离生死,故曰生死也」(分别功德论第三)。不单四王天要堕落,佛教其它的天界也都无法脱此命运,都未了却生死轮回。印度人相信他们所信的神明会堕落(如火神阿耆尼Agni),佛教受此思想影响,也讲鬼神会堕落。
须弥山山顶有忉利天,最高神天帝释(Sakra-devanam-mdra)。山顶呈四角形,各处有一峰,有三十二个天神分居四方,连天帝释的善见宫在内,共有三十三个宫殿。因此,忉利天又称三十三天。长阿含经第十八:「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宝城七重栏循,……」。中国佛教徒故意把基督教的耶和华上帝说成便是这位三十三天中的天帝释,这样,便把上帝也圈入六道众生之内了。这是佛教徒的「含血喷神」,故意污蔑打击基督教,我们应予反驳痛击。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以人间的一百年为一日,日期满后,便要堕落,「忉利天寿天千岁」(长阿含经二十)。四王天与忉利天仍都在须弥山,故称地居天,这里的男女以性器相交为淫。
据说须弥山顶的凌空苍天处有夜摩天,又称焰摩天,主神须夜摩天(Suyama-devaraja),阎罗王或源自此神(请参阅拙著《地藏菩萨与阎罗王真相》四十二~五十页)。焰摩天寿命二千岁,以人间的两百年为一日。此天中,男女以相抱为淫。夜摩天上面是兜率天,或称?史天,主神删兜率陀天王(Samtusita devaraja),寿命四千岁,以人间的四百岁为一日。兜率天与佛教的关系甚深,佛教迷信此天是诸佛下降人间成佛必经之处,释牟尼被信曾由此天下降凡尘,「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长阿含经卷一)。佛教的弥勒菩萨将来也要从此天来世救人(请参阅拙著《现存世界十一宗教》第十一篇「中国的白莲教」)。兜率天寿命四千岁,以人间的四百年为一日。兜率天中又分内院与外院,内院是诸佛菩萨大士住处,其地无有变化,故无寿命限制。圣严和尚说:「风劫虽可吹坏到三禅天,兜率内院却不受所毁」(《佛教是甚么》三十八页)。因此,兜率内院虽在天道,但却成一「特权阶级」区域。兜率外院为一般信徒升天后所居,此地男女以执手为淫。
再上去,是乐变化天,又称化自在天,变化天。此天能藉神通力,自化五妙欲境,主神 Sunirmita-devaraja 寿命八千岁,以人间的八百岁为一日。再上去,便到达欲界六天的最高天他化自在天了,又称他化天,主神自在天王(Vasarto-deVaraja),寿命一万六千岁,以人间的一千六百岁为一日。自在天王在佛教中被称为魔王,他常率领臣民,与人间的佛教徒作对。此天的男女以相视为淫。关于六欲天中的男女情事,佛经称:「四王天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长阿含经二十忉利品)。天上仍有婚嫁,真是怪谈!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共计六天,佛教称作欲界六天,它们都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报福满尽,便要再转别道。自夜摩天至他化自在天,因在空中,故称空居天。除四王大外,凡升到忉利天至他化自在天的资格是这样的。「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自不乐忿诤,劝他会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天。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惠,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是最上有情,其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六趣轮回经)。总言之,佛教以为「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四分律五十一)。但真懂佛教的人,绝对不想死后生天,因仍未出六道之苦。圣严和尚说:「但是天福享尽,时限一到,仍将还堕,所以三界之内,皆不可靠」(佛教是甚么四十一页)。
色界十八天
他化自在天上面,另有一系统的天,名叫色界十八天。这里的天人与诸鬼神虽已离情欲、食欲,但仍有意识。天上且仍有国土、宫殿。根据阿毘达摩俱舍论卷第八……等,十八天名如下:第一静虑处三天: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见照片)。第二静虑处三天: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光音天)。第三静虑处三天: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九天:一福生天,二福爱天,三广果天,四无想天,五无烦天,六无热天,七善现天,八善见天,九色究竟天。这些天也有一定寿命,如光音天寿命二劫(一大劫是十三万三千四百万年),遍净天三劫,无势天二千劫,善见天三千劫,色究竟天五千劫(天的名称及寿命年限,均有异说,未统一)。据说,小乘佛教的「圣者」「阿那含果」(Anagamin,一种位阶,非人名),住在无烦天至究竟天之间。
色界的「色」字,梵名 Rupa,是指人能眼见的物质体现象而言。所以在色界十八天中,仍有物质存在。但悬在半空中的眼不能见之处,居然还有「物质」出现,恐怕只有佛教徒才会相信呢!
无色界四天
又是另一系统的天,位于色界顶上,是佛教天的晚高层,共计四天。(1)空无边处,寿命二万大劫。(2)识无边处,寿命四万大劫。(3)无所有处天,寿命六万大劫。(4)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天神寿命均有异说)。无色界中已无男女、物质的国土、宫殿等的存在了。
本篇结语
(1)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计二十八天,是佛教天的总数。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称为「三界」。三界、六道的众生都在轮回痛苦之中(关于轮回等的缺点及对其批判,请阅拙著《释迦牟尼真相》第四十四~五十七页)。
(2)一般宗教所讲的天,都属最高级、神的居所,信他的人也在那里享受快乐,永无变化。但佛教的天并非如此,虽暂时有乐,但结果却仍要堕落到别的轮回道去。其实,佛教的「天道」系采用印度婆罗门教的诸天鬼神而来。印度教的天是最高级。但佛教兴起后,不敢完全否定人民原信的天堂信仰,却予以巧妙利用,把「天」圈入六道之中,并把它说得并无永久绝对价值,还要堕落。这样,一面保存了原有的天道,一面也强调了佛教的无上权威,人必须信佛教才能超出六道之苦云云。
(3)佛教的三界二十八天中,有那么多鬼神与众生,但佛教并未说明他们原由何种因缘所生?这些天王、天主,如何产生的?

4)佛教既高唱诸法「因缘」生,宇宙间绝对「无神」,但为何佛经中却充满恒河沙数鬼神。佛教岂非成了一个最多讲鬼神的多神多鬼宗教?为何一面批评信神的宗教,说天上无神,一面却自己又大信鬼神,岂非矛盾之至?
(5)三界六道既仍都在六道之中,为何兜率天的「内院」却受特殊优待,不受最后风劫影响,岂非有失公道?也许佛教迷信释迦曾从此天下降,弥勒又尚在此天中,所以成了「特区」,获得保障。
(6)天是一个不可知、不可见境界,其中情形无人详知。但佛教的天,居然描写得那么详尽,活龙活现,且还知每「天」中的寿命,使人不禁佩服印度人的幻想工夫真是高超了。
(7)许多佛教僧人及信徒,常故意拿基督教的天堂,当作佛教的天来解释,而说基督教的天尚在三界六道之中,不能得救。但这是一种障眼法,几近向信徒欺骗。例如印顺和尚说:「假使有异教徒(指基督教,龚按)对你说:主能救你,天国有什么好处,西方同天堂差不多呀?你可简单地回答他:好是好,但是差一点,你有阶级,我们是平等,你们慈悲智能功德将永不圆满,永久不彻底……。你说永生是靠不住,不过是寿命长一点,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约」(求生大国与往生净土)。本人驳文请阅拙著《答妙贞十问》中「住生净土抑去天国」?
六大的其它:除以上二十八天外,大般涅盘经第二十二中,举有世间天、生天、净天、义天等四天。分别功德论第三有举天、生天、清净天等三天的说法。「念天者,有三种天也,有举天,有生天,有清净天,……。云何生天,从四王天至二十八天,……。流转不息,不离生死,故曰生死也。云何清净天,谓佛缘觉声闻三人,皆尽结使出于三界,清净无欲,故曰清净天也」。
释迦牟尼死后,逐渐被信徒予以神化,产生了释迦牟尼有十号的说法而与天拉上了关系。其一为「天人师」(Deva-manvaya-sastr),意即「天与人」之教师。智度论二:「……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余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释迦牟尼又有一称号名「天中天」,意为天原为人所尊,但佛陀更为天所尊,故称天中天。释氏要览:「一日抱太子谓释迦增长大天神庙,朗神石为像,即起礼太子足,王曰,我子于天神中更为尊胜,宜名天中天」。法华经化城喻品:「圣主天中天」。
在佛经中也有其它天神名字,毘沙门天,大吉祥天女,摩利支天,诃利帝母,冰揭罗天,穰麌梨童女,大圣欢喜天,金翅鸟王,魔醯首罗天,那罗延天,宝藏天女,坚牢地天,大黑天,昆默天,拘摩罗天,伎艺天女,深沙大将,水天,陆天,火天,地天,日大,月天,……等。
由于天上甚好(?),所以不少东西都加上「天」字。天华,天香,天乐,天鼓,天冠,天盖,天衣,天宫,天堂。至于「天女」,指欲界六天中的女性。「天子」,指生为人间做王,受诸天所护持,故称天子(佛教解释),另欲界第六天之主,也称天子。「天人」,指天与人,也指天界一切生类。「天主」,指天界之主神。「天上」,指六欲天、色界及无色界诸天。「天王」,指欲界最下天之四天王。至于印度被称为「天竺」,不属此类。印度一名来自 Sindhu,原指印度河的大水而言。波斯人称印度为 Shindu。由 Sindhu 或 hindu,中文译成身毒、贤豆,再由身毒转为天笃,由天笃再转称为天竺。印度人称自国有三名称:(1)bharata-mandala or bharata-varsa or varsa。意为 dusyamta and Sakun-tula 的儿子 bharata 的领土。起首一句意为宇宙的君王。(2)婆罗门国,brahmana-desa。(3)阎浮提国 Jambu-dvipa。西藏人称印度为 rgza-gar,意为缠白衣的广大的国家。

佛教的人间道

人间,梵名 Manusya,巴利文 Manussa,西藏文 Mi,英译 Man,中译末奴沙、摩奴阇,或人间、人界、人趣、人道,或单作「人」。是六道,五趣,十界之一。长阿含经卷第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一时佛在摩罗醯搜人间游行」。中阿含经卷三十六,闻德经:「天上人间七往来」。法华经法师品:「生于此人间」,这个人间道即是我们现有的人类世界。据说,人的思虑最多,所以称人。俱舍颂疏世品一:「言人者,多思虑故名之为人」。大日经一:「云何人心,谓思念利他」。大乘义章八:「依幼盘,以多思义故名为人。人中父子亲威相怜名多思义」。此观四:「作意得报名为人」。
佛教又称人间世界为「阎浮提」,须弥世界四洲之一,位于须弥山南方。阎浮提原指印度国土,以后转称为人类现住之世界。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品:「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实谷帛奴仆,治生贩卖以自生活……。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娶女嫁……。阎浮提人男女交会,身身相触以成阴阳」。
人间道的人类,最初从何而来?
根据长阿含经等所载,据说世界最早人类系由天道色界第二静虑处的第三天光音下凡而来。光音天梵名 Abhasvara,在此天中天人已无言语,仅由定心发光以会意,故称光音天,寿命二劫。据说,当现今世界成劫之初,诸梵天宫尚未有众生时,光音天中已有众生福报满尽,下降梵宫殿,成梵王娑诃婆帝(Sahampati)。后再继续下降来到人间世界,而成此世界最初人类(见长阿含经第十四梵动经,第二十二世本缘品,起世经第九本缘品等)。他们下降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足,体重无光,日月始生。因贪食故,地肥灭没,复生婆罗,婆罗灭没,?生粳米,食彼米故,方分男行,女相行,不净行」(佛学大辞典二六九页)。
中国佛教徒对这印度神话、怪谈十分相信,大家纷纷引用。例如印顺法师说:「这一世界的人类,传说是从光音天下来,象征他们的喜乐与光明。那时人类像儿童一样,都充满喜乐和光明的憧憬,无忧无虑、不识不知,既不知甚么是经济问题,也无所谓家庭男女。社会学说所说,古代蒙昧的原始社会一切是平等的,与佛经所说的最初人间恰好相合……」(佛法概论九一页)。如果人类真是如此而来,那么,佛教的诸法「因缘」生,万物皆「空」等教义,应该推翻了;其实,从光音天来人的神话,原是印度雅利安人的空中楼阁故事,与日本人的来自天照大神的神话,如出一辙,都无非想自抬身价,成为「天神」后裔。
人由五蕴所生
佛教以为现今世界所有人类,都由其个人「业力」所致,或从其它五道或从人道中转生而成。佛教讲诸法无我,万物因缘所生。因此,从空观的立场来看,佛教无法向人指出最初人类从何而来?不单对人,对任何事物都未说明「第一因」从何而生(实在无法说明)。佛教只能笼统地说:一切众生由六道轮回而来罢了。例如心悟法师答复人说:「我对于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就同对西瓜的来处和行人的去处一般,回答不出来,……人生是由业而来,死则随业而去」(佛教人生观一○八页)。
佛教以为构成个人的要素是「五蕴」(Panca Skandhah, five Collections)。蕴是「集合」之意,旧译「阴」,新译「蕴」。增一阿含经二十七:「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焦,识为幻法」。毘婆尸佛经上:「五蕴幻身,四相迁变」。大乘五蕴论:「以积聚义说名为蕴,谓世相续,品类趣处差别,色等总略摄故」。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五种:
(1)色蕴(Rupa)。可见的、占有空间的物质体,人的物质部分。包括地、水、火、风等四大要素,由此生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感觉器官。「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五蕴论)。
(2)受蕴(Vedana)。人的感觉作,由人五根以及五境(色、声、香、味、触)所生起的各种感觉,「云何受蕴,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五蕴论)。
(3)想蕴(Sanna)。人的知觉作用,从人的各种感觉而生起诸种知觉或印象。「问:想蕴何相,答,构构是相相,由此相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杂集论)。
(4)行蕴(Sankhara)。人的思稚作用,人的意志。「问,行蕴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中驱役心支,又于种种苦乐等位驱役心故」(杂集论)。
(5)识蕴(Vijnana)。人的了别作用,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的本体。「问,识蕴何相,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杂集论)。识的意义甚多,另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等说法(详见拙著《佛教学研究》一○六页)。
要言之,人由此五蕴组成。第一色蕴是指人的肉体物质部分,其它「受想行识」四蕴是指人的精神方面。最后的「识蕴」的「识」,是指人的心,是佛教对人「心」所用的专用术语。大乘佛教讲「第八阿赖耶识」(Alaya),其实是指「人心」而已。
人的境遇如何?
佛教有两种看法:(1)人生是苦。自人诞生起至死去止,一直是在苦的波浪中翻腾。佛经举出人有根本八苦,「云何苦圣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中阿含经卷第七,分别圣谛经)。苦的根源是因为人有「无明」。人如能除去无明,便能超出六道轮回之苦,在那涅盘中享受静寂、无为、无生受生的「福乐」了。印度地大而物不博,气候炎热,人民生活非常穷苦(见照片)。因此,所有印度系统的宗教,包括佛教,都从人生是「苦」为出发点。佛教也讲苦,与此地理、生活等背景有关。
(2)佛教也许为了安慰人心,不单说人是苦,且也有乐,而称苦乐参半。这个「乐」,非指声色犬马的肉欲之乐,是指人有智能、能追求佛法,而得解脱的乐。
佛经称人有九种不易得到的九难。「正法难闻,良师难遇,人身难得,诸法难具,正见难生,信心难发,合会难俱,自在难逢」(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第三十三论品)。品梵网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盘经二十三:「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人身难得」一句,佛教徒最爱讲说,因据说在天道与阿修罗道中过分享乐,不追求佛法,福报满后,便要堕落,不得解脱。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中,又太痛苦,根本无法相信佛教。稚有生在人间道的「人」,可谓苦乐参半,虽经各种苦楚,但人究竟具有智能,可以在世研习追求佛法而得解脱。释迦牟尼是在人间成佛,在人间说法,所以佛教以为人道是最难得不过的了。
释迦牟尼神化后,他也被冠上了一些与人有关的称号,在此应该一提:(1)人中尊,佛在人间最尊最胜,「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法华经序品)。(2)人尊,佛是人中之尊。「人尊说六道无极」(阿含经序品)。(3)人宝,佛是人中之宝。「熟闻人宝不敬承」(维摩经佛国品)。(4)人师子,佛在人中最勇雄、如狮子般。「佛名人师子」(智度论八)。(5)人雄师子,佛在人中最雄健,故称人雄与世雄。「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无量寿经上)。(6)人中牛王,佛如大力之牛王。「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涅盘经十八)。(7)人中分陀利华,佛是人中的白莲华,「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涅盘经十八)。
谁生人间道?
佛教说,凡生前曾行十善的(分上中下三级),死后可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凡曾行十恶的,则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因此,凡是人,都由善业而生。但世人犯罪作恶,变本加厉。这些由善业生人道而成人者,为何反而由「善」变「恶」?由此可知,佛教教理不可信!十善业是:(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不恶口、(7)不绮语,(8)不贪欲,(9)不瞋恚,(10)不邪见。
十恶即是去掉「不」而成杀生、偷盗……邪见。大乘义章第八:「恶有三品,谓下中上,下生饿鬼,中生畜生,上生地狱。地经之中亦同此说。善亦三品,下生修罗,中善生人,上善生天」。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行,故生人道」。佛教根据每人前生积善或造恶与否为标准,戴上佛教有色眼镜,来看今世每个人的现实人生遭遇,共得四种不同结果:(1)先苦而后乐,(2)先乐而后苦,(3)先苦而后苦,(4)先乐而后乐。但我们都知道现今世界每人的祸福穷富。都与他的家庭、社会、国家等背景。以及其个人的勤勉谨慎与否等有关,决不能一概盲目地都推到前生的业力上去。这个要命的业思想把中国人害惨了。
人与别人的关系如何?
(1)对于别人,从轮回的迷信出发,佛教以为每人的前生以至再上去的各生中,均会有父母,他(她)们在今世也都在人道做人,因此,凡世上的一切男女,就是我的父母。梵网戒经卷下:「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大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td>

以佛教文化的观点来说,人是有轮回的。每个人最终的死亡模式就注定了他灵魂的去处:寿终正寝的基本上都是天上的,以示此人生平有大善或对某个宗教持很虔诚的态度;暴死、惨死、被杀预示此人生前恶人做的比较多,必下地狱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各个宗教为了让死者家属有种心灵寄托所作的善意宣传,例如送终时儿女如果守在身旁,那么来世将最为家人等等,每个人在至亲挚友死亡时都是悲痛欲绝,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灵魂是会有去处的,他会投胎到某个地方,那么我们就会有种心理上的安慰,也有助于早点摆脱悲伤。

佛的确说有六道轮回。
而且,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如果有一句假话,那他所说的就都不可信。所以,你可以绝对得相信。这是真实不虚的。

人是有轮回的,但是达到佛的境界就可脱出轮回

请问信佛教信仰的人死后有轮回来生吗?
人死了不会有意识不会有轮回,人的意识来自于大脑,一旦大脑死了意识也随之消失,什麼都不知道了。轮回的是人身上借著人的身体修行的另一位。在佛教它的名词叫做神识。

佛教不害怕死亡,认为死亡只是一个轮回吗?
佛教不害怕死亡,认为死亡只是一个轮回,认可因果的观点。佛教认为,世界是一个流转循环的过程,人生在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世是前世的结果,后世是前世的延续,一世转一世,没有穷尽。一个人只要未得究竟解脱,则他必将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即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的流转发中进入下...

佛语有说过:人死后是会轮回的?大神们帮帮忙
中国在佛教未传入前的传统信仰认为,普通人死后亡魂会归于泰山之下,泰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后来认为酆都为冥界入口之一。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事实上地狱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阎王掌管,故有“十殿阎王”之称,十八层地狱即是十殿...

为什么佛教和道教认为生命会在六种环境中轮回转世?
有下地狱的,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民间认为人死为鬼,可给亲人托梦,佛教和道教也有这种说法,认为普通生命在六种环境中轮回转世,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总之人死后会经历鬼门关、黄泉路、三生石、望乡台、忘川河、孟婆汤、奈何桥,然后根据在阳间的善恶决定去不同的地方进入...

人死后真的有轮回吗?
佛法书籍寺庙里有请,新华书店也有售的,佛法追求的目标,不是天堂,虽然天堂很美好,但这是一个消福报的地方,福报消耗尽,还是要死,死后恶报现前,就有可能入三恶道受苦了,所以,佛法追求的目标,是来世去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就彻底告别轮回了,那里没有任何痛苦。每天清风明月,鸟语花香,聆听...

人死后会有轮回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轮回这个词,而这个词来源于佛教,它的意思是人死亡后,会进入轮回,然后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近些年来,各国科学家们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近日科学证实人死后有轮回,而且人们也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几个转世,并且还没忘记自己前世的人。轮回是真的存在的。佛教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并且提出了轮回这种说法,认为...

人死了会有轮回吗?
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 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 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参考资料: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人死真的会轮回转世吗?
朋友,我和你谈谈佛法吧。佛法告诉我们,人死后,灵魂有6个去处,叫六道轮回。六道分别是:三善道(天堂,人,阿修罗),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其中,天道很快乐,人道苦乐参半,恶道很痛苦,地狱苦得无法形容。根据生前的善恶,大善之人上天堂,中善之人投胎为人,恶人入三恶道受苦,极恶之人...

佛教是不是有轮回转世的观点
仅凭经验,每个人都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你抱着科学的态度,就会发现,人是一种动物,唯一特殊的是人有思想,有智力,但底子还是动物,有着动物的本能,有着动物一样的基因。基因设置的规则就是人要通过繁衍来延续自己的种族,通过后代延续自己的生命。如果有轮回,后代就没有任何必要。甚至人都不...

佛教认为人有轮回转世,基督教认为没有,到底谁说的对?
3. 宗教信仰是个人的选择,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教义和解释。佛教与基督教对于死后生命的看法存在根本的差异,但这些都是各自宗教教义的一部分。4. 究竟哪个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并非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不同的人可能根据自己的信仰、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选择相信不同的宗教观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