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各国的势力范围图
首先,讨论一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按照公认的说法,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分裂的时间,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分裂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如果撇开有些学者认为的---在每个大一统后期都实际上是分裂状态---从这个规律上讲,中国进入第二次战国时代长期的分裂状态其实已经不大可能。
然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的分裂时期,如战国,三国,五代十国等等时期,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分裂是从统一中孵化出来的,比如战国,是周分封的结果,三国曹刘孙都是从黄巾起义中崛起的东汉军事地主
分裂的各地势力都依靠军事力量割据一方,这个不多说
虽然存在地域上分裂,但是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所谓“正统”,能完成再次的统一。也就是,这种分裂是以统一为目标的,不希望“外族”干涉的
中央力量严重弱化,这个也不多说
最后,战国时期的形成虽然是以三家分晋为标志,但是实际上从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时期,周朝中央基本上已经形同虚设了,比如与郑交换质子,从礼仪上就已经看出来。然后经历五霸的折腾,周朝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云南:公元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峤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四川: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
贵州:史籍无明确记载,应部分从属楚国势力,兼具土著人。
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公元前575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加的还有其它十多个国家。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战国七雄形势图
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地图与现在的行政区图相对照,大概地域是:
魏国: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
赵国:今山西中部、北部以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
燕国:近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京津;
韩国:山西东南、河南西部和部分河南中部地区;
秦国:汉水上游、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等;
齐国:北至河北中部、南至泰山、西至河南东部;
楚国:湖北、安徽、江苏以南。
春秋诸侯有哪些他们各自分布的地区?
亦称于越和文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也可能是越南历史上真正建立的一个王国,国君为雒(也写作骆)姓。相传为远祖崇缆(雒龙君)的后裔。建都会稽,辖地大致为现在中国浙江省的绍兴附近,而势力范围曾经还达到现在中国山东省和越南北部,灭于楚国。公元前334年,楚国攻灭越国,之后其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
战国时7国所管辖的地域都有哪里?
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及三家分晋后的赵、魏、韩),大体有了一个认识。现撰鄙文,以飨读者。晋国的产生与称霸晋国产生于武王伐纣后(现代...晋先后与楚进行了鄢陵之战,与齐进行了临淄之战,势力范围扩张到今天的陕西省东北部、山西省大部、河南省北中部、河北省西部等大片地区。然而,在此之前,晋...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蜀国和莒国是今天的哪些城市?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
战国时期地理
齐国先后并吞了谭(今山东历城西北)、遂(今肥城南)、薛(今微山东北)、牟(今莱芜东)、夷(今胶州东北)、东莱(今龙口至荣城一带)等小国,势力范围包括山东大部及河北的东南部一带。继齐国之后,晋国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春秋初期,晋国的大部疆土内还是“狐狸所居,豺狼所”的“南鄙之田”...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属地及其重要关口
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小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百零九个诸侯国,包括: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
历史|我国主要朝代在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西周以巩固和消化为主题,通过大量分封诸侯,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从势力范围变为自身直辖领土。通过几百年的巩固和消化,这些地区大部分已经成为周人的核心领土。春秋战国各领风骚 西周之后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兼并与重新统一为主。这期间,除了互相征伐,各个诸侯国也各有开疆拓土的动作...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诸侯国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个诸侯国分别属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山西、陕西和河南等省地区。战国七雄则是指齐、楚、燕、韩、赵、魏和秦,他们分别来自现在的中国中部和北部地区。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联盟和政治手段,形成了不同的势力范围,为后来的...
战国时期魏国版图为什么不在一块?魏国这么分散怎么治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时期的晋国疆域图 然后再看一下,韩、赵、魏以及智氏的地盘划分 三家联合灭掉智氏后,瓜分了智氏的地盘,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便形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在晋国时期,六卿之间相互混战争夺地盘,所以就导致了本来势力范围靠近西边的魏国,进入三晋时代...
如果回到战国时期,现在各省的人都是哪国人呢?
3.辽宁省(春秋战国时期是燕国的势力范围,春秋时期还有孤竹、东胡、山戎等少数民族活动,后来被燕国统一!)4.吉林省(吉林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中原人居住,也没有诸侯国深入吉林!当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各民族地方政权在此。)5.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和吉林一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