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出处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此语化用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十》(亦见于《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这句话,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从小处时时警醒自己的涵养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中提到: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扩展资料
深刻解读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这两种思想。
1、所谓“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本质上就是在讲“慎微”。《论语》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心不动于微利之诱”就是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2、“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本质上讲就是“节欲”,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3、“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两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的说法,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曾经讲过,现在再提出来还是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4、除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习近平总书记还使用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这句古训来补充说明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出自《后汉书》,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比喻忽视小事会酿成大祸。
5、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也是政治生态的导航仪,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处用典都在反复提醒领导干部牢记,作风无小事。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此语化用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十》(亦见于《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
这句话,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从小处时时警醒自己的涵养功夫。
出 处:元代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扩展资料:
佛祖历代通载编纂历程:
二十二卷。元·念常撰。又称《佛祖通载》。 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念常,俗姓黄。号梅屋,世居华亭。为元代禅宗名僧。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及印度之佛教传播的编年体佛教史。自七佛偈、宇宙初始、盘古、三皇等事叙述起,迄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为止。
依各朝代帝王纪元之年月记事。所含史事甚多,因此卷帙亦大。古人之着史书,常有袭用前人同类著作之某部份之情形。如班固《汉书》中,即有沿用司马迁《史记》内之文字者。佛教史书、目录书亦然。而此书沿袭前人之处尤多。近代著名史家陈援庵曾加指摘。并指出其书之多处讹误。
卒于金·大定五年,无著妙总卒于宋·乾道六年,今亦统系于嘉泰四年之末,此则失之移后者也。又元·至大三年庚戌条,有元太祖、木华黎及耶律楚材纪事,移后且八九十年,瞀乱至此。卷首虞集序乃谓其“参考讹正,二十余年,始克成编”,不知二十余年中,其所考正者何事也。
虞集序为《道园学古录》所未载,抑《佛祖统纪》而扬《通载》。吾尝见崇祯七年董其昌撰〈佛祖纲目序〉则反之,曰“宋僧志磐撰佛祖统纪,以天台为统。元僧念常复作通载,名依统纪,而立例则殊。
始用史家编年之法,以宗为主,以教为辅,凡净行神足,性相义观,无所不备,而识者摘其漏误,至不可置辨,盖史之难如此”云云。则《通载》之谬误,明人已先有言之者。
清初费隐容撰《五灯严统》〈辨惑编〉,乃极力推崇之,谓“通载梵本,计卷三十有六,久入北京皇藏我字函中,元朝华亭念常禅师所集,历今几四百年”云。则以其载丘玄素伪碑,信有两天王道悟,谓云门、法眼二宗,皆出马祖,与费隐臭味相同,意有所偏,则好而知其恶者鲜矣。
惟此书撰自元代,时有佚闻,如瀛国公之死,宋、元史皆阙载,此书于卷末至治三年条,载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与洪武初无愠撰《山庵杂录》同,此释典之有补世典者。
《杂录》言:“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版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X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
《宋稗类抄》二亦载此诗,然未载其死。《元史》二十八〈英宗纪〉虽未载其死,然载“至治三年四月朔,□天下诸司,命僧诵经十万部,同月又勒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万圣钓国寺,作水陆佛事七昼夜。”
皆似与此事有关。特恐瀛国公之死,在四月以前,念常以是年五月入燕,其入燕即为缮写金字大藏,故载瀛国公之死为四月,然则瀛国公之不得其死,殆可信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祖历代通载
出 处:元代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扩展资料
本书为编年体。先是有隆兴府石室沙门祖,撰《僧宝正续传》,又撰《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二十八卷,附一卷。始自汉明帝,终于五代。曰隆兴者,作书之时地;曰佛教者,书之内容;曰编年者,书之体制;曰通论者,每条之后,多附以论断也。
其书采摭佛教碑碣及诸大家之文颇备。编纂有法,叙论娴雅,不类俗僧所为,然不甚见称于世,遂为《佛祖通载》所掩袭。
今《通载》前数卷,二十八祖悉抄《景德传灯录》,自汉明帝至五代十余卷,悉抄《隆兴通论》,其所自纂者,仅宋元二代耳。
其抄《通论》,不独史料抄之,即叙论亦抄之。计所抄叙论三十八段,招为石室论者,仅藏本卷五及卷十一等三段,其中有有立论主体者,如〈五代叙〉云“予尝以唐新旧本纪参校,粗见文忠师仰春秋纪事褒贬之妙,因采数十端着新唐史本纪略例一篇。及得五代史,阅其自发述作之意,与予亦颇合。”
此所谓予,祖?自谓也,今抄之于《通载》,而不招为?叙,则所谓予者,念常自谓乎?念常亦尝着《新唐史本纪略例》乎?“作奏虽工,宜去葛x”,此《笑林》之所以为笑也。而卷首凡例,并未明言本书叙论悉采《通论》。又五代以后,汉明帝以前,不复见一叙论,不啻表暴其除抄袭外,不能自撰一论也。
至其自纂一部分,体例亦多可议。《通论》编年,悉依“正史”本纪之法,《通载》则改之,只以甲子二字标题,而不尽着年号及年数,每条起始,多以“某月”或“是岁”等字冠之。欲知其事在何年,辄翻数叶或十数叶而未得其确数,此本书之大病也。
又《通论》所采诸家之文,如《牟子理惑》三十七篇,采二十篇,已觉繁冗。《通载》于卷首载八思巴《彰所知论》,于金代载李屏山《鸣道集》,于元代载《至元辨伪录》,连篇累牍,不知所裁。凡此诸书,在当时皆有单行本也。
又如《元遗山集》〈紫微观记〉,撰于金亡以后,时遗山年四十七八,今乃系于泰和四年,时遗山年才十五。又瀛国公学佛法于土番,在至元二十五年,见《元史》十四〈世祖纪〉,时瀛国年十八,今乃系于至元十四年,时瀛国才七岁,此失之移前者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祖历代通载
出 处:《佛祖历代通载》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扩展资料
《佛祖历代通载》主要内容:
卷一,含七佛偈与《彰所知论》若干品,前者所述之七佛中,前六佛事迹,悉录自《景德传灯录》。《彰所知论》为元朝国师八思巴所撰。此处摘录其书之器世界品、情世界品等,叙述佛教之宇宙观、世界观,并叙及蒙古历史。
卷二,叙述盘古、三皇五帝,以迄周康王时代之简史,皆与佛教无关。
卷三至卷八,起自周昭王至南朝齐灭为止,除记载中国佛教大事外,并叙及释迦牟尼,及印土二十七祖事迹。
卷九至卷二十二,起自梁武帝,迄元顺帝即位为止,记载中国佛教大事,间及儒道及世俗之大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祖历代通载》
出 处:《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
所谓“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应是化用了古代“慎微”和“慎欲”两种思想。孔子《论语》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扩展资料
《佛祖历代通载》
二十二卷。元·念常撰。又称《佛祖通载》。 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念常,俗姓黄。号梅屋,世居华亭。为元代禅宗名僧。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及印度之佛教传播的编年体佛教史。自七佛偈、宇宙初始、盘古、三皇等事叙述起,迄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为止。
依各朝代帝王纪元之年月记事。所含史事甚多,因此卷帙亦大。古人之着史书,常有袭用前人同类著作之某部份之情形。如班固《汉书》中,即有沿用司马迁《史记》内之文字者。佛教史书、目录书亦然。而此书沿袭前人之处尤多。近代著名史家陈援庵曾加指摘。并指出其书之多处讹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祖历代通载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此语化用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十》(亦见于《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
这句话,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从小处时时警醒自己的涵养功夫。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这句话的含义?
古语云“无欲则刚”。可古往今来,为何不少人“前腐后继”?究其原因,大多源自一个“贪”字。纵观每一例腐败案件,细看每一个身陷牢狱贪官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当初大部分是积极向上,也为人民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有的甚至还是坚决反对不正之风,抵制腐败的“斗士”。像陈绍基、叶树养...
廉洁自律金句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5、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6、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7、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8、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9、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
浅议如何提升审计形象
(二)遵守纪律,在廉洁自律中塑造文明。廉洁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一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筑牢道德法纪防线,确保在法规面前“不触网”,在道德上不滑坡。二要廉洁从审。以中纪委提出的...
廉洁自律简短评语
此外,廉洁自律还意味着“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潮和诱惑层出不穷。一个真正廉洁自律的人,能够抵御这些外在的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他不仅在工作上做到廉洁奉公,在生活中也能做到洁身自好,成为身边人的楷模。廉洁自律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
关于廉洁的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
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⑧总之,做人当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
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必备3篇)
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的禁锢,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
五色怎么造句
1、我不知不觉进入梦境,梦见自己长出了五色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真是快乐无比。2、小鸟抖动着彩翼,仿佛展开一把五色的绢扇.3、那五色斑斓的野鸡,挺着胸,迈步走出草窝,像骄傲的将军。4、五色土陶千年神韵,紫砂壶品百味人生。5、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6、这盘菜五色俱全,...
人民日报廉洁自律金句
2. 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及基建规划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责任主体,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严守廉洁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4. 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青春、少年】5. 几代青年,皆以梦为...
反腐倡廉词句
23.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凭红尘翻滚,我自风清月明。24.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25. 松是害,严是爱,廉洁自律做表率。26. 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27.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28.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