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各叫什么名字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名字:
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主要称工农革命军,后相继改称红军、中国工农红军。
2、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习惯上称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它们分别战斗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等地。
3、在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称谓。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下旬亲赴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方面进行了长达40余天的重庆谈判。为了表明对和谈的诚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停止使用解放军的称谓,继续使用八路军、新四军等称谓。
194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统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第一政治委员彭真。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主要领导人未变。
由于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正在进行整编和调整战略部署,变化较大,在名称的使用上很不统一,除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等称谓外,还有民主建国军、华中民主联军等。有的部队甚至用人名或地名作称谓,如滨海支队、吉黑纵队、刘其人师、贺庆积旅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抗战时期,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343旅,旅长陈光,为原1军团部队;344旅,旅长徐海东,为原15军团部队。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受伤出国,这支部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聂荣臻率领,建立了晋察冀军区,成了一个新的山头,即以后著名的华北山头。“华北山头”这个词文革时曾很常用,杨余傅被打倒时开始批华北山头,一直批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晋察冀军区除了聂荣臻从115师带去的基本部队外,后来又加入了两股,一股是原东北军吕正操部建立的冀中军区,另一股是李运昌建立的冀热辽军区。第二部分主要是由罗荣桓、陈光率领的343旅,东出山东,建立了山东军区。第三部分是344旅部队,后一分为二,一部由杨得志率领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另一部由黄克诚率领建立了苏北军区,皖南事变后该部加入了新四军。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下辖358旅,旅长张宗逊,为原2军团部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为原6军团部队。由于贺龙过于看重统一战线,该师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一直发展缓慢,是几支部队中最弱的,该师建立的晋绥军区与其他几大根据地相比要小的多。后来,八路军三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授元帅,萧克授上将军衔。
国民党正规军叫国民革命军;共产党的军队北方的叫八路军,南方的叫新四军,也属于国民革命军的序列。
1、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领导,同时效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7年“行宪”前改为“中华民国国军”,即为国家之军队,但实质上仍属国民党控制领导,1949年国共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地区,由台湾地区行政当局直接控制,在大陆也称为台军 。
国军早期的将领和军官,是由设立在广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国黄埔军校)培养和训练的,国军参加过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等战争。
2、八路军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
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3、新四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扩展资料
国民革命军创立过程: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广州创立中国黄埔军校。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也称党军。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黄埔军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1926年8月前)。北伐战争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四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路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
国民党的军队名: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名:新四军,八路军。晋绥军,新四军,八路军都属于国军。
一、抗日战争开始时共军拥有国军编制的部队。
1、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包括:一一五师、一二零师、一二九师、陕甘宁留守兵团,总部特务团、炮兵团。
2、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
二、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兵力达500万人。
三、晋绥军,又称晋军、阎军,山西军阀阎锡山所统辖的军队,是中华民国时期主要活动在山西、绥远以及华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其领袖人物为阎锡山、商震、徐永昌、傅作义、楚溪春、孙楚等。
四、战区划分,1938年初。
1、第一战区:所辖地区:河南、安徽北部;司令长官:卫立煌;
2、第二战区:所辖地区:山西、陕西北部;司令长官:阎锡山;
3、第三战区:所辖地区:浙江、福建、江苏及安徽南部;司令长官:顾祝同;
4、第四战区:所辖地区:广东、广西;司令长官:何应钦;
5、第五战区:所辖地区:安徽、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司令长官:李宗仁;
6、第六战区:所辖地区:重庆、湖北西部;司令长官:陈诚;
7、第八战区:所辖地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8、第九战区:所辖地区:湖北南部、湖南、江西;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理);
9、第十战区:所辖地区:陕西;司令长官:蒋鼎文;
扩展资料
一、八路军的编制
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
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二、新四军的编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国:新四军 ;共:八路军
抗日时期,国民党军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被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民党军队称为国军或中央军,共产党军队称为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