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请封“假齐王”错在了哪里?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的实力本不如项羽,可最后他却成为了天下之主,这是为什么,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刘邦说自己身边有张良、萧何和韩信他们追随,所以取了天下,其中这三人被称之为汉初三杰,其中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在军事上主要靠的是韩信,韩信十分有军事才能,最终将优势兵力的项羽打败,可以说在韩信巅峰的时候,还被刘邦封为王,但是韩信曾经自请为王,刘邦也是不得不同意。
但是韩信的这一次请封,却让刘邦记在心里了,韩信最后的悲惨命运也和这一次请封有关,而且这一次请封,韩信请求的还是暂代齐王。或说这件事还要从韩信平定齐国开始说起。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就让人去见刘邦,想让刘邦封他为齐王,他派了一个使者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见刘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齐国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齐国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主持局势,一定不能稳定齐国。为了有利于当前的这个局面,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
刘邦看了韩信的书信,不禁大怒,厉声骂韩信:“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此时,侍在刘邦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同时暗中用脚踩刘邦的脚,两人凑近刘邦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好好的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立即醒悟过来,急中生智,故意当着韩信使者的面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刘邦派遣张良前往韩信军中,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军队攻打楚国。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来,刘邦已经生气了,但因张良和陈平的点拨提醒,才立刻改变了主意,但此时的韩信已经被刘邦有所防备了。
韩信在请封假齐王的过程中犯了几个错误。
一、武力逼迫上司
当时韩信已经平定了齐地,此时兵锋正盛,而刘邦刚刚失败,此时韩信想当假齐王,其实就是想当王,主要还是因为他背后的实力。你的军队都是来自于你的老上司刘邦,你已经功高盖主了,这还不算什么,你选择时机不对,等同于在逼迫你的上司,刘邦心里肯定不会好受。
二、封王是权力象征
韩信功劳巨大,这一点刘邦心里很清楚,该给你什么,不该给你什么,都是刘邦说的算,即使封王,那也是作为帝王的权力,这是权力的象征,给臣子封王那就是帝王权力象征。韩信此时已经触及到了刘邦的权威。
所以当战争基本结束时,刘邦解除了韩信兵权,改封他为楚王,最后又改楚王为淮阴侯,此举无疑在表明,该封你什么,这是我的权力,!
韩信错在相信刘邦。韩信占领了齐国,他想当齐王,不应该请封而是应该直接自立为王,这样以他的军事实力可以统一天下。
韩信的所处的时代是秦末汉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秦始皇死后,他的继承人已经不能完全掌控这个国家了,很快大秦王朝就分崩离析,最后剩下两个比较有实力争夺天下的只有刘邦和项羽了,最终刘邦成功的夺取了天下。要知道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是他却成为了天下之主,这是为什么的,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史记·高祖本纪》
在这里刘邦主要说自己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自己能用他们,所以取了天下,其中这三人被称之为汉初三杰,其中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刘邦能够打赢项羽军事上主要靠的是韩信,韩信十分有军事才能,最终将优势兵力的项羽给打败,可以说韩信巅峰的时候,还被刘邦封为王,但是韩信曾经自请为王,刘邦也不得不同意。
但是韩信的这一次请封,却让刘邦记在心里了,最后韩信悲惨的命运也和这一次请封有关,而且这一次请封,韩信请求的还是暂代齐王。这件事还要从韩信平定齐国开始说起。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就让人去见刘邦,想让刘邦封他为齐王,他派了一个使者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见刘邦,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齐国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齐国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齐国。为了有利于当前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
刘邦看了韩信的书信,不禁勃然大怒,厉声骂韩信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此时,侍立在刘邦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同时暗中用脚踩刘邦的脚,两人凑近刘邦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的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刘邦立即醒悟过来,急中生智,故意当着韩信使者的面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刘邦派遣张良前往韩信军中,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刘邦已经生气了,但是因为张良和陈平提醒他,才立刻改变了主意,但是韩信此时已经上了刘邦的黑名单,他在请封假齐王的过程中犯了几个错误。
一、武力逼迫上司
当时韩信已经平定了齐地,此时兵锋正盛,而刘邦刚刚失败,此时韩信想当假齐王,其实就是想当王,主要还是因为他背后的实力。你的军队都是来自于你的老上司刘邦,你已经功高震主了,这还不算什么,你选择的时机不对,等同于是在逼迫你的上司,你觉得刘邦心里会好受吗?
二、封王是权力的象征
韩信功劳巨大,这一点刘邦心里能不清楚吗,该给你什么,不该给你什么,这都是刘邦说的算,即使封王,那也是作为帝王的权力,这是权力的象征,在之前给臣子封王那就是帝王权力的象征。韩信此时已经触及到了刘邦的权威,即使当时刘邦不发作,最后也会时候算账。
所以当战争基本上结束的时候,刘邦杰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最后又改楚王为淮阴侯,此举无疑是在表明,该封你什么,这是我的权力,我不给你,你不能要!
韩信就相当于是员工,刘邦就是公司的老总,身为员工你挑战老总的权威,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
在错误的时间里请封。汉王被困,等韩信来救,这时候请封齐王,会让汉王觉得韩信有二心。
他在刘邦战争失利时候不是去营救刘邦而是提出封王让刘邦很不爽,但好在张良和陈平劝说刘邦不如册封他为齐王,以防止他拥兵自重引起叛乱。这时候请命封王让刘邦看出了韩信的野心,也让刘邦开始提防韩信,最终肯定被刘邦除掉以绝后患。
韩信错在他以为自己战功足够,就认为刘邦不会动自己,而且齐地是韩信打下来的,他在当地本来就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刘邦在此时封了他为齐王,那么他的权力会更大,已经对刘邦有所威胁。
错在自请刘邦封“假齐王”,韩信的功绩天下尽知,假齐王也是王,暴露了他称王的野心,有对刘邦不臣之心,刘邦自此忌惮他了。
韩信为什么要向刘瘪三讨做假齐王
这件事情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韩信打下齐国之后,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说齐国人反复无常,一会心向汉,一会心向楚,比较难办,所以我韩信就请求在这里做个假齐王,好把这个地方镇住。当然这只是它的表面说辞。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正等着韩信发兵去救他,所以看信后气坏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这是...
为何韩信攻下齐地后,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所以韩信要找一个由头,然后特别自然地将他抢功的原因给解释了,这个由头就是求封假齐王。韩信给求封假齐王的信是这么写的:“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韩信信中说的“齐伪诈多变”和“南边楚”都是事实,如果刘邦仔细思量一下就明白,凭借...
历史上韩信到底是怎么死?
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掉了。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韩信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
楚汉之争的起因是什么?有哪些人与诸侯参与了战争?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
有关司马迁的资料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
司马迁简介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
刘邦从一个流氓 到做了亭长 再到后来带领沛县造反 是什么造成他带领造反...
韩信请求封假齐王是不是为自立门户做准备?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刘邦来做判断,他手下的幕僚将领会给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他必须从中找寻正确的加以实施。判断,需要一点运气,但总是能判断正确的人,依靠的就不仅仅是运气了。团聚在善于决断的领主周围,则是聪明的臣子最擅长做的事情。
为何当初刘邦不用韩信去打匈奴,让他死在战场上?
拿韩信来说,他强迫刘邦封其为假齐王,又在约定共讨项羽时失期不至,直到刘邦正式宣布把齐地分封给他时(前面只是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才领兵助战,早就犯了刘邦的忌讳,更不要说他后来的确造反了。可以说在韩信逼迫刘邦封他为王时,刘邦杀心已起,他终究是难逃一死的。 所以,韩信之流的悲剧,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咎...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也就是说,司马迁有自杀的这种意图,从《报任安书》里面已经可以透露出不少信息了,你们想一想,司马迁当时给任安写信的时候,当时任安在狱中,后来任安被处死了,司马迁给任安回信,任安写信给司马迁,是在下狱之前,他一直没有时间给他回信,后来任安在狱中,要把汉武帝杀了的时候,他匆忙写这封信给...
司马迁的资料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