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时代里,如何更好地拉近传统民俗和年轻人的距离?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如何拉近传统民俗和年轻人的距离?

1.贴近生活,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春节,端午节就是好机会2.学习系统的文化课程,弥补文化常识3.找一门传统文化学习学习,例如:书法,国画,篆刻,陶冶情操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样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发掘、阐发,使它们进入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化为我们精神的血脉,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当下的人们拥有进入传统的现实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是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甚至人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传统要成为活的传统,它必须与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贫富加剧等等。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考虑能否为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否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当然,研究中国当下的“现实”,不仅指研究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还指研究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今的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判断我们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关注文化现状的现实,也包括关注当下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在文化开发、文化保护、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学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对于这些文化现实的关注,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继续走一些弯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传承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我们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虽然各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但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显现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在文化典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无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的,因此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学、文学、文化的经典名篇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小学的《传统文化》课本那样主要以介绍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之类的传统文化形式为主。学生对于形式载体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对各种文化遗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来进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最后,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而要进行文化创新,则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化。它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点上,从中国问题出发,既要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批判地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以“自然”为根本,以混沌“中和”为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着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文化基因,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滑入对民族文化的自炫,陷入抛弃他者视角、无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危险。

民俗包括各种各样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它们从生到死,从节日到生日,都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物欲纵横的当代,我们怎么拉近年轻人与传统民俗的距离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传统民俗的创新工作,为传统民俗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能够被年轻人所认同和传扬。

1.并非所有民俗都与年轻人有关

并非所有的民俗都与年轻人无关。比如生日,或者长寿面和鸡蛋,比如庙会,少数民族的“女儿节”等等,年轻人的参与度很高。但是其他的传扬度较低的民俗文化,年轻人们知道的本来就少,更何谈参与进去呢?

2.并非所有民俗都濒临灭绝了

不是所有的民俗的传承都岌岌可危了。比如民间工艺、四绣三锦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这些东西本身就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刺绣不仅绣满月,还绣蒙娜丽莎,织锦也符合国际标准,在米兰时装、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国际舞台上这些也是年轻人制作的。

3.民俗并非真的“俗”

民俗的“俗”与“雅”是对立的。大众文化是指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市民文化和民众文化,而不是庸俗、落后、保守的传统事物。他们应该分开对待。抛弃传统文化中落后的、封建的、陈旧的、有害的东西,保护微妙的、健康的、感人的东西比如丧葬孝文化等。

总而言之,要想拉近年轻人与民俗文化的距离,就必须对民俗文化进行创新,使其能够与年轻人的生活更贴近,这样才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关注。



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内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清明节从民俗上升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不仅是一件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认为是100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偏激和偏颇态度的某种校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重建文化自信的坚实步伐。

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是应该的,但因之而走上对其轻视和漠视的道路,则实属不智。我们用开放的眼光探询诸发达国家,便可发现其创造力背后的一大重要特点便是十分注重传统、保护传统和发扬传统。仅以近邻为例,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主张“和魂汉才”,之后则转向西方,主张“和魂洋才”,成为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然而,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日本没有放弃本国文化传统,时至今日,经常有传统祭祀活动,服装、仪式都遵循古礼。

无论从历史的视野,还是从比较的视野看,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现代化的负担,而是推动现代化的动力,是我们重建自信的本钱。把传统当成落后、封建,简单地把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保持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上面,如果传统文化只是在社会精英的书斋里传播,只是理解为古圣先贤的言论,那就不会有生命力。传统文化只有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鲜活灵动并源远流长。

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是一种“活”的文化,它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当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参与,具有独特的大众性和广泛性,而且每年一次,年复一年,以至无穷。这样的文化载体,其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形式难以取代的。

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当中,民俗文化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风貌。高校在其中大有可为,既可以在尊重群众的基础上总结老百姓的创造,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地域的民俗特性,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认识民俗文化,丰富和光大民俗文化,还可以通过借鉴开拓、创新民俗文化的形式,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过节的质量和品位。

第三,高校还要有一种责任感,就是要培养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包括民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只有年轻人体会传统文化,认可其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人文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在如今的时代里,为了更好地拉近传统民俗和年轻人的距离可以多举办一些文化展或者风俗文化

可以给年轻人宣扬民俗文化,年轻人喜欢手机交流,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

可以组织更多的活动,放下手机多与人交流。

民俗的教育功能
大众传媒如何与民俗传播嫁接,民俗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今民俗学界不可不考虑的问题,正如乌丙安先生在他的《民俗学原理》中曾经提到的:“民俗信息的‘传’的传统形式正在与现代大众传播的‘传’的形式形成了全面碰撞和微妙的重整嫁接,必然引起民俗学的密切关注。 ”③ 德国民俗学家保?辛格...

如何做个接地气的女人
如何做个大气的女人 做个大气的女人,何为大气,大气就是宽容、善良、温柔似水、睿智淡然、善解人意。曾被同事说我是一个大气的女人,我大气吗?我反思过自己,我多想做一个大气的女人啊。 大气的女人,不刻意追名逐利,她深深知道所谓名利乃身外之物,她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地工作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为名不为利...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成效的迅速实现,而且还拉近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意义、方法以及目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家长转变观念,努力为孩子...

在恋爱关系里,女生主动好还是被动好?
3. 减少不确定性:通过主动行动,我们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猜测。我们可以更快地了解对方的意愿和对我们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决定是否要继续发展关系。4. 打破性别固定观念:传统上,男性通常是在恋爱关系中主动追求女性。然而,当女性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可以打破这种性别固定观念,带来更平等和开放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2、父母都是为孩子好的,但是父母年纪大了以后,都会出现一个问题:旧有的思维和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很多东西转眼你就不认识、不了解了。父母既不学习,又不肯放低自身的架子去和孩子沟通,日子一长就会产生想法上的冲突,造成心理问题。3、解释是很难的,因为父母根本不会...

传统企业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网?
传统企业融入移动互联网,将引起新一轮的收入增长,扩大市场占有率。移动互联网是趋势,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不下线。传统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通过与客户互动机,企业产生更多价值。传统企业如何更好的融入移动互联网,以下有三个建议:第一,企业内部信息化 首先传统企业的内部流程尽量无...

端午节举办活动后的总结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举办活动后的总结 篇8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x区街道办事处x社区、市场街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楼院长和社区志愿者等20余人,开展了...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
一声“你好”给别人带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谢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声“对不起”、“没关系”化解冲突,还要让“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字文明礼貌用语常挂嘴边。 在家里,孝敬、体贴父母,尊敬长辈。面对父母长辈的批评,能认真听取,不发脾气,不顶撞。家里来了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地招待。

统战干部如何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
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和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机制、创新方法、营造氛围,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要抓摆位,落实责任。统战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各级党委...

“同上一堂课2022”心得作文(10篇)
因此我们怀揣着梦想,不断的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对于先辈们的回应! “同上一堂课2022”心得作文篇10 2022年9月1号是我们开学的日子,每年开学第一天的晚上我们会有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准时收看播出的《同上一堂课》。今年的同上一堂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