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时期,如何从官服上分辨出一个官有多大?
在古代的时候,官员上朝的时候几乎都会穿官服,为了显示与百姓的不同,也为了彰显官员的权威,官服更是无法缺少和避免的。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官服的存在更是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缩影。官员们的品级不同,相应的官服也就不同,自然而然连官服上的图案也不同,所以说通过官服上的那些图案和花纹,我们间接能看出中国古代官员的品级制度.
上图_ 明朝身穿官服的六品文官鹭鸶胸背图
- 那么,如何从官服判断一个官员的职位等级大小呢?他们所穿的官服上都是一些怎样的图案与花纹呢?
至于官服的出现,源自远古时期。对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不高,氏族部落中等级分明,等级高的人才能享有一部分的特权,例如穿衣服。因此为了展示享有特权人的等级和权力,有虞氏也就是黄帝的曾孙,创制了官服,也就是说部落首领可以穿衣裳,而衣裳也就是特权地位的另一种体现,从而就形成了官服的雏形.
在《周易》中有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渐渐地从部落首领才能穿衣裳变成穿特定的衣裳,这种衣裳就是官服。
受一开始制衣材料的限制,官服也经历了从皮、革、丝、麻到棉的发展历程,随着手工艺的发展和制衣工艺的进步,官服也由一开始的简陋朴素到了精致华美。等到后来,官服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渐渐多样化,后来的官服更能从图案和花纹上判断所穿之人的官位大小和等级。
上图_ 《人骑图》元代画家赵孟頫所画,画中是一位身穿官服执鞭骑马的唐代官员
上图_ 《挟弹游骑图》是元朝书画家赵雍创作,画中是一位身穿乌帽朱衣的士人
- 最初的官服可以作为判断官员等级大小的依据来自于官服的颜色,唐宋朝的朝服最为明显。
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文化渐趋融合,服装就成了融合的代表产物。唐代的官服吸收了东西周乃至汉与魏晋之风,严谨端庄又兼带飘逸,精致华贵。不同品级的官员,有相对应的官服。经过621年到674年五十多年的改革之后,唐代的官服制度基本上确立。
首先在颜色上,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穿紫袍官服,四品官员要穿深绯色的官服,五品官员浅绯色,六品官员穿深绿色,七品官穿着浅绿色官服,八品官深青色和九品官穿浅青色。
唐代诗人杜甫的《徒步归行》中说:“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抬遗徒步归。”这里面的“青袍学士”指的就是八九品官员这样的闲职。
上图_ 身穿官服的唐朝宰相 杜正伦(?-658年)
后来在文明元年,八九品官员从深青色和浅青色改成了碧色,这是为了防止与上品官员的官服混淆而做出的改良,也从中可以发现唐代时从官服颜色规定而看出的等级严格。
唐代官服除了颜色不同外,腰带饰物也不同。基本上是从上品到下品官的腰带颜色是:玉-金-银-鍮石。
至于花纹图案,文官绣对禽,武官绣对兽。据《舆服志》记载从“诸王”到“金吾卫”各有千秋,飞禽走兽,无所不有。
上图_ 宋朝 文官服
上图_ 宋朝 缠枝花卉金带
- 而宋代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与唐代相似,九品以上穿青色官服。
与唐代相比,没有在颜色上太过于繁琐,而是采用三品一色。
但在花纹上却不是按照三品一级来的,一二品官员官服上是龙,三四五品是山水,五品以下则是花鸟。宋代的官服制度甚至影响到宋代命妇的穿着。妇女的服装服色要服从丈夫的官服服色,各命妇都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和常服等官服种类,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穿戴。在饰品佩戴上,命妇佩戴的花钗,宝钿和秀翟等,也随品级而减少。
上图_ 明朝身穿官服的五品官员 (文官)
上图_ 明清时期一品武官官服上的“补子”
上图_ 明清时期一品文官官服上的“补子”
- 等到了明代,明代的官服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作更加精美,并且开始绣有大块的补丁,补丁也称“补子”。
在颜色上,一品到四品官员可以穿绯袍,五品到七品要穿青袍,八品九品及一些闲官则穿绿色的官服。
在花纹图案上,“补子”则鲜明的展示出了官员的等级,据《明会典》记载:
公、侯、驸马和伯爵等图案是麒麟和白泽.
文官绣禽,一品是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是孔雀,四品是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九品是黄鹂和鹌鹑。
而武官要绣兽,不像文官那么复杂,不像文官那么复杂,一品一图案,武官则是一品二品绣狮子,三品四品绣虎豹,五品熊罴,六品和七品绣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杂职绣练鹊,风宪官官服上则是獬豸。
上图_ 清朝官服上的麒麟像
上图_ 清代紫色官服阿鱼藻纹布料
- 清代的官服也受明代官服上“补子”的影响,上面也绣有“补子”但是相比于明代却小一点简单一点。
由于清代的文制武原则,文官上面绣的“飞禽”地位要高于武官的“走兽”。
一品文官补子图案为仙鹤,二品文官补子图案为锦鸡,... ... ,八品是鹌鹑,九品文官补子图案是练鹊。
武官则是一品补子图案为麒麟,二品武官图案是狮子,... ... ,七、八品武官补子图案都是犀牛,九品武官图案是海马。既借鉴了明代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官服除了可以作为辨别官员品级的依据以外,大都代表了当时所处时代的制衣手工艺的最高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文:瑞秋
参考资料:《周易》《徒步归行》《舆服志》《明会典》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代官服有仙鹤图案代表的意思
腰带的另一部分则缀有一列“銙”,这是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志。銙的主要形状是方形,其次是圆形。官员佩戴的銙的数量和材质根据其官位而定。例如,金銙、玉銙等,这些材质的选择反映了宋代社会对等级差异的重视。至于仙鹤图案,它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服上,象征着文官的一品等级。在宋代,官服的识别主要依靠...
中国古代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
古代官服上的图案是与官员的品级相关,代表着身份与地位。以清朝文官官服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二品文官锦鸡补服、三品文官孔雀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五品文官白鹇补服、六品文官鹭鸶补服、七品文官鸂鶒补服、八品文官鹌鹑补服、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绣的则是麒麟。麒麟是...
如何从衣服辨别古代人的身份
宋辽夏金元服饰(947~1368)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
宋朝没有官服补丁吗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官服补丁的问题有些复杂。宋朝时期的官服补丁制度有其独特性和变迁性。首先,宋朝官服补丁制度存在,但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较为简化和保守。宋代的官服补丁主要是用来区分官员的级别和身份。根据历史记载,宋朝的官服上并没有像明清时期的官服那样细密的补丁,而是通过...
明清官服按品衔都绣什么?
补子取后者。武官补子上的兽都是深山大海中的威猛之兽,自然对武官有褒扬之意。同时这些官服上的补子也隐含对文臣武将安邦定国的厚望。清代时,花翎顶戴马蹄袖的官服与明代乌纱帽团领衫的官服迥然不同,但是官服补子上的徽饰则继承了明代的一套,只略微作了一些改变。这一做法,可能出于笼络汉族官员之意...
古代官服上有哪些纹饰呢?
唐代官服引入了胡服元素,黄色成为皇帝独享的颜色。宋代官服相对简朴,官帽两边的翅用于区分官员。4. 明清官服制度的创新与变革 明朝增加了补子以区分官职,补子图案成为区分文官、武官及官阶的重要标志。清朝保留了补子,但在图案上有所调整,花翎成为显示地位的新方式。二、官服与封建时期政治的关联 1. ...
宋元明清服装资料和图片
我们给你的资料不可能十分全面,但你可以自己通过百度等搜寻网站找,而且这里也无法插进图片
历史各个朝代的官服是怎么样的?
唐朝以前没有明显标志,从唐朝开始有补子和顶珠。明清时期的顶珠和补子盛行,二者成为权势的象征。望采纳。
清、明、元时期的官员腰带问题
笏,又称手版,作为古时官员随身携带的“工作手册”,插在腰带上,用于记事和礼节性用途。鱼符是五品以上官员上朝时出入宫门的凭证,佩带在腰带上,也有褒饰意义。唐代的官员服饰制度复杂,从朝廷到地方,都有详细的品级区分和配套行头的提供。宋、明、清三代的官员公服制度在沿袭唐代的同时,也有创新和...
传统服饰文化之古代官服 官服文化是怎样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前代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并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绿袍、深衣,庶人白袍,多以绢制作。至西汉,各级官员的官服全都是黑色的长袍,不同官职用冠帽和绶带加以区分。隋唐时期帝王官员礼服制度有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十分完备且等级森严的体系。隋朝官服的样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