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边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沈从文的《边城》主要内容是什么?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刘心武主编,配合语文教学,对《边城》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附有名家导读、读后感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边城》是沈从文唱给湘西苗族文化的一曲深情挽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边城》中的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这样一个美丽的遗孤形象,寄托了沈从文对于苗族文化的挚爱与眷恋。小说在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在“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的茶峒大河之畔,渐渐长大成人的翠翠出落得清纯自然、美丽可爱。天保、傩送两个亲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可是怀春的少女中意的是傩送,这个傩送却已有了一门亲事,是王团总家的小姐,嫁妆是一座崭新碾房。这样的纠缠使得这个故事充满了趣味。此时的湘西苗族文化正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利益观念悄然侵蚀着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就“碾房陪嫁”这件事情,翠翠觉得不可思议:“碾房陪嫁,稀奇事情咧。”而在乡民中就有人这样说:“人家在大河边有一座崭新碾坊陪嫁,比十个长年还好一些。”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必然冲突。然而,翠翠与傩送毕竟是心有灵犀的,她始终固守着自己的心事。沈从文把翠翠的爱情写得十分内敛、含蓄而又坚定。她与傩送之间,没有关于爱情或者婚姻的对话,更没有恋人间的山盟海誓,只有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心灵感应,或者是莫明其妙的泪水。她在睡梦中听到傩送唱的歌又软又缠绵,抵达到心灵深处。然而,翠翠没有等到傩送给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她眼前的现实世界竟翻天覆地了。天保葬身于急流中,傩送只身出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渡船被冲走、白塔坍倒了、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死了。所有的美好故事成为记忆,包括翠翠的爱情。沈从文关于《边城》的创作曾经这样说过:“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在不舍昼夜的川流上,满怀爱情的翠翠犹在幻想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就是傩送。她永远期待着心中的这个人能够回到边城、来到她的身边,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像只洋鹊一样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然后幸福地嫁给她。可是这仅仅是一个梦想,一个甜蜜而又忧伤的梦想。这也正是沈从文的痛苦之处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兄弟两人同时喜欢上一个叫翠翠的女孩。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城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创作背景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边城: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 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以后在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欢翠翠,不胜欣喜,试图说服翠翠,翠翠却十分恼怒。当天,王团总也派人到顺顺家为女儿提亲,他愿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傩送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爱慕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落水毙命。噩耗传来,二佬傩送十分悲痛,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长年为人摆渡,同时,仍旧有所等待。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他(她)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即理想的世界。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边城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在后来曾经表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妓女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边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显然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写意传神笔法较深的熏陶,它的人物更具东方式的恬静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翠翠在风吹日晒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沈从文用诗一般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湘西山区的风俗画,翠翠的身体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绿水、春风黄麂之间。
  翠翠的形象便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据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考证,翠翠的形象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一个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个来源就是师母。 小说对其他人物的刻画,如老船夫的纯朴、诚实、坚忍,重义轻利的古道热肠;船总的慷慨好施,正直豪爽;傩送和天保的英俊健硕,知情晓义等,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以韵味隽永的笔墨,赞颂了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优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态,表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
  《边城》的结局模糊而悠远: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每一位读者在掩卷之际,内心为优美而感伤的希冀所充满,盼着二老傩送的归来,并盼着美丽的翠翠戴上红色头盖出嫁的日子。
  “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
  《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无论是“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还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都显示出远离人事纠葛的和谐氛围。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边城》是一曲描写湘西人们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丽得如此朴素,悲剧得如此优美的人性“牧歌”。《边城》是沈从文“思乡情结”养育出来的一颗明珠。
  《边城》是一篇小说,但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整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以至于刘西渭誉之为:“一部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咀华集》)。美学家朱光潜评价道:“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郁隐痛”,“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学巨星,其传世杰作《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雄踞一席。

老人与海: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历经84天的苦斗,终于捕到一条比他的小船还长两尺的大马林鱼。然而同西绪弗斯一样:成果却化为乌有了。他拖回海边的只是马林鱼的空架,鲨鱼剥夺了他的“战利品”。然而老人并未颓唐,他仍然那样热爱生活甚至梦中还见到象征力量的狮子。我们同样可以说“他的命运属于自己,那片海,那条船,为他所有。”也许明天出海仍然是徒劳,他却乐此不疲。通过桑提亚哥,海明威表达了他对显示存在的荒谬的世界的体认。
  正如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说过的:“我们是一些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一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物本身无时无刻不处于极端偶然之中。”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在其行动之前悲剧命运似乎早已注定。现实是如此不可理喻,仿佛人只有通过死才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有死才是最安全的保障,才能摆脱荒诞世界的捉弄。84天冗长的战斗过程在老人眼里却是庄严的,是其生命的缩影。打渔决定了他必须不惜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生存决定了他必须面对荒谬。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刘心武主编,配合语文教学,对《边城》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附有名家导读、读后感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边城》是沈从文唱给湘西苗族文化的一曲深情挽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边城》中的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这样一个美丽的遗孤形象,寄托了沈从文对于苗族文化的挚爱与眷恋。
  小说在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在“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的茶峒大河之畔,渐渐长大成人的翠翠出落得清纯自然、美丽可爱。天保、傩送两个亲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可是怀春的少女中意的是傩送,这个傩送却已有了一门亲事,是王团总家的小姐,嫁妆是一座崭新碾房。这样的纠缠使得这个故事充满了趣味。
  此时的湘西苗族文化正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利益观念悄然侵蚀着重义轻利的淳朴民风。就“碾房陪嫁”这件事情,翠翠觉得不可思议:“碾房陪嫁,稀奇事情咧。”而在乡民中就有人这样说:“人家在大河边有一座崭新碾坊陪嫁,比十个长年还好一些。”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必然冲突。
  然而,翠翠与傩送毕竟是心有灵犀的,她始终固守着自己的心事。沈从文把翠翠的爱情写得十分内敛、含蓄而又坚定。她与傩送之间,没有关于爱情或者婚姻的对话,更没有恋人间的山盟海誓,只有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心灵感应,或者是莫明其妙的泪水。她在睡梦中听到傩送唱的歌又软又缠绵,抵达到心灵深处。然而,翠翠没有等到傩送给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她眼前的现实世界竟翻天覆地了。天保葬身于急流中,傩送只身出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渡船被冲走、白塔坍倒了、与翠翠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死了。所有的美好故事成为记忆,包括翠翠的爱情。
  沈从文关于《边城》的创作曾经这样说过:“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在不舍昼夜的川流上,满怀爱情的翠翠犹在幻想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就是傩送。她永远期待着心中的这个人能够回到边城、来到她的身边,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像只洋鹊一样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然后幸福地嫁给她。可是这仅仅是一个梦想,一个甜蜜而又忧伤的梦想。这也正是沈从文的痛苦之处。

  主要内容: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后世影响: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沈从文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但是在他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延伸影视作品:1985年,凌子风执导《边城》同名电影。

求边城的简介?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

沈从文的边城,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沈从文的《边城》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

边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表现出湘西那种纯朴的人性之美。《边城》主要内容: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

沈从文的边城,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沈从文的《边城》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

高中语文边城的知识点总结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沈从文的边城的写作目的。这本书是从哪些方面阐述这一目的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

《边城》的作者是谁?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刘心武主编,配合语文教学,对《边城》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附有名家导读、读后感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边城》是...

边城简介
2013-11-01 沈从文的《边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2 2013-07-21 《边城》故事梗概100字 505 2011-01-14 《边城》的简介及主要人物 178 2010-05-22 《边城》的作者简介 107 2013-10-28 边城梗概(约1000字) 44 2013-09-25 沈从文《边城》故事梗概 450字左右 103 2013-07-09 《边城》的故事梗...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边城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丰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精选了沈从文关于湘西的多部作品,包括《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游记》和《湘行书简》等。这些作品与卓雅精心挑选的一千余幅原始照片相结合,编辑成“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书)。沈从文的文字与卓雅的镜头共同诠释了湘西的自然之美与人性的质朴...

《边城》的故事是什么?
在《边城》中,沈从文不想将故事处理成一般的社会悲剧,在着力于提示出隐伏于这一悲剧背后的文化根性,即《边城》悲剧,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悲剧。作者以《边城》题名,就蕴含着文化边地之意,突出湘西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两种文化存在方式,两种价值观交织并存的特征。 最后,从主观方面来讲,边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