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平刘双平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7月23日的文章中,以“最低俗的中国人”为标题介绍了中国小沈阳的走红现象,并对其表演进行了粗俗的描述。这引发了一场关于二人转表演是否俗气的讨论。刘双平在7月31日于人民网发表文章《逢俗必反是罪过》,代表本山传媒对此事进行了正式回应,并阐述了他对雅俗文化的观点。


刘双平指出,尽管文章标题引起了轰动效应,但作者至少应该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小沈阳和二人转的历史。他认为,逢俗必反是错误的观念,随着社会更加开放,与观众最自然沟通的艺术形式(即俗艺术)逐渐浮出水面,人们也敢于表达对这种艺术的喜爱。这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度在扩大,文化自信在上升。刘双平认为,不仅二人转应该发扬光大,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也应该被展示出来,接受人们的欣赏和选择,让有生命力的艺术得以复苏。


刘双平表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应该被逢俗必反的偏见所遮蔽。他认为,俗艺术孕育了包括雅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只有正视和欣赏俗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认清民族文化的价值,并推动文化走向世界。


在艺术的审美追求上,重雅轻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刘双平指出,俗艺术是艺术大家族的源头,高雅的艺术往往与俗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在艺术的雅俗标准下,可以大致将艺术门类分为两类: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舞剧、话剧、油画、国画等属雅艺术,相声、小品、二人转、魔术、杂技、评书、漫画等属俗艺术。然而,这种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刘双平提到,许多艺术作品,无论是雅还是俗,能流传至今的都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例如,《诗经》中的《风》和《雅》分别代表了俗和雅的极致,唐诗宋词作为雅的典范,同样有雅俗之分,杜甫、李商隐、苏东坡、辛弃疾等是雅派诗词大家,白居易、柳宗元等则是俗派诗词大家。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而流传千古,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典名篇往往兼有雅俗之长,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演艺界的传奇“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创造了中国文艺界的奇迹,成为中国演艺产业的领头羊。刘双平认为,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赵本山先生追求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赵本山的“绿色二人转”、“赵氏小品”和“赵氏影视”都是从“俗”起步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雅和单纯的俗都有局限性。艺术从俗上升到雅后,如果停留在雅的层面,会显得“曲高和寡”,成为“小众”而非“大众”。因此,赵本山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将俗提升到雅,最后让雅再回归到俗,他认为这才是艺术的最高、最完美境界。


刘双平还提到了伟人毛和邓的语言艺术。他认为,毛和邓的话之所以深入人心并产生巨大影响,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语言上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毛留下了大量精辟、精彩的语言,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等,这些语言“老妪能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邓也是雅俗共赏的语言大师,如“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同样具有经典意义。


刘双平认为,艺术有雅俗之分,但语言也有雅俗之别。他强调,刻意追求脱俗而求雅往往不是真正的雅,唯有雅俗共赏才是真正的高度、境界、智慧和力量,能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和超常的影响力。他推崇辩证法的智慧,并认为哲学和辩证法的结合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刘双平提到,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和辩证法,但当时主要学习的是概念和原理,对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对辩证法的感悟和体会越来越深。


刘双平以漫画家方成为例,指出方老对滑稽与幽默的理解非常辩证,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方老将滑稽与幽默比喻为一对“亲兄弟”,滑稽是幽默的“童年”,而幽默则是滑稽长成的“壮年”。他强调,滑稽让人一笑而过,而幽默则能让人在笑声中有所思考,获得启迪。


刘双平在文章中还提到了“漫坛四老”中的华君武、丁聪、廖冰兄和方成。他与方成关系密切,对华君武、丁聪和廖冰兄也持有敬佩之情。文章回顾了与这些漫画大师的交往,以及他们对中国漫画艺术的杰出贡献。刘双平表达了对华君武、丁聪和廖冰兄的敬仰之情,并对华君武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对方成的健康表达了祝福,希望他能继续为中国漫画事业做出贡献。


扩展资料

刘双平,湖北天门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硕士,曾任中央歌舞团(中国歌舞团)团长助理,中央歌舞团东莞分团团长,现任本山传媒集团总裁。2006年冬,赵本山正式邀请刘双平加盟本山传媒,刘双平欣然应允,2007年初离京北上,实现了四年前离开开原时“变成东北汉”的梦想。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珞珈山下孝子双平——记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
刘双平的故事 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