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二十四节气歌的含义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立秋:秋季到来。
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寒冬天来临。
小寒:开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时候。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参考资料:二十四节气歌-百度百科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
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歌意思: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 zhé)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为“开始”“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万物生长、风和日丽的春季。

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20日开始,至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节气表明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气温升高。

惊蛰:又名“启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春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交节,春分预示着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越冬植物进入生长阶段。

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交节,清明节也是传统春祭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秧苗初插、农作物茁壮成长。

立夏:每年公历5月05-07日交节,立夏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小满: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的到来预示着进入持续且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

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比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夏至:每年公历6月21-22日交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夏至有拜神祭祖之俗,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另外夏至还有“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小暑: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即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是十分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小暑意味着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大暑:每年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意味着炎热之极、雷暴、台风十分频繁。

立秋: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起点,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处暑: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白露: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炎热基本结束,也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秋分:每年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

寒露: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节气,寒露节气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温差较大,早晨和夜晚气温寒凉。

霜降: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交节,“霜降”冷空气南下,天气越来越冷,我国南方地区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早已入冬,部分地区温度已降到0摄氏度以下。

立冬:每年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出现转折并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小雪: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交节,“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大雪:每年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并出现降温、降雨、下雪等恶劣天气。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北方地区则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

小寒: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到来意味着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

大寒: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全年最低气温一般都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扩展资料

按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标准推算,每个月都会有两个节气。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的运动,而阳历(又称公历)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所制定的历法,因此节气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

说到这,便可向大伙儿公布节气歌的后四句:“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后四句说的就是上半年的节气多集中于每月的六日和二十一日附近,下半年则多集中于八日和二十三日前后,节气在公历中的时间相对固定,最多相差不超过一两天。节气歌的前四句一一细数这些充满诗意的节气名称,后四句直白明了地道出了节气们的“生辰八字”,雅俗一体,实乃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中的一脉清音。



前四句是歌曲食谱,由一个单词组成,按每个太阳季节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春、雨、惊、春分、清明、谷雨、夏、小满、芒籽、夏至、夏至、夏、夏、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冬、雪、冬至、冬至、冬至、寒。大寒。它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

后四句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也就是说,上半年的节气是在每月6日、21日左右,下半年是在8日和23日左右。

扩展资料:

1、春天的开始:每年的2月4日或5日,是春天开始的季节。

2、雨水:每年2月19日或20日,冬季到春季,气温开始上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加,但冷空气活动仍然非常频繁。

3、冬眠: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指冬眠土壤中冬眠生物活动的开始。地震前后,气温和风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长度几乎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于春季进入生长期。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升高,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4月20日或21日,降雨量增加,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

7、丽霞:每年五六号,万物生长繁茂。

8、小满:每年5月21日或22日,小麦等夏粮开始丰满,但未成熟。

9、芒: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在黄经移动到75度。像小麦这样的芒作物已经成熟到可以收集种子了。

10、夏至: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接照射在北回归线上,出现了“北至日、长日和短影”,因此被称为“夏至”。

11、小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都会进入夏季,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季节。

12、酷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就在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但也有异常年份,“夏热不热”且雨水较多。

13、立秋:每年8月7、8日,草木开始结果实,进入收获季节。

14、夏天: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地点”意味着结束。到夏天结束时,天气将会凉爽。由于秋收恰逢,降水十分珍贵。终止和隐藏的含义在哪里。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15、白露:每年9月7、8日,由于直射阳光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凉爽。夜晚,近地的水在草木上形成白色露珠,故名“白露”。

16、秋分:每年9月23日或24日,阳光直射点返回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这时,太阳直接辐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气温继续下降。天气变得更冷了。露水很冷,因此被称为“寒露风”。

18、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的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正好赶上“霜降”季节。霜冻对庄稼生长有害。

19、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入冬。

20、降雪:每年11月22、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出现降水雪花。但此时,却是第一个降雪阶段。降雪量小,降雪量少。黄河流域降雪多在“小雪”季节过后。

21、大雪:每年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接辐射点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太阳几乎直接照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形成冬至,白天最短,阴影最长,成为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天变长,气温持续下降,进入年最低气温的“39”。

23、小寒:每年1月5日或6日,气候开始变冷。

24、大寒:每年1月20日或21日,九个寒冷的日子,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就是中国的24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和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和意思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解释:1.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的到来,春雨的增多,冬眠的动物被唤醒,昼夜开始平分,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充足的雨水使谷物茁壮成长。2.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

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注1)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

二十四节气歌什么意思?
1. 立春:春季的开始,万物复苏。2. 雨水:降水增多,滋润大地。3. 惊蛰:春雷响动,昆虫苏醒。4. 春分:春季的中分点,昼夜平分。5. 清明:天空清澈,植物生长。6. 谷雨:春雨滋润,谷物生长。7.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升高。8. 小满:夏收的前奏,作物饱满。9. 芒种:麦类等夏收作物成熟。1...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江南早,惊蛰东风人物老。春分花木禾黍秀,清明时节雁南飞。谷雨夏后小暑至,大暑立秋长天时。处暑秋分寒露到,霜降立冬入腊时。小雪立冬大雪天,冬至小寒大寒寒。元旦入春腊八冰,大寒的气温最寒冷。

二十四节气歌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是指: 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

二十四节气歌意思和代表日期
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些节气,基本上是每十五天都迎来一个新的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孕育着新的生机)解读:节气歌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节气,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第一个字春为立春,第二个字雨为雨水,依次类推见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附加解释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附加解释: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

阎学晶二十四节气歌词什么意思
1. 春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此时阳气逐渐转旺。雨水节气到来,降雨增多,河水开始解冻。2.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惊蛰时节,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乌鸦开始叫唤。春分时,昼夜平分,农民开始忙碌种植,使得地皮变得干燥。3.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

二十四节气歌意思和代表日期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

二十四节气歌每个字的意思
小寒:开始寒冷,但尚未至极寒。24. 大寒:全年最冷的时期,严冬已至。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不仅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它们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农业社会的生产规律和人民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