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几首诗词的英译
在霍克斯的译本中,他始终坚持将所有内容,包括双关语,都译出,以确保原意的准确性。例如,写贾惜春的散曲《虚花悟》,贯穿佛教思想,其中“清淡天和”为佛家修身方法,“生关死劫”为佛教生死观,“西方宝树”指佛教极乐净土的婆罗树。霍克斯用基督教的视角诠释佛教思想,成功地将其翻译成《圣经》中的“Paradise”和生命树,准确传达了原意。
面对西方文化难以与东方文化完全联通之处,霍克斯也难以完全译出《红楼梦》的精神内蕴。例如太虚幻境中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霍克斯的译文虽准确体现原文概念,但未能完全译出下联“有”与“无”的深意。这一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即西方以实体为本,而中国则强调虚实相生。
总的来说,大卫•霍克斯通过其卓越的翻译,使得《红楼梦》的完整面貌与深刻内涵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为更多英语国家读者所了解。霍克斯的翻译不仅展现了《红楼梦》的独特魅力,也跨越了中西文化的界限,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求《红楼梦》里的所有诗词及诗词翻译
这首词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是初秋雨夜中黛玉因宝钗来看望她,关心备至,而深感往日因自己的多心猜忌而造成了和宝钗及至宝玉情感的疏远而懊悔不已,继而哀伤与宝玉姻缘的前途迷茫,兼窗外雨打竹摇异常凄凉,便悲从心生,作了这首极为凄苦哀怨的《秋窗风雨夕》。中文名称: 秋窗风雨夕语言: 古风体类别: 诗词...
请问谁知道《红楼梦》中的题帕三绝Hawkes是怎么翻译的?急求!
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温绍贤主要学术著作
温绍贤的学术著作丰富多样,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诗词翻译和语言对比领域。以下是他的部分重要著作:1980年,他在香港《开卷》杂志上发表了《评〈红楼梦〉中诗词的英译》,后被《编译参考》(1980年4月)转载,并收录于1982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香港红学论文选》中。1986年10月,他出版了《实用...
曹雪芹,红楼梦,英译本,摘要版,杨宪益 戴乃迭译,A dream of red mans...
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在翻译过程中,不仅注重文字的流畅与美感,还努力保持原著的文学特色和深层含义。通过此摘要版的翻译,读者可以了解到《红楼梦》中关于家族衰落、爱情悲剧、友情与背叛等多重主题。翻译过程中,两位翻译家将原著中的诗词、对联、成语等文化元素进行了精心处理,以便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
《红楼梦》这样复杂的语言寓意,怎样翻译成外文?目前有多少种外文译本...
德文译本中,弗朗茨·库恩的译本较为知名,他在1932年将《红楼梦》译为德文,书末附有贾氏世系“谱树”,书前有费德林的“导言”。俄文译本中,帕纳休克与孟列夫合作翻译了诗词部分,于1958年由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分为2册。此外,还有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捷克文、朝鲜文、越南文、...
戴维·霍克思全译本《红楼梦》
在诗词翻译方面,霍克思深入研究了汉语的声调、韵律、韵脚、无人称句、文学典故以及中西诗人的品性,为《红楼梦》中的诗词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霍克思的翻译倾向于“交际翻译”,旨在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与原文对原语读者相同的效果。在《红楼梦》的翻译中,霍译本传递了中国文学的精髓,语言流畅,富有诗意...
红楼梦诗词
清代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有:《杏帘在望》、《有凤来仪》、《菊梦》、《螃蟹咏》、《中秋黛玉湘云即景联诗》等。1、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杏帘在望》译文: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有:《葬花吟》、《好了歌》、《问菊》、《空挂纤纤缕》、《引子》等。1、《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译文:现在我在为花死了而忧伤,你们都不懂,等到我死了的时候也不知道谁来...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译者?他们各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翻译作品?
在中国,许多翻译家因其卓越的翻译作品而享誉国内外。以下是几位著名的翻译家及其推荐的翻译作品:1. 许渊冲 - 作品:《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 简介:许渊冲教授是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以其文学翻译成就著称。他的翻译跨越了中英、中法等多种语言,尤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他独创...
红楼梦那个英译版比较好?在看hawkes的,但是老师推荐杨宪益
在探讨红楼梦的英译版本时,两位被广泛讨论的译者——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翻译各有特色与优劣。两位译者在处理诗词的直白性、文化典故的翻译、文字游戏的处理等方面均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视角。杨宪益夫妇的翻译倾向于直译,保留原文的结构与节奏,注重形式美与韵律的再现。他们在处理文化典故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