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有关历史知识民间风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3

汾阳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其中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

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为府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置,汾阳城区一直为晋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的汾阳市区便是由原来的汾州府城、汾阳县城发展而来。

原汾州城是罕见的“五座连城”,由主城和东西南北四关城拱卫而成。

四关城墙虽不及主城,但也高大厚实,甚至不少有包砖。

这种独特城垣的形成主要因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使主城内王府、庙宇、寺坛等占了大部分空间,越发增加的居民不得已在城外开辟生活区,久之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聚居区域。

几百年来,汾阳城一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城,王府、书舍、庙堂、达贵、富商遍地。

明清汾州府城的基础,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汾州知州朱赟修筑的城垣,当时规模 “周九里十三步,崇三丈二尺”,即周长4522米,高10.7米,当时仅仅是土城垣,尚未包砖。

城内原有西府街、府学街、太和桥街等9街和养济巷、豆腐巷等18巷,有钟楼、鼓楼、文庙、永和王府、庆成王府等古建,历史、战乱、天灾、人祸,风雨飘摇了600多年的古城如今仅剩一些遗迹可循。

汾州城历来被称作“四阳城”,因四面皆可有阳光得名。

与中国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与子午线成约33°夹角,采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称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称之。

所以汾阳市区大部分街道及房屋方向与地理方向有偏差。

汾州府城城门名称及城楼匾额:

东门:景和门,城楼匾额:汾水环流

西门:静宁门,城楼匾额:盘峰耸翠

北门:永泰门,城楼匾额:锁钥雄镇

南门:来薰门,城楼匾额:秦晋通衢 汾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大市。

截至2014年6月,汾阳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汾州地秧歌、汾酒制作工艺。

此外,杏花村镇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汾阳市区还保留西北(二府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南(武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两处历史文化街区,明清风貌善存。

汾阳市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和70多处文化古迹。

有明代南薰楼、国内砖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筑太符观、富神话色彩的马刨神泉、贴金壁画的圣母庙、保护完好自然景观有三十里桃花洞、金锁关等。

古文化遗址有峪道河遗址、杏花村遗址、北垣底遗址、段家庄遗址、任家堡遗巩村遗址等。

其中,峪道河遗址位于市区北6公里处峪道河镇人民 *** 所在地周围,该遗址所跨时代久远,可分为仰韶、龙山、夏、商、东周和汉几个时期;杏花村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杏花村镇东堡村东北,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

其间分为几个自然形成或人为造成的阶地,遗存丰富。

根据获得的层位关系及对其内涵的分析,考古上将其堆积形成分为八个阶段,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

汾阳市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级别公布批次类别文物名称年代地址备注国家级第五批(2001年) 古建筑太符观金至清杏花村镇上庙村省级第一批第六批(2006年) 古建筑汾阳五岳庙元至清三泉镇北榆苑村省级第三批文峰塔明至清文峰街道建昌社区省级第三批杏花村汾酒作坊清杏花村镇东堡村省级第四批第七批(2013年) 古墓葬东龙观墓群宋、金、元阳城乡东龙观村-古建筑柏草坡龙天土地庙元至民国峪道河镇柏草坡村-省级第二批(1986年) 古遗址杏花村遗址新石器杏花村镇东堡村-峪道河遗址新石器峪道河镇-北垣底遗址新石器栗家庄乡北垣底村-古建筑后土圣母庙明栗家庄乡田村-第三批(1996年) 古墓葬狄青墓宋峪道河镇刘村-古建筑关帝庙明市区庙前街-第四批(2004年) 古建筑虞城五岳庙金阳城乡虞城村-法云寺元三泉镇平陆村-堡城寺龙王庙元峪道河镇堡城寺村-峪口圣母庙元峪道河镇峪口村-齐圣广佑文庙元三泉镇义丰北村-报恩寺元、明市区卫巷街-禅定寺元、明、清阳城乡普会村-近现代汾阳铭义中学1915年市区英雄路-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山西文物网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市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因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 “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 *** 、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

汾阳地秧歌先后参加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深圳中华大庙会民间艺术精品展演并获得大奖。

在山西现有的三十多种秧歌中,汾阳地秧歌有着非常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演员角色造型鲜明,表演套路非常丰富、舞蹈动作花样纷呈、道具双用音韵和谐。

2008年汾阳地秧歌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民间灵异,趣味历史
冥婚 这一民间灵异风俗,即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冥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贫寒人家一般不搞...

中秋 端午 重阳 春节 元宵节的由来和有关传说 故事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

有关重阳节的习俗、故事、古诗、传说、来历。急!!!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 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

重阳节来历以及相关神话故事…谁知道?
1、重阳节来历: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2、重阳节相关神话故事:在东汉时期,一名年轻人住在渭河附近的一个村庄。他的...

重阳节的传说和哪个人物有关
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的风俗有,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传统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关于重阳节为什么登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辟邪,在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

富阳的民风民俗
1、婚礼,富阳区境内农村大多保留“嫁囡酒”、“讨亲酒”习俗。有些地方还保留着“闹新房”和第二天“双回门”的习俗。2、丧礼,富阳区境内,对丧葬一直较为重视,民间有“入土为安”共识。丧葬习俗从向逝者“送终”开始,报丧、穿戴、入殓、吊丧、祭奠、出殡、下葬,前后3天,均有规定的程式和规矩...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有赏菊、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放纸鹞等一些习俗。赏菊重阳节也叫菊花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在重阳节的...

端午节的来历二十字
(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源于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

中国的所有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按时间)有哪些?
习俗: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吃香肠,腊肉 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2、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