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经典诗词有哪些(黄庭坚十首经典诗词名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0
念奴娇
【宋】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这首词是词人在绍圣元年(1094)被朝廷贬谪至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所作。纵观整首词,词句用笔极为流畅,处处洋溢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这首词的前三句重点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彩虹高悬、重峦叠嶂。这样的好天气、好风景总是给人营造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词人在句式上颇为自得,他写“净秋空”远比“秋空净”更有气势,笔走龙蛇间,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紧接着,词人观赏明月。由于词人描写的明月是中秋节后,八月十七的月亮,词人为了表现明月的光辉,从主观上就开始想象月亮中是否有枝繁叶茂的桂树和居住在月宫中的嫦娥仙子,这么一来就营造出十分美好的意境,也表现自己看到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然后,词人的笔触从浪漫主义色彩转到现实生活中来,开始写自己带领一群年轻人在月亮的清辉下游园、畅饮及听笛的乐趣。从“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这三句词中,我们仿佛看见词人和许多年轻人谈笑风生、享受生活趣味的场景。从“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这几句词中,词人的心中,尽管对自己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生活颇为遗憾,但是,能够享受当下的乐趣,那丝遗憾就算不上什么了。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话,词人不可谓不猖狂:“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细细读来,读者便能体会到词人那充满豪迈气势的风格。这三句话,当真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了。
词人说自己这一生去过无数地方,见识过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可是,偏偏最喜欢听那临风吹奏的竹笛声,这充满任性的一句话将词人洒脱的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词人善于苦中作乐,无论生活多么不如意,他也要乐观积极地生活。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前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期的作品。整首词围绕重阳节前后的天气变化,表现了其虽然身处穷困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有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博大胸襟,最后一句词更是将词人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词的上片,开始两句词“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将黔州恶劣的天气情况描述得入木三分,从而抒发了词人被贬谪后的恶劣心情,词人先抑后扬,从连绵多日的降雨到天气好不容易放晴,有一种雨过天晴的明媚。
这首词的下片先写了在重阳佳节赏玩菊花的情景,因为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有在头发里插上一朵菊花的习俗,只是词人身为老年男子,“几人黄菊上华颠?”在自己的白发上插花就显得很不适宜。词人不落俗套的个性举止,表现了其不服老的心情。
整首词通过一抑三扬的结构,运用豪迈的笔触,将自己被贬谪到苦寒之地的黔州后,尽管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穷且益坚、老当益壮,词人那种不服从命运摆布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蔡京立元祐***人碑,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这首送春词写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在此地溘然长逝。
这首词构思巧妙,设想新奇,意境优美,词人用委婉曲折的笔锋,描写了惜春之情,一步一步加深,直到最后仍不一语道破,让人感觉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上片首句先对春的归去提出设问,春天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迹都没有,一下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词人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行踪,希望能把春天叫回来。这种用曲笔渲染惜春的程度,让词情变得跌宕起伏。
下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将思路引到事物上,因为黄鹂春去夏来时才会出现,词人觉得它应该知道春的消息,丰富的想象力让人倍感情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然而嘤嘤鸟语,没有人能听懂,黄鹂毕竟只是个小生物,一阵风起,它就随风飞到蔷薇花那边去了。春的踪迹最终无法找寻,心头的寂寞也更加深重了。
望?江东?
【宋?】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黄庭坚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被朝廷贬谪到西南之地。黄庭坚作为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只因为立场不同,就被贬谪至涪州别驾,来到黔州等苦寒之地安家。词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以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位女子)自诉衷情的口吻,披露了他(她)思念情人不能自已的款款心曲,缠绵委婉,一往情深。这种纯真质朴的情愫,深深打动了古往今来的读者。它的感人力量来自主人公思慕寻觅意中人的执着,这种执着又是通过层层波折表现出来的。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饱尝相思之苦的人想要见情人,却受到重重阻挠见不到的情景,词作刚落笔时,就用“江水”“烟树”等指代自己与情人见面的拦路虎,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公依然未能停止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只是因受到阻挠而平添了许多忧愁。
词人在下片中描写了主人公在灯光下认认真真地用笔写着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因为见不到,所以宁愿在梦中相会,可是,梦总是充满虚幻,梦里有多么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主人公很想要快点和情人建立联系,于是熬夜写了许多信件,只可惜自己的满腔思念之情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忙传递出去,这又使他(她)陷入更加悲伤的氛围中。通过“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这几句词,词人将一个痴情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这首词是黄庭坚在春天游玩时的佳作。词人联想丰富,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想象中“桃花源”的情景一点一滴地描写了出来。这也反映了词人既想出世,又想入世的矛盾人生观,表现其严重不满污浊不堪的现实,对那些媚俗的姿态十分不屑,不愿意和那些媚俗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因此,这首词很可能作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词第一句就运用比兴手法,赞美像碧玉一样惹人喜爱的香草,进而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就掉入词人精心钩织的艺术境界汇总去。词的第二句运用倒叙的手法,一层层去剖析幻想中的神仙世界的美好情景。
“春入武陵溪”这句词刚好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过,“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这两句词,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但又舍不得抽身而去的矛盾心情曲折地表现了出来。比喻和象征手法仿佛是词人随手拈来,有一种意味深长的韵味。
实际上,“红露湿人衣”这句词应该是借鉴了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的诗句,黄庭坚用“红露”替代“空翠”,成功地将王维的诗句化为己用,偏偏又十分恰当,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
另外,通过“我为灵芝仙草”这句词,表明了黄庭坚前去探索的真实意图。其中的“仙草”对照的是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对应的是“溪上桃花”。因此,“长啸亦何为”,就是说词人劝诫自己,也劝诫众人,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导致自己终日闷闷不乐。
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的是一种不落俗套且高洁的品格人物形象,词人将春天美好的风景进一步升华为瑶池仙境,那些自然界平常的山水在词人的笔下都不见一丝烟火气。事实上,词人想象中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媚俗,且能够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这也表示词人想要逃避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的消极心态。
黄庭坚的这首词最为高超的地方是懂得巧妙化用前人的诗文意境、词法句律,颇有脱胎换骨的效果。如上片在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套用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以下数句,化用前人诗句的迹象十分明显。其他化用唐诗的地方也颇为贴切生动。桃花源的许多意象起到比兴象征的作用,增添了该词的浪漫色彩。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黄庭坚的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沉迷于酗酒游乐的疏狂文人形象,而这种放浪形骸正是词人借以抒发内心苦闷与悲愤情绪的窗口。
该词的上阕用劝慰的语调,呼吁仕途不得意的人不妨在酒中寻找乐趣,而下阕则开始不在乎世人眼光,只求自己活得洒脱自在,同时,也意味着词人拥有敢于挑战世俗的决心。
总而言之,黄庭坚的这首词描写的就是一个不在乎世俗、喜好饮酒的狂人,暗指词人对当时不公平的世道无言的对抗之情。该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渴望。
定风波?
【宋?】黄庭坚?
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
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情似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这首词可能作于黔州,诗词表述了作者超越名利而归趣于情的内心诉求。诗词的上片感怀人世,以溪水为倾诉的对象,颇具诗情画意。作者以终古如斯的溪流比喻奔波于名利之间的人生旅程,那溪声好像是在倾吐内心无尽的感慨。如果说上片重在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胸襟,那么下片则转向了抒发作者放达旷逸的内心世界。既然名利成了虚物,那就浅斟低唱,放情于绵绵深情之中吧!这时,作者把长流不断的溪水作为载体,水流渐渐东去,月亮西斜,留给人的只有悠长的情思。
本词中,作者从对人生的思考写到对内心情感的追求,上片在警世的言论中充满了悲天悯人之情,词的下片中,作者在放逸之情中流露出一种达道之理,全文情理相生,使诗词给人一种峭健旷逸的感觉。这首词有别于黄庭坚词温婉妍丽的传统词风,它和清新雅健的黄庭坚诗似有一脉相通之感。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宋】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烟中一线来时路”就是词人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我们仿佛看到遭受朝廷贬谪的词人,艰难地向着远离京城的偏远场所长途跋涉。他一步三回头地回望自己走过的路,然而这段路早已被烟雾笼罩,他只来得及看到那似有若无的一线痕迹。从“极目送,归鸿去”这两句词中,词人希望自己是一只鸿雁,能够快速飞回自己的家乡,然而这对于当时的词人来说却不可能。紧接着,词人又写“第四阳关云不度”,将自己要去的地方如何偏远荒芜描述得淋漓尽致。后面的“阳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历来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思乡的象征。
这首词的下片从愁闷的情绪下笔,词人告诫自己“忧能损性休朝暮”,不断提醒自己总是忧愁的坏处,但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忍不住思乡之愁。“卷西山雨”这句词来源于王勃的《滕王阁序》:“珠帘暮卷西山雨。”词人巧妙地化用前人的名句,使整篇词赋的整体格调获得了显著提升,词人原本忧愁的思绪也得到慰藉。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黄庭坚的这首词作大概写于宋元丰七年(1084)春,当时黄庭坚途经金陵、扬州,正赶往山东德州的德平镇担任地方官。
黄庭坚善于移花接木,他熟读前人诗句,对那些名句华章信手拈来,由于黄庭坚对句式长短、对偶声韵这方面很在意,所以,他虽然套用古人的诗句,但也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韵味用移花接木的手段表述出来。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摒弃及想要隐逸的决心,我们从整首词中都能明显地察觉出来。
整首词的上片主要刻画了一幅悠闲自在的桥边垂钓图。在烟雨弥漫的环境下,有一个渔翁醉酒酣睡,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前来叫醒他。该词的下片主要描述的是山河的美景,引出了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从而也表达了词人想要隐逸的心思。这首词尽管是词人化用古人的诗句编写而成,但是,词人说来说去都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词人渴望隐逸,但是却没有直接指出自己想要隐逸的具体地点。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这两句词更是流露出词人的真性情,如果你想要知道我隐逸的地点,不要直接问我,你只需要跟着我走,总能找到我向往的隐逸之所。这首词作为集句词的代表作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南歌子?
【宋?】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这是词人无数词作中唯一一篇将俗情雅化的词作。这首词用柳叶比喻美人秀美的眉毛,用梨花比喻美人漂亮的面庞,其中“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这两句词中的“皱”和“倾”二字将词人和美人依依分别的感伤之情描写得生动形象,且又通俗易懂。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始就写旅客就要乘船远行,正要与美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词人借景抒情,通过写初夏时节,窗前浓绿的槐树将室内掩蔽得过于阴暗,但是,房间外的石榴花竞相开放,红艳似火,惹人眼球。通过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暗示了词人和美人的情绪变化。
到了真正分别的时候,两人难舍难分,通过“玉人邀我少留行”这句词,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美人不希望黄庭坚与自己分别,实际上,黄庭坚也从内心不愿和美人分开。之后又写“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指出两人尽管都不想分离,但事与愿违,还是不得不分离。
从“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这两句词中可以想象出美人因不舍离开而默默哭泣的场景。一句“别时不似见时情”让两人不舍分离的画面感不断升级,不得不说,词人化俗为雅的写作能力让人惊叹。
#夏日生活打卡季#

黄庭坚简介
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文天祥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

黄庭坚生平经历简介
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

要黄庭坚的诗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张子耽酒语蹇吃,闻道颍州又陈州。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鲁中狂士邢尚书,本意扶日上天衢。敦夫若在鑴此老,不令平地生崎岖。伯父祖善耆老好学於所居紫阳溪后小马鞍山为放隐斋远寄诗句意欲庭坚和之幸师友同赋率尔上呈樵入千岩静,松含万籁寒。儿童给行李,藜蓧对衣...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赏析:黄庭坚以“老伏波”和“病维摩”自比,展现了他在文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当前的困境。他用“积水无鸥鹭”和“归牛浮鼻过”描绘了一幅江亭附近的宁静景象,寓意着即使在自己的困顿之时,世间依旧有其独特的美好。原文:维摩老子五...

黄庭坚,简介和他的诗词作品大全
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1045年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详情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再作答徐天隐》都是针对当时的党派纷争,痛下针砭。可见黄庭坚的政治态度是比较开明的。 第五首,流露出对司马光的敬重和哀悼之情。一、二句说,司马光昔日被提拔重用,升为丞相,朝廷起用元老大臣,使之居于群公之上。司马光于元祐二年(1087)升为左丞相,距庭坚写这首诗时已有十四年,所以下一“昔”字。“...

黄庭坚代表作是什么
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

黄庭坚诗词名句赏析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1.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2.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3.交亲:指相互亲近,友好交往。4.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

百合的《登快阁》(黄庭坚)
本期给大家分享黄庭坚在江西创作的“江西诗派”的代表作——《登快阁》。 黄庭坚《登快阁》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平起式七律·黄庭坚《登快阁》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

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千秋岁·苑边花外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词。据词的序文,可知这首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当时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秦观的好友、衡州知州孔毅甫处,见到了秦观的遗作《千秋岁》词。秦观是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在贬谪中死于籐州的,黄庭坚追和《千秋岁》词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