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臣史弥远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史弥远,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铤而走险做了两件大事:谋杀重臣韩侂胄、矫诏废立太子。这两件事哪一件都能让他身首异处、祸及家族,然而他却能在宁宗、理宗两朝专相26年,最后还得了善终。
他到底是野心家还是冒险家?又是什么让他一次次铤而走险?找机遇:槌杀重臣韩侂胄
史弥远出身名门,父亲是孝宗朝重臣史浩。虽然他以父荫入朝为官,但是自己也挺争气。他曾经入朝奏对,对朝堂内外事务的一番分析得到时任宰相的大加称赞,认为他之后的功名事业将远远超过自己。宋宁宗也非常器重史弥远,让他做了太子老师。
出身好,能力强,按部就班的升迁,史弥远也能有一番作为。然而他却主动把自己放到了风口浪尖处。
当时的朝堂上,韩侂胄因为拥立宁宗有功,大权在握。为了巩固地位,他极力主张北伐,却接连遭遇失败。百官讨论北伐之事,大臣们因为不敢得罪韩侂胄,纷纷噤口。只有史弥远极力陈述形势危急,上书劝阻。
开禧三年(1207),北伐以大败告终,南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接连派使臣前去求和,金人勉强同意议和,但是前提要韩侂胄的项上人头。这个条件让主和派非常为难,毕竟以韩侂胄当时在朝中的地位和势力是没人敢出头答应金人的。
史弥远意识到这是除掉韩侂胄的最佳时机,“乃建去凶之策,其议甚秘,人无知者”。
史弥远首先说服杨皇后成为自己的政治同盟。杨皇后深受皇帝喜爱,背后又有义兄大将杨次山的支持。最关键的是,韩侂胄曾经极力阻挠她登上后位,两人矛盾颇深。之后,他又利用当太子老师的便利,授意16岁的太子赵询向宁宗上奏说“侂胄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
杨皇后和太子在前朝后庭极力劝说,但宋宁宗还是下不了杀韩侂胄的决心。史弥远决定铤而走险,他绕过宋宁宗,和杨皇后伪造了皇帝的御批密旨。见到密旨,本不想杀韩侂胄的禁军统帅夏震说:“君命也,震当效死”。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的一天 ,夏震带领禁军在韩侂胄入朝的必经之地设伏,将他乱槌打死。
史弥远看准时机,在朝堂上一举翻盘。嘉定元年(1208年),实权被史弥远牢牢握在手中。宁宗一朝,史弥远专相达17年之久。
求生机:矫诏,废立太子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史弥远专相17年的所作所为,史书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的记录,总结下来就是给伪学正名,替党人洗冤。那个出手狠辣、一招制敌的史弥远似乎消失了,直到17年后宁宗去世,那个喜欢铤而走险的史弥远又回来了。
事情的导火索源自立嗣。南宋到了宋孝宗的时候,后继无人的噩梦再次上演。孝宗九个儿子全都早夭,不得已将侄子赵询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然而,嘉定十三年(1220),29岁的太子赵询突然去世,宁宗不得不再次考虑国本大计,立另一个侄子赵竑为皇子。而赵竑却是史弥远最不希望看到的人选。
因为赵竑不甘心受史弥远的控制,明里暗里都表达了对史弥远的强烈不满,令史弥远十分戒惧。为了掌控赵竑的行动,史弥远送了一个才女给他,赵竑引以为知己,却不知道自己平日所说的“日后和史弥远算总账,把他发配到八千里外”之类的愤懑之语一字不差的传到了史弥远耳朵里。史弥远听到这位未来的皇帝一心想的是治自己的罪,于是加紧潜谋废立。
他先是寻到宁宗的一个远房侄子(后赐名为赵昀),推荐给宁宗并且精心培养。
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病危,史弥远立即通知赵昀做好即位准备,并派杨皇后的两个侄子前去说服杨皇后拥立赵昀。杨皇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杨氏兄弟先后七次进宫苦劝,以此举不成“杨氏一门恐无遗类!”为由劝说,杨皇后无奈同意。
宁宗去世当天,史弥远派人先将赵昀接到宫中,然后再宣召赵竑。随后百官立班听遗诏,赵竑仍然被安排到以前的位置上,为此赵竑十分愕然说:“今天我怎么还站在这里?我不是应该坐到上面去吗?”殿上元帅夏震骗他说:“没有宣读遗诏前应当在此位,宣读诏令后再即位。”然而不久,赵竑遥见烛影中一个人已坐在御座,遗诏颁布:赵竑进封为济阳郡王,皇子赵昀即皇帝位。
就这样,史弥远一手遮天迅速完成了太子的废立,赵昀成为皇帝,是为宋理宗。出判湖州的赵竑很快“病逝”,自此史弥远独相宋理宗朝九年。为权力:专权二十六年
宁宗一朝,史弥远已经专权17年。再一次的孤注一掷,史弥远将理宗扶上皇位,理宗在朝中毫无根基,只能看史弥远的脸色行事,竟然“渊默十年无为”。
不过史弥远在理宗一朝的独相九年,史书的记录也让人颇费思量。因为这九年他似乎就做了一件事:辞职!
理宗继位后,任命史弥远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为魏国公,他六次推辞不受,并请求解除机务,归还故里,马上出朝。绍定元年(1228),史弥远被任命为太傅,他八次推辞不受。都城出现灾祸,他五次上疏请求罢官。绍定六年(1233),皇帝任命他为太师,他三次上奏推辞,请求免去成命,皇上不许。之后,他被任命为太师,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他又三次上奏推辞……史弥远和宋理宗在官职上拉锯扯锯,做足了不好权力的样子。但是,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
博美名:为何没被列入《奸臣传》
史弥远伪造密旨杀权臣、矫诏废太子,为何他竟然没有被打入《奸臣传》呢?
在宁宗一朝爆发的“庆元党禁”中,理学被斥为“伪学”,受到重创。史弥远当政,大力倡导理学,起用理学人士,追赠朱熹等理学大家官号,提高了理学派的地位。
有说法认为,是史弥远的支持让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熹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后世的理学人士对之心怀感激,所以在编纂史书时,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而且其行为被极力粉饰,仅在传末把他擅权用事、结党营私等行为寥寥数语一带而过。然而,也有人说,史弥远死后,宋理宗追封其为卫王,谥号忠献,与秦桧相同,似乎意有所指。
不过,对于史弥远的评价,史书也极为矛盾。一方面说他擅权用事,专用奸佞,另一方面又说他的密友、哥哥和外甥作为他的心腹,在仕途上没有捞到半点好处。而专相二十六年,所“专”之事在《宋史》中竟无一记载。
这个谜一样的男人留给史书最多的笔墨就是那两次铤而走险,并最终大获全胜......
哪一个人远祸乱南宋26年,谥号和秦桧一样,没进入《奸臣传》?_百度知 ...
这个人就是宋宁宗、宋理宗两朝的权臣史弥远,其中宋宁宗时期掌权17年,宁宗去世宋理宗继位后,又继续掌权9年。由于在位期间,史弥远大权独揽,祸乱朝纲,因此后世将其称为“奸臣”。但死时仍极尽哀荣,被追封为卫王,谥号为忠献,与南宋著名奸臣秦桧相同。史弥远主政期间,主要有几大罪状:一是...
史弥远个人简介
然而,皇子贵和对史弥远独揽大权持有不满,言论不慎被史弥远得知,成为潜在威胁。嘉定十七年,史弥远在宁宗病重时,利用机会立宗室子贵诚为皇子,并改名昀,随后立理宗继位,自己继续独相九年。史弥远虽权倾朝野,但他懂得重用人才,如真德秀、魏了翁等人,使得朝政焕然一新,人心向治。在宋军击毙李全后,...
史弥远专权经过:南宋权臣史弥远是如何专权?
七月,史弥远兼参知政事,十月,在钱象祖升为左相的同时,他进拜为右相兼枢密使,宁宗已像过去信任韩腚心茄倚信于他。 拜相仅月余,史弥远就遭母丧,按例必须辞相守制,这样就会出现钱象祖独相的局面。令人蹊跷的是,十天后钱象祖竟被论劾出朝。政变以后,他的权位始终压史弥远一头,但地位却不稳固。在二相勾心斗角...
端平更化是在什么时期发生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第一点就是罢黜史党,南宋权臣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怕引起朝堂震动,虽然对史弥远给予形象维护,但是对他的一系列党羽进行清除。使得史党的势力急速下降,最后在朝堂上消失。端平更化措施的第二点就是慎用宰相。南宋宋宁宗以来,相权大于皇权,导致了宰相专制。宋理宗纠正了这一弊端。在他亲政以后,对于宰相职...
史弥远谋杀韩侂胄
史浩去世后,史弥远守丧,直到庆元二年(1196年)服丧期满,才担任大理司直这样的八品官职。然而,他的仕途在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掌权后迅速上升,短短两年内,他已封男爵并晋升为三品大员,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韩侂胄的失势和宋军西线主帅吴曦的叛变,加剧了史弥远的政治野心。当韩侂胄的威望因...
历史上史弥远到底是忠诚还是奸臣
说到这个史弥远的身世,可以说完全是个名门望族,而且进入官场的路途也是比较平坦。但是他进朝当官之后升官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虽然官职并不是很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野心。终于他后来等到了自己的伯乐,那就是当朝权臣韩侂胄。至于韩侂胄为什么会看中史弥远,有网友认为是看中了他的身世,来巩固自己朝中...
石开元史实
石开元史实揭示了南宋时期权臣史弥远的生平和权势。他,字同叔,明州鄞县出身,于淳熙十四年(1187)考中进士,后在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因参与谋杀韩侂胄并促成和议,史弥远得以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揽朝政十七年。嘉定十三年至十七年间,皇太子去世,史弥远利用权势,意图废立。他发现皇弟的儿子贵和不满...
历史上有哪些能力压皇权的权臣?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有哪些能力压皇权的权臣?他们的结局如何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2023-11-16 · 百度认证:淮安腾云起航企业管理培训官方账号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权臣”,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拥有权势之臣,通常指掌握国家大权,且可直接威胁统治者的大臣、...
为什么史弥远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史弥远相宁宗十七年,立理宗后又独相九年。他独揽朝纲,大权在握,终其政绩而论,虽非贤相,但却能爱惜人才,善于用人。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宋军击毙李全,论功行赏时,从将欲望甚高,朝臣也认为应赐以高官厚禄。史弥廷道:"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曹彬下江南,太祖未肯以...
史弥远传说
”然而,宏智正觉于绍兴二十七年去世,而史弥远生于隆兴二年,时间相隔并非“一壶茶”的短暂,而是六年的差距。实际上,史弥远的出生日期显示他注定富贵,生于甲申丙寅乙卯辛巳,乙卯辛巳时日干旺盛,月上丙火制杀,成就了宰相地位。有一次,史弥远游普陀山时,看见观音大士在茶树上显圣,这预示了他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