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党的宗旨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受到了严重挑战。例如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而党的宗旨要求无私奉献;市场经济要求相互竞争,而党的宗旨要求先人后己;市场经济要求按劳取酬,党的宗旨则要求不计报酬等。这些要求和作用上的双重性,使党员的思想产生了矛盾和困惑,一直趋于稳定,从未遭受过怀疑的党的宗旨被打上了问号。于是,有的党员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主张摒弃;也有的党员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发财致富的绊脚石踢在一旁,从行动上背离党的宗旨;更多的党员则处在两难境地,既想按市场规律办事,又想履行党的宗旨,然而对如何在实践中将二者统一起来,思想上总感到“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在行动上更是无所适从。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宗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走出认识误区。当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转换时期,人们的思想复杂多样是自然的,一些党员对党的宗旨有动摇、彷徨、甚至丢弃也不奇怪。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为此,党的宗旨教育一定要扣紧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及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予以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对于重大原则性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正确的要肯定和宣扬,错误的要批驳和抵制,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这里尤其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以下问题:(1)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性质不变,党的宗旨就不会改变,这一点并不受时代发展与党的任务变化的影响。(2)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员坚持党的宗旨最现实、最具体的内容。(3)坚持党的宗旨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消除困惑,党员才能在市场经济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大胆实践,更好地坚持党的宗旨。
第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努力把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同党员对个人利益的合理追求结合起来。市场经济原则与党的宗旨要求的矛盾,说到底,就是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如果说这种矛盾在计划经济中尚不明显,那么在以个人利益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则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党员实践党的宗旨,同时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老观念作指导,一味地强调牺牲个人利益,而应从现实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党员既有高于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的一面,也有适应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面,努力寻求并实现发展市场经济与实践党的宗旨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地将二者对立。为此要做到:(1)坚持并保证党员在关键时刻勇于舍弃个人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当党员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当不放弃个人利益便不能维护党和人民利益时,党员必须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这是党员区别于一般群众的根本所在,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2)尊重并保护党员的个人利益。在和平建设年代,关键时刻毕竟不是经常出现的,因此,日常情况下,党员在党章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组织要关心党员的个人利益,在工作和生活安排等方面,都应尊重党员合理的个人利益要求,尽量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同党员的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避免产生矛盾。(3)鼓励并要求党员在合理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实践党的宗旨。从表面上看,追求个人利益与实践党的宗旨似乎是对立的,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市场经济要求个人利益的实现必须以满足大众需要、被社会认可接受为首要前提,它通过发挥每个细胞的活力、每个人的劳动创造,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党员凭借合法劳动和公平竞争争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过程,也就是为社会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过程,也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在这里,为人民服务已不仅仅体现在牺牲式的奉献,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创造式的贡献;党员追求个人利益也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它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各级党组织应鼓励党员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在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完全建立在思想教育和自我道德约束上,还要从监督管理方面加以约束。首先要建立健全经济法规和党内活动法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发展并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走向个人主义。因此,必须下功夫建立健全党内及国家的各项法规,使党员在面向市场搞活经济时,明晓哪些事可以做、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怎样做才是合法合理,从而保证自己的行为始终有益于人民。其次,要加强党内外监督,建立起完备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党内监督、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界的监督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为此,必须切实赋予人民群众以实际的监督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真正约束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第四,要以客观实效作为评价党员为人民服务好坏的唯一标准。市场经济是注重效益的经济,以取得效益为最终目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判断党员是否为人民服务,不仅要看主观觉悟、态度,更要看实际效果。只说不做,或虽做效果不佳,都不能说实现了党的宗旨。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以主观觉悟代替工作业绩,以良好愿望掩盖工作过失。各级党组织不仅要重视党的宗旨,还要把党的宗旨同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奋斗目标和行为要求紧密联系起来,使为人民服务具有具体的内容和衡量评价的依据。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愿望,还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最佳成绩。唯有如此,为人民服务才不会流于形式,党员、干部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才有力量影响和带领群众一道前进。
第五,转变服务方式,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是替民做主,为民请命,而是最终提高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目标。大包大揽式的服务是集权体制的产物,它不适应于市场经济,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精细的分工愈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服务。按照这一趋势,为人民服务已不单单是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事情了,它也是全体人民大众的事情。每个社会成员都承担着双重角色,既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体,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客体。这种服务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形成的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也体现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相互间的实际平等,使人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良好服务。这显然是大包大揽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应当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变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社会化的服务。当然,这需要党和政府做许多工作:一是要转变旧的服务观念,树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平等的、社会化的服务意识;二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社会分工,形成新的服务机制,使人人有均等的服务机会,相应的服务权力,从而保证服务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服务的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它既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又是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以党的领导为主线的这五个方面的法治构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一、坚持党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绝对领导不动摇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不动摇
四、坚持刑罚执行的监狱人民警察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不动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与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发展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发展市场经济的目的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相一致的。
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因此,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领导人民摆脱贫穷落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现代化国家,就是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党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是党的宗旨的必然反映,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坚持根本宗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致性,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迅速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这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体现;(2)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3)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人民群众最普遍最直接的要求。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都深深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和实践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定和发展,最深刻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党性。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与发展,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落到实处。所以,坚持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正确把握处理物质利益原则与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虽然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生活和具体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甚至会出现大的问题。
市场经济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则是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商品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品格和精神。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与我们党在政治生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二者在内涵上是根本不同的。等价交换原则指的是一定量的一般社会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而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指的是为人民利益忘我奉献的精神,二者不可相提并论。因此,等价交换原则只能适用于市场经济领域,而不能套用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不仅不能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而且也不能进入社会非经济领域。因为经济生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生活之外还存在着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文化审美等广泛、丰富的生活内容,每个领域都有自己不同的法则,如家庭生活讲的是婚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赡老育幼的原则,道德生活讲的是善与恶,评价的尺度是社会公认的伦理原则。而党的宗旨是讲的党内政治思想的原则。倘若将等价交换原则泛化到这些领域,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示出来了,由于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力,容易导致“一切向钱看”,一些党性观念薄弱的党员和干部在这种利益观的冲击下,就可能放弃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自己的意志、人格、良心和灵魂商品化。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已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发生在权利方面的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少数党员借职权之便,当“官商”大搞所谓“互利互惠”的交换活动,以权经商,以权谋私,利用行业、职业“优势”,大搞“交换”、“好处”、“辛苦费”等,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受到玷污、践踏,在一些人看来,社会就像是一个进行“交换”的角逐场。发生在某些党员身上以“交换”为特征的腐败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侵入党内和社会思想政治领域有着极大关系。可以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毁掉了一批党员干部。胡长青的“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李真的“我为你批了几个亿,拿3000万作为喝茶钱不过份”的理论,就是把市场经济的一般交换原则作为人生、官场规则而走上了断头台。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与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所以,要坚持发扬革命精神与坚持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如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坚持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所以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与物质利益问题的联系就更为紧密,更为直接,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也更为强烈。
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要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原则,讲“奉献”不是排斥个人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应当是“奉献”后的一种回报,一种为了更好地“奉献”的补偿。这里要区分的是:“无私奉献”是一种道德追求,物质利益往往是指生活上经济上的需要。如果为整体的物质利益,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本身就是奉献精神的体现。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否认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而是说不能以种种不正当的理由,或怀有某种不正当的动机,甚至以“奉献”为幌子,实际上谋取个人私利。共产党员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有两种情况是值得鼓励和允许的:一是共产党员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运用科技手段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并以此达到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目的,这无疑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集体和社会,是值得鼓励的;比如说,我们出现的一些“红色资本家”。二是共产党员以正当的手段,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获取个人正当利益,这种个人物质利益是允许的。但是,当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共产党员的个人利益就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甚至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暂时牺牲自己的利益;当党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违反党纪国法,干出种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事情,就要借助于严明的法纪来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坚持党性原则的影响是双重的,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复杂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正确的认识它对坚持党性原则的双重影响,用党性来保证和促进这个新体制的建立,同时要用党性来抵制市场活动中的消极因素,使这一新的体制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机关党员干部如何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靠每个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现在群众是不看历史看现在、不看说的看做的、不看政绩看败绩、不看中央看身边。对每个党员的模范作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区级机关,担负着领导管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的职能。机关党员是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主体,是全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这种承上启下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机关党员更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要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应该说,人民群众对我们党一直是有深厚感情的,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也一直是有深厚感情的,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靠、相互信任,保持着血肉相联的关系。但必须看到,现在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疏远了,有的怕群众,不愿和群众接触、打成一片,也确有一部分群众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对党委和政府有意见,对党员干部有意见。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并不代表本质和主流,但是造成的影响和反映出的不良倾向则要高度重视。处于执政地位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作为第一目标。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始终明白,我们来自于人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有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错误认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要做到党的宗旨不能忘,主仆关系不能倒,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和体验百姓的共鸣和心声,与群众同呼听、共命运,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坚决纠正和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现在有些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观点淡薄了,同群众的感情淡化了,不懂得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严重脱离群众,这是十分危险。应该看到,在我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党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同艰苦奋斗的任务十分繁重。有许多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员带领群众去完成,一些复杂现象在群众中引起的困惑,需要党员释疑解难。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需要党员给予关心和帮助解决。我们要敢于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如果党员不能和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无从谈起,成为一句空话。现在,人民所期盼的主要是两条:一是安定,二是富足。在新的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保证平稳和谐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入手,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党的根本宗旨
(一)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去年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两大建设,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建设、两大任务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这两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而一个执政党是否...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如何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重视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坚持什么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否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是对的吗
是对的。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手段之一,而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
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人民工具本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主体是全体党员,客体是人民群众,全体党员通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践行全心...
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最先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在党的三个发展时期,党员的党性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
党的宗旨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要真正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坚持《宣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把它们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治理层面:经济层面,坚持...
党的组织和党员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具有尊重主人翁地位的新特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领导体制、资本结构、经营格局、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营者的地位越来越强化的情况下,职工还是不是企业的主人了,这是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感到,企业的领导体制无论怎么改,经营方式怎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