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有哪些典故?
公正的道理,为人的道义!
正义|道义|义气|信义|情义|
桃园三结义
在古典小说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个叫刘备的。他和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征西战,称雄一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关于他们结拜兄弟的事,还有一段传说。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现在,涿州市的忠义店村,还保留有刘、关、张结义的“三义庙”。
哲理故事:舍身取义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让我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割袍断义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公正的道理,为人的道义!
正义|道义|义气|信义|情义|
桃园三结义
在古典小说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个叫刘备的。他和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征西战,称雄一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关于他们结拜兄弟的事,还有一段传说。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现在,涿州市的忠义店村,还保留有刘、关、张结义的“三义庙”。
哲理故事:舍身取义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让我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割袍断义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崔沔慈爱
唐朝有个人名叫崔沔,他的生性非常孝顺友爱。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因为生病而瞎了眼睛,他寸步不离的照顾母亲,足足有三十年的时间。
每逢天清气爽的好天气,他都会扶着母亲到庭子里,一家人谈谈笑笑,让母亲能够忘掉失去眼睛的痛苦。后来他的母亲去逝了,他对哥哥姊姊,就如同对待父母一般恭敬;对待外甥和侄儿,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疼爱。
他为官所得的俸禄,也都分配给兄姊与甥侄,他说:“我的父母都已经过逝了,我就算想要尽点孝心,也是没有办法了。而父母生前所记挂的,就是这四五个人了,我如果能善待他们,使他们能过的更好,那么也许还能稍稍安慰父母九泉之下的心,而我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崔沔做官一直做到中书侍郎,他的儿子崔祐甫秉承父亲的教导,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的宰相。
古人说:“爱屋及乌。”孝悌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知父母心中所想,心中所爱,如何能为父母分忧解劳呢?因此要想学孝道,应该先了解父母的心,爱其所爱,忧其所忧,孝道自然就能无亏。而悌道就是孝道的延伸,因为兄弟姊妹血缘来自父母,所以悌道自不离于孝道,孝道无亏,悌道自然就能圆融。
关于德的故事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哪些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论语·宪问》。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故...
三从四德的典故
三从四德的典故是《仪礼·丧服·子夏传》、《周礼·天官·九嫔》。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
传统美德的典故有哪些
传统美德的典故有: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苏武牧羊、管鲍之交、一诺千金等。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2、程门立雪 北宋时,杨时、游酢...
德厚流光历史典故
德厚流光是一个典故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事讲述鲁国有一位名叫孔德子的贤人,他在任职期间非常勤政廉洁,深得民众的敬重和爱戴。后来,孔德子因为有一次去丧葬,恰巧碰上公羊御史和介之推的会客,大家都不予理会,并嘲笑其行为违反礼法。孔德子忍辱负重,直到会客结束,才展开大道德的讲义...
传统美德的典故有哪些
传统美德的典故有孔融让梨、管鲍之交、一诺千金、苏武牧羊、扬震拒金等。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2、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
德字少一横的典故
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
德配天地的典故
德配天地的典故如下:大禹治水:尧帝时期,随着共工、鲧治水的失败,鲧的儿子大禹继任了治水的任务。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 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
传统美德的典故
传统美德的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小的时候,每次和哥哥吃梨,总是拿最小的一个。父亲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最小的弟弟,应该吃点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2.龚宇移山 《列子·唐雯》记载,龚宇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决心铲平这座山。
美德故事有哪些呢?
美德故事:1、程门立雪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2、铁杵磨成针 相传李白在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