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史海一隅 生平简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姚燧,字端甫,号牧庵,出身于洛西(今河南洛阳),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他的家族在辽金时期显赫,伯父姚枢在金亡后仕于蒙古,成为忽必烈幕府的重要汉族儒臣。三岁时父亲姚格离世,姚枢收养并严格教导他,这在姚枢的碑文中有所体现。


十三岁,姚燧在苏门山结识了元代大儒许衡,十八岁拜许衡为师,深受许衡理学教育影响,这对他早期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衡以其温和的教诲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使姚燧在理学道路上快速成长。


二十四岁,姚燧开始研读韩文,被其古奥硬朗的风格吸引,不满当时文风的浮滑,决心改革。至元八年,姚燧应召加入许衡主持的集贤大学士,随后踏上仕途,参与地方治理和教育工作,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政治理念。


至元十七年,姚燧担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公正执法,释放无辜和无辜受牵连者,表现出明决的性格。大德年间,他多次升迁,任翰林学士等职,直至元廷起用他修史,成为文坛领袖,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学者。


姚燧游历山水,以文人情怀欣赏各地风土人情,足迹遍布中国多地。他的游历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他的豪迈和耿直。在政治上,他鄙视贪婪和唯利是图,拒绝与沈阳王父子的权钱交易,展现了高尚的品行和气度。


尽管身居高位,姚燧的个性并未改变,他风流洒脱,同情弱者,尤其在对待歌妓时,展现了人文关怀。在元代社会,他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既体现了文人的风采,也反映了他与时代的冲突。


扩展资料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