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郑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 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 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 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 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 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 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 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向郑庄公下刀,废掉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得知后,针锋相对,利用郑国的优势,威胁周平王,逼使周文王与郑国派人质,后周对郑用兵,被郑所败周恒王中箭,周王室威信扫地,郑国国威大振。自此周王室仅成天下共主,并无实权。
郑光祖:元代平阳襄陵(今山西省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元代连江(今属福建省)人。曾以太学上舍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省苏州),坐必南向,岁时伏腊必向南野哭。更名思肖,有寓“思赵”之意。善诗,擅水墨兰竹,信手数笔便成意境,所画墨兰蕴含思宋之情,书云“时写兰,疏花简叶,根不著土。人问之,曰:‘土为蕃人夺,忍著耶?’”嘉定某官胁以他事,求画兰,其曰:“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对仕元官僚,尤为恨之。所画墨竹,常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惜已无真本存世。传世作品有大德十年(1306年)作《墨兰图》卷,纸本,墨笔,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笔力劲挺,气格高洁,内敛含蓄,右自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左有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另《墨兰图》卷,画一孤傲伸叶吐蕊之兰,自题:“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所南。”藏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诗多故国之思,著有《郑所南文集》《心史》等。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振铎:当代作家,文学史家。字西谛,笔名宾芬、郭源新。福建省长乐人。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曾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任文化部副部长。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俄国文学史略》、《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而遇难殉职。
1、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2、郑和
郑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3、郑少愚
郑少愚(1911—1942),四川达州市渠县人,著名抗日英雄。毕业于杭州笕桥中央航校,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2月申请到空军前线第四大队参加抗战。1942年春,率中国空军飞行员前往印度,接收美国援华飞机时,途经驼峰航线过程中飞机失事殉难。
4、郑廷珍
郑廷珍(1883—1937),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5、郑作民
郑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保卫战。1940年1月,奉命驰援南宁参加昆仑关战役。
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姓
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棫林,今凤翔西劝读村南一带),建郑国,史称郑桓公。桓公居棫林,徙拾(今华县陕西省化肥厂)。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BC806年——BC375年:郑国时期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 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 ),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炸弹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政治,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葬于南岳。
郑桂林:(1889年-1933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二道湾子。1919年考入北平私立朝阳大学。1921年回乡。不久参加东北军第七旅,被抽调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十三旅六三七团作战参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部队进关后,于1933年参加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为保卫长城作出贡献。蒋介石、何应钦之流为了消灭郑桂林抗日武装,于1933年4月16日,命令郑部把防地交给正规军,面临重压和困境,郑桂林表示:“对外决不畏死,对内捍卫祖国,尽我天职。抗日夙志始终不渝……”蒋介石害怕郑桂林再回师抗日,又于1933年6月11日,将其部队调天津马厂训练。同年7月23日,郑桂林巧旋妙计,组织全军起义。起义后投奔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不成。同年9月10日,参加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暂编为第一师。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郑桂林仍坚持斗争。为商讨扭转战局之策,1933年11月,郑桂林去天津法租界找吉鸿昌,不幸被秘密逮捕。同年11月20日,在北平被秘密杀害。
郑廷珍:(1893年-1937年)1917年,入冯玉样部,“七七”事变后,多次请缨杀敌,旋奉命率部开赴晋北前线,于1937年9月1日进驻忻县,10月,日军开展向忻口发起猛攻,忻口主阵地之一南怀化落入敌手,形势危急。奉命驰援,攻击南怀化东端之敌,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在战斗最激烈时刻,率先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连续攻下几个山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阵亡。殉国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其爱国献身精神,于1983年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郑克己: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第一四一师七二五团上校团长。1938年9月27日,奉命率部协助赣北麒麟峰友军同日军作战。指挥全团,英勇冲杀,猛击敌侧,在风雨亭附近,发生激战,阵地失而复得者数次,演成拉锯战。他下令发起总攻,激战3小时,身先士卒,顽强拼杀,终于击退了敌人,不幸竟在胜利途中,中弹牺牲。
郑少愚:(1911年-1942年)1934年毕业于杭州览桥航校,以总分名列第三。飞行技术第一而留校任教练。1939年升任大队长,在他任大队长两年中,共击落敌机40余架。打出世界空战水平,是以少胜多的典范。1942年初他毕业后任飞行总队参谋长,不久又升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美方任指挥),3月去印度接领美国新飞机,起飞后爆炸牺牲。他牺牲后,家乡立少愚乡,树少愚碑,并年年纪念不息。1981年11月27日渠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郑翠兰:(1926年——1946年05月)出生于防城县。1945年6月14日,防城县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钦防华侨抗日游击队”,她随部队进入越南海宁省打击日寇。曾两次遭敌逮捕,坚贞不屈。1946年她为营部政工队负责人之一,随后又改任妇女队长。同年5月在六平不幸牺牲。
郑板桥,郑和,郑中夏,郑武公,郑庄公,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CD220年——CD960年:曹魏——唐朝时期。郑姓在北魏定为一等士族和唐朝中后期的“郑半朝”两度辉煌。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 ),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CD960年——CD1949年:宋朝以后时期。郑姓遍天下。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炸弹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政治,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葬于南岳。
郑桂林:(1889年-1933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二道湾子。1919年考入北平私立朝阳大学。1921年回乡。不久参加东北军第七旅,被抽调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十三旅六三七团作战参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部队进关后,于1933年参加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为保卫长城作出贡献。蒋介石、何应钦之流为了消灭郑桂林抗日武装,于1933年4月16日,命令郑部把防地交给正规军,面临重压和困境,郑桂林表示:“对外决不畏死,对内捍卫祖国,尽我天职。抗日夙志始终不渝……”蒋介石害怕郑桂林再回师抗日,又于1933年6月11日,将其部队调天津马厂训练。同年7月23日,郑桂林巧旋妙计,组织全军起义。起义后投奔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不成。同年9月10日,参加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暂编为第一师。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郑桂林仍坚持斗争。为商讨扭转战局之策,1933年11月,郑桂林去天津法租界找吉鸿昌,不幸被秘密逮捕。同年11月20日,在北平被秘密杀害。
郑廷珍:(1893年-1937年)1917年,入冯玉样部,“七七”事变后,多次请缨杀敌,旋奉命率部开赴晋北前线,于1937年9月1日进驻忻县,10月,日军开展向忻口发起猛攻,忻口主阵地之一南怀化落入敌手,形势危急。奉命驰援,攻击南怀化东端之敌,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在战斗最激烈时刻,率先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连续攻下几个山头。在激战中,不幸中弹阵亡。殉国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其爱国献身精神,于1983年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郑克己: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第一四一师七二五团上校团长。1938年9月27日,奉命率部协助赣北麒麟峰友军同日军作战。指挥全团,英勇冲杀,猛击敌侧,在风雨亭附近,发生激战,阵地失而复得者数次,演成拉锯战。他下令发起总攻,激战3小时,身先士卒,顽强拼杀,终于击退了敌人,不幸竟在胜利途中,中弹牺牲。
郑少愚:(1911年-1942年)1934年毕业于杭州览桥航校,以总分名列第三。飞行技术第一而留校任教练。1939年升任大队长,在他任大队长两年中,共击落敌机40余架。打出世界空战水平,是以少胜多的典范。1942年初他毕业后任飞行总队参谋长,不久又升任“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美方任指挥),3月去印度接领美国新飞机,起飞后爆炸牺牲。他牺牲后,家乡立少愚乡,树少愚碑,并年年纪念不息。1981年11月27日渠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郑翠兰:(1926年——1946年05月)出生于防城县。1945年6月14日,防城县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钦防华侨抗日游击队”,她随部队进入越南海宁省打击日寇。曾两次遭敌逮捕,坚贞不屈。1946年她为营部政工队负责人之一,随后又改任妇女队长。同年5月在六平不幸牺牲。
CD1949年——:当代时期。郑姓风采依旧。
郑桓公,郑成功,郑板桥,郑和,郑国,郑光祖,郑旦
还有香港电影明星:郑裕玲
郑成功
郑板桥
把中国所有姓郑的名人总结出来,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
1. 郑和,本名马三宝,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探险家,七次远航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文明。2. 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君,如郑庄公,是当时著名的君主,郑国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3. 东汉末年的郑玄,是古代著名的经学家,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和解释。4. 元代文学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 郑桓公:周宣王封幼弟友于郑地,其后代以国为姓,成为郑姓始祖。2.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3.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利用外交战略和军事谋略,使郑国成为春秋初期小霸。4.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期的巾帼人物,助越国灭吴。5.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助秦国修...
姓郑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一、郑旦 郑旦,春秋末期越国美女,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与西施一同被选为献给吴国的八位美人之一。她美艳绝伦,精通舞技,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二、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人,是一位卓越的水利专家。他曾任韩国水工,参与治理荥泽水患和修筑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因被...
古时候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 郑旦:春秋末期的女性名人,吴越战争期间,她孤身一人前往吴国作为内应,帮助越国成功灭掉吴国,立下了显著的功勋。2.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师。他曾协助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使秦国的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国力也因此更加强大。3. 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领军...
郑姓有哪些名人
郑姓的名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一、郑成功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军事家、政治家。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被后人传颂。二、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书法和...
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姓郑的名人有很多,以下是部分名人:一、郑成功 郑成功是明清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明朝将领郑芝龙的儿子,成功对抗清朝并赶走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中国版图。他在军事、政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二、郑燮 郑燮,即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书法...
郑姓名人有哪些呢
5. 郑兴:河南开封人,东汉时期的学者。他对儒学的进一步发扬有着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先郑”。6. 郑众:同样来自河南开封,是郑兴的儿子。他在东汉时期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继续父亲的儒学事业。7. 郑燮(郑板桥):他是清代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以他的书画作品著称,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
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郑道昭,北朝魏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他自称中岳先生,字僖伯,是北魏大臣郑羲的幼子。出生于荥阳开封,今属河南。2、郑虔,字趋庭,又字若齐,河南荥阳荥泽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多方面知识的通儒。诗圣杜甫曾称赞他为“荥阳...
郑氏名人都有哪些?
一、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生于1693年,逝于1766年,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在康熙年间考取秀才,雍正十年成为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考取进士。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故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成为“扬州...
姓郑的历史名人
郑谷 郑虔 郑樵 郑思肖 郑光祖 郑廷玉 郑和(明成祖赐姓郑)郑板桥 郑成功 郑芝龙 郑经 郑克爽 郑珍 郑复光 郑观应 郑文焯 郑振铎 郑渊洁 郑亚旗 台湾人 郑问 香港人 郑少秋 郑欣宜 郑经翰 郑秀文 郑裕玲 郑伊健 郑中基 郑敬基 郑海泉 郑则士 郑耀宗 郑丹瑞 郑家富 郑裕彤 郑家纯 郑融 郑文雅 郑子诚 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