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同修在佛教上好像喜欢纠结2个问题,大家看下
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是智慧的信,还是稀里糊涂的信,是正信还是迷信,千差万别,到达菩萨的果位还有十信位菩萨,何况是我们薄地凡夫呢!从凡夫到修正成佛的次第,也可说就是“信”的程度深入的过程,我们大多数的同修的信,只是一种肤浅的认知,或者是依赖前世修学的印象,今生有一点好感而已。
其实感应这个事,真发心真有感应,此刻当下发心,此刻就会有感应,为什么你感应不到,因为你不知道怎么用“心”,具体心是什么,你自己没有一个基本定论。我们的心太粗了,观察不到细微的变化。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何况是有灵性的众生呢!佛菩萨时时刻刻用佛光注照我们,有谁能感受到?谁能理解?谁能相信?
我们修学的过程,是随着生活中的点滴事件,真正与佛所说的宇宙定律相应了,才有深入一步的相信,随着修学的深入,只会让人更加惭愧,我不敢说我信佛了,因为真正的信,会当下解脱,即身成佛的。龙女七岁,听佛说法,以龙珠供养佛陀,龙珠是龙的生命,没有龙珠就活不了,她是在用生命供养佛,因为她“信”佛,所以龙女当下成佛。你说我们能不汗颜么。
佛法广大,浩如烟海,唯“信”能入。多多的看大德讲解的经书吧,只有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才能脱离迷信,进入正信,智慧的信。
阿弥陀佛!!!
呵呵,我和你正好相反,原来我信仰不坚定,学佛其实心中没有佛,只是简单地去想去极乐世界,后来就逐渐忘记了,后来又看小说,结果天天想着得道,白日飞升,有时候就想着玩玩法术之类的,又没有坚持,其实还是什么信仰也没有。后来随着知识的进展,见到的东西多了,用心去体会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然后就突然相信了因果,然后又看了网上一些帖子,自己又放弃了一样在别人看来很重要的的东西,于是突然就开始信佛了,然后找了一点书来看,并且完全地相信了。
依据我现在的想法,佛教是很正确的,是一条正确的路,但是具体怎么正确我也说不清楚,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因为不信的人还是不信,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传说,通常不信的人就会说:“我只相信证据”。终究信不信还是要自己来体会
我觉得同性恋也并没有问题,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可以在一起,可能是我不太了解吧,有一部分的人只是喜欢玩弄男人,并不是恋,只是性(就像找男人找妓女一样),然后这样性交就又带来了很多疾病(包括心理上的),所以说要戒邪淫(当然,男人找妓女也一样可能染病,这也是邪淫)。淫乱使人心术不正,精神不好,这也是都知道的。
当然,回到开始,同性恋假如作爱情来讲和男女之爱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同,不应当歧视或者区别对待,但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爱情是不可相信的(同性恋和异性恋都适用),常用的例子比如说年老了,都长得很难看,那时候还会有现在这种爱情吗,还有一个例子比如两个人闹矛盾了,那时看着对方都不顺眼,那时也没有感觉了,再比如最后两人都死了,下辈子又不一定都成为人,成为人也不一定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国家也不一定遇到,遇到由于思想见解不一样还是到不了一起
(关于爱情,这个讲得还挺有意思的http://yangslow.spaces.live.com/blog/cns!2C78E06165722BB1!130.entry)
宣化上人的话假如你听起来有些偏激,那就忽略他所说的,不要被他伤害到了,你就当他说错了,你就捡你听得进去的听,反正他也应当没有没有让人难过的念头,你就原谅他吧,他只是举了个例子说不能邪淫。至于爱情,我也知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感觉,但后来我还是过去了这道坎(呵呵,但是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真正过去),反正我认为缘分来了很难把持住自己的心,但是缘分终将结束,结束了就好了,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反正也都差不多,爱情一下子放不下就先这样吧,但切记不能邪淫。
另外佛教中的无私平等我觉得是指众生都有佛性,只是被东西给迷住了,所以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什么都出来了,无私平等还有一点是指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别人不可以承担(外国也有这样的谚语哈you reap what you sow),众生平等倒不是说男女可以相爱,男男就不可以了,男女和男男都差不多,都是为情所困,实际上也没什么区别(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
最后我再提一下,相信佛教,没有错的,虽然现在的你不一定相信,但是多去体会身边发生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相信的,不要逼迫自己相信(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我怎么说佛教的好,你都可以不相信,可以把它解释为宗教信徒总是说自己所信的教好,所以说信不信自己把握,信基督也不错的,不会带来恶果)我不知道你听我讲这么多“信”会不会觉得很烦,假如很烦的话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过。因为如若我使你很烦那也是我犯的一点错误呢(反而让你讨厌起了佛教) ,总之即便你以后什么都不相信,也不要强求,只要记得多做好事就差不多了
说“无神论”,主要理由是从佛教最高义理讲的,佛教讲一切众生都是佛,而且一切皆空。从这个角度讲,就是无神论了。但近代大德强调佛教是无神论,主要是由于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主流思想排斥一切鬼神理论,佛教几十年中几乎衰竭,于是弘扬佛教的大德们才善巧开导的。
说“非宗教”,起源于民国时期科学兴起,知识界排斥宗教迷信。为区别国人的宗教迷信,欧阳竟无先生讲了“佛教非宗教、非哲学,为当今所必需”的观点,还有《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一书也持这种观点。后来文革中佛教受到重创,文革结束后,佛教界又重提这个理论。在佛教的危机存亡之秋,也算是善巧之论啊。
就是在今天,佛教要弘扬,要广度众生,多讲讲“佛教无神论”与“佛教非宗教”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何必在乎“名分”是什么,能救人就是好药。
所谓有神论,是指神存在并可管天管地管人祸福主宰人生,佛教之所以持无神论就是说佛教里认为神也在不断轮回,他们不能主宰其他任何有情的命运,神自己也只是烦恼中的凡夫而已。
至于佛教是宗教还是教育,无所谓了,不论是什么只要能指出生命人生的真相,指引众生解脱烦恼痛苦就可以了。
有神无神是信与不信来分的,宗教就是有神论者,现代科学不信神就是无神论者,佛与基督都有一个总管,主宰着宇宙的一切,基督叫神,信他的将来就能回到他那里去,佛叫道,成佛就叫得道,或回归于道,这其实也差不多,最终结果都是回归到神或道中去,基督传入中国不也是从神就是道道就是神开始吗,都是教育人弃恶从善,修心性,得正果,只是修的方式有所区别。
第一个首先要理解神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佛教会被定义为无神论。佛教很多语言定义都不是依照文字表面的意识来理解的。
【神
梵语 deva。超越人格的一种宗教信仰之对象。一般被视为不具物质躯体,然非不具躯体形象;不受自然规律所限制,能对物质世界施加影响,直至主宰物质世界之一定部分或全部。神的观念自原始宗教发展至高等宗教之历程中,依序有自然崇拜(animatism)、精灵崇拜(animism)、人格神崇拜等。所谓自然崇拜,即视自然界本身为神,如太阳崇拜等,对太阳的敬与畏兼而有之。精灵崇拜即对自然物之精灵产生敬畏心,进而视之如神;此系由前者逐渐进化而成者,然犹未臻至人格化。人格神崇拜即自然现象被人格化,或死者之灵魂被神化等两种情形所衍生者,且由此种多神教发展到交替神教(最高神由A交替成B)、单一神教(多神之中有一神为最高神)、唯一神教(信仰唯一存在的绝对之神)。此外,如泛神论则仅著重于理论性之反省而求发展,然却否定人格性。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至梨俱吠陀时代,于此一期间,自然现象被神格化而成为自然神,又因战争中歼灭敌人而有因陀罗(梵 Indra)之产生,其性格即属多神教或交替神教。及至社会生活安定之后,由于规约之制定而有律法神(梵 VaruN!a)之出现。其后,自古以来之多神教已无法满足一般之需要,遂又倾向于统一的最高神之探求。梵书时代,一方面由于最高神造物主(梵 Praja^pati)而产生创造说,另一方面则产生怀疑论、无神论,且泛神论之倾向亦于同时出现。进而亦产生“有(梵 sat)”、“无(梵 asat)”,及超越有无之一元原理,或如梵(梵 Brahman)、我(梵 a^tman)等宇宙或个体之原理,以上属于婆罗门教(Brahmanism)之思想。至后世,则融合土著之民间信仰而形成印度教(Hinduism),此教中有“梵天(梵 Brahma^,为梵之人格化,乃印度教之创造神)、毗湿奴(梵 Vis!N!u,维持神)、湿婆(梵 S/iva,破坏神)”的三神一体(梵 trimu^rti,三位一体)之说。
佛教则否定神创造说(神意说),主张因缘、缘起之法为世界之根本原理;基于此点而被评为无神论。及至后来,印度诸神被引入佛教中,各种天(梵 deva)界亦被摄入,所谓梵天即其代表。梵天在婆罗门教及印度教中皆为最高神,然佛教之最高者为佛;佛教认为天界虽高于人界,但仍然属于迷界(六道),尚不能脱离轮回转生,其果德一旦用尽,仍会堕至天界以下。相对者,佛则断迷悟道,脱离轮回转生,故超越诸天、诸神而存在, 称为超神(梵 atideva)、神中之神(梵 devadeva)、天中天(梵 deva^tideva)、天中之最胜尊、天人师等。
故知若以佛教立场观之,“神”一词可分为下列数义:(一)神我,灵魂之义,即梵语之 a^tman,亦即数论学派所立二十五谛之一,惟佛教之观点异于数论学派。数论学派以之为实有、常住、独存之纯粹情神;佛教则以之为“离蕴之我”,而主张“诸法无我”,故反对数论派之神我说。(二)精神之义,如孝子经(大一六·七八○中):“命终神去,系于太山。”(三)指具有生命者,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八(大二·二八一上):“我于一切神,止思于刀杖。”(四)指识别作用,如十二因缘之第三支“识”(梵 vijn~a^na,巴 vin~n~a^N!a)。(五)指具有灵妙之作用者,即梵语、巴利语之devata^,如诸经中所常述及之龙神、阿修罗、鬼子母神、树神等。那先经(大三二·六九四上):“其树大有神。”又灌顶经卷十二(大一二·五三三下):“诸天善神”。
第二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理解宗教这一词的来源:)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古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被用以作为英、德、法等西语religion的译语。religion系由拉丁语religio而来,其语源有各种异说。或谓由ligare(结)之动词而来,具有神、人结合之意;或说由legare(整理)之动词变化而来,具有严肃的仪礼之意。religio一语,最原始的意义是指面对超自然事物时,所产生之畏怖、不安等感情,其后则成为含有感情对象的超自然事物及感情外在表现的仪礼之意,进而更指团体性、组织性的信仰、教义、仪礼的体系。。亦即人类对具有超人威力之神秘力量或现象赋予意义,视之为绝对理想之主体,并生起畏怖、神圣、信赖、归依、尊崇之念,进而实行祭祀、祈祷、礼拜等之仪礼,将戒律、信条等列为日常生活之规范,以期安心立命及向上发展完美之人格。
宗教之成立,其种类甚多,型态亦有种种不同,有现存者,亦有已衰微乃至不存者。其型态可大别为个人心理之宗教,与集团社会之宗教。个人心理之宗教,指个人独自之宗教信念与体验,而不论其是否参与特定之宗教组织,或具有何种特定之信仰型态。若经由个人之虔诚信仰、深切体验,而积极向他人弘传,集合具有相同信仰之人群,即成为宗教团体,产生新兴宗教,主倡者称为此宗之开祖。若致力于对固有宗教之改革运动,则称改革者。
集团社会之宗教,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等。(一)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指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二)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多与所处地域之社会风俗、习惯、制度等有密切之关系,而未必有宗教开祖或依据之经典,如日本神道,并无特定之教祖,而系以原始宗教为基础,根据国家组织而发展。又如我国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适合国民之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此类型宗教多随个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顺从组织内之信条、仪礼、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开祖所创倡,并以开祖之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之教理与经典。教团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国家等立场而创立,故其教法系以人类全体(佛教则以众生全体)为中心,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虽以全体人类为中心,然实际上常以救济个人为基础,故具有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之特性。此一特性,在各大世界宗教中,尤以佛教为显著。
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四类:(一)多神教(polytheism),即崇拜多种神灵,多系自然形成之信仰,存在于原始未开化之时代。随同人智之发达,渐对自然神赋予意义、理想,次第成为高级神,而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在进化之社会中亦并行不悖。或有由一神教发展为多神教者,即对具有种种最高神性格之一神,将其性格分别独立,成为最高神之权化分身,而个别崇拜之,如佛教之教祖佛陀,于其智慧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文殊菩萨、势至菩萨,于慈悲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观世音菩萨,于实践愿行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普贤菩萨。又观世音菩萨为随机度众乃有三十三身之化现,如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空罥索观音、柳叶观音、水月观音等。
(二)一神教(monotheism),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进为崇拜具有诸神之德的一神。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均为典型的一神教信仰。另如印度教中,虽有多神信仰之性格,然于众神之中,独尊一优于其他诸神者为最高神,乃诸神之代表,具有绝对之权威,此称单一神教(hemotheism),如湿婆派以湿婆为最高唯一之神,毗湿奴派以毗湿奴为唯一神。一神教亦可称交替神教(kathenotheism),如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位神祇,在不同宗派中有不同之地位,以湿婆为例,在湿婆派中为最高神,梵天与毗湿奴居次要而从属于湿婆。
(三)泛神论(pantheism),又称万有神教。上记之多神教、一神教等,以实际信奉而属实践性之宗教,泛神论与之相较,其性质偏重于阐释哲学理论之理论宗教,以为宇宙现象之内部,有支配现象界之原理法则,而将此原理法则神格化,认为此“道理神”遍满于宇宙现象。印度奥义书中之梵(梵 Brahman)即属道理神,梵存在于“个人我”(梵 a^tman)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之基础。此外,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Spinoza, Benedict, 1632~1677)之哲学所说之神亦属道理神。
(四)无神论(atheism),又称无神教。指未立神为崇拜对象之宗教。基督教之思想,以为不立神祇即不成为宗教,研究原始佛教之西洋学者谓,佛陀不礼拜梵天、帝释等神,反而由梵天、帝释等向佛陀礼拜并听闻佛法,故认为原始佛教为无神论者。又德国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由于深受佛教及印度哲学之影响,主张宇宙之本质为盲目之意志,故亦被视为无神论者。若就原始佛教而论,世尊之弟子及信徒,归依佛、法、僧等三宝,以世尊为归依对象而礼拜之,此不得称为无神论;又世尊虽不以其他之人格及神格为归依、礼拜之对象,然以“法”为绝对之依所,由此则可称无神论。世尊于入灭之际,曾嘱咐诸弟子,其后唯以法为归依所,以自己为归依所,即法洲、自洲,法归依、自归依,以法为标准,使自己之人格次第向上而趋向绝对理想之境地。此种思想教法与基督教之立神说截然不同,故就此而言,佛教亦可称为无神论。
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一)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二)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三)与“知”之关系,随著人类智能之发展,世人渐排斥与科学、理性相对之宗教信仰,认为其中多含有迷信色彩。如基督教自中世以来乃至今日,即不断受到科学合理性要求之挑战,然亦不断革除本身不合理性之处。
与其他宗教相较,佛教之教义哲学与实践法门所呈现者较符合合理性之要求,而最足以显示出佛教的宗教意义之合理性者为“法”(梵 dharma,巴 dhamma),包括三大要素:(一)因(梵 hetu,巴同),符合因果或缘起关系之合理性。(二)德(梵 guN!a,巴同),符合正见善恶之伦理性。(三)教(梵 s/a^sana,巴 sa^sana),符合信仰上自利利他之宗教性。如此可谓涵盖人类生命知(因)、情(德)、意(教)等三大方面。而就整体言之,佛教乃广义之人间学,以完成人格、觉悟成佛为理想,故欲成为完人者,必须提升其知、情、意三大层面至最高理想;八正道、六波罗蜜等佛教修行项目,即为达成此最高理想之根本途径。
那么之所以强调佛教是教育还有一点就是说佛教的教主虽然说是释迦摩尼佛,但是佛教的教义教理并不是有佛陀所发明创造出来的,只是由佛陀所发现出来的而已,而所发现的义理不是空说乱弹,而是时间的真相。我们之所以以佛陀为教主,以佛陀为榜样而去学佛,是为了学习佛陀的精神主旨,并非只是一般宗教的精神寄托或者偶像崇拜。我们的眼里释迦摩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未来所要达到的果位,不是相别的宗教一样教主或者诸神是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地位。佛陀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他是已成之佛,而我们是未成之佛,在本性上师无二无别的。反观其他的宗教最高的教主的地位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所以说我们不觉得我们佛教是宗教,但是我们也不会去太强硬的去驳斥把佛教称为宗教,应为在没有信仰佛教的人的思维中,是不可能接受的,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是懂非懂人云亦云的状态而已。
修佛,什么是佛?为何修佛的人都念:我佛慈悲?而不念佛慈悲?呵呵你要的答案就是你自己!修佛就是修己!不入六道就是不变成六种人!超脱!(这就是修佛的真谛!变成无识无欲的婴儿,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佛教绝对是教育这是没有错的!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信仰是精神的寄托!教育是重塑人格人生价值的唯一方法!信我佛,知我佛!闻佛法,化琉璃心!化琉璃身!才知宇宙之理!才知世界之理!才知人初之道!才知万物之形!来世我依然还修佛但不成佛!因为我愿得般若大智化世间万物的苦!我即:痴空行者
你说的没错,佛教不是无神论!佛教对神是肯定的。佛经上讲的很多关于神的描述,是什么因缘而有的,神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他的思想,讲得都很多。对神的慈心,爱心,是肯定的,是值得天下人敬仰的。但是神的毛病也说出来了,他的毛病是向下看,不去想上看,于是思想膨胀。喜欢说天下苍生,以及万物都是我创造和掌控的。用佛教来评判,基督教的神,中国的玉皇大帝,佛教的释提桓因,都是一个人。他们在一个境界层面上。伊斯兰教的真主,与佛教的大梵天主相似。佛教的所谓无神论,是从理上说的,是从事物的本质,以及宇宙的本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佛用哲学辩证的方式把他阐释出来。你看看金刚经,里面一点迷信色彩都没有,没有神,甚至连佛都没有。就是对真如本性的诠释。我们都知道诽谤佛会下地狱的,佛教禅宗有个公案,有人问老和尚“什么是佛?”老和尚答“干撅屎!”老和尚会下地狱吗?不但不会,而且功德无量!这就是从理上说的。不懂佛教的人妄说这句话真的会下地狱的!对于教育与宗教的认同不要误会,说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并不是说宗教不好,没有自赞毁他的意思。要是说西方的基督教教育的人品,比国人好十倍。我不赞同。我觉得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刮目相看。在西方很多国家拿孔子,老子,释迦摩尼,都当做宝贝呀!孔子学院,佛学院,建的比国内还多!这是事实。有很多来我们中国学习传统文化的西方留学生呀!你说外国比中国好十倍,不知是你感情用事呢?还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呢?我用一个西方人的话来回答你吧!世界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无论境界和人格 ,佛陀都超过了耶稣!
佛教年轻的同修来说说性欲的解决 和你们对性欲的理解
1、首先要认识到,对这种欲望的执着也是一种习气,也是我们六道轮回之因。这种习气同杀生、嗔恚、偷盗一样,是可以戒除的。2、既然是一种习气,那么就是我们的修行障碍,要消除这种障碍,我们需要做功德,我首先选择的是放生。放生的功德很大。3、然后坚持诵经,我听果卿居士的讲座说,《佛说四种清净名...
佛教的同修师兄们进来帮个忙
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由于维摩诘佛学修养很高,连很多菩萨都来向他...
我觉得佛教就是自我安慰罢了
6、人活在世上,必然需要索取来维持生命、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活水平。如果连作为无情众生的植物都不吃,那就只能等死了。活着,就是需要损耗福报的。所以,人身难得。如果学佛学到连基本的生命状态都无法维持,那就不是学佛了。煮开水,打扫卫生的行为并不是为了杀生,微生物算不算有情众生也没有定论。...
佛道是否可以同修?
从历史角度来看,佛道同修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历史上的高僧大德都曾在佛教和道教之间互相学习,汲取两家之长。例如,唐代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他在修行过程中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将佛教的禅修理念与道教的内丹修炼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行体系。又如,宋代的契嵩禅师,他既是一位佛教高僧,又是...
佛教理论在逻辑上是不是有很多矛盾之处
但到了高年级,就明白了:原来还有负数,再往后,还有分数,等等。就是这个道理。佛教的理论,也是如此。故学佛有个原则:疑而不谤。自己不理解,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有答案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问一下师父,或者对佛学有研究的同修,但不要随便诽谤,因为佛学之深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佛门同修,你的耐心有多大?
他们是在分散初学佛法之人的注意力。他们没有修炼圆满,不能度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更深的内涵。即使他们都是善意的,想帮助那些不识古语,或梵文的佛学修行者理解(翻译过来的佛经除外,这里特指那些根据自己理解写的对佛经解释的书),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干扰他人修行了。如果世人花了很多时间在看...
懂佛同修进来回答?
在家修行是给于那些无法出家的人所使用的方法,但在下不认为佛陀会认为在家会比出家修行来的好。 如果在家修行需要30年来解脱的话,出家修行就需要20年。其次是可能性的说法。譬如说出家之后,能成就往生净土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而在家居士的可能性就不如出家修行者来的高。而通往上品上生的道路也比...
我最近觉得佛和仙说说可以,但是事实上他们什么都做不成!真是求人不如...
我最近觉得佛和仙说说可以,但是事实上他们什么都做不成!真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呀! 我现在很困惑,本来我诵经还是颇有感应的,但是看仙的说我怎样怎样,这几年就有这种说法,而且是几个人都这么说,所以我相信了,但是事实上却没有成功,使我丧失了信心,本来我的欲望... 我现在很困惑,本来我诵经还是颇有感应的,但是看...
心里对佛菩萨起恶念,我越不想这样,越控制不住,都不敢看佛像
这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对治的方法除了「责心忏」之外,就是要多念经、念佛、持咒、拜佛,不断的从六根去熏习善的、清净的种子。就像是一个玻璃瓶,以前都是一直倒脏水进去而不自觉,现在倒一些清净的水进去,反而就能觉察:「这玻璃瓶怎么那么脏呀?」所以,请不用觉得沮丧,只要...
各位同修!最近因为环境心里很不平衡!我一直在压制想控制住
心灵的自由!《圣经》告诉我们:唯有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耶稣爱你,虽然你是佛教徒,但是耶稣也爱佛教徒!朋友,你大可按照你现在所认定的去走,但当你越走越发现无法解决你心灵的空虚、痛苦和恐惧时,诚心邀请你:转向耶稣基督吧!在他里面才有真平安!愿上帝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