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晚年为何只说单口相声?
马三立先生是相声泰斗,前半辈子人生坎坷后半辈子岁月静好让后辈敬仰。不过虽然马老作为相声艺人来说应该算是相当成功,但他的相声生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一个遗憾是徒弟虽多但真正算马家相声传人的寥寥,最正宗的那个还是人家朱阔泉的徒弟。
另一个遗憾是几十年相声生涯没有合作很久的搭档,尤其是解放前几乎是一年一换,解放后的几位搭档倒是很好,无奈每一位搭档的身体健康都不好。
在马三立相声生涯的最后十年,我们偶尔能看到老爷子的时候,他几乎都是在说单口相声,这让很多年轻人都以为马三立和刘宝瑞一样都是单口相声见长呢。
其实,马三立晚年只说单口相声的原因,早在1977年他63岁复出时就已经定下了。
一、最后的搭档
1977年天津市人民体育馆正举办一场演出,场内高朋满座,观众座无虚席,大家都在等待一位老人的出现,他就是久未露面的马三立。
那天马三立说的段子是新相声《精打细算》,而站在他旁边给他捧哏的也是一位新搭档,王凤山。
演出非常成功,马三立给山呼海啸为他鼓掌的观众频频鞠躬致谢。回到后台,马三立突然又向自己的搭档、师侄王凤山鞠躬致谢,王凤山赶紧拉住马三立:“师叔,您这是干嘛呢。”
马三立真诚地告诉王凤山:“我谢谢你能为我捧哏。”
王凤山拦住马三立:“师叔,给您捧哏是我的荣幸,我还想让您给我指点指点呢。”
马三立握住王凤山的手:“凤山,我认准了,以后只要你不跟我分开,我这辈子就再也不找别人给我量活了。”
王凤山就成了马三立相声生涯最后一位固定搭档,事实上虽然他们在相声辈分上是师叔师侄的关系,但在实际年龄上,马三立只比王凤山大一岁多,应该说,他们都是对方最后的搭档。
二、天作之合
王凤山生于1916年的北京,观众对他最深的印象应该是他的快板,他在踏入相声行业之前是一位数来宝艺人,其师父是北京城有名的数来宝艺人海凤。王凤山在数来宝的基础上结合竹板书等艺术,创立了以“俏”著称的王派快板,他也成了王派快板的开山宗师。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凤山在相声界也是一位出色的捧哏,他年轻时拜相声老艺人“大面包”朱阔泉为师,成为侯宝林的大师兄。在北京天桥等地撂地时,王凤山就是一位优秀的捧哏,曾经给师父朱阔泉、师弟侯宝林、李宝麒,还有艺人罗荣寿、汤金澄、关少曾(关晓彤爷爷)等人当捧哏,后来发展成为一位捧哏大家。
此外,王凤山和马三立一样,在解放前的卖艺生涯比较坎坷,他也和马三立一样到处走穴,曾去过济南、武汉等城市卖艺糊口,解放后才回到天津加入天津曲艺团,和马三立成为同事。
在特殊时期,马三立靠边站直至被下放到农村,王凤山更惨一些,他甚至蹲了几年监狱,原因是“黑线快板”,因为他的快板上缠着黑线。
比马三立稍微幸运一些的是,王凤山比马三立早四年回到曲艺舞台,不过也是主要以表演快板为主。1977年马三立复出,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捧哏,王凤山自告奋勇站出来为马三立捧哏,从此开启两人十几年的合作。
应该说,马三立和王凤山有着相似的命运,在相声艺术上也是逗哏大师搭档捧哏大家,甚至于在外形上也非常搭配。马三立又高又瘦,王凤山在他身边显得矮胖矮胖的,属于典型的相声搭档体型。
此外,虽然两个老宝贝辈分有别,但年龄、资历相近,两人互相挤兑砸挂毫无破绽和不适,可谓相得益彰。
因此,马三立和王凤山在合作的十四年里,一共出演过三十多个段子,大部分都可以算是相声界的精品。
三、子一辈孙一辈的交情
在相声舞台之外,马三立和王凤山交情也是匪浅。
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苦于没有相声师承,得侯宝林提议代拉马志明成为朱阔泉的徒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这中间我们经常会忽略了王凤山,事实上虽然当年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地位无人可比,但论规矩的话,最有资格代拉马志明为师弟的其实应该是朱阔泉的大徒弟王凤山。
马志明摆知那天王凤山也到场了,这就保证了在相声传统上这场摆知仪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你说马志明是王凤山和侯宝林共同代拉的师弟也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王凤山还直接收了马三立的孙子、马志明的儿子马六甲为徒弟,马六甲1981年出生,他不光成为马志明和侯宝林的同门师侄,还是1930年出生金文声的师弟。
此外,王凤山还有一位小学生,也是他的干儿子赵津生。赵津生一开始是跟着王凤山学快板,20岁时因为王凤山的关系又跟马三立学相声,这师资力量简直了。
后来就产生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赵津生想拜马三立为师(难道想和干爹王凤山论师兄弟?),马三立提醒他:你管侯宝林叫师哥?你琢磨琢磨。赵津生退一步:“那我拜您儿子马志明”。马三立再提醒:你管苏文茂叫师哥?你再琢磨琢磨。
最后,赵津生拜了马三立的徒孙范振钰为师,论相声辈分他得管干爹王凤山叫师爷。
四、无可奈何人离去
解放以后是马三立相声生涯最好的时期,他也有三位最好的搭档,但不幸的是,这三位搭档先后都因为健康问题离他而去。
五十年代马三立的搭档是张庆森,两人是过命的交情,配合也是天衣无缝,但不幸张庆森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甚至到失明的地步无法再登台。
马三立又和捧哏第一人赵佩茹合作,两人搭档在相声界几乎是秒天秒地的存在,无奈赵佩茹英年早逝。
和王凤山的搭档是马三立相声生涯的又一个高峰,不幸可能也是最后一个,1992年王凤山因病去世,马三立信守当年的约定,在随后的十年里他就成了一位单口相声演员。
让相声爱好者们欣慰的是,马王组合搭档时间不算长,但他们录制了很多音视频资料,成为马家相声的典藏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念想。
马三立擅长说单口相声。单口相声是比较难说的,不容易抖包袱。一般相声演员都喜欢说对口相声,马三立具有扎实的功底和高超的表演功力,把单口相声说得出神入化。
因为单口相声是马三立的专长,与其他人说相声,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因此马三立坚持说单口相声。
马三立晚年无论辈分能力,都已经无出其右者——没人能站他右边了……
简直弄不懂了,马三立的相声到底有什么好听的?口齿不清、语无伦次的……
中国三大相声世家有哪三家
回族,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其师承周德山,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
相声有什么特点和类型?
、通俗易懂 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相声语言口语话的特色,单口相声表现得特别突出。通俗易懂归根结底还是语言问题。句子简洁干净,绝少...
相声的的发展史和简介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
长期听相声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后来又开始每天早上听北京文艺广播的空中笑林,放的也基本都是传统相声,经常听到重复的老段子,不会像听现在的各种段子那样笑疯,往往也不怎么笑,但奇怪了,就是听不厌。对于思维方式感觉没什么影响,但渐渐发现自己和亲近的人说话时容易耍贫嘴,冷不丁说出来的话把我妈逗得一愣一愣的,不明白我是...
评书,相声的灵魂各是什么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
什么是相声
相声,一种源自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始于明清,兴盛于当代,遍布中国及海外。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单口、对口、群口等,主要以口头方式呈现,深受群众喜爱,是植根于民间、源于生活的曲艺表演艺术。相声艺术的鼻祖为张三禄,形成了“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遥┡伞薄ⅰ八恚...
为什么说相声的基本颜值不高?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
相声与快板区别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
中国相声演员列表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山洞链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
相声是一种什么的语言表演艺术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