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墓葬文化
墓葬结构部分
镇墓器物:
守墓石雕:置于墓葬外或墓门前的石雕像,有时作动物形象,有时则以人物或神祇为肖像。
镇墓兽:古人放置在墓前或墓中的野兽像,常作想象中面目睁拧或具有避邪能力神兽,如天禄、避邪、或獬豸等。
镇墓俑:其用处如同镇墓兽一般,目的在以长相奇特或惊人的偶像保护墓葬,避免邪灵入侵。
墓葬种类:
竖穴墓:竖穴墓是从地上垂直向下开挖一个墓坑作为棺室的墓葬种类,与今日台湾所流行的土葬方式相似。
不过汉代正式的竖穴墓还需加上木椁,以隔出几个放置随葬品的空间。
砖室墓:砖室墓顾名思义是指以砖块作为建造墓室的材料,砖的种类有很多,比较特出的是空心砖。
砖室墓的规模往往较竖穴墓为大,完整的砖室墓如同生人的住屋一般,包括有前室、中室、后室及耳室等房间。
崖墓:崖墓基本上是依山开凿的横穴墓;由外而内通常有墓道、甬道、墓室及墓室等四部分。
黄肠题凑墓:黄肠题凑墓墓穴基本上与一般木椁墓相同,为竖穴士坑,其特点在使用大量长短宽厚相同的枕木「黄肠」环绕在椁室四周,形成一面护墙,此墙又称「题凑」。
这种「题凑」起初可能只是环绕在椁室的外围,形成保护椁室的围墙。
墓葬结构:
墓道:砖室墓中由墓门进入墓室的主要走道。
腰坑:竖穴墓未到棺椁前的壁面上横开一个小坑,多做为器物放置室,如同砖室墓中的耳室。
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耳室:耳室是指在砖室墓的墓道或主室旁,加开的小室作为随葬器物放置区,功能相似于竖穴墓的腰坑。
墓坑口:墓坑口专指竖穴墓的入口,主要分为斗口式及阶梯式。
甬道:连接墓道及墓室的小道。
随葬品部分
食器:
灶:即炊物之处。
豆:古代的盛食器皿。
案:长方形的桌子。
古时吃饭用或置物的器具称案,分有足与无足两种。
桔槔:取井水用的汲水器具。
釜:古代的烹饪器具,主要用来蒸饭。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有三足,分成盆形、筩形两大类。
甑:用来蒸饭的炊具。
为底小口大的盆形器,底部有可透入蒸汽的孔。
篲:竹帚。
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与桔槔不同处在于辘轳用于深井。
铁锸:铲土用的农具。
箸:筷子。
瓮:陶器,口小腹大,是盛液体的容器。
如「酒瓮」。
坛:为腹大而长的小口瓦器。
瓿:古时盛酱醋的小瓮。
罐:泛称圆形的盛器或涤洗用具。
卮:盛酒的圆器。
锺:盛酒的器具。
现在用「盎」字。
如「酒锺」。
钵:圆形的盛器或涤洗用具。
觚:古代时盛酒的器具。
匜:注水或盛酒的器皿。
匏型器: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鼎:三条腿两个耳子的青铜器。
可以做种种用途,如烹饪、炼丹、煮药、煎茶、焚香等等。
又相传是夏禹铸九鼎作传国之宝。
所以改朝换代说「鼎革」「定鼎」。
敦:古时盛黍稷的器具。
鏊:烙饼用的平顶锅。
鋗: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盉:古代的调味器,青铜器。
魁:羹斗。
指容器头部大且柄长的盛食器。
鐎斗:附把手的小盆。
为温热或烹煮器。
形状似今日炒菜锅,但锅底较深。
角:酒器。
形状似动物的犄角。
衣物
平巾帻:巾帻为汉代男子的服饰,属身份低微者拥有。
平巾帻,即是平顶的巾帻。
而官宦在戴冠时,也需先戴上巾帻才戴冠。
冠:男子在20岁时开始戴冠,同时举行戴冠礼,以表示成年。
冠为中国古代帝王与官吏戴的礼帽。
胜:古代女子头上戴的装饰品。
引申为祥瑞之物。
进贤冠:汉代文儒戴的帽子,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
绶带:即丝带。
主要是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
古代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来表示官吏的身份。
住屋建筑
铺首衔环:「铺首」即是门上设以衔环的底座,以兽形为花样,其质材为铜,表面涂以金银。
「铺首衔环」即铺首嘴里咬着环。
阙:古时陵墓、宫庙等建筑物,入口处设立一对高大亭观形建筑称作阙,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
庑殿:古代建筑屋顶的一种。
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连接四个斜坡面所组成。
干栏式屋:中国南方民医为躲避瘴疫或蛇虫侵扰,故将住屋离地而造,人们并利用楼梯进屋廊。
歇山顶:由一个四面斜坡之屋面,与正脊等形划坡或四坡的屋顶形式。
悬山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特点为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望楼:军队、海岸或城堡中另筑的高楼,用来观测敌情、气象或通报等等。
碓房:碓是石制的舂米具。
专门用碓舂米的作坊叫「碓房」。
庄园:中国古代的一种封建制度。
由地主将大规模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租金的田地。
囷:圆形谷仓。
瓦当:即瓦头,多为正圆形。
部分瓦当刻有文字或图样。
瓦垄:
藻井:中国宫殿式建筑涂画文彩的天花板。
曲尺式屋
楼阁式屋
三合式屋
车马交通
大车:有卷棚的车,可载物兼载人。
四维:
轩车:两边有蕃板的车,古代大夫乘坐。
斧车:为车的坐厢中立大斧之车,主要为公卿以下、县吏以上的官吏乘坐。
轺车:无蔽,是吏民都可乘坐的轻便车,多用一马拉载,在汉画中出现最多。
骈车:有蔽的车,四面都有衣蔽,等级较高。
大多为女子所乘。
辎车:类似于骈车,同为有蔽的车,与骈车不同是辎车前无衣蔽,且为男女通乘。
轓车:有车耳,车舆两侧向外反卷者,可鄣轮泥并作扶手。
安车:坐乘的车,有四匹马,汉画像中多当作主车。
生活娱乐
六博:古代的博戏。
博指箸,一套博具中有六根箸,故称六博。
此外,赌者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六黑、六白,开始前先投箸,以决定棋子的走法。
弄丸:双手快速的抛接若干颗球,通常一手接球,数颗悬空,连续不停。
又称"抛丸"或"戏丸"。
弄瓶:
旋球:
旋盘:
橦戏:
迭案:在桌上倒立。
ㄊㄠˊ 鼓:两旁有耳的小鼓,类似今日的波浪鼓。
握住它的柄摇动,两旁的耳还会自击。
建鼓:建鼓原本置于官府大门的前面。
官府启闭,击鼓为号。
要向官府伸冤,也可击鼓。
汉画有些建鼓画在官府之前,也有不少成为百戏音乐表演中的乐器之一,有两人在鼓的两侧,手持鼓搥击鼓。
竽:属笙类乐器。
三十六簧,比笙大,管数也较多。
在整个合奏中,竽是主要的旋律乐器,同时也是诸乐的定音标准。
排箫:管乐器名。
将竹管编连起来,依序从吹低音的长管到吹高音的短管排列,分有32管的大箫与16管的小箫,排箫常用于合奏。
笙:管乐器的一种。
由13根长短不同的竹管所组成,每根竹管皆有一个簧。
埙:古乐器名。
其材质大都以陶为主,故又称陶埙。
音孔从一到三、五个不等,现今的埙音孔有五六个。
管:箫、笛一类的乐器统称。
瑟:弹拨乐器。
钟:敲击乐器。
罄:敲击乐器。
铙:敲击乐器。
匣:藏放东西的小箱子。
笥:用竹或苇作成,用来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器具。
筒:竹管,宽口,用来放置器物。
如伞筒或邮筒(古代寄信用的竹筒)。
洗:盛水东西的用具。
如「笔洗子」。
盂:盛液或饮食物的容器。
如「水盂」「痰盂」。
水丞:文具名。
贮存砚台墨水的容器。
奁:为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引申为嫁妆的总称。
贮贝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用来贮存贝壳货币的容器。
五铢钱:钱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一八一年)开始铸造,重五铢,上有「五铢」篆字。
自汉迄隋,都有治铸,但形制大小不一。
铁,是古重量单位名,二十四铢等于一两。
纺纶:纺纱的轮轴。
锭:古代通货名,将金、银铸成固定的形式,通「铤」。
熏炉:焚香用具。
流行于汉晋。
博山炉: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山峦形盖,山上饰羽人,走兽等,象征海上仙山博山,故名。
麟趾:以麒麟角趾作为造型的金银货币。
网坠:绑在渔网周围的石头,帮助渔网沈入水底。
镰:农家收割或割草的用具,通常叫「镰刀」。
犁:耕开田土的农具。
箕:簸去米糠的圆形竹器,真径三尺,边有矮沿。
如「簸箕」。
虎子:古时做成虎形的便器。
针衣:放置针线的布袋。
玦:半环形的玉佩。
璧:平面圆形的玉,中间有孔的叫璧。
璜:半圆形的佩玉。
<> 觿:古代时用兽骨做的解绳结的锥子。
巫医军事
弩:以机械来发射的弓,又称窝弓,射程非常远,相传为黄帝所发明。
斧钺:古时斩刑所用之刑具。
戟:古兵器。
结合戈与矛的一种长枪,其竿端附有枝状的利刃。
钩镶:为一种钩、推两用的兵器。
其中部装有小盾牌,用以抵挡乱剑挥砍,而钩则可勾住对方的武器,因此钩镶的使用常与另一兵器配合。
利用钩镶勾住敌人的兵器,再用另一兵器挥砍。
铠甲:古时战士穿的铁甲。
铁锤:古兵器名。
以铁为锤,柄上端有一个用金属作成的圆球物,可以击人。
环首刀:古时斩刑所用之刑具。
匕:短剑。
因剑首形状像汤匙(匕),故名之。
矛:古代的一种武器,长杆上头有带刃的铁尖,能剌人;也叫「矛子」。
戈:古兵器,像戟,横刃。
弓箭:作远距离攻击的武器。
簇:细小竹箭。
医工盆:医疗用具。
此盆在口沿及器壁上皆刻有「医工」两字,应为医官的使用器具。
灌药器:成斗状,可以帮助病人服食药物。
过滤器:共分两层,上层为筛状盆,下层为普通盆,用来过滤及搜集流质物。
医针:西汉医疗器具,针细长,柄部截面为方形,到了针身截面转为圆形柄上部有小孔。
为中国古代针刺医术的重要工具。
五管瓶:又称「五管瓶」。
由于造型特殊,出土时也有粮食痕迹故又称「粮仑」、「粮罂」或较有宗教味道的「魂瓶」。
其特征是在罐顶有五个瓶口,中间一个较大,另四小瓶围在旁边。
罐肩的则装饰以鸟兽或人物形象。
司命神:「司命神」是楚国五神其中一位,主要管理生死,故出现形象常识手持簿集。
此司命神作男子状,右手持书囊(又说五弦琴),左手抱一婴孩,是汉代人经常祭祀的神祇之一。
占拭:占星或占卜工具由天盘地盘组成,天盘圆形直径6公分,地盘为方形,天盘中心镶北斗七星,内圈刻十二月神,外圈刻二十八星宿。
地盘内圈刻天干,外圈刻地支。
为东汉盛行天圆地方学说的产物。
神怪祥瑞
九尾狐:青丘之山,有兽,此兽因有九尾,体态如狐,故称九尾狐。
相传它所发出的声音像小孩,其肉可食,且对食者有益。
再者,它还象征子孙繁衍,因此,被后人归为祥瑞。
汉画像中常出现于西王母图中。
三足乌:相传三足乌为日之精,长喙利爪,并且替西王母取食。
女娲:相传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各种能力的女神,如烁石补天、搏土作人、掌管婚嫁、制作乐器等……。
伏羲:传说华胥氏一女子,在"雷泽"地方,无意间踩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因而怀孕生下了伏羲。
相传伏羲为蛇身人首,具有圣德,掌治春天,制造八卦,及司婚制乐的男神。
伏羲女娲:在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头戴冠帽,身穿 *** 穿的宽袖大袍,腰部以下是蛇躯,且屡见不鲜。
对于他们的传说,有的说为兄妹,有的说为夫妻,又有的说是由兄妹变为夫妻。
但主要的说法是他们本为兄妹,遭遇洪水,世间仅存他俩,因而结为夫妻,传衍人类。
成为人类的始祖, 并保护与造福着人类。
羽人:又称'飞仙'。
全身为羽毛,双臂为翼,在云中飞行。
此即古人对仙人的描述。
西王母:西王母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是:蓬头散发,豹尾虎齿且善于狂啸,头戴首饰,居住于昆仑山,旁有许多侍者替她服务的一位女神。
汉代西王母的传说流传甚广,甚而 *** 正式规定祭祀西王母,主要是因为西王母她拥有不死药,与当时汉代人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相谋而合,因此在汉画像石中常可看见关于西王母的作品,再者或许是上述原因,使的在画像中的西王母面色与体态并非文献上所说的那样恐怖,反而庄重大方,雍容华贵。
东王公:相传东王公居住在东荒山中,为东海中之男仙领袖,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常与西王母并列。
凤凰:古人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鸟。
雄的称凤,雌的称凰。
三珠果:相传三珠树生于赤水之北,其树如柏,又有说其形状像扫帚,叶皆为珠,因称三珠果。
盘古: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为开天辟地之人。
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张目为昼,闭目为夜。
在他死后,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土,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变为星辰等。
太一:又作"泰一"。
即天帝之意。
开明兽:相传开明兽居于昆仓山,身大似虎。
嘉禾:又称"大禾",长得非常茁壮的禾稻。
古时用以表祥瑞之意。
朱草:传说中一种红色的瑞草。
相传只有在太平盛世时才出现。
历史人物
周公:周公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名旦。
在周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并制礼作乐。
项橐:他是七岁神童,传说孔子也曾向他请益。
其言能让孔子当为法戒。
皋陶:虞舜之臣,偃姓,又称咎繇。
相传为东夷族的领袖,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为继位。
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忠臣。
夏桀昏庸无道,关龙曾多次直谏,因而被桀所杀。
召公:名奭。
因采邑于召,称为召公。
曾辅佐武王伐纣,受封于燕,为周朝燕国的始祖。
成王时与周公分陕而治,陕以西由他管理。
晋献公:春秋时代,晋武公之子,名诡诸。
在位26年,灭虞虢诸小国。
申生:春秋时代,晋献公之太子。
因晋献公宠爱骊姬,欲立与骊姬所生之子奚齐为王,将申生派于曲沃,后因骊姬的捏造事实,使得申生自杀而亡。
奚齐:晋献公之庶子,骊姬之子。
献公卒,被立为王,后被里克所杀。
卓子:春秋晋国人,奚齐的弟弟。
在奚齐死后,继承王位,不久也被里克所杀。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之女。
晋献公攻获骊戎,被夺之,立为夫人,生奚齐、卓子。
献公死后,其子相继继位,但接被里克所杀,骊姬之后也被里克鞭杀于市。
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齐庄公之弟,名杵臼。
在位时,好治宫室,抽取重税,用刑残酷。
武庚:殷纣王之子,名禄父。
武王伐纣后,任命武庚续殷,管理商之遗民。
武王殁,与管叔蔡叔叛变,被周公所杀。
管叔:管叔鲜。
周武王弟,周公兄,封于管。
武王死后,周公摄政辅佐成王,管叔与蔡叔挟武庚叛变,周公东征,被杀。
晏婴:春秋齐人,字平仲,人称晏平仲。
其父晏弱于齐灵公26年死后,继任齐国的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以节俭力行,诤谏直劝,名显诸侯,主张以「礼」治国。
古冶子:春秋人,曾以勇力事奉齐景公。
有一次随景公渡黄河,河里的大鳖咬住驾车左边马匹的脚,马受惊便拉着车奔入急流中,古冶子逆流百步,又顺水九里,把那只鳖杀了。
田开疆:春秋齐人。
与古冶子、公孙接共以武力事景公。
曾助景公打败敌人三军。
公孙接:曾接连与二虎搏斗,并获胜利。
以武力胜景公。
历史故事
二桃杀三士: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以勇力侍奉齐景公,因恃宠而骄,宰相晏婴建议景公除去三人,于是设陷请景公赐二桃于三人,论功而食。
结果其中二人各说自己的功劳,先拿了桃子。
第三位说完以后,前两位觉得自己功劳不如,反先拿桃,是贪功不知谦恭,非真勇士的行为。
于是归还桃子而自杀,第三位觉得自己独活是不仁不义,也自杀。
孔子见老子:据《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老子是一位博学长者,掌管周朝 *** 的图书档案。
孔子向他请教时还带了不少学生。
周公辅成王: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位,由周公、邵公辅政。
周公代行征讨,更治礼作乐,开周室八百年太平之基。
成王年长,周公即还政,成为汉代人心目中的先圣之一,也是人臣的楷模。
汉朝士大夫喜欢以周公作榜样。
季札挂剑: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并拜谒徐君,徐君喜欢季札身上配戴的宝剑,但因为出使上国需佩带宝剑,所以未赠与。
在回国的路上,又经过徐国,得知徐君已死,季札即将剑赠于嗣君。
随从即说:此剑为吾国之宝,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之?季札说:虽徐君已死,但我心中已默许,怎可因徐君之死而违背诺言?于是将剑赠于嗣君,嗣君不受,季札即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
泗水升鼎:据《史记》记载,周代九鼎之一落入泗水。
秦始皇东巡过泗水,遣人打捞,鼎升起又掉落,失去踪影。
这个故事象征秦始皇上不应天命,下不得人心。
仓颉造字:相传仓颉为黄帝的史官,有四只眼睛,他观察鸟兽的足迹而创造文字。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代,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赴秦刺杀秦王政。
于是伪装进献樊于期首级与燕督亢地图,荆轲在见秦王时,即以匕首刺杀秦王,但未成功,而不幸被杀。
雕刻技法
高浮雕:
浅浮雕:
透 雕:
阴线刻:
雕刻花纹
垂幛纹:
八叶纹:
水波曲线纹:
水波纹:
直线纹:
卷云纹:
斜线纹:
陶 纹:
菱形纹:
其它
羽葆:以鸟羽连缀为装饰。
后用于仪仗中,为华盖之饰。
便面:主要用来遮面,盖扇之类,可用来赶马,具长柄,为矩形的大扇。
流苏:古时用五彩羽或丝线制成的繐子,多用作车马、帐幕、楼台等的垂饰。
笏:古时臣子上朝手中执的竹版。
节:符节。
古代使者所持以表信物,也是执行王命的凭信。
琅玕:似玉的美石。
锦囊: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大多用以藏诗稿或重要文件。
棨戟:古代用木制成的一种符信,其形状似戟,有加衣套。
古时官吏出行在通过关口或抵达目的地时,用以证明身份的仪仗。
督邮:汉置,为郡府属吏。
主要掌管督送邮书,此外还代替郡守监察诸县,宣布教令,以及抓盗贼,审囚犯,收缴租赋等。
分东、南、西、北、中部,称五部督邮。
dcmap.gif(19.78 KB)下载次数:02008-2-20 12:33
宋朝墓葬形制及深度
北方地区是指宋朝版图内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北方地区宋墓的面貌整体上较为一致,墓葬类型主要有石室墓、土洞墓、砖室墓、土坑墓等几种类型。1、石室墓用石材构筑的墓室称之为石室墓。宋代官方明令禁止使用石室墓,北方地区因位于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墓葬的营建大体能遵朝廷规定的礼度,因此,北方...
夏商周三代贵族墓葬以什么形式为主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墓葬是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土坑墓是主要的埋葬方式。这种墓葬形式涉及将尸体直接埋入地下的土坑中,然后覆盖上一层土,形成一个土丘。土坑墓的简便性和成本效益,以及与当时宗教信仰的关联,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敬畏。夏代的土坑墓通常较为简陋,大多数只是...
夏商周三代贵族墓葬以什么为主要埋葬方式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墓葬是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埋葬方式以土坑墓为主。土坑墓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墓葬方式,通常是将尸体直接埋葬在地下土坑中,随后再覆盖一层土,形成隆起的土丘。这种埋葬方式不仅节约了墓葬的材料和建造成本,同时也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认为土地是人身之所依,以此来表达对...
土洞墓土洞墓-金代时期
金代时期的墓葬文化中,土洞墓是一种独特的葬式,以孟津麻屯的天德二年(1150年)金墓为例。该墓葬结构严谨,由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设计为斜坡式,北端配备有天井,甬道则是过洞式的布局。墓室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长2.90米,宽1.90米,内部铺设砖面,四角各放置了一块椭圆形的卵石,...
汉代墓葬有什么特点,著名的墓葬有哪些?
汉代墓葬从构筑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构筑木壁墓室,称木椁墓;用空心砖或小砖或石板(块)砌筑墓室,则分别称为空心砖墓、砖室墓、石室墓。一种是在竖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侧掏出横穴作为墓室,称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凿洞建造...
汉代衰亡与中国暮葬文化的关系
汉代墓葬已发展的较为成熟。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在东汉初期建筑的砖墓,砖都是在一面印有绳纹。到东汉末期许多砖墓都是用花纹砖,使墓内装饰变得十分讲究。
汪氏元墓群考古发现
汪氏元墓群,位于中国某地,是中国元代墓葬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从公元1243年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历经370余年,共葬有汪氏家族14代200余人,共计120余座墓葬,见证了汪氏家族的显赫鼎盛历史。考古发现,汪氏元墓群的墓葬均为方形墓室、圆形穹顶,采用汉族传统的砖木结构,多数墓室四壁镶嵌有雕砖,整体形状呈...
土洞墓土洞墓-元代时期
这些随葬品主要由陶器构成,其中包含了日常生活用品,如盘子、灯、盒子和香炉,以及瓷碗等,它们反映了墓主人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仿古礼器,如鼎、敦、尊、豆和爵,这些在元墓中较为罕见,体现了元代墓葬文化的独特性。元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纪年使得洛阳王述夫妇墓成为该地区极...
架子山辽代僧人墓葬墓葬简介
M1和M2墓室内各有一件柏木骨灰匣,但骨灰匣板多数已经腐朽。在两件骨灰匣中均有柏木墨书题记,这为研究辽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总体而言,这座墓葬以砖室结构和柏木骨灰匣为特色,其内所保存的题记对了解辽代的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墓葬的结构和发现的柏木骨灰匣,表明了辽代...
不同时期的墓葬
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填补了二里头都邑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的理解,还揭示了该时期手工业技术的高超和分工的细致。墓葬中的高级别发现,如玉蝉、绿松石龙形器和骨猴等,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物质财富。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艺术创造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