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邵逸夫简介和生平事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邵逸夫生平事迹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创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正式退休,邵逸夫也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邵逸夫(Sir Run Run Shaw),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1910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四(1907年11月19日),儿子邵逸夫生于镇海,祖籍浙江宁波。邵氏兄妹八人,逸夫排行老六(成名后被尊称六叔)。有趣的是,邵逸夫和大哥邵醉翁、二哥邵村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如出一辙,皆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原为“号”,叫惯了也就成了“名”。邵逸夫自幼受英文敎育,中学时入美国人开办的“靑年会中学”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相当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娱乐心”。邵逸夫的父亲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漂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当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邵醉翁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笑舞台”一时颇受欢迎。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逸夫(1907.11.19-2014.01.07)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早年时候,为了谋生,他从大陆只身来到香港,当时可谓是历经磨难,摸爬滚打,才成就了如今的伟业。他是中国电影业的开拓者,娱乐教父身份,当之无愧。

从无声到有色,从黑白到彩色,从白手起家到称霸一方的影视帝国,开辟了华语影视的新纪元。在他的公司,更是捧红了大家至今耳熟能详的超级巨星。

如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赵雅芝、张曼玉、李嘉欣等等,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谓当时真正的‘造星工厂’,这些超级巨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成长记忆。

扩展资料:

虽然邵逸夫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但是他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不忘本,不忘根,生于中国大陆,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却是一出手便是大手笔。

据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2002年,六叔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这些贡献惠及数亿国人,令世人崇敬。

2014年1月7日,一代伟人邵逸夫与世长辞,享年107岁,低调的追悼会明星名人多不胜数,以致敬这位给予很多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或物质财富,或精神上的鼓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邵逸夫



简介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生平事迹
邵逸夫的父亲育有5男3女。1907年,邵逸夫出生,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所以香港影视圈尊称他为“六叔”、“六老板”。邵逸夫长大后,邵氏家族已经家道中落,只有一栋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为“笑舞台”的上海剧院。
邵逸夫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邵逸夫在“上海青年会英文中学”念书时,就已经加入长兄邵仁杰主导成立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并助兄长开拓外埠发行。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这也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此后,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天一影片在创业首两年发展迅速,其他电影公司于是组成“六合影业公司”,围剿“天一”,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戏院,不再播放天一的电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因上海的局势不稳,“天一影业”决定迁往香港发展,并建立了“天一港厂”。邵逸夫任制片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上映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
到1937年抗战前夕,天一影业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1938年,天一影业正式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香港、南洋地区相继沦陷,邵氏各兄弟的电影事业大受打击。
战后,二哥邵仁棣回港重建业务,并于1948年将“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同时,邵逸夫与三哥仁枚的新加坡电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轨道。但“父子公司”在港的发展不顺,遭“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夹击,所以邵逸夫决定接掌香港的电影生意。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的清水湾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发展他的电影事业。
1957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73年邵逸夫举办首届香港小姐选举,该选举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选美盛会。
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2010年1月1日,102岁的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从2010年1月1日起,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TVB,开始由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79岁的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
2011年12月31日,时年104岁的邵逸夫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由时任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接任主席一职,任期两年,邵逸夫妻子方逸华则继续留任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自2012年1月1日起生效。邵逸夫则获委任为荣誉主席。
2014年1月7日6时55分,邵逸夫在家人陪伴下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中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1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小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证册再婚。

邵逸夫(Shaw Yifu,1907年11月3日-1991年1月26日),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巨头、电影大亨和慈善家。邵逸夫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之一。邵逸夫出生于中国南京,在上海长大。他父亲经营着一家纺织厂,家庭十分富裕。邵逸夫早年在上海大学学习,后来去了美国,在那里学习了电影制作和商业管理。1930年,邵逸夫回到上海,开始在他父亲的公司工作。在那里,他开始学习管理和生产技术,凭借他出色的才智和创新的思维,逐渐取得了公司管理层的重要职位。20世纪40年代初,邵逸夫开始投资电影产业。他成立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开始制作电影。他的公司在华语电影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在他的领导下,邵氏电影公司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邵逸夫还是一位慈善家。他向很多机构和组织捐赠了大量的资金,包括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他还成立了邵逸夫基金会,以促进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他还曾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包括英女王的男爵等,被誉为“亚洲电影之父”。他的一生,为香港和整个亚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邵逸夫(Run Run Shaw,1907年11月23日-2014年1月7日)出生于中国梧州市,是一位华人企业家、电影制片人和慈善家。他是华语电影产业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奠基人”。邵逸夫1920年代早年曾经前往新加坡等地打工,后来回到香港经营电影业务,在1934年和兄弟邵仁茂一起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成为香港电影制片业中最强大的企业之一。邵氏公司创办了香港第电影院,并成为了华语电影的领头羊,制作了许多经典电影,包括“霸王别姬”、“大话西游”等。邵逸夫曾经担任过邵氏公司的主席,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影技术的创新,同时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研究。邵逸夫不仅在电影产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他成立了邵逸夫基金会,旨在支持各种文化和教育项目,并设立了一系列奖项,包括邵逸夫奖、邵逸夫国际童乐奖和邵逸夫医学研究奖。在其生命的晚年,邵逸夫还积极参与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引领工作,为香港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邵逸夫是多才多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人物,他在电影、慈善和文化领域的贡献被广泛认可。2014年,邵逸夫逝世,享年107岁。

有现代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吗?要现代的!!!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