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数量什么时候变大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中国人口变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有人过世,逝者“出门”时按习俗会有吹打,于是,好几次在凌晨四点被吵醒,知道有“人”路过,总会吓得缩在被子里不敢动弹,而天亮,总是迟迟不来。
念高中的时候有个挺轰动的蓝可儿事件,班上同学用电脑搜了视频全班一起观看以度过那短暂的课间操时光。胡乱瞄了几眼,当下只觉得毛骨悚然,跑出教室在阳光下站到上课铃响才敢进去。女生寝室也是我最害怕的一个地方,从初中开始住校,自己一个人单独待在寝室里的话总会时不时被吓一跳,没来由的脊背发凉,更别提晚上一个人在寝室休息,这样的话,我宁愿从牙缝中挤出一笔钱住酒店。
这种怕黑怕鬼、神神叨叨的状态贯穿了我整个人生的前二十年,恐怖片从来不敢看,因为好奇听了一首名叫《Lost River》的歌,出声的那一刹那我把手机扔出去尖叫着狼狈不堪地逃到寝室外十米远的地方,直到听不到那个声音为止。室友也被吓得不轻,但主要原因不在那首歌。
出现转变,是在大二上学期结束的那个寒假。
我从没有在除夕夜守夜的习惯,早早地上床睡觉,虽然最后总会因为夜半的鞭炮声被吵醒继而久久难以入眠。但奇怪得很,那个晚上我依然早早地上了床,却怎么都酝酿不出一丁点儿的睡意,一直到鞭炮声变得稀稀拉拉不成气候也还是清醒着,睡意全无。
还是凌晨四点多,我听到隔壁爷爷家传来爷爷剧烈咳嗽的声音,父亲从床上爬起来过去看了几眼,询问几句,回来继续蒙头大睡,因为爷爷表示不需要他。
爷爷患病多年,那段时间还有严重化的趋势,小叔隔三岔五的从市区回来带爷爷上医院,花费了不少精力。因为除了小叔,他谁都不肯相信,即便另外几个同样是他的亲生儿子,这是积累了多年留下的恩怨,没人能解决,所以,爷爷被最后一点猜疑送走了自己最后一口气。

我们谁都没想到那喜气十足的大年初一凌晨成了爷爷的弥留之际。
一夜未眠,七点多的时候昏昏沉沉地爬起来吃了早餐,又爬回床上用电脑放音乐,什么也没想,新年的第一天我只想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然后继续我未完成的梦想和任务。不远处几个叔叔家依次放起炮仗庆祝这新年第一天的到来,吵得我耳疼,却也眯着眼躺在床上一脸满足的做着白日梦。
可这显然成了幻想,鞭炮声安静下去以后小叔的哭声忽然传到耳中,我听见他打开电磁炉开始煮粥,哭声悲怆,是我从没有听到过的难过。我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赶紧走出房间小心翼翼地问小叔怎么了,然后站在他身后看他颤颤巍巍地打了一个鸡蛋到爷爷的专用锅里,眼泪大滴大滴的滚落,脆弱得像个小孩。
爸妈不知道去了哪儿,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的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小叔,只能傻傻地寸步不离的跟着他,直到进了爷爷房间,才发现爷爷已经断了气。
那瞬间我的大脑是空白的完全没办法思考,从来不敢想像我这样一个怕黑怕鬼的人有一天会亲眼见到所谓的遗体,视线下意识地就转向了另一个方向。不一会儿我爸扛着两根竹子从外面回来,拿起扫把开始打扫爷爷房间,提醒我赶快去换身衣服,还特意嘱咐一句:“换黑色的。”
那时候我还穿着睡衣,在房间里站了好一会儿也没回过神来,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是唯一一次我全程都要参与的葬礼,过程极为冗长繁琐不想赘述,但转变,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初见端倪的吧。
按村里的习俗,灵堂必须得时时刻刻有人守着,堂哥是长孙,理应担此重任,其余的人则是定时进去上柱香,祭拜一下。爷爷还没入殓,被白布包裹着的身体安置在灵堂一侧,我从来都不敢看这些,故而很少进灵堂,只有在大人提醒要进去上香的时候才会壮着胆子进去,眼睛也从来不敢看向那个方向。
大人们在商讨葬礼的大小事宜,堂哥忽然把我叫进去,说要出去散口气上个厕所,让我暂时顶替他一下,说着就走了出去,把我一个人留在了灵堂里。
记不清堂哥究竟出去了多久,尽管隔着一堵墙的灵堂外面大人们说话的声音还清晰可辨,可我还是怕,脊背发凉、浑身僵硬、大脑麻木,面如平湖而心有惊雷就是我最真实的写照。我心里在咆哮,不停向上天祈祷让堂哥快回来,好像只要再多待那么一秒,我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的大声哭着逃出去。
后来那惊魂一刻成了过去,我带着哭腔跟我妈抱怨,说自己有多害怕有多无力,我妈忽然扑哧一笑,说:“有什么好怕的,他是你爷爷,你是他亲孙女,他保护你还来不及。”
心里有个小人儿恍然大悟似的啊了一声,感觉好像有一丝阳光照了进来。但我还是怕,那段时间我破天荒地开着灯入睡,一直到回学校。
小时候我与爷爷的关系并不亲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爷爷很讨厌我,小时候去向他拜年,被他一脸嫌恶的推开之后我就再也没主动和他说过话,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上高中才有所缓解。高中时候住校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上了大学就更少,一年一次。
每次回家,爷爷都会步履蹒跚地走过来,让我过去帮他穿个针、倒个油,或者洗几件衣服。都是些小事,于我只是举手之劳随手一做,但爷爷总是很小心的向我开口,像是怕我会拒绝,怕我会像我妈一样脸色一变冷冷走开。小叔在外面上班不能随时回家,就算回来,只要我在家洗衣服这种小事也都是一股脑儿的交给我做,每次喂爷爷吃完饭喝完药,小叔都会毫不客气地向我发号施令:
“小妹!去把阿公的碗洗一下。”
“小妹!帮阿公把这条裤子洗一下,多放点儿洗衣服用力搓,好久没洗了。”
“小妹!准备到中午的时候帮我装个锅煮碗粥,等我回来再加猪肝瘦肉。”
……
我是家里最小的,小叔最疼的就是我,因为家里状况不太好,他一直到四十多岁也没有结婚,把我当半个女儿来看待。也许是受小叔影响,爷爷再有解决不了的事也开始依赖我,他过世前几天,我还给他洗了衣服、煮饭的时候顺便煮了点儿粥,等小叔回来继续鼓捣,最后把碗洗干净。
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是跟同学聊天时,偶尔也会很有底气的提起“我爷爷……”,而在这之前,我大部分的时候都不觉得自己有所谓的爷爷。
现在的我经常是一个人住着,大学时代后两年单独在寝室里休息的次数也不少,开始渐渐体验到独自一人面对黑暗的感觉,原来也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恐怖。每次感到不安时,脑海里总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他是我爷爷啊,怕什么。”
对啊,怕什么,不怕了。

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学者估计,在旧石器晚期,中国人口可能已有100万左右。据记载,夏禹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全国人口为1355万人(也有学者认为那时人口在100万到400万之间),没有现在一个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多,说来真的让人难以置信。怪不得北京总堵车,现在想想,不堵那才叫怪了!还有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当时全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呵呵,4000多年前我们就是这水平,今天我们还是这水平,一路保持下来,真是不易。到周成王时(公元前1042年)全国为1371万人;到秦和汉初时,因为战火常连天,人口略下降,全国为1000万人左右;进入公元纪年,至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中国人口达到5959万,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安徽省。西汉以后,我国人口进入一个盛衰消长、周而复始的状态。封闭的农业经济和重复不断的王朝更替,使人口发展受到双重制约,人口同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形成同步运动的周期性规律。从西汉末年至明末清初,我国人口处于起伏徘徊状态,约在6000万—8000万之间。也就是说,在长达近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人口数字几乎没什么变化。
   清朝“康乾盛世”以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大约1648年前后,人口约为5000万。仅仅过了50多年,大约在1704年,人口就突破1亿大关。又过了50多年,到了1760年,中国人口翻番,突破了2 亿。之后,1800年达到3亿,1834年突破4亿。到1851年后,由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捻军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人口大量减少,1864年曾减少到2.7亿,直到1894年才恢复到4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陆总人口约为5.4亿。
建国后,中国人口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波动式缓慢增长,到60年代初突然急剧上升,1964年突破7亿,1969年达到8亿,1974年达到9亿,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为11亿,1995年为12亿,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左右。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亿人。如比照2006年的净增人口数计算,到今年年末,我国的总人口约为13.2亿人,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
2006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3.9%,农村人口占56.1%,而199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9.4%和70.6%。城市化的脚步在不可阻挡地往前走着。
据有关权威人士讲,按照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1.8预测(总和生育率1.8,通俗地说,就是指我国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1.8个孩子),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可能用不了多久,我们便会摘下“冠军”的帽子,屈居“亚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成为印度。这不是我瞎推测,是联合国讲的:根据中等生育水平计算,截至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31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7.2%,超过中国约1.72亿人。美国将以4.09亿的人口保持人口总数排行榜上“老三”的位置。
到那个时侯,“绝对自豪”,“绝对有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我们可能不会有了,不过这肯定是件好事,我们不会因此遗憾。

一、从解放初期到"文革"以前的人口政策(1950~1965年)

1950年之后,土地改革焕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中,"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迅猛膨胀。城市社会的出生率在摆脱了战乱、疾病、动荡、贫穷等马尔萨斯意义的抑制后迅速增长,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高居于农村之上(直到60年代中期,城市的出生率才低于农村)。1950年4月《机关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的颁布、1950年12月卫生部《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的出台等,又严格限定了女性的流产行为,从而形成"限制避孕、限制节育"的政策特色。

但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就认识到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卫生部首先于1954年颁发了《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允许避孕药具在市场销售,并改进了人工流产管理办法;然后又颁发了《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1956年),要求各地一方面要改变那种不作公开宣传的做法,设立避孕指导门诊,另一方面则要训练技术人员和宣传骨干,做好药具供应。

河北还制定了《河北省节育工作十年规划》(1958~1967年),提出要在10年内将人口出生率降低到14‰,将人口自增率降低到5‰[1]101.从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地方政府欲将生育纳入国家"计划"的胚芽。

"大跃进"及随后的大饥荒,改变了中国人口转变的方向。1958年出生率为29.22‰,1959年为24.78‰,1960年为20.85‰,1961年为18.02‰。因为1960年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死亡率为25.43‰),故出现了自增率为-4.57‰的悲惨局面。由人口损失所导致复苏时期生育率的上升,使得1962年的出生率增长到37.01‰,1963年的出生率增长到43.37‰(该年共出生人口2959万),掀起了"婴儿潮".

这使国家领导人不得不又一次重视人口增长问题。

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进行讨论和检查;有关各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在党委领导下,分工协作,做好宣传教育、技术指导、药物生产和供应、科学研究等工作。1963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计划生育问题,提出了降低城市人口自增率的目标,要求"中央和地方都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领导这方面的工作".1964年1月,国务院召集有关部委、群众团体、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人开会,研究成立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节制生育、宣传为主"的人口控制政策,正在逐渐向国家调控的"计划生育"政策演变。

在反思这一时期人口政策时,我们必须明确三点:第一,1950年之后数年内的放任生育,是"二战"之后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满足广大群众生育的需要,既是人口政策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故不能也不应该过多指责当时的人口政策。第二,对马寅初的批判,也主要是政治事件。虽然错批马寅初,会影响媒体对节育活动的宣传,但却没有造成出生率的盲目增长。因为"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本来就很低,人口损失也很大。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补偿性生育,虽然刺激了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上升,但与此同时,国家也逐渐加强了节制生育的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城市和人口相对比较稠密的农村的生育控制。

关于这一点,翟振武在《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1期发表的《"错批一人,误增3亿"?——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再评价》一文中,也持同样看法。第三,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家文件中所提的"计划生育",与70年代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在政策上既有历史继承性,也有区别。

60年代前期的"计划生育",在本质上是"服务性的避孕宣传和节育指导",类似于西方各国的家庭计划。所以,在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中,才一再强调,要"严防乱提口号、订指标、搞竞赛"等错误做法。虽然周恩来的讲话中,也隐隐约约指出了一个长远控制目标——"在20世纪内,使人口净增率降到1%以下",但这一时期,这种目标仍然没有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在一起。

二、从节育到计划生育:"文革"时期的人口控制政策(1966~1976年)

有人认为"文革"是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破坏。但事实上,来自于"文革"的负面影响仅仅持续了3年。所以,从统计资料展现的数据上看,这10年——尤其是在1969年之后,中国的出生率表现出稳定的下降态势:从1965年的37.01‰,一路下降到1976年的19.91‰——下降了17.1‰。不无偏见地说,"文革"10年,中国人口生育数量控制工作仍然有较大进展,损失——最重的损失是对国家和地方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冲击。比如说,刚刚建立起来的计划生育领导管理机构,同各级党政部门一起,因受到普遍冲击而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可是自1969年各省市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始,提倡节育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面对高速增长的人口态势(1968年净增人口2120万,1969年净增近2076万,1970年净增2114万)①「虽然人口出生率没有增长,但人口基数已非常庞大,加上死亡率的迅速下降,每年新出生人口总数显得极其庞大。」,国家领导人认为单靠节育宣传和自发避孕的政策,已经难以让高速奔跑的人口列车刹车,这才产生了依靠国家干预群众家庭人口再生产的想法,并且希望通过制订人口指标,依靠各级人口控制机构,强制性限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这一标志性事件是:1970年,周恩来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全体人员时,批评了把计划生育和卫生运动放在一起的做法。他说:"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连人口都计划不了,还搞什么国家计划!"[1]159

正因为有周恩来的指示,1971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才第一次提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要使人口自增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在城市降低到10‰左右,在农村降低到15‰以下。这个计划被写入到"四五"计划中(1971~1975年)。这预示着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式开始。在此之前的人口控制政策,仅仅是国家鼓励、媒体宣传的节育。而在此之后,则是国家制订指标,层层控制落实并限定育龄妇女的生育数量。不管是卫生部门,还是其他党政部门——甚至于包括"单位制"下的企业管理机关,都将计划生育工作列为日常性工作。所以,中国的计划生育,与西方的家庭计划截然不同,它是政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这些,李宏规在多年之后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1973年,人口发展第一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正式提出了"晚、稀、少","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最理想"的口号①「实际上,这些口号在60年代初期就曾经被提出过。另外,关于避孕药具的免费问题,在1970年,财政部、卫生部就下达了《关于避孕药实行免费供应的通知》。在此之前的1965年到1970年,避孕套已经由3分钱1只降低到1分钱1只。」。避孕药具在国内已经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供应,费用由"减"改为一律免费,并要求送药具上门②;「毛泽东主席曾经批示:要送药具上门。」卫生部修订了《节育手术常规》,规范了节育技术指导工作,并规定节育手术的受术者不仅实行免费,还有带薪假期;在一些地方的中学开设了青春期生理卫生课和人口教育课,广泛宣传计划生育。③「李宏规:《中国计划生育领导管理机构的历史变化》,见中国人口信息网。」

自此开始,是否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晚婚晚育,就与一个人思想的先进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故"文革"时期我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在城市和农村,都较前一时期有了长足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1965年到1969年结婚的城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由"文革"前的24岁上升到了25岁。而农村中的男性,也一直保持了23岁初婚的相对较晚年龄④。「"文革"时期,人民公社、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基层政权结构,具有极大的行政控制力。如果生产队不出具证明,村民就领不到结婚证。」城市女性也在1967年将平均初婚年龄提升到了22岁(在1974年提高到23岁);镇的女性在1967年将初婚平均年龄提高到了21岁(1974年提高到22岁);农村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虽然长期保持在20岁,但在1973年则提高到了21岁。初婚年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生率和妇女总和生育率。

这一时期,人口数量控制措施由宣传教育和节育转变为国家计划,成为历次"五年计划"进行指标限制的重要内容。比如说,"五五"计划中就写入了十分过激的指标——在1980年要将城市自增率降低到6‰,将农村自增率降低到10‰。避孕药具不仅实现了免费供应,而且被"送货上门",有效推动了"晚、稀、少"(晚:晚结婚,男不得早于25周岁,女不得早于23周岁,城市可略高;稀:两胎间隔4年左右;少:最多生两个孩子),并将人口节制任务由城市、镇等推广到了农村。在那个政治至上的年代,为推广计划生育,甚至于搞出了"计划生育领域的阶级斗争",不仅将某些不理解计划生育,不响应计划生育政策,或者没有实行晚婚晚育的人,标签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关计划生育的指示学得不好",而且还无限上纲,实施政治攻击和打击。

正因为如此,笔者才认为:虽然"文革"给国家的日常政治生活以重大破环,但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上,却是有力的。那种认为"文革"十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遭受过重大破坏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60年代后~~~的鼓励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的大量增长,而且大多增加的是是农村的低素质人口~~

1830-1999

什么时候都在变大

ddd

中国人口什么时候过亿的?
中国拥有长达5000年的文明史,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国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西汉时期,中国的人口约为6000万,到了北宋时期,人口突破了1亿。在清朝的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人口连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大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

中国的人口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爆发性增长的
我国历史上人口爆发性增长是在清朝中期。由于农业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雍正时期,人口一举突破一亿大关,并在清朝末期,增长到四亿。

中国人口什么时候上亿的?
大约1704年,人口突破1亿大关。到了1760年,中国人口突破了2亿。到1800年,人口达到3亿。大约1834年,中国人口突破4亿。1851年后,由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捻军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人口大量减少,1860年曾减少到2.7亿,直到1894年才恢复到4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陆人口约为5.4...

中国人口本没有那么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增长的?
尴尬”局面出现。现在的中国已不同从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人工活已由机械和电脑代替,过去那种靠人多力量大的人海战术已远远落后于形势,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先进的科技力量,适度的人口数量反而会更加有利于就业和国家的发展。国家富强了,养老问题也会逐步解决。

中国建国时人口多少?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5.42亿。1964年总人口达7亿以上,净增1亿人口用时10年。紧接着,1969年总人口超过8亿,1974年超过9亿,平均每5年净增加1亿人口,净增1亿人的时间比前一时期缩短了一半。所以1964年到1974年这个时间段中国人口增长最快。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史 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的探索和创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构建了覆盖巨大人口的现代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旧中国没有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新中国人口增长历史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 1,242,600,000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21世纪以来: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估计在调查时的11月1日全国人口有1,306,280,000人。2009年9月28日,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333,220,000人。2012年,中国...

中国人口什么时候过亿的?
此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增长率显著下降:1973~1990年间为年均14.7‰,1990~1995年间已降至11.6‰。虽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累计少生了3亿多人,但中国人口总数还是在1995年突破了12亿,比1949年净增6.7亿,这一数字竟相当于美、俄、日、德、英五大国1995年的人口...

...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大约用了多长时间?到19实际中期,人口数量...
公元2年(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有人口近6000万,到13世纪初,包含宋、金、西夏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在内,全国人口超过了1.2亿,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从公元2年起数量第一次翻番经过1200年的时间。还有一些资料,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尽管古往今来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的...

中国历朝人口知多少?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化深受朝代更迭和战争影响。从夏商周到现代,人口经历了多次大幅度波动。早期的夏代估计有200万,西周时期人口增至1000万,但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下降。秦朝统一后,人口约2000万,随后的汉代持续增长,西汉末达到6000万,东汉末降至5600万。三国时期,人口骤降至800万,隋唐时期人口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