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东汉灵帝时太学的状况,党锢之乱带来了什么影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汉末党锢之祸的起因与结果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宦官诛杀士大夫一党几尽而结束,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刘备“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桓、灵二帝正是党锢之祸时的皇帝。
1年代:
第一次党锢之祸: 延熹九年(166年),这一次事态没有扩大,次年改元永康,即大赦党人
第二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年-169年),因窦武等人欲诛灭宦官,事泄,处死数百人
党锢再起:熹平五年(176年),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处死曹鸾。下诏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波及更多无辜者。

2波及范围和人数:
第一、二次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
这里要提到一件事比较有名:党人张俭流亡途中,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逃到塞外。因为收留他而被追究灭门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郡县也因此残破。
党锢再起
  八年之后的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3祸乱起因:
宦官专权:当时专权的宦官一党有侯览、曹节、王甫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

4严重后果:
东汉桓、灵二帝之前,宦官、外戚虽然专权,但有名臣陈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强等心向朝廷,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后汉书》说“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但两次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为所欲为,残害百姓,激起民变,酿成黄巾之乱。东汉最终走向灭亡。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东汉王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统治,提倡儒学,对太学十分重视。安帝、顺帝统治时期还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清议和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
  东汉时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大致介绍一下: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其实真正的党锢之祸比这更为详细,譬如李膺为何入狱等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肯定的是党锢之祸表示着东汉末年官僚、儒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天下儒生面临着被一网打尽的局面,同时也意味着宦官集团的势力已经到达了无法遏制的地步,直到何进与宦官集团的同归于尽为止。
  希望我的答案令你满意!
  补充一下:你所问的太学中所教导的内容,我来回答一下。
  太学中授课的人称为博士,主要讲授儒家经本,本来太学的设立也是因为光武帝刘秀推崇儒学所设。主要有:尚书,周易,公羊传,鲁诗,仪礼,论语等,授课博士也大都是一时名士,譬如东汉的马融,郑玄等。至于你所说的宣传政治主张,这个我没有在书本中看到过,不好下定论,不过个人姑妄推测应该没有。

汉灵帝时期,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遭到宦官的打击的追捕,被捕几千人,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才停止。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定策,迎立桓帝从侄刘宏,是为灵帝,年十一,窦太后遂临朝,以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拜陈蕃为太傅,引用李膺、杜密共参政事,引起曹节等宦官不满。次年,武、蕃密谋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事泄,曹节先发制人,劫持灵帝,颁诏捕武、蕃。窦武自杀,陈蕃被害,其门生、属员多受株连,宦官势焰又张。当时有很多名士为武、蕃讼冤,曹节等自然十分憎恨,乃谋兴大狱、除异己,遂起第二次党锢之祸。

建宁二年(169年),太监侯览因地方官张俭曾检举己过,令其同乡朱并上书密告张俭等二十四人阴谋造反。曹节等藉此劝年幼无知的灵帝布告天下,大捕党人。曹节暗中指使有关的人奏请扩大追捕范围,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被捕死于狱中,六、七百人被禁锢,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李膺、杜密、朱寓、荀昱、翟超、范滂等百余人,大多拷问致死;在地方,稍有名望的人都被指为“钩党”,也有挟私仇而被滥入党籍,牵连获罪而至死、徙、废、禁的达六七百人。

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死,宦官与朝臣对太后是否与桓帝合葬又起争议。当时在朱雀门上出现标语:“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于是宦官又令司隶校尉刘猛急捕,猛不肯,就以段代之,段捕党人、太学生千余人。五年又诏州郡,凡党人的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都免官禁锢。此次党锢延续了十余年,直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事,才下诏赦免党人和太学生。

后来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太学陷于停顿状态。一直到魏文帝曹丕黄初年中,才恢复了洛阳的太学,有博士十九人,太学生百余人。魏明帝时太学生增至千余人。

以上回答都是按照史书或学生课本的答案,或者说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说法,到底谁正义?难道那些所谓读书人真的代表正义?
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超级严重的土地兼并,大量的老百姓没有土地,遇到天灾人祸没有粮食,人人相食是普遍现象。
土地都集中到哪些人手里?皇权,宦官,外戚,门阀世族。其中谁的势力最大?表面上看是皇帝,实际上是门阀世族,所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这个例子,没有皇帝可以再立一个,但没有读书人就无法统治国家。宦官,外戚到底有多厉害?东汉末年一场政变就灰飞烟灭,但门阀世族照样存在。
而门阀世族的生活有多奢侈,历史书上已有许多记载,自己看看。老百姓生活有多凄惨,白骨露平原,千里无鸡鸣,曹操,曹植的诗多看看。
四方势力争权夺利老百姓并不关心,他们只想活着。
结果是知识分子编写史书,掌握着话语权,结果宦官,外戚都成了罪人,其实都是一样,一丘之貉。

什么是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年间,皇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而把朝廷大权委以宦官,宦官肆虐,士子羞与为伍,因此天下匹夫激愤,处士横议,遂就激扬名声,互相讥评,品评公卿,裁量执政,狠直之风,自是而始。但矫正枉曲,却不能得中,反致太过,比如范滂、张俭之辈,本清心疾恶如仇,最终却陷于党祸,也正是这个道理。开始,汉桓帝为蠡...

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啊
“党锢之祸”被评为古代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事件之一,它对后世历史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党锢之祸”发生在哪个朝代?
活跃在东汉政治舞台上的除了外戚、宦官外,还有官僚和儒生。东汉初年,刘秀注意整顿吏治,他利用兴办学校和乡堂里选等方式,培养和选拔地主阶级的子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样,就为儒生的入大开方便之门。顺帝时修起太学,儒生数字发展很快,到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增至三万多人。各地儒生数量更多,在郡国...

汉灵帝真有那么昏庸吗?真实的汉灵帝是怎样的人?
等丧礼结束,接着准备下葬时,曹节等人又提出:因为窦氏家族有罪,所以窦妙不能与汉桓帝刘志合葬。这时候,很多正义的大臣(廷尉陈球等人)都站出来反驳,为此朝廷还专门开会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之后,最终刘宏用一句“虽然窦氏有罪,但窦太后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废黜她。”封住了曹节等人的嘴,以行动报恩...

第一、第二次党锢事件?
他“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才充足而已”,还经常把得到的皇家赏赐或散给太学诸生,购买粮食施舍给贫民。他反对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因此支持党人,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他就曾经设法营救。在灵帝即位后,他马上任用陈蕃为太傅,并重新任用了一些名士。清议的力量也因此更加壮大。这时曹节...

汉代太学制度述论
两汉时太学在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见党锢),不少与党...

汉灵帝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就是这个蔡邕促成了刻印熹平石经这件事,东汉时还没有印刷术,书籍的流传都是人工传抄;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因为笔误等缘故导致的错误在所难免。再者,太学里的儒生们因为师承不同,对儒学经典的见解有所出入,但他们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师傅教的是对的,因此经常争论不休。甚至有人为了分出个高下,向...

汉朝时导致中下层社会能进入太学并获得入仕机会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
太学的教学形式在初建期由于学生人数较少,采用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之后,随着人数的增多逐渐形成以“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 4、太学的学生学成之后大都进入了仕途。 (二)鸿都门学和宫邸学 1、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在性质上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

后汉书烈女传文言文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

陈太丘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的简介 [size=5][font=黑体]陈太丘大名叫陈寔,曾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长,故时人称其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今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东汉时属颍川许县)人。 寔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荐其到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寔德行高尚,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