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不北伐后果会怎么样,会不会短命?

诸葛亮之所以要坚持北伐是因为他继承了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可以说自打刘备死后,他活着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打败曹魏政权,然后重新匡复汉室。如果诸葛亮不北伐的话,蜀国也坚持不了多久,毕竟资源和实力在那摆着,蜀国远远不如魏国,同样诸葛亮也不会长命。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原因,首先要知道刘备的那场东征之败消耗了蜀国大量的有生力量,可以说蜀国的实力也因为这场战败打了个对折,所以到了诸葛亮接手的时候,蜀国并不是很强大,甚至可以说很虚弱,再加上老一辈的将军接二连三的去世,使得蜀国慢慢的陷入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可以说到了后期没有一个能打的大将。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亮不尽快的北伐,蜀国现有的一些有生力量将会被慢慢地消耗殆尽,一旦到了那个阶段,别说魏国过来攻打,我觉得蜀国自己都坚持不住,因为蜀国的国内资源,根本就支撑不了他们在这个地方当缩头乌龟,他们必须要打出去,然后占领一些有利的地势和城镇,从而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之所以说不北伐诸葛亮也活不长因为诸葛亮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可以说在小的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因为他怕别人做不好,甚至诸葛亮还做了这么一件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他亲自给官员发工资,或许有可能是怕别人贪污这笔钱,所以在这种劳累之下,他必然会早死。

1、为报先帝,以完遗愿(依据: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处:《出师表》—蜀汉-诸葛亮
释义: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
2、不攻曹魏,蜀汉必亡(依据:易中天品三国)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
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
对于蜀国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天下大乱,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进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绝对是一个死牢房,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3、北伐中原,转移矛盾(依据:易中天品三国)
蜀国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权。所以在蜀国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李严为代表,刘璋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蜀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蜀地本土势力)。
在蜀国的基本国策是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蜀汉四相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蜀地集团。
由于蜀国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
三方长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不与刘备定下的基本国策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国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扩展资料:
北伐背景
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令国力大减。刘备逝世于白帝城后,丞相诸葛亮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恢复。同年诸葛亮派出陈震、邓芝出使东吴,晓以利害说服孙权。吴、蜀两国重新缔结联盟。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心,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226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中天品三国

武侯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对武乡侯诸葛亮的感慨,亦是很多人对诸葛孔明一生的最大感想。

诸葛亮身负托孤重任,在恢复蜀汉国力和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之后,遂于228年春(蜀汉建兴六年)至234年冬(蜀汉建兴十二年),七年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中一次是曹魏的反击,真正出兵祁山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

北伐示意图

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这一点在史家中一直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如果避免战争把主要精力投入建设蜀汉,使蜀国休养生息,在蜀汉国力强盛时再出击,会不会好一点?在此,笔者认为诸葛亮乃至后来的姜维一直坚持北伐是正确的战略方针。

隆中论天下

在谈坚持北伐是否正确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实际中的北伐和隆中对中的北伐是不同的。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中的北伐策略可以简化为一个“钳形攻势”,大致就是蜀汉东西并进,对两地进行重点进攻,西线部队进攻关中地区,东线荆州部队进攻曹魏集团的统治中心地区。

可当诸葛亮进行北伐时,隆中对中的北伐策略已经完全不可实现,荆州的失去对蜀汉的北伐大业来说就是致命性打击,再加刘备伐吴损失了蜀汉的精锐力量(此处暂且不谈)。

王业不偏安

诸葛亮北伐时,仅仅占有益州和汉中二地,正如《出师表》中所说的“益州疲敝”,而蜀汉集团又要奉行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誓言。但是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王业不偏安”只是表面现象,“益州疲敝”才是根本原因。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文献通考》:

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口;汉昭烈章武元年,有户20万,男女90万;蜀亡时(263年),户28万,口94万,带甲将士,吏4万;吴赤乌三年(240年),户52万,男女230万,吴亡时(280年),户53万,吏32000,兵23万,男女230万

天时:荆州失守,曹魏篡汉,夷陵惨败,益州疲弊;

地利:蜀汉北部(今秦巴山区)虽然成了防御的天然屏障,可也成为了北伐大军的天然阻隔;蜀汉所拥之地为曹魏五分之一,孙二分之一;

人和:蜀汉人口与曹魏之间的差距也是十分悬殊;原荆州集团的精英基本上损失殆尽,益州本地集团的士族习性偏安,蜀汉内部斗争。

估计大家可能更加疑惑了,蜀汉既然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皆不占优,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我们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既然蜀汉弱于曹魏,曹魏远强于蜀汉,那么,蜀汉如果不坚持去北伐,去不断地袭扰魏国,休养生息的不仅是蜀汉,最大赢家恰恰是曹魏。跟一个国力远胜于自己的国家比休养生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由此可见,北伐牵制曹魏,虽然耗损了蜀汉自身,但也另曹魏损耗颇多。坚持北伐,虽然不能一举克复中原,但能够使曹魏不能于短期进攻蜀国,保证了蜀汉尚有益州和汉中二地以图存,通过进攻魏国来维持相对平衡的局势,曹魏所占据的北方,一旦安定下来,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只能使其处于战争环境之中,才能守住益州的暂时安宁,实为“以攻代守“。

三国形势图

诸葛亮乃至后来姜维坚持的北伐,虽然都因为诸多原因导致没有成功,笔者认为在费?主政时期,蜀汉应该坚持北伐策略(同时期司马氏和曹爽势力斗争,魏国内乱,此时是一个绝佳的北伐良机),但是蜀汉主战派的坚持北伐、以攻代守的战略是正确的。

从古至今,偏安一隅从未有成大业者,偏安一隅最多只能求得暂时的安宁,面对的结果必将是国破家亡,面对强敌,只能拼死抗争,决不能求一时的苟安,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诸葛亮知道北伐不太可能成功,为何还要坚持一次次的北伐?
诸葛亮之所以要坚持北伐,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扼制曹魏集团继续发展;2、东吴暂时只能是盟友;3、北方的城池更重要。1、扼制曹魏集团继续发展首先,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就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而北伐战争就是诸葛亮发动的,诸葛亮神机妙算,选择北伐其实也是有他的道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曹魏集团...

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成绩,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有三,一:为了解决蜀汉内部矛盾;二:拖延曹魏发育的时间;三:为蜀汉博一线可能。01、诸葛亮五次北伐皆未取得什么成绩。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但诸葛亮十余年的励精图治下,蜀汉总算恢复元气了。蜀汉恢复元气后,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北伐。当时曹丕...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以成功,为何他仍然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以成功,为何他仍然还要坚持北伐?第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必须北伐证实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在古代的时候,政权的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人们更是重视礼法制度这一套,你看枭雄曹操当了几十年的魏王,没找到合适机会他也不敢登基,生怕被人非议。直到到了曹丕时期,曹丕才敢登基称帝。曹丕...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选择坚持北伐 其实诸葛亮也是无奈之举
只惋惜诸葛亮错用马谡,以致功败垂成,从此蜀汉彻底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时机,曹魏开始布防。这次失败之后,诸葛亮仍然继续北伐,诸葛亮的北伐严格意义上只有四次,笼统地说可以称之为五次北伐,但绝对不是三国演义的六次。北伐道路难行,曹魏又已经有了防备,诸葛亮为何还要不断北伐呢?蜀汉的局面要比我们...

蜀汉国力那么的弱小,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
因为蜀国即便坚守四川一带,拖下去也没有太多机会能击败魏国,唯有通过北伐夺取魏国的一些土地,才能让蜀国更好的发展起来,这也是唯一的破局之法。第一、诸葛亮的三个自信诸葛亮往往经常开展北伐,一方面是自信心自身的才可以可以完成大一统,实现“收复汉室”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诸葛亮自信心地觉得蜀汉...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同时一旦出现机会的话,其所属军队即可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也保存国力、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因此,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北伐? 他真的是穷兵黩武吗?
诸葛亮坚持北伐不是穷兵默武,坚持北伐的原因有二,一是缓解内部矛盾,二是拖延曹魏的发展。01、解决蜀汉内部矛盾是北伐的根本原因。自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在经过诸葛亮十来年励精图治下已经恢复元气了,于是诸葛亮选择北伐。诸葛亮对于北伐这件事非常执着,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诸葛亮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而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坚持北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一旦战争打响,那么内部的这些集团必定会化解原来的矛盾,一致对外。02、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益州在经历了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之后,其实已经并不像是从前那么的民殷国富了,在经历了这两场战争之后,蜀汉集团也是遭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成为...

三国鼎立之后 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众所周知,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理论后,继而赋予实施,最终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三国鼎立后,为什么诸葛亮还一直坚持北伐中原呢?其实,诸葛亮北伐中原,不但有效缓解了蜀国内部矛盾,并成功阻滞了魏国发展,而且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知遇之恩。1.转移内部矛盾 刘备鼎盛时...

诸葛亮明知北伐不可能成功,为啥还要坚持北伐?
反而能促进蜀汉的稳定,何来转移矛盾,提高内部凝聚力一说。任何人都清楚发动战争就要消耗物资,人员伤亡,就会造成内部矛盾,诸葛亮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依旧选择北伐目的其实就一个,就是一统天下。这符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传统认识,大一统,是每一位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诸葛亮才坚持北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