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7
美.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原文

《热爱生命》作品原文: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扩展资料:一、《热爱生命》的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86年,当时的汪国真已进入而立之年,他把作品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的地市级以上的刊物上,90%的退稿率使他自觉一事无成,拼搏努力,却兜兜转转平白辜负了好时光,焦灼却找不到方向,满心愤懑却无处用力。
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口,但坚信未来光明值得期待的汪国真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也是第三次投稿,在1988年2月才得以发表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办的《追求》上,之后它被1988年第10期《读者》收为卷首作品。诗歌自有其魅力,这首《热爱生命》由此为他带来了众多知音。
二、此诗是一首富含励志色彩的抒情诗歌。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提出了“热爱生命”这严肃的人生命题。诗的标题就亮出了作者的观点,抓住了读者的心。
“热爱生命”是多么响亮的口号,似黎明嘹亮的号角,如沙场催人的战鼓;这首诗以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肯定的回答,阐释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诗人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面对理想、事业、爱情等人生大事,表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四大主题,诠释热爱生命。诗歌的主题需要形象的表现,一首好诗,不会徒具铿锵的外壳,也不会只有单调的说教。“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诗人没有呼喊口号,而是娓娓吟唱,潜移默化地侵润读者心扉。
诗人从内容的构造上,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四大主题一成功、爱情、奋斗、未来。这四个意象不难懂,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
简介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于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格化的题材,以及强烈显来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童年——少年”时期强烈的读书欲望
杰克·伦敦幼时家境困苦,可他对文学的兴趣和理想却是难以遏制的。他的读书欲望十分强烈,因此,为了兼顾生活与学习,杰克·伦敦从10岁起就不得不半工半读,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不满 9 岁时,杰克·伦敦就已经熟读了华盛顿·欧文写的西班牙旅行记《阿尔汗伯拉》。他还读了一些从雇工那儿借来的一毛钱一本的小说,他抓到什么就读什么。杰克·伦敦11岁离开牧场来到奥克兰,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能借到的第一本书。到16岁之前,他一直是做工——读书,读书——做工。
这时候,杰克·伦敦产生了强烈的出去冒险的欲望,于是,他结识了一些劫蚝贼,入伙干起了劫蚝的勾当,接着又反过来加入了追捕劫蚝贼的水上巡逻队。后来,他搭上一艘海船,到日本沿海和白令海一带捉海豹,沿途经过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与这些海上的见闻后来成了他写的南海故事的素材。惊涛骇流中的海洋生活是艰苦的,但他没有忘记读书,在返航驶入旧金山湾时,他已经读完 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第一次写作获得了头等奖
1893年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杰克·伦敦在找工作期间偶尔写一些习作。当时,旧金山的《呼声报》举行了一次征文比赛,杰克·伦敦在母亲的鼓励下,尝试着写了一篇《日本海上的飓风》,结果获得了头等奖,奖金25元。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次年,杰克·伦敦开始到美国各地流浪,从加利福尼亚到波士顿,然后从加拿大回到太平洋沿岸。在加拿大,他因流浪街头而被捕入狱,受到短期徒刑的处罚。杰克·伦敦的美国东部的流浪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出卖体力劳动的生活悲惨。
阿拉斯加的“北方故事”和第一篇小说的发表
1896年克朗代克发现了金矿,杰克·伦敦加入了涌向阿拉斯加的淘金队伍。他不仅没有淘到金砂,反而得了坏血病。但在长途跋涉中,他听到很多故事和传说,并作了笔记,这些经历和见闻后来成为他创作的最好素材。
虽然时常过着流浪、冒险和艰苦劳动的生活,杰克·伦敦的读书热忱却丝毫未减,他读过大量欧美作家的作品。他细心阅读着,努力学习吉卜林和斯蒂文森的写作方法,随时把心得体会和读到的精彩文笔写在笔记本上。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努力自学到的知识和写作能力却胜过了从高等学府毕业的文科学生。
杰克·伦敦的父亲去世后,为了负担家庭生活,他又开始打零工。在找工作的时候,杰克·伦敦写成了《顺流而下》,可是稿子给退回来了。在等待退稿的日子里,他又写了一篇两万神出鬼没的连载小说,不料也给退回来了。尽管稿子次次都被退回,杰克·伦敦却仍然挤出时间来写作,继续写新的题材。最后《大陆月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为赶路的人干杯》,稿费只给了5元钱。不久,《黑猫》杂志又出40元要他写一篇小说,这样,总算有了转机。
为了在创作上取得进一步成就,杰克·伦敦开始阅读各方面的名著:在哲学方面,他读了康德、黑格尔、斯宾塞、尼采与马克思的著作;在进化论方面,他读了达尔文、华莱士和赫胥黎的著作;在经济学方面,他读了亚当·斯密兹的《原富》;他还继续读了许多欧美文学名著。
立足文坛,赢得声誉
从1900年起,杰克·伦敦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开始在美国文坛上立足。这之后,他根据在英国的见闻写成了《深渊中的人们》,在欧美读者中引起震动;同年,《荒野的呼唤》问世,畅销美国及其他国家;第二年,他又写出了名著之一《海浪》,接着是《白牙》。1909年,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发表。
1913年以后,杰克·伦敦的创作明显开始走下坡路。后因经济上的挫折和家庭纠纷,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酗酒成瘾。1916年,他同其代表作《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在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可谓是我产的, 他在16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150多篇短篇小说和19部长篇小说,加上其它文章,他的全集达49卷。杰克·伦敦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声望。
杰克·伦敦的读书法
小纸条成了百宝囊
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厨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看镜子上的小纸条;在踱步休息时,他一边回忆小纸条上的内容,一边到处寻找启发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时也一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随时随地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由于他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灵活运用,因此,他写出了一部部光辉的著作。
杰克·伦敦之死
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在他的豪华牧场里服用过量吗啡自杀。他的死,为作家自杀现象提供了一个重要实例。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自杀作家的名单:莫泊桑、弗吉尼娅·伍尔夫、海明威、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海子等。人们在谈论作家自杀现象时,总是企图从作家的痛苦、孤独与绝望中体会出某种哲学蕴含,这种过度阐释有可能将作家自杀这一复杂现象简单的诗化了。
当然,人类毕竟处于向死而生的境地中,生命的有限性使人类无法放弃对死的思考,而作家更加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更加强烈,对现实世界更加敏感和苛刻,所以,作家的自杀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一个精神事件、心灵事件。
私生子出身的杰克·伦敦对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的信奉与其童年的苦难记忆有关。正是由于尝尽了穷苦困顿、颠沛流浪之苦,杰克·伦敦内心中从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处境中突围的冲动才显得格外强烈。与其无助和软弱地等待,不如与命运殊死一搏。杰克·伦敦的生活是高度紧张的,他一生都在寻求从底层中出头,从厄运中成功。他11岁就外出打零工谋生,14岁因为参与偷袭私人牡蛎场而被抓获,被罚做苦工。后来,他又做了一名水手,开始了航海生涯。18岁的他参加了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基林军”,又在进军组织遭取缔后恢复了流浪生活,在监牢与街头之间生存。20岁时他考进加州大学,又因穷困而退学,同姐夫一道去阿拉斯加淘金。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底层生活的深切体验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他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中,主人公是一个饥寒交迫的淘金者,他在荒原上与一匹病狼遭遇,淘金者最终用强大的生命意志赢得了这场搏斗,放射出生命的光芒。杰克·伦敦没有赋予这位淘金者一个具体的名字,“他”是一个脆弱而又坚韧的抗争者。杰克·伦敦描述这段生命奇迹的意图并不在于塑造一个“强人”,而是着力表现人在绝境中所爆发出来的生命能量。在小说开篇,杰克·伦敦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B活过并经历痛苦B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B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我一定要达到目的。一切都有希望。我要成功。我就靠一种力量的感觉提起了勇气,抛下嘈杂的地狱,走上甲板去,甲板上的雾气在夜色中像鬼影般飘过,空气很是甜美,纯洁,宁静。”这是杰克·伦敦在《海浪》中写下的一段话。在杰克·伦敦看来,生活的目的是在粉碎障碍、战胜挫折中实现的。
但是,一旦站在了成功的巅峰之后呢?
马丁·伊登通过个人奋斗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最终以自杀了结一生。杰克·伦敦这样写道:“当生活变得又痛苦又让人厌倦的时候,死亡就会前来哄你睡去,一睡不醒。”杰克·伦敦用作品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了这样一重悲剧,即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可以靠梦想坚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顿获得成功,生命的意义便成为一个问题。苦难可以使人的内心很强大,而成功却能够毁灭一切。
一个人在从底层向上奋斗的过程中,驱使他不断进取的是成功的光环和出人头地的荣耀。而一旦拥有了金钱、声名和权力,终极性的问题便摆在了面前:人一生的奋斗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期待的生活只能生长出不尽的绝望来。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梦想的空白和理想的缺席是致命的。诗意总是在生活过程的延伸中滋生,一旦失去了彼岸,失去了烛光和灯塔,失去了召唤和倾听,生活的诗意便会飘散得干干净净。
成名之后的杰克·伦敦陷入了金钱的泥沼,写作粗制滥造,批量复制了一些低劣之作。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堕落气息,在购置游船、建造豪华别墅中,打发着内心的无聊。而这无聊增长到极限,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选择。杰克·伦敦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40岁的生命。这一结局,不仅仅是生命的终结,也是对空虚生活的一种否定,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永远被悬置的发问。杰克·伦敦用死亡的方式背叛了他的成功。他可以忍受痛苦和磨难,却不能面对快乐和舒适。
尼采说:“创造是痛苦的大救济和生命的慰藉。”告别苦难之后,杰克·伦敦创造力和写作质量迅速下降,在失去精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生坚守强者信念、超人哲学的杰克·伦敦在空虚和孤独面前变得异常脆弱。他被自己所创造的成功事业打败了。杰克·伦敦仿佛在用自己的死告诉人们:文学注定是一项受苦的事业,过于舒适和奢华的生活是它的末日。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良犬逐渐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交织与角斗,而最终野性占据了主导。作者藉此深刻反映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186000字呗

一切,总算剩下了这一点——
他们经历了生活的困苦颠连;
能做到这种地步也就是胜利,
尽管他们输掉了赌博的本钱。
他们两个一瘸一拐地,吃力地走下河岸,有一次,走在前面的那个还在乱石中间失
足摇晃了一下。他们又累又乏,因为长期忍受苦难,脸上都带着愁眉苦脸、咬牙苦熬的
表情。他们肩上捆着用毯子包起来的沉重包袱。总算那条勒在额头上的皮带还得力,帮
着吊住了包袱。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来复枪。他们弯着腰走路,肩膀冲向前面,而脑袋冲
得更前,眼睛总是瞅着地面。
“我们藏在地窖里的那些子弹,我们身边要有两三发就好了,”走在后面的那个人
说道。
他的声调,阴沉沉的,干巴巴的,完全没有感情。他冷冷地说着这些话;前面的那
个只顾一瘸一拐地向流过岩石、激起一片泡沫的白茫茫的小河里走去,一句话也不回答。
后面的那个紧跟着他。他们两个都没有脱掉鞋袜,虽然河水冰冷——冷得他们脚腕
子疼痛,两脚麻木。每逢走到河水冲击着他们膝盖的地方,两个人都摇摇晃晃地站不稳
跟在后面的那个在一块光滑的圆石头上滑了一下,差一点没摔倒,但是,他猛力一挣,
站稳了,同时痛苦地尖叫了一声。他仿佛有点头昏眼花,一面摇晃着,一面伸出那只闲
着的手,好像打算扶着空中的什么东西。站稳之后,他再向前走去,不料又摇晃了一下,
几乎摔倒。于是,他就站着不动,瞧着前面那个一直没有回过头的人。
他这样一动不动地足足站了一分钟,好像心里在说服自己一样。接着,他就叫了起
来:“喂,比尔,我扭伤脚腕子啦。”
比尔在白茫茫的河水里一摇一晃地走着。他没有回头。
后面那个人瞅着他这样走去;脸上虽然照旧没有表情,眼睛里却流露着跟一头受伤
的鹿一样的神色。
前面那个人一瘸一拐,登上对面的河岸,头也不回,只顾向前走去,河里的人眼睁
睁地瞧着。他的嘴唇有点发抖,因此,他嘴上那丛乱棕似的胡子也在明显地抖动。他甚
至不知不觉地伸出舌头来舐舐嘴唇。
“比尔!”他大声地喊着。
这是一个坚强的人在患难中求援的喊声,但比尔并没有回头。他的伙伴干瞧着他,
只见他古里古怪地一瘸一拐地走着,跌跌冲冲地前进,摇摇晃晃地登上一片不陡的斜坡,
向矮山头上不十分明亮的天际走去。他一直瞧着他跨过山头,消失了踪影。于是他掉转
眼光,慢慢扫过比尔走后留给他的那一圈世界。
靠近地平线的太阳,象一团快要熄灭的火球,几乎被那些混混沌沌的浓雾同蒸气遮
没了,让你觉得它好像是什么密密团团,然而轮廓模糊、不可捉摸的东西。这个人单腿
立着休息,掏出了他的表,现在是四点钟,在这种七月底或者八月初的季节里——他说
不出一两个星期之内的确切的日期——他知道太阳大约是在西北方。他瞧了瞧南面,知
道在那些荒凉的小山后面就是大熊湖;同时,他还知道在那个方向,北极圈的禁区界线
深入到加拿大冻土地带之内。他所站的地方,是铜矿河的一条支流,铜矿河本身则向北
流去,通向加冕湾和北冰洋。他从来没到过那儿,但是,有一次,他在赫德森湾公司的
地图上曾经瞧见过那地方。
他把周围那一圈世界重新扫了一遍。这是一片叫人看了发愁的景象。到处都是模糊
的天际线。小山全是那么低低的。没有树,没有灌木,没有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
片辽阔可怕的荒野,迅速地使他两眼露出了恐惧神色。
“比尔!”他悄悄地、一次又一次地喊道:“比尔!”
他在白茫茫的水里畏缩着,好像这片广大的世界正在用压倒一切的力量挤压着他,
正在残忍地摆出得意的威风来摧毁他。他象发疟子似地抖了起来,连手里的枪都哗喇一
声落到水里。这一声总算把他惊醒了。他和恐惧斗争着,尽力鼓起精神,在水里摸索,
找到了枪。他把包袱向左肩挪动了一下,以便减轻扭伤的脚腕子的负担。接着,他就慢
慢地,小心谨慎地,疼得闪闪缩缩地向河岸走去。
他一步也没有停。他象发疯似地拼着命,不顾疼痛,匆匆登上斜坡,走向他的伙伴
失去踪影的那个山头——比起那个瘸着腿,一瘸一拐的伙伴来,他的样子更显得古怪可
笑。可是到了山头,只看见一片死沉沉的,寸草不生的浅谷。他又和恐惧斗争着,克服
了它,把包袱再往左肩挪了挪,蹒跚地走下山坡。
谷底一片潮湿,浓厚的苔藓,象海绵一样,紧贴在水面上。他走一步,水就从他脚
底下溅射出来,他每次一提起脚,就会引起一种吧咂吧咂的声音,因为潮湿的苔藓总是
吸住他的脚,不肯放松。他挑着好路,从一块沼地走到另一块沼地,并且顺着比尔的脚
印,走过一堆一堆的、象突出在这片苔藓海里的小岛一样的岩石。
他虽然孤零零的一个人,却没有迷路。他知道,再往前去,就会走到一个小湖旁边,
那儿有许多极小极细的枯死的枞树,当地的人把那儿叫作“提青尼其利”——意思是
“小棍子地”。而且,还有一条小溪通到湖里,溪水不是白茫茫的。
溪上有灯心草——这一点他记得很清楚——但是没有树木,他可以沿着这条小溪一
直走到水源尽头的分水岭。他会翻过这道分水岭,走到另一条小溪的源头,这条溪是向
西流的,他可以顺着水流走到它注入狄斯河的地方,那里,在一条翻了的独木船下面可
以找到一个小坑,坑上面堆着许多石头。这个坑里有他那支空枪所需要的子弹,还有钓
钩、钓丝和一张小鱼网——打猎钓鱼求食的一切工具。同时,他还会找到面粉——并不
多——此外还有一块腌猪肉同一些豆子。
比尔会在那里等他的,他们会顺着狄斯河向南划到大熊湖。接着,他们就会在湖里
朝南方划,一直朝南,直到麦肯齐河。到了那里,他们还要朝着南方,继续朝南方走去,
那么冬天就怎么也赶不上他们了。让湍流结冰吧,让天气变得更凛冽吧,他们会向南走
到一个暖和的赫德森湾公司的站头,那儿不仅树木长得高大茂盛,吃的东西也多得不得
了。
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脑子里就是这样想的。他不仅苦苦地拼着体力,也同
样苦苦地绞着脑汁,他尽力想着比尔并没有抛弃他,想着比尔一定会在藏东西的地方等
他。
他不得不这样想,不然,他就用不着这样拼命,他早就会躺下来死掉了。当那团模
糊的象圆球一样的太阳慢慢向西北方沉下去的时候,他一再盘算着在冬天追上他和比尔
之前,他们向南逃去的每一寸路。他反复地想着地窖里和赫德森湾公司站头上的吃的东
西。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至于没有吃到他想吃的东西的日子,那就更不止两天了。
他常常弯下腰,摘起沼地上那种灰白色的浆果,把它们放到口里,嚼几嚼,然后吞下去。
这种沼地浆果只有一小粒种籽,外面包着一点浆水。一进口,水就化了,种籽又辣又苦。
他知道这种浆果并没有养份,但是他仍然抱着一种不顾道理,不顾经验教训的希望,耐
心地嚼着它们。
走到九点钟,他在一块岩石上绊了一下,因为极端疲倦和衰弱,他摇晃了一下就栽
倒了。他侧着身子、一动也不动地躺了一会。接着,他从捆包袱的皮带当中脱出身子,
笨拙地挣扎起来勉强坐着。这时候,天还没有完全黑,他借着留连不散的暮色,在乱石
中间摸索着,想找到一些干枯的苔藓。后来,他收集了一堆,就升起一蓬火——一蓬不
旺的,冒着黑烟的火——并且放了一白铁罐子水在上面煮着。
他打开包袱,第一件事就是数数他的火柴。一共六十六根。为了弄清楚,他数了三
遍。他把它们分成几份,用油纸包起来,一份放在他的空烟草袋里,一份放在他的破帽
子的帽圈里,最后一份放在贴胸的衬衫里面。做完以后,他忽然感到一阵恐慌,于是把
它们完全拿出来打开,重新数过。
仍然是六十六根。
他在火边烘着潮湿的鞋袜。鹿皮鞋已经成了湿透的碎片。毡袜子有好多地方都磨穿
了,两只脚皮开肉绽,都在流血。一只脚腕子胀得血管直跳,他检查了一下。它已经肿
得和膝盖一样粗了。他一共有两条毯子,他从其中的一条撕下一长条,把脚腕子捆紧。
此外,他又撕下几条,裹在脚上,代替鹿皮鞋和袜子。接着,他喝完那罐滚烫的水,上
好表的发条,就爬进两条毯子当中。
他睡得跟死人一样。午夜前后的短暂的黑暗来而复去。
太阳从东北方升了起来——至少也得说那个方向出现了曙光,因为太阳给乌云遮住
了。
六点钟的时候,他醒了过来,静静地仰面躺着。他仰视着灰色的天空,知道肚子饿
了。当他撑住胳膊肘翻身的时候,一种很大的呼噜声把他吓了一跳,他看见了一只公鹿,
它正在用机警好奇的眼光瞧着他。这个牲畜离他不过五十尺光景,他脑子里立刻出现了
鹿肉排在火上烤得咝咝响的情景和滋味。他无意识地抓起了那支空枪,瞄好准星,扣了
一下扳机。公鹿哼了一下,一跳就跑开了,只听见它奔过山岩时蹄子得得乱响的声音。
这个人骂了一句,扔掉那支空枪。他一面拖着身体站起来,一面大声地哼哼。这是
一件很慢、很吃力的事。他的关节都象生了锈的铰链。它们在骨臼里的动作很迟钝,阻
力很大,一屈一伸都得咬着牙才能办到。最后,两条腿总算站住了,但又花了一分钟左
右的工夫才挺起腰,让他能够象一个人那样站得笔直。
他慢腾腾地登上一个小丘,看了看周围的地形。既没有树木,也没有小树丛,什么
都没有,只看到一望无际的灰色苔藓,偶尔有点灰色的岩石,几片灰色的小湖,几条灰
色的小溪,算是一点变化点缀。天空是灰色的。没有太阳,也没有太阳的影子。他不知
道哪儿是北方,他已经忘掉了昨天晚上他是怎样取道走到这里的。不过他并没有迷失方
向。
这他是知道的。不久他就会走到那块“小棍子地”。他觉得它就在左面的什么地方,
而且不远——可能翻过下一座小山头就到了。
于是他就回到原地,打好包袱,准备动身。他摸清楚了那三包分别放开的火柴还在,
虽然没有停下来再数数。不过,他仍然踌躇了一下,在那儿一个劲地盘算,这次是为了
一个厚实的鹿皮口袋。袋子并不大。他可以用两只手把它完全遮没。他知道它有十五磅
重——相当于包袱里其他东西的总和——这个口袋使他发愁。最后,他把它放在一边,
开始卷包袱。可是,卷了一会,他又停下手,盯着那个鹿皮口袋。他匆忙地把它抓到手
里,用一种反抗的眼光瞧瞧周围,仿佛这片荒原要把它抢走似的;等到他站起来,摇摇
晃晃地开始这一天的路程的时候,这个口袋仍然包在他背后的包袱里。
他转向左面走着,不时停下来吃沼地上的浆果。扭伤的脚腕子已经僵了,他比以前
跛得更明显,但是,比起肚子里的痛苦,脚疼就算不了什么。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
们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着他的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到“小棍子地”必须
走的路线上。沼地上的浆果并不能减轻这种剧痛,那种刺激性的味道反而使他的舌头和
口腔热辣辣的。
他走到了一个山谷,那儿有许多松鸡从岩石和沼地里呼呼地拍着翅膀飞起来。它们
发出一种“咯儿-咯儿-咯儿”的叫声。他拿石子打它们,但是打不中。他把包袱放在地
上,象猫捉麻雀一样地偷偷走过去。锋利的岩石穿过他的裤子,划破了他的腿,直到膝
盖流出的血在地面上留下一道血迹;但是在饥饿的痛苦中,这种痛苦也算不了什么。他
在潮湿的苔藓上爬着,弄得衣服湿透,身上发冷;可是这些他都没有觉得,因为他想吃
东西的念头那么强烈。而那一群松鸡却总是在他面前飞起来,呼呼地转,到后来,它们
那种“咯儿-咯儿-咯儿”的叫声简直变成了对他的嘲笑,于是他就咒骂它们,随着它们
的叫声对它们大叫起来。
有一次,他爬到了一定是睡着了的一只松鸡旁边。他一直没有瞧见,直到它从岩石
的角落里冲着他的脸窜起来,他才发现。他象那只松鸡起飞一样惊慌,抓了一把,只捞
到了三根尾巴上的羽毛。当他瞅着它飞走的时候,他心里非常恨它,好像它做了什么对
不起他的事。随后他回到原地,背起包袱。
时光渐渐消逝,他走进了连绵的山谷,或者说是沼地,这些地方的野物比较多。一
群驯鹿走了过去,大约有二十多头,都呆在可望而不可即的来复枪的射程以内。他心里
有一种发狂似的、想追赶它们的念头,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追上去捉住它们。一只黑狐
狸朝他走了过来,嘴里叼着一只松鸡。这个人喊了一声。这是一种可怕的喊声,那只狐
狸吓跑了,可是没有丢下松鸡。
傍晚时,他顺着一条小河走去,由于含着石灰而变成乳白色的河水从稀疏的灯心草
丛里流过去。他紧紧抓注这些灯心草的根部,拔起一种好像嫩葱芽,只有木瓦上的钉子
那么大的东西。这东西很嫩,他的牙齿咬进去,会发出一种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味道
很好。但是它的纤维却不容易嚼。
它是由一丝丝的充满了水份的纤维组成的:跟浆果一样,完全没有养份。他丢开包
袱,爬到灯心草丛里,象牛似的大咬大嚼起来。他非常疲倦,总希望能歇一会——躺下
来睡个觉;可是他又不得不继续挣扎前进——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急于要赶到
“小棍子地”,多半还是饥饿在逼着他。他在小水坑里找青蛙,或者用指甲挖土找小虫,
虽然他也知道,在这么远的北方,是既没有青蛙也没有小虫的。
他瞧遍了每上个水坑,都没有用,最后,到了漫漫的暮色袭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一
个水坑里有一条独一无二的、象鲦鱼般的小鱼。他把胳膊伸下水去,一直没到肩头,但
是它又溜开了。于是他用双手去捉,把池底的乳白色泥浆全搅浑了。正在紧张的关头,
他掉到了坑里,半身都浸湿了。现在,水太浑了,看不清鱼在哪儿,他只好等着,等泥
浆沉淀下去。
他又捉起来,直到水又搅浑了。可是他等不及了,便解下身上的白铁罐子,把坑里
的水舀出去;起初,他发狂一样地舀着,把水溅到自己身上,同时,固为泼出去的水距
离太近,水又流到坑里。后来,他就更小心地舀着,尽量让自己冷静一点,虽然他的心
跳得很厉害,手在发抖。这样过了半小时,坑里的水差不多舀光了。剩下来的连一杯也
不到。
可是,并没有什么鱼;他这才发现石头里面有一条暗缝,那条鱼已经从那里钻到了
旁边一个相连的大坑——坑里的水他一天一夜也舀不干。如果他早知道有这个暗缝,他
一开始就会把它堵死,那条鱼也就归他所有了。他这样想着,四肢无力地倒在潮湿的地
上。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
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
他升起一蓬火,喝了几罐热水让自己暖和暖和、并且照昨天晚上那样在一块岩石上
露宿。最后他检查了一下火柴是不是干燥,并且上好表的发条,毯子又湿又冷,脚腕子
疼得在悸动。可是他只有饿的感觉,在不安的睡眠里,他梦见了一桌桌酒席和一次次宴
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摆在桌上的食物。
醒来时,他又冷又不舒服。天上没有太阳。灰蒙蒙的大地和天空变得愈来愈阴沉昏
暗。一阵刺骨的寒风刮了起来,初雪铺白了山顶。他周围的空气愈来愈浓,成了白茫茫
一片,这时,他已经升起火,又烧了一罐开水。天上下的一半是雨,一半是雪,雪花又
大又潮。起初,一落到地面就融化了,但后来越下越多,盖满了地面,淋熄了火,糟蹋
了他那些当作燃料的干苔藓。
这是一个警告,他得背起包袱,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至于到哪儿去,他可不知道。
他既不关心小棍子地,也不关心比尔和狄斯河边那条翻过来的独木舟下的地窖。他完
全给“吃”这个词儿管住了。他饿疯了。他根本不管他走的是什么路,只要能走出这个
谷底就成。他在湿雪里摸索着,走到湿漉漉的沼地浆果那儿,接着又一面连根拔着灯心
草,一面试探着前进。不过这东西既没有味,又不能把肚子填饱。
后来,他发现了一种带酸味的野草,就把找到的都吃了下去,可是找到的并不多,
因为它是一种蔓生植物,很容易给几寸深的雪埋没。那天晚上他既没有火,也没有热水,
他就钻在毯子里睡觉,而且常常饿醒。这时,雪已经变成了冰冷的雨。他觉得雨落在他
仰着的脸上,给淋醒了好多次。天亮了——又是灰蒙蒙的一天,没有太阳。雨已经停了。
刀绞一样的饥饿感觉也消失了。他已经丧失了想吃食物的感觉。他只觉得胃里隐隐作痛,
但并不使他过分难过。他的脑子已经比较清醒,他又一心一意地想着“小棍子地”和狄
斯河边的地窖了。
他把撕剩的那条毯子扯成一条条的,裹好那双鲜血淋淋的脚。同时把受伤的脚腕子
重新捆紧,为这一天的旅行做好准备。等到收拾包袱的时候,他对着那个厚实的鹿皮口
袋想了很久,但最后还是把它随身带着。
雪已经给雨水淋化了,只有山头还是白的。太阳出来了,他总算能够定出罗盘的方
位来了,虽然他知道现在他已经迷了路。在前两天的游荡中,他也许走得过分偏左了。
因此,他为了校正,就朝右面走,以便走上正确的路程。
现在,虽然饿的痛苦已经不再那么敏锐,他却感到了虚弱。他在摘那种沼地上的浆
果,或者拔灯心草的时候,常常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他觉得他的舌头很干燥,很大,
好像上面长满了细毛,含在嘴里发苦。他的心脏给他添了很多麻烦。他每走几分钟,心
里就会猛烈地怦怦地跳一阵,然后变成一种痛苦的一起一落的迅速猛跳,逼得他透不过
气,只觉得头昏眼花。
中午时分,他在一个大水坑里发现了两条鲦鱼。把坑里的水舀干是不可能的,但是
现在他比较镇静,就想法子用白铁罐子把它们捞起来。它们只有他的小指头那么长,但
是他现在并不觉得特别饿。胃里的隐痛已经愈来愈麻木,愈来愈不觉得了。他的胃几乎
象睡着了似的。他把鱼生吃下去,费劲地咀嚼着,因为吃东西已成了纯粹出于理智的动
作。他虽然并不想吃,但是他知道,为了活下去,他必须吃。
黄昏时候,他又捉到了三条鲦鱼,他吃掉两条,留下一条作第二天的早饭。太阳已
经晒干了零星散漫的苔藓,他能够烧点热水让自己暖和暖和了。这一天,他走了不到十
哩路;第二天,只要心脏许可,他就往前走,只走了五哩多地。但是胃里却没有一点不
舒服的感觉。它已经睡着了。
现在,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带,驯鹿愈来愈多,狼也多起来了。荒原里常常传出狼
嗥的声音,有一次,他还瞧见了三只狼在他前面的路上穿过。
又过了一夜;早晨,因为头脑比较清醒,他就解开系着那厚实的鹿皮口袋的皮绳,
从袋口倒出一股黄澄澄的粗金沙和金块。他把这些金子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堆,一堆包
在一块毯子里,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藏好,把另外那堆仍旧装到口袋里。同时,他又从
剩下的那条毯子上撕下几条,用来裹脚。他仍然舍不得他的枪,因为狄斯河边的地窖里
有子弹。
这是一个下雾的日子,这一天,他又有了饿的感觉。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他一阵一
阵地晕得什么都看不见。现在,对他来说,一绊就摔跤已经不是稀罕事了;有一次,他
给绊了一跤,正好摔到一个松鸡窝里。那里面有四只刚孵出的小松鸡,出世才一天光景
——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只够吃一口;他狼吞虎咽,把它们活活塞到嘴里,象嚼蛋壳
似地吃起来,母松鸡大吵大叫地在他周围扑来扑去。他把枪当作棍子来打它,可是它闪
开了。他投石子打它,碰巧打伤了它的一个翅膀。松鸡拍击着受伤的翅膀逃开了,他就
在后面追赶。
那几只小鸡只引起了他的胃口。他拖着那只受伤的脚腕子,一瘸一拐,跌跌冲冲地
追下去,时而对它扔石子,时而粗声吆喝;有时候,他只是一瘸一拐,不声不响地追着,
摔倒了就咬着牙、耐心地爬起来,或者在头晕得支持不住的时候用手揉揉眼睛。
这么一追,竟然穿过了谷底的沼地,发现了潮湿苔癣上的一些脚樱。这不是他自己
的脚营,他看得出来。一定是比尔的。不过他不能停下,因为母松鸡正在向前跑。他得
先把它捉住,然后回来察看。
母松鸡给追得精疲力尽;可是他自己也累坏了。它歪着身子倒在地上喘个不停,他
也歪着倒在地上喘个不停,只隔着十来尺,然而没有力气爬过去。等到他恢复过来,它
也恢复过来了,他的饿手才伸过去,它就扑着翅膀,逃到了他抓不到的地方。这场追赶
就这样继续下去。天黑了,它终于逃掉了。由于浑身软弱无力绊了一跤,头重脚轻地栽
下去,划破了脸,包袱压在背上。他一动不动地过了好久,后来才翻过身,侧着躺在地
上,上好表,在那儿一直躺到早晨。
又是一个下雾的日子。他剩下的那条毯子已经有一半做了包脚布。他没有找到比尔
的踪迹。可是没有关系。饿逼得他太厉害了——不过——不过他又想,是不是比尔也迷
了路。走到中午的时候,累赘的包袱压得他受不了。于是他重新把金子分开,但这一次
只把其中的一半倒在地上。到了下午,他把剩下来的那一点也扔掉了,现在,他只有半
条毯子、那个白铁罐子和那支枪。
一种幻觉开始折磨他。他觉得有十足的把握,他还剩下一粒子弹。它就在枪膛里,
而他一直没有想起。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始终明自,枪膛里是空的。但这种幻觉总是萦
回不散。他斗争了几个钟头,想摆脱这种幻觉,后来他就打开枪,结果面对着空枪膛。
这样的失望非常痛苦,仿佛他真的希望会找到那粒子弹似的。
经过半个钟头的跋涉之后,这种幻觉又出现了。他于是又跟它斗争,而它又缠住他
不放,直到为了摆脱它,他又打开枪膛打消自己的念头。有时候,他越想越远,只好一
面凭本能自动向前跋涉,一面让种种奇怪的念头和狂想,象蛀虫一样地啃他的脑髓。但
是这类脱离现实的逻思大都维持不了多久,因为饥饿的痛苦总会把他刺醒。有一次,正
在这样瞎想的时候,他忽然猛地惊醒过来,看到一个几乎叫他昏倒的东西。他象酒醉一
样地晃荡着,好让自己不致跌倒。在他面前站着一匹马。一匹马!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
的眼睛。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霎时间金星乱迸。他狼狠地揉着眼睛,让自己瞧瞧清楚,
原来它并不是马,而是一头大棕熊。这个畜生正在用一种好战的好奇眼光仔细察看着他。
这个人举枪上肩,把枪举起一半,就记起来。他放下枪,从屁般后面的镶珠刀鞘里
拔出猎刀。他面前是肉和生命。他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刀刃很锋利。刀尖也很锋利。
他本来会扑到熊身上,把它杀了的。可是他的心却开始了那种警告性的猛跳。接着
又向上猛顶,迅速跳动,头象给铁箍箍紧了似的,脑子里渐渐感到一阵昏迷。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杰克·伦敦很擅长描写周遭环境,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动作、心理活动来塑造意境,烘托出了主人公的苦难和进入绝境的感觉,然后又用意境来衬托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一招屡试不爽,因为它的因果关系无可挑剔,只要作者把握好细节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很好地凸显主人公的品质。而这里的一段心理活动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场面,但一样能够感受到那张境况下的压力。他只能“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 刚强地打起精神”,因为他极度虚弱,疲倦和孤独,这些物质上的实实在在存在的困境那样强大,他却还能“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更坚强地划着”。他,虽然一次次挣扎,意识渐渐模糊,但心中的毅力没有不见,那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应该就是一定要活下去的念头吧!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于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格化的题材,以及强烈显来出来的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甚至被誉为“美国的马克思”。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雪狼》《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火一样的性格 :
杰克·伦敦就是这样的性格。他血管里有火,生气勃勃,一身丈夫气,喜欢粗犷强烈的生活,他喜欢叱咤风云,每每参加斗争常要斗争到极限。他把冒险里的困难当做享受,把拓荒中的遭遇当作欢乐。我们在《海狼》里看见了许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历,尽管这些已经经过了艺术的折射。
就是在他富裕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也是充满冒险的。他买地产,办牧场,种树木,修建豪华的新居,宴请宾客,过着沸腾的生活。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l/lundun/000/001.htm
《热爱生命》原文
全文太长了 贴不下 这里可以在线阅读

世界文学名著大全书目有哪些?
《好兵帅克》(捷克)雅洛斯拉夫·哈谢克 《神曲》(意大利)阿利盖利·但丁 《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幻灭》(法)巴尔扎克 《卡门》(法)普罗斯佩·梅里美 《圣经故事》(旧约) 《圣经故事》(新约) 《青年近卫军》(苏联)法捷耶夫 《娜娜》(法)左拉 ...

你读过几本外国的世界名著,还记得是哪几本和其中的主人公吗?
最早读的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应该是初中时读的,小说中好多情节都忘了,好像是他在荒原上被抛弃了,饥饿严寒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有一只可恶的狼时刻都想要这个可怜人的命,经过残酷的斗争后最终得救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他好像经常煮咖啡喝,那时候还不知道咖啡是何物,导致后来我有一次去县城的时候在超市看有...

求关于生命的价值的高考作文素材
挑战生命极限归来的人们,他们认为人类生活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他们甚至认为人类的相互争斗都是不应该的。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可贵,然而生命不能作这样的游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战过生命极限的人他们从生与死的边缘走了过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杰克·伦敦那篇叫作“热爱生命”...

关于狼的书,小说,最好有散文
NO.3 《白牙》作者:〔美国〕杰克·伦敦 《白牙》又译《白芳》、《白獠牙》。 同样是杰克·伦敦的作品,只是《白牙》 与《野性的呼唤》刚才相反,《野性的呼唤》是一只狗到一只狼的过程,追寻野性,而《白牙》是一只狼到一只狗的过程,丧失野性。 NO.4 《热爱生命》作者:〔美国〕杰克·伦敦 这部...

有关《珍爱生命》的主持人台词
不是别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命运对海伦·凯勒的考验是残酷的。她虽然身体上残疾了,心灵上却没有残疾,她重新去了解生命,热爱生命,面对一切,当时,命运给她的回报也是丰硕的。一个残疾人都能战胜人生中的困难,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能呢?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通过一只狗...

话题作文能写记叙文吗
崇拜自然,赫尔曼??麦尔维尔写出了巨著《白鲸》;学习自然,海明威著成了《老人与海》;面对自然,杰克??伦敦发出了《热爱生命》的呼唤。一篇《海燕》,让多少革命志士壮怀激烈;一曲《小草》,又使多少普通人泪流满面。大自然用他那野性的、纯真的磁力吸引了古今中外千千万万个人的关注和赞叹。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与...

美国和英国的世界名著有哪些
《大卫·科波菲尔》内容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艾米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

求初中语文书(苏教版)初一到初三所有的课文的题目和作者
古诗二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5、藤野先生(鲁迅) 6、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7、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8、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八)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

关于热爱生命的故事
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可贵,然而生命不能作这样的游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那些挑战过生命极限的人他们从生与死的边缘走了过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由此便又想到杰克·伦敦那篇叫作“热爱生命”的小说:两个淘金人历尽苦难和艰辛,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感人故事;使你觉得人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人的生存欲望是多么...

适合青少年阅读的50本经典好书
4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41、《呼啸山庄》勃特朗 42、《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43、《唐吉珂德》44、《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45、《被掩埋的巨人》石黑熊一 46、《高老头》巴尔扎克 47、《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 4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49、《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