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以”解释为“因为”时如何判别其词性是介词还是连词
能够不翻译,直接用逗号代替就是连词,必须翻译就是介词。
一、词性不同
1、“用”:这里“以”作动词。
2、“用来”:这里“以”作连词。
二、用途不同
1、“用”:这里“以”表动作。
2、“用来”:这里“以”表目的。
以拼音:yǐ
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加以[jiā yǐ]
表示给予。
2、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
方位词。。
5、难以[nán yǐ]
难于。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因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
你看看这两个例句就可以看出哪个是介词哪个是连词了。
例1的中心动词时“欺”,句子的翻译是:赵王哪里能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呢?这个句子的整体意义是强调“不敢欺骗秦国”,中心动词是“欺骗”,“以”与“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欺”的状语,这个“以”译成“因为”,是介词。
例2是两个句子,,一是公子贤,多客,一是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全句的翻译是:诸侯因为公子贤能,有很多门客,(所以)对魏国不敢动用武力发动战争。这里的“以”(因为)是连接两个句子的,表达的是说明诸侯不敢动用武力的原因,所以,这个“以”是连词。
我们再看两个句子:
3.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的“以”翻译成“因为”,但它是中心动词“死者”前面的修饰成分(原因),不起“连接”作用,是介词。
例4的“以”翻译成“因为”,它不是与“两人”一起组成介宾短语作“在”的修饰成分,而是“连接”“不敢加兵于赵”和“两人在”这两个句子,表明因果关系的,所以,这个“以”是连词。
其实,文言虚词理解的关键是语言环境,句子的上下文。
上述说明不知道能否让你理解。这个可能要当面讲解才能更好。最好问问你的老师。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介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拟声词。
先判断“以”是不是实词,是实词另当别论,是虚词,再判断它后面跟的是不是名词性的词(语),是的,这个“以”就是介词。
翻译为因为好像都为介词
“以 ” 译为“因为 ”当介词时, 在句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
例句:
“不以千里称也 ”中的“以”译为“因为” 与“千里”一起作为介宾短语修饰动词“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中的“以”译为“因为” 与“己”一起作为介宾短语修饰形容词“悲”
译为“因为”是介词时,往往还可译为“凭借”或者“因”。
在文言文中,“以”译为“因为”当连词的情况很少,倒是现代文较常见。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连接表原因的分句。
例如:
因为他上课迟到了,所以受到老师批评。
我想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作介词时连接短语;作连词时连接句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点帮助,祝你学习愉快!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
文言文虚词口诀
3. 语文高考十八个虚词的顺口溜 【18个虚词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
谁能告诉我3个文言虚词“因于以”的翻译,要精准的,
于以采蘩?于沼于浊。(《诗经·召南·采蘩》)“以”在文言文中同样具有多样化的用法:1. 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例如:醒能述以文者(用)2. 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来)3. “以”还可以作“以为”,译为“认为”...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因的用法
在古汉语中,文言虚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在表意上也同样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因的用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语文文言虚词因的用法 1.作介词 ⑴表示依据、凭借。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1、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
求记十八个文言文中虚词的口诀!!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
文言虚词"以"表目的、表承接、表修饰时如何明确区分?
表修饰:“以”前后两个词,在时间上是同时进行,如竦立以听、俯身倾耳以请,没有先后区别。表承接:“以”前面的动作发生了,后面那个动作才发生,(前一动作与后一动作语义上密切相关,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如“取而代之”“拔以击荆轲”表目的:“以”后一动作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
初二文言文以的用法
一介词 ⒈“把、拿、用” 例:①以衾拥覆 ②徐喷以烟 ⒉“凭借、按照”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④何以战 ⒊“因为” 例:①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 ⑤不以千里称也...
常见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慎勿为妇死,...
整理文言文虚词以而其的用法
表修饰关系是,可译为“地”“着”或不译。(2)作用代词。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作”作定语时,译为“你的”。(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锯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3.以 (1)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