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关于孝顺的故事
1、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
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2、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扩展资料: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图
01孝感动天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三皇和五帝都是我国传说中的人物,舜就是五帝之一,他宽厚仁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历来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
舜是瞽瞍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使舜感到万分伤心,总是在到田间劳作时向—上天哭诉,恼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欢慰。舜的宽宏大度终于感动了父母和弟弟,他们觉悟了。从此,一家人和和睦睦。
历来说将舜的孝道加以夸大和宣扬,说他在历山耕种庄稼的时候,有大象帮他犁地,百鸟帮他播种。他的孝行美德竟然感动了上苍,当时的皇帝尧经过长期的考察,确认舜治民有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质和才干,于是派他的九个儿子帮助他,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还放心地让他摄行天子之政。后来,尧帝放心地让出天子之位,舜当了国君。元代郭居敬诗曰: 队队春耕象,纷纷耕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03啮指痛心
周朝有个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侍奉父母极尽孝道。父亲去世后,更加细心周到地服侍着年迈的母亲。
有一天,曾参正在山里打柴,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客人,母亲无力招待,一时手足无措,巴望着曾参快点回家,又总不见他的身影。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常言道: “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正奋力砍柴的曾参忽然心痛难忍,想念起家里的母亲,背起柴薪飞奔回家。
一进家门,只见母亲坐着呆望门外,忙跪问有什么事情。母亲告诉他: “刚才家里来了客人,我没办法接待,急了咬自己的手指以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早点回来,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游学到楚国,一天又忽地心痛起来,于是急忙告辞老师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思念你心切,又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又愁又急,无可奈何之中又咬了手指,不料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的心也就宽慰了。”曾参羞愧难当,自此终日侍奉在母亲身边,不再外出远游。
04百里负米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把你
05芦衣顺母
东周时期的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德行与颜渊并称,但他的孝悌更为人所称颂。
闵损早年即丧母,后来,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很不喜欢闵损,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寒冷的冬天来了,后母给两位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不能御寒。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但他什么也不说。一天,父亲要外出了,让闵损给他驾驭车马。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闵损哆哆嗦嗦的,连僵绳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父亲大怒,举起手里的鞭子便抽打他。哪知闵损的棉衣布料是那样的单薄,父亲只几下便将它抽烂了,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亲便想休了后母,闵损忙跪下来对父亲说: “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两个弟弟也只有单衣穿,这样我们三个都会受冻的。请求父亲让母亲留下来吧!”后母听说了此事,非常感动,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损如同己出。
06鹿乳奉亲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
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遛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东周时期楚国人,年已七十多岁了。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老莱子待父母仍如小孩子一样满腔赤诚,事事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和开心,他千方百计逗老人发笑。因怕引起老人家伤心,在他们面前,他从不说自己已老,更不在父母面前提“老”字。他还常穿着多彩的花衣,装成小儿蹦跳欢舞的样子,引父母嬉笑,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可以说用心十分良苦。一次,他端着水上堂,假装跌倒了,躺在地上学着婴儿呜呜娇哭的样子,两位老人慌忙去扶他,他却一下子跳起来,父母明白了他的用意,都乐了。
孟子说: “人孝之人终身仰慕父母。”楚人老莱子就是这样的大孝之人。有人言称老莱子为取乐父母有过分做作之嫌,某不以为然,实在因为他一片至纯孝心使然。俗语说: “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父母年纪大了,怎么当得起忧愁、烦恼,老莱子正是深谙了这点,才做出了一些看似“做作”的举动。
08卖身葬父
汉朝时董永,幼时丧母,随同父亲一起生活。家里虽然很穷,但董永特别孝顺,父子俩相依为命,互亲互爱,日子倒也过得和美。无奈天有不测风云,老父一病不起,盍然逝去。董永伤心万分,哭得死去活来。更难办的事情还在后头,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已一贫如洗,甚至连给父亲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怎样安葬老人家?如何尽人子之孝?后来,他实在无计可施,决定卖身葬父。
—个富翁怜惜他,又见他诚实憨厚,便买下他。董永用卖身所得钱给父亲办了丧事。然后在父亲墓前搭了一问草棚,虔诚地为父亲守孝。三年孝满,他便履行卖身契约,到富翁家当长工抵债。
他正行至—棵老槐树下,遇到了一名女子,她主动要求嫁给董永为妻,并与他一同去富翁家抵债。富翁告诉他们,若能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让董永赎身回家。那女子心灵手巧,一个月后便将细绢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董永带着妻子高高兴兴地回家,谁知刚到他们初次相识的老槐树下,妻子便辞别董永,凌空飞去。
09刻木事亲
东汉时期的丁兰,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相继病故,成了一个孤儿。丁兰在苦水中泡大,领略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常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用木头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于厅堂,作为一种安慰和寄托。平日里,他像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虔诚孝顺。凡事都与木像商量,出门必向木像辞别,回家必向木像请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后,自己才与妻子动筷子。时间长了,丁兰视木像如亲生父母,感情异常深厚。
可是他的妻子便不这样想了,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见过公婆,不知道怎样尽妇道。丈夫这般痴心地侍奉两个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对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样恭敬了。一天,丁兰又出了家门。他的妻子闲得无聊,便用一根针去戳木像的手指,边戳边开玩笑地问木像疼不疼。说来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湿漉漉的,像是在流血。丁兰回来后,看到木像似有无限悲哀和委屈,眼里垂泪,酸楚无语。他赶紧洵问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坦白相告。丁兰极其生气,一
气之下将妻子休掉了。
10行佣供母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江革的人,从小便失去了父亲,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时逢乱世,战争逼迫得人们到处逃难,江革背着母亲也加入了逃难者的行列。他们一路颠沛流离。盗贼见他身强力壮,想将他劫去,强迫他去服劳役。江革哭着哀告,诉说自己老母尚在,无人奉养,请求他们放他一条生路。盗贼见他这样孝顺,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杀他。
后来,江革辗转到江苏邳县,生活越发困顿,甚至连双鞋都没有,如何奉养母亲?他来到·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担水、劈柴、烧火、做饭、牧马放牛,不分昼夜地干活。江革将挣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母亲添置各种物什,母亲所需的样样齐备了,他却舍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
11怀橘遗亲
后汉时期的陆绩,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他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忠义孝悌之道。
陆绩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博学多识,人称“神童”,颇有名气。六岁那年,他去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一点也不怯场。袁术提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地给他赐坐,还命人端来一盘桔子。那桔子圆圆的,大大的,皮色金黄,肉肥汁多,味道极美。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两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
—席长谈,袁术对小陆绩的才华华非常满意。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桔子滴溜溜滚到了地上。袁术开始吓了一大跳,以为那是什么“秘密武器”,待看清那不过是桔子时,不禁哈哈大笑:“陆绩呀陆绩,今天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桔子呢?”陆绩不慌不忙,跪地答到:“我母亲爱吃桔子,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想拿回家去给母亲尝个新鲜。”他振振有辞,神色自若,一点也不显得难堪。因为在他心目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母亲,天经地义,没行什么见不得人的。袁术听了陆绩的回答,惊奇不己,意识到陆绩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后来,果真如此。
12埋儿奉母
汉朝有一个人叫郭巨,非常贫穷。虽然这样,但他仍然很孝顺,诚心诚意地侍奉母亲,妻子受他影响,对待婆婆也一片爱心,夫妻俩总是节衣缩食地让母亲吃饱穿暖。
他们有—个三岁的儿子,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都偷偷地从自己的碗里拔出一部分给这个小孙孙吃,小家伙二三口便将奶奶拨给门己的饭吃光了。郭巨看着这令人心缩的一幕,对妻子说:“家里太穷,本来就没法供养好母亲,可是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母亲的食品,长此下去,母亲怎么支撑得住呢?我想,咱们将儿子埋掉,就没人分吃母亲的饭食了,这样老人家兴许能多活几年。你我年轻,日后可以再生养,母亲万—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妻子拗不过他,无奈之下忍痛答应。
郭巨抱着儿子往外走,心如刀割,为了孝敬母亲,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他找到一块地,挥起锄头挖坑,要将儿子埋在此地。谁知,当他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一个陶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亮闪闪的黄金,每—块黄金上还铸有字迹,写的是:“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可夺。”他大喜过望,没想到门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感动上天。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更加孝顺,并决心用虔诚的孝心和恭敬的孝行来回报上天的赐予。
13扇枕温衾
后汉时期的黄香,自小便是在父母的钟爱下度过的。可是当他九岁的时候,慈爱的母亲突然染病身亡。黄香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日夜思念母亲,形容日见憔悴。因母亲不在,黄香小小年纪就得操持家务。非但如此,他还恭敬地侍奉父亲,极尽孝道,天天给父亲做饭、洗衣,千方百计也要让父亲吃好穿暖。
夏天天气格外炎热,为了能让父亲睡个安稳觉,每次父亲睡觉前,小黄香都用扇子为父亲将枕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总是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暖热被褥,随后才叫父亲上床歇息。太守刘护得知他的孝行,非常惊讶,对他进行了表彰,并将他树为榜样,号召全郡守的儿童都来向他学习。后来,他的事迹被编入《三字经》中,供后人作为启蒙时期的学习资料。
14拾葚异器
东汉时期的蔡顺,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常说:“即使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时,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天下生灵惨遭涂炭。又遇到灾荒,地里粮食欠收,人们都没法吃饱肚子。总不能让娘亲饿肚子吧,蔡顺非常着急,起早贪黑到处找吃的,然而当时那种境地,谈何容易。他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煮熟捣烂了给母亲吃。看着年迈的母亲吞咽得那么艰难,他难过得心如刀绞。
一次,蔡顺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桑葚有红有黑,蔡顺尝了尝,发现红的味道酸涩,黑的则甘甜无比。他喜出望外,拼命地采集,又用不同的器皿分别盛装着。这时,一个赤眉军正好路过,看到蔡顺正忙碌着,便和颜悦色地问他采葚干什么?蔡顺乐呵呵地说: “吃呀!那边黑甜的给母亲吃,这边红涩的给自己吃。”这个赤眉军一听,敬佩蔡顺是个孝子,又怜悯他们的处境,当下慷慨解囊,送给他一条牛腿、二斗白米。蔡顺千恩万谢,带着采摘的桑葚和赤眉兵送的东西回家了。
15涌泉跃鲤
西汉时期广汉的姜诗很孝敬母亲,他的妻子庞氏勤劳笃厚,对待婆婆尤其恭敬孝顺。姜母喜欢饮用沱江的水,庞氏便常常到江边打水给婆婆喝,而沱江离他们家六七里远,这样庞氏每天都得往返十几里路,但她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有一天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十分恶劣。庞氏仍如往常一样前往沱江担水。但风雨实在太大,瘦小的庞氏如何受得了,于是昏倒在江边。好不容易才醒过来,又赶忙提起桶,重新打了江水往回赶。因为回家太晚,婆婆却有点不通情理,责骂了她,但她毫无怨言,反而侍奉得更殷勤了。婆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是,从此一家人更加恩爱和睦。
婆婆还有一个爱好,她特爱吃鱼,并要人陪着,声称那样吃才有味道。夫妇俩尽力满足老人的嗜好,每天都烧鱼给母亲吃,并请来邻家的老大娘陪着她一块儿吃。三五天无所谓,时间长了可就麻烦了,庞氏每天又要担水,又要烧鱼,忙都忙不过来,而且还要经常买鱼,经济也承受不了,可又不敢怠慢母亲,这可怎么办呢?
说来也就奇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他们家屋后突然冒出了—股泉水来,泉水如同沱江水一样清澈、甘甜,而且每天清晨,泉水里一定会冒出两条大鲤鱼,活蹦乱跳的。夫妻俩高兴极了,每天用新鲜的泉水和鲜嫩的鲤鱼孝敬母亲,不敢有丝毫松懈。
16闻雷泣墓
三国时魏国的王裒,小小年纪便懂得敬重、孝顺父母。他的父亲王仪因正直敢言,被骄横跋扈的晋王司马昭无辜杀害。小王裒在母亲的抚育下渐渐长大,他将全部的爱心和孝心放到了母亲身上。除了亲自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他还常陪她说话,逗她开心,以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凄苦。母亲病了,他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他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拉着她的手,绝不离开半步。
多少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溘然长逝。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虔诚恭谨地守丧尽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记着母亲怕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一听到轰隆降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说: “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 王裒对父母的感情可谓至深至厚,每当读到《诗经·蓼莪》这—篇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两句时,他都会反复颂读,禁不住泪如雨下,悲不能自已。
17乳姑不怠
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牙齿都脱落了,吃东西很不方便。祖母唐夫人(即崔唐氏)很有孝心。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婆婆穿衣服,替婆婆洗脸、梳头。接着,她小心翼翼地将婆婆搀扶到厅堂坐下,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喝奶。她婆婆除了喝奶,根本无法吃其它食物,但在唐氏的精心侍奉下,几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一天长孙夫人因年事过高而卧病不起了。她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全家老小召集到病床前,拉着唐氏的手说: “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你的恩德,只愿你的儿媳妇、孙媳妇也都会像你一样,恭敬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崔山南荣华富贵,同样侍奉祖母和婆婆,尽心尽力,无可挑剔。正如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这家人的几代子孙,孝心孝行一个胜过一个,贤名流芳百世。
18卧冰求鲤
晋朝初年,有个孝子官至太保,爵封睢陵公,尊宠之极。其人便是以“卧冰求鲤”著称的王祥。
王祥,字休征,他出世后不久,生母不幸病故,父亲娶了继母朱氏。朱氏是个很坏的女人,她三番五次地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受她影响,渐渐对王祥也产生了成见。王祥失去了父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了。
然而,王祥生性至孝,对父母的偏心和不公从无一句怨言。他想,不管怎样,一家人都应该亲亲密密和和睦睦才对。因此,无论父母怎么对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地恭敬孝顺,精心侍候。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鲜鱼。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的,所有河流湖泊都结了厚厚的冰,到哪儿去弄鲜鱼呀?王祥为了使继母满足,不顾寒冷,毅然来到河边,脱去外衣,躺倒在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融化那坚硬厚实的冰块。他身下的冰渐渐融化了,他已冻得麻木不堪。这时,出现了奇迹:只听“扑扑”两声响,冰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往外蹦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捉住鲤鱼,别提心里多高兴了。他赶紧回家,给后母做了一顿鲜美可口的鲤鱼汤。看着后娘吃得津津有味的,他心里感到莫大的宽慰和幸福。
19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榻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20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扼虎救父的故事,讲的却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女,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其事迹可歌可泣。
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
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
21哭竹生笋
晋朝的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
孟宗非常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可是,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有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处,只有一片焦黄。想到母亲的病情,想到母亲的心愿,他不禁悲从中来,扶着竹子,放声大哭。
或许孝心感动了天地;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在他的泪水飞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颗颗竹笋来,尖尖的、绿绿的、毛绒绒的,还沾带着露滴呢!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掘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汤,端给母亲喝。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乐得眉开眼笑,病情也随之好转。
22尝粪忧心
南朝齐国时期的庾黔娄,也是个至孝的人。
他在北齐担任编政令,由于政绩可嘉,被提拔为孱县县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冷汗直流,心想父子连心,莫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当天他便辞官返程回家。
回到家里,父亲处于弥留之际,情况已明显不好。庾黔娄悄悄向医者询问父亲的病情安危。医者说: “现在还不能确定你父亲的病况,但有一个较好的测试办法,就是尝尝他粪便,如果是苦味,说明他病情好转希望较大。”
庾黔娄生性孝顺,不怕脏、不嫌臭,亲口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有点甜滑,并不苦涩。想到医者的话,他知道父亲的病情加重了,心里非常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病急乱投医,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跑到后院里,面对北斗星跪下,默默祷告上苍,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父亲的性命。
23弃官寻母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刘氏,原来是他父亲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要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苏轼等人都赋诗作文大加赞扬。常言道: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一片真诚的孝母之心,终于使得五十年后母子团聚,不但可贺,而且可敬。
24涤亲溺器
宋朝时期,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既是著名的诗人、词人,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为“宋四家”之一。他还担任朝廷要职,宋元祐年间,他已官居太史,一时间显贵闻名天下。但人们未必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他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家有老母,他侍奉母亲始终尽心竭力、极尽诚挚。按理说,黄府侍婢众多,料理老母亲的生活自是不用他亲自动手。但是,每天下朝后,黄庭坚都先探望母亲,亲自侍茶奉水。最难得的足每天晚上他都要亲门为母亲涮洗便盆,从不假手他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
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下:一、孝子仲由的故事 仲由,春秋时期鲁国人,虽然家境贫困,但他深知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他每天辛勤工作后,都会带着美食回家孝敬父母。即便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他也始终坚持让父母吃饱。仲由的举动彰显了他对父母的深情与孝心。二、孝子黄庭坚的故事 黄庭坚,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他对母亲...
有关孝敬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常以粗粮野菜度日。一天,父母想吃米饭,但家里没有一粒米。子路决定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向亲戚借了一些米,终于让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邻居们都称赞子路是一个勇敢且孝顺的好孩子。2、包拯为父母辞职的故事 包拯的父母年事已高,不...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东汉时期的黄香,被誉为孝道的楷模。在他幼年时期,家境贫寒,母亲不幸去世,父亲身体多病。夏夜炎热,黄香使用扇子驱赶蚊虫,为父亲铺设凉爽的床铺,以便父亲能够安然入睡;冬夜寒冷,他先行暖和被窝,待父亲就寝时,被窝始终保持温暖。尽管冬日里他自身难以承受寒冷,却始终不言冷,以欢快的姿态在家...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1.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之一:卧冰求鲤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王祥为了给生病的母亲提供营养,决心捕捞鲤鱼炖汤。然而,湖面已结冰,捕鱼变得异常困难。王祥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躺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捕到鲤鱼,回家熬汤给母亲喝。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孝道的力量,也表达了对长辈深深的关爱和尊重。2....
孝敬父母的故事
1、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现代孝敬父母简短故事
1、带母镶牙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与其妻庞氏以孝著称。夫妇二人孝顺至极,庞氏常提长江水供婆婆饮用。婆婆喜爱吃鱼,姜诗夫妇常做鱼以悦其心,并请邻居老妇共餐。一次,庞氏因风大晚归,姜诗误以为其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宿于邻家,辛勤工作,积资送回孝敬婆婆。婆婆得知真相后,命姜诗...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1、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名于世。作为皇帝,他本不必亲自做这些“小事”,但文帝刘恒却身体力行,将孝道体现在对父母的敬爱之中,并以此教育臣民,施德于百姓,成为海内效仿的典范。百里负米的故事,讲述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极为孝顺。为了让父母吃到足够的营养,子路辛勤劳作...
孝敬父母的古代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如下:1、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