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细节,能看出当时的服饰文化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求对高中课本红楼梦节选部分人物服饰分析!`

  【编者按】从清代人物画家改琦,到当代影视剧创作人员,对清代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服饰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汉装为模式。日久天长,大家也就对这一系列形象认可了,倘若有谁改为清代服饰,反而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红楼梦中关于服饰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么来。


  事实上,《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云穿着“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里外发烧”是指衣服(冬装)外表和里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庆年间盛行。虽然目前“红学”研究人士对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种说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罢,1764年初春也罢,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富人借名贵毛皮以显阔的里外发烧皮衣流行一时,正是曹氏自己亲身经历的。

  再有,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褂子”称谓虽说明代时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结合明人所说的“北人”,也可以认为是山海关、张家口外人。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第五十一回写金桂的丫环宝蟾,穿一件“片锦(金)边琵琶襟小紧身”,琵琶襟是一种曲襟,转角之处呈方形,与清代缺袴袍一样,是较为典型的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马甲在清代流行。

  宝玉的服饰形象在书中多次出现,常描写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第三回),或是“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着白蟒箭袖”(第十五回),还有“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射手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装面料中几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均为舶来衣料。

  发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写迎春房里的丫环司棋梳着“鬅头”,这是一种蓬松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写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着大松的鬅头”之说。这说明《红楼梦》中服饰有不少直接描绘的就是清代服饰。

  束发冠

  第三回写宝玉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按: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束发冠”条云:“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之,上嵌晴绿珠石。每一座有值数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龙在上蟠绕,下加额子一件,亦如戏子所戴,左右插长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圣驾尚此冠,则自王体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带,佩茄袋、刀蜕,如唱《咬脐郎打围》故事。惟涂文辅、高永寿年少相称,其年老如裴--、史宾等戴之便不雅观。”据此可知,宝玉的一身打扮,颇似明代少年公子极华贵的装束。

  鹤氅

  第四十九回写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孤皮里鹤氅,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按:“鹤氅”二字,见于古代典籍。《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卢程传》云:“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又据徐灏《注笺》云:“以鸷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鹤氅是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故名。但到底什么样式仍费解。唯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这就说得比较清楚。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这种服装在明代宫中有之,当然勋臣贵族之家亦效仿焉。

  又,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衣”类云:“式如被幅,无两袖,而总折其上以为领,俗名‘一口总’,亦曰‘罗汉衣’。天寒气肃时,出户披之,可御风,静坐亦可披以御寒。《世说》王恭披鹤氅行雪中,今制盖本此,故又名氅衣,办皮者为当。”所说基本一致。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鹤氅。

  按:《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按:貂鼠皮也是极珍贵的皮料,被称为“关东三宝”之一。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介绍说:“貂产辽东朝鲜国。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树下,屏息悄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皮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试之即出,所以贵也。色有三种,一白者曰银貂,一纯黑,一黯黄。”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衔者否认论;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论。其批本奏事,军机处章京及内廷行走之员,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福格《听雨丛谈》卷二“皮裘”云:“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袄皆向内也。亲王、郡王而外,不准服用黑狐。文职一、二、三品许服毳外貂镶朝衣,武职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狲。五品至七品笔贴式、护军校准用貂皮领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许穿貂鼠、猞猁狲、白豹、天马、银鼠。若侍卫、翰詹科道、军机章京,无论品级,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满州、蒙古、汉军官员,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狲,不拘品级也。”两说略有不同,但貂鼠皮非一般皮裘可比,于此可见,从贾府诸人把貂裘当作私居便服,说明他们穷极奢华到了何种程度。


  哆罗呢

  第四十九回,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宝玉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

  按:清朝初期、西欧国家使节来中国时,常向清帝进献哆罗呢绒。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十三年,荷兰国进物中有哆罗绒,康熙六年又进哆罗呢和哆罗绒。康熙九年,西洋国进哆罗绒。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又进哆罗呢和哆罗绒。雍正五年,西洋国又进大红哆罗呢,乾隆十七年又进各色哆罗呢。又,西方传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问》卷上谈及西方土产时曾说:“至于蚕丝、棉花、花草诸果品,种种皆同。所异者如绒缎之类,有锁袱、多罗绒,有金银丝缎,一匹值 一二百金。”乾隆时,**人泽元恺著汉文《琼浦偶笔》卷二记中国商人汪竹里语云:“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赐多罗被殡殓者,系西洋所贡,类如明镜。”又云:“呢即明镜也,唐山呼为哆罗呢,系西洋所产,故有番字识号。”

  以上资料,引自方豪《从所记西洋物品来考故事的背景》一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哆罗呢是舶来品,而且是价格昂贵的贡品,实际上就是一种阔幅的呢绒。

  凫靥裘

  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写宝琴所披凫靥裘,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

  按:凫靥裘的名称未见著录。据吴世昌考释,《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在成都“以所着鹔鷞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据《尔雅翼·释鸟》云:“鹔鷞,水鸟,盖雁属也。旧藏云:‘有凫鸳鸯,有雁鹔鷞’。高诱注《淮南子》云:‘长颈绿色,其形如雁。’”所以,鹔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鸭子的毛做成的。又,《晋书·武帝纪》云:“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甲申,敕内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云: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头远矣。”此则进一步说明雉头裘是存在的,这是更接近于凫靥裘的一种鸟毛织物。


  抹额、昭君套

  第三回写宝玉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第六回写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齐眉、包帽、昭君套”条云:“《西云札记》卷一:今俗妇女首饰有抹额。此二字亦见《唐书·娄师德传》,又《南蛮传》,又韩愈《送郑尚书序》。《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按:以貂皮暖额,即群君套抹额,又即包帽,又即齐眉,伶人则曰额子。”又,樊彬《燕都杂咏》诗注云:“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据以上资料,宝玉所戴金抹额,乃首饰。凤姐及湘云所戴昭君套,乃施于冠的貂皮暖套,并非首饰。“昭君套”之名,当与王昭君出塞有关。

  天马皮、乌云豹

  第五十四回,袭人回家,凤姐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第五十二回,宝玉要到王子腾家去,贾母便命鸳鸯:“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也吧。”宝玉看时,金翠**,碧彩闪烁,又不似宝琴所披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罗斯国孔雀毛拈了线织的。”

  按:《清一统志》云:“沙狐生沙碛中,身小色白,皮集为裘,在腹下者名天马皮,颔下者名乌云豹,皆贵重。”据此,天马皮,乌云豹皆沙狐皮也,而下文又叫作“雀金呢”,不解。天马皮的珍贵,可从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中得到证明:“尤西堂言:‘在京师入朝时,见同官皆羊裘耳。今闻班行叶我不衣狐铅、天马、舍利孙者。’尢在康熙初,今百余年间,狐铅、天马已成为私居常服,又有骨种羊、草上霜矣。”

  猞猁狲大裘

  第五十三回,贾珍看着收拾完备供器,靸着鞋,披着猞猁狲大裘,命人在厅柱下石矶上太阳中,铺了个大狼皮褥子坐下,看各子侄们来领取年物。

  按:猞猁狲,又写作扯里狲、舍利孙,是一种稀贵动物,分布在我国东北等地,做皮衣,极珍贵。清戴璐《藤阴杂记》记载:“‘京堂詹翰两衙门,齐脱貂裘猞猁狲。昨夜五更寒彻骨,举朝谁不怨葵尊。’渔洋戏作,时康熙乙亥,任葵尊宏嘉奏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狲也。一时服压韵之稳。赵恒夫吉士元夕诗:‘忆赐琼筵分次第,蝉貂炫服敢纷纶。’今京堂翰詹科道仍准貂,不知何年复旧。”又,郝懿行《晒书堂笔录》也说:“尤西堂言:‘在京师入朝时,见同官皆羊裘耳。今闻班行中无不衣狐铅、天马,猞猁狲者。’尤在康熙初,今百余年间,狐铅、天马已成私居常服,又有骨种羊、草上霜矣。”以上资料说明,猞猁狲是贵重皮裘。康熙初年,朝官穿猞猁狲者极少,以后穿的人渐多,于是三十四年乃有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狲的限制。大概到乾隆中叶以后,统治阶级奢侈风气日盛,禁令渐弛,穿的人越来越多。贾珍是三品威烈将军,是不受禁令限制的。

  雀金呢

  第五十二回写贾母命鸳鸯把昨儿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宝玉。鸳鸯答应了走去,果然取了一件来。宝玉看时,金翠**,碧彩闪烁,又不似宝琴所披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

  按:吴世昌在《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羽毛贴花绢”到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对雀金呢考之甚详。他旁征博引自汉至清初的历史资料,确认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鸟毛制的服装有十多种,大都制成裘以御寒,也有织成罗、缎、锦等奢侈品,供上层统治阶级妇女做衣裙之用。对于清初的资料,他仅引用了吴梅村的一首词云:“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装花支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来说明孔雀毛织物的存在,似稍嫌不足。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有一段记载,则比较翔实而且说明问题。这段记载说:“昔年花缎惟丝织成华者加以锦绣,而所织之锦大率皆金镂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这就证明孔雀毛织物确实存在,而且有一定规格,也有市场价格。不过《红楼梦》中说它是哦罗斯国的产物,则纯属附会之谈,不可信的。

  又,《国学丛刊》第四册载周肇祥《故宫陈列所纪略》一文中也说:“乾隆时孔雀毛织成蟒衣,......皆罕见之品。”可见解放前故宫陈列所里还有这种毛织成蟒衣的实物存在,这也是雀金呢确有的一个有力佐证。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汉(先秦时期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於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人所穿的服装和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之间的区别。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一书可谓是把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其内容庞大,包罗万象,简直就是贵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其中的服饰文化更是其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谈红楼,都从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意象等等方面来分析,而很少会从服饰方面来分析。其实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之中,有很多小细节是专门围绕着服饰来写的,一方面,服饰能够象征个人身份,一方面服饰也能够表现出个人的性格特征,这些服饰并不会说话,但是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服饰和中国传统礼仪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以“礼”闻名的国家,可以说“礼”这个字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化,而其中“贵贱有等,衣服有别”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礼制作为维护古代封建社会秩序的一大利器,该怎么表现出尊卑有别呢?服饰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提示着人们“贵贱有别”,告诉着人们“尊卑有序”,也因此,古代的服饰文化是一个很讲究的文化,是不允许有任何僭越的,你是什么阶层就必须穿着你这个阶层应当穿着的服饰。比方说唐朝之后,黄色就成为了帝王专用色,而到了明代,龙纹和凤纹更是帝后专属,不能随便使用,如果说随便使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很有可能就会被斩首,在《清实录》之中就记载了因为“穿错衣服”,乾隆四十七年就“斩犯四十二人、云南绞犯七人、贵州斩犯一人、绞犯八人......”,可见其严苛。

而《红楼梦》人物众多,其中不仅包含这各职业人群,也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阶层,这些人之间有着等级的差异,自然在服饰之中也有着表现,尤其是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自己是“世家大族”的贾府,自然对这些阶级表现十分看重,而这也影响到了对于其中服饰的描写之中。

首先是关于面料的选择之上,曹雪芹本身是清朝人,我们就来看一看清朝对于服饰面料是如何规定的,《清史稿》之中明确规定,“庶民不得用缎绣等服”并且“仆隶有用蟒缎、妆缎、锦绣服饰者,严禁之”。清朝的生产力并不高,像上述提及的妆花缎等等,属于上品织物,工序繁杂,用料讲究,自然只能供上流社会的人使用,同时,像一些貂皮、狐皮等等也是有规定的,是不能够随意僭越的。

荣国府本身属于世代袭爵的大家族,贾母作为国公夫人,自然是一品夫人,她可以使用上述所说的妆花缎、貂皮等等珍贵的面料,按照真正的清朝规章制度,贾政、贾琏乃至于王熙凤的服饰是会有一定限制的,但是由于荣国府并未分家,于是还是可以如此穿着的,但是如果说已经分家了的话,这种穿着其实就是违反了礼制的。

而曹公对于女性角色的穿着之上也是下足了工夫,表面上看黛玉和宝钗在穿着之上并无什么差别,甚至于皇商家庭出生的宝钗比起已经是孤女的黛玉穿着更加华丽,但是并非如此,虽然都是贾府亲戚,但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祖上承袭过列侯,自己也是兰台寺大夫兼扬州巡盐御史,虽然说历史之上并没有兰台寺大夫一职,但是根据书中其他人物的说法,这个官职十分的大,也就是说林黛玉是正正经经的名门小姐,云锦、貂皮对她而言也只不过是日常服饰,但是对于宝钗而言却不一样。宝钗家中虽然有钱,但是归根到底只是皇商出生,古代的商人的地位不高,因而即使名列金陵四大家族,她也是比不上其他三家的,所以宝钗无法使用云锦、貂皮等,这对她而言是违制的。

虽然书中对于服饰面料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表现,但是也并非是没有纰漏的,比如说袭人回家探望母亲时,就穿了一件银鼠袄子,王熙凤后来又赏了她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刻丝便是缂丝,无论是银鼠还是缂丝,都是袭人这个阶级不能够穿着的,但是她却穿了,这也说明了袭人在荣国府的地位超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除了面料之外,服饰的颜色也有着等级的禁锢,先秦时期就认为红和黑色是十分尊贵的颜色,除了到了唐代,紫色变成尊贵的颜色,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和亲王才能使用,唐高宗更是直接规定了服饰颜色,什么阶级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自此有了严格的规定,而后各朝各代各朝各代根据实际情况有一些小改动,但不变的是对于服饰颜色的严格规定。

像《红楼梦》之中,就提到了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光红色就有正红、桃红、茜红、海棠红等等,更不用说其他颜色了,而也十分衬托书名的是,整本书里出现最多次的颜色便是“红色”,尤其是在贾宝玉身上,宝玉十分钟爱红色,而且他的红基本上都是正红色,偶尔并非正红色也是与之相近的银红色,而这也表现出了宝玉地位的特殊,毕竟正红色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够使用的,在古代,红色是尊贵的颜色,整个荣国府里,只有主子们才能够使用,甚至于哥哥姨娘们都不配使用。贾府之中的丫头们虽然因为宝玉爱红而穿红,但是也是穿水红、茜红、海棠红这种偏色,就连受到主子们喜爱的袭人也只能够穿水红、银红等颜色,正红色她是不配穿着的。

服饰一词,有服装自然要有饰物,在古代,佩戴饰物是一件很常见的现象,甚至于佩戴不同的饰物还能够彰显其不同的身份,而在《红楼梦》之中,就有不少的地方提到了饰物,比方说宝黛初见时,宝玉便戴着“嵌宝紫金冠”,而第一次见到宝钗时则是“累丝嵌玉紫金冠”,紫金在古代十分的珍贵,真正的紫金是“金之精者,名为紫磨,犹人之有圣也”,但是紫金在历史之中并没有太多详细的记载,一般都是用铜或者真进来“伪造”紫金,但不管怎么说,其造价定然不菲,尤其是上面还“嵌宝”“嵌玉”,古代男子大多戴冠,但是像宝玉这样的确实少见,属于身份地位的象征。

除了冠之外,整本书中还提到了不少次腰饰,这里就着重讲一下丝绦,古代的丝绦一般是用丝线编制而成的带子,长度大约在三米到三米五之间,偶有例外,主要用途是穿绕在腰间防止下衣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绦之上也会有不少的装饰物品,比如说玉佩等,贾宝玉就曾使用过“五色蝴蝶銮绦”,林黛玉也是用过“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这些丝绦从名字中就能看出十分的精致,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这也算得上是阶级的象征。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红楼梦》中还有不少关于服饰的小细节,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不得不说,曹公对于服饰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深入,而且也通过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服饰表露出来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地位,比如说上文说到的袭人的“越制”衣物便是表现出了她在荣国府主子们心目中的地位,而王熙凤刚一出场时的服饰,尤其是她佩戴的“朝阳五凤挂珠钗”更是表露出了她作为荣国府当家主子的气派和其人物性格的张扬,毕竟凤在古代属于尊贵的象征。



由新版《红楼梦》角色人物来看古装中有哪些发饰与造型
我觉得服饰的变化很好地衬托出了宝玉心中渐渐弥散的迷惘和无力感。总结:暂时就写这三个人吧。我不是想为《新红楼梦》洗地或者夸奖一部在知乎上公认的雷剧哗众取宠。它的槽点确实比比皆是,但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的。也许李少红导演镜头下的《红楼梦》少了烟火气,多了不太真实的文艺调调,日本腰带...

红楼梦人的衣着片段描写
在《林黛玉进贾府》众多女性人物中。曹雪芹唯独对王熙风作了十分精细的审视。不只写了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尽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是精雕细刻,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风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

红楼梦中各人服饰的描写
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ズ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的服饰描写及研究
在描写细节方面,还有很多暗示和隐喻,如黛玉、宝钗的珠翠饰品体现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而又因病而丧失的贾母描写中的“一根麻线”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残酷。通过对《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和等级制度,反映出社会的严重阶级分化和不公平现象,也为我们今天的...

求对高中课本红楼梦节选部分人物服饰分析!`
【编者按】从清代人物画家改琦,到当代影视剧创作人员,对清代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服饰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汉装为模式。日久天长,大家也就对这一系列形象认可了,倘若有谁改为清代服饰,反而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红楼梦中关于服饰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么来。 事实上,《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

《红楼梦》对于里面的人都有衣着描写,为什么唯独林黛玉没有细致的穿衣...
江南织造,是专门负责给皇宫采办丝绸布料等物品的,曹家更是三代四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历经六十年之久。如果曹雪芹真的有这样的家族历史的话,那么,在写《红楼梦》的时候,这些衣着妆饰就正是曹家的专业,所以,曹雪芹对这些材料细致入微的描写,就显得得心应手了。这一段描写中,王熙凤简直就是花红...

红楼梦中的服饰
3. 服饰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服饰不仅体现了外在的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头饰、玉佩等饰品,都是当时文化的象征。这些服饰细节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细致的中国古代生活画卷。4. 服饰的艺术价值:《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通过细腻的...

红楼梦第三回中通过出场,服饰肖像,侧面,言语行动描写表现人物个性风采...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求有关红楼梦中衣服的描写
视剧创作人员,对清代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服饰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 汉装为模式。日久天长,大家也就对 这一系列形象认可了,倘若有谁改为 清代服饰,反而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事实上,《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 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

红楼梦里的服装是是汉服吗
1987年版《红楼梦》中的服饰确实借鉴了汉服的元素,但并非完全等同于汉服。该剧集的服装设计受到沈从文先生的指导,他作为汉服研究的重要人物,对剧集中的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剧中的服饰设计精细、考究,能够明确区分各种款式,如黛玉的褙子、马面裙、披风等。然而,由于影视剧制作的成本考虑,部分服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