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个太守刺史是如何成为拥有众多城池的诸侯?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东汉末年的太守为什么成为诸侯?

孙坚,陶谦死的时候,董卓早就死了,汉朝已经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当然不需要任命了。像刘璋的父亲刘焉,以前是在幽州当官的,后来是按照朝廷的命令去的益州当益州牧。这就得朝廷委任。总之,董卓之乱开始,天下的实力派人物,都可以算诸侯了。 楼上的jaliway,估计你把陶谦和陶潜搞了吧。

最佳答案中有一些不太准确。

太守是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不错,但是刺史所的不对。州牧才是真正的省长、省级法院院长兼省军区司令,也就是省级的军政法一把手。
刺史是中央委派下来检查、执行或者督促执行某项工作的人。后来汉武帝针对十三州各委派一人,所以有了州刺史之说。但是要注意刺史虽然行政级别高于州牧,但在地方上却没有军权(除非皇上特别授权)。直到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要求给刺史军权,才打破了这一惯例。

(孙家的形成)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坚死,子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刘繇,逼降王朗。196年献帝迁许以后,策拒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策死,策弟孙权统众。208年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于221年受魏封,称吴王。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权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刘备势力形成)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焉、瘴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备死,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亮南征,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亮败获,并按马谡“攻心为上”对孟获七纵七擒,终使获归心,南中平定。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北伐开始。以后三年,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亮死后,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曹家势力形成)189年,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211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由于黄巾之乱,军队不足,汉灵帝下诏,各地方自招军马抵抗黄巾,于是地方就有军队了。孙坚因为剿黄巾有力,封为乌程侯,死后,其子孙策重用周瑜,打下了江东十六州。

1.中央集权的衰落.
2.由于黄巾之乱的爆发.中央无力进行镇压.只能让各地方招募乡勇.自行募兵.导致了各个地方势力的膨胀

汉武帝时设置的司隶校尉和十三部刺使是中央还是地方官?
东汉建武十八年(42),依旧制再改为刺史,但只设十二人,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诏书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刺史奏闻之事不必经三公委派掾吏按验,郡守、县令对之颇为忌惮...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更大?有什么依据?
三国时期,我们要了解的地方官职包括太守、刺史和州牧。首先,秦朝确立了地方官制,将天下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有郡守、郡尉和御史,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形成三权分立。至汉朝,这一制度得到继承,但发生了变化。汉景帝时,郡守被尊称为太守,成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汉末三国时期,随着郡的数量...

汉末三国时期,汉室宗亲都占据哪些地盘?
1、刘焉——益州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的就是他,其实他是有私心的。中平五年(188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故而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

汉武帝时期发明的刺史,是怎样一个官职呢?
要了解一个官职首先要了解它的诞生历史。刺史这个职位并不是凭空而来,秦朝的时候和刺史相近的官职是御史,他们和天下三十六郡的郡守、郡尉并列,是各郡负责监察百官行为的存在。年深日久,御史便渐渐成为了当地关系网的一部分,不再对皇上说真话,变得名不副实。汉朝立国之后,汉武帝深感这一弊端,便...

东汉末年,被委任为某州刺史或某郡太守,该为赴任做哪些准备?去哪里招 ...
回答:不要成为刺史。它很不稳定。最初成立刺史只是为了方便中央监察天下,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是在一个狐假虎威的状态里,而太守则不同,可以说掌控着一城之生灭,做起事来,也更加方便些。 在上任之前,你要做些生灭? 如果你现在没有士兵!同时你也不是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家庭!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东汉末年的汉室忠亲都有哪些人?
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公元190年,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就包括了兖州刺史刘岱;后来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最终刘岱杀了桥瑁,改任王肱为东郡太守。后来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刘岱兵败被杀。刘虞——幽州牧 刘虞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三国时期州牧、刺史、太守、都督分别是什么官职?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阶段,太守的职位是县令、州牧和县令这三个职位中最低的。太守是秦朝到汉朝对统帅的尊称。汉朝景帝把他的名字改为太守,是一个县的最高官员。换句话说,太守负责一个县的所有事务。在秦朝,只有36个县,所以当时的县可以说是相当于现在的省或较大的城市。然而,在汉末三国时期,县的...

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其历史根源是什么?
地方势力更加膨胀。到了汉末,汉帝允许地方刺史、州牧自行招募军队剿灭黄巾军,地方势力便更难扼制。②二元君主观念。地方的太守得以自辟郡官吏,郡吏视太守为恩主;举孝廉最初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但是后来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为上司守孝、替府君受过的风气,于是地方郡吏只知有使君、府君,竟然不知有...

东汉末年有哪些割据势力
乔瑁,东郡太守(后被刘岱所杀)。袁绍,开始为渤海太守,后占据冀州、并州、青州和幽州(除辽东郡)。去世后内部分裂,他的三个儿子:袁谭(青州刺史)、袁熙(幽州刺史)、袁尚(领冀州)和外甥高干(并州刺史)。200-207年,曹操通过七年的战争将三袁和高干全部消灭。曹操,开始为东郡太守,后成为兖州...

占据荆州七郡的刘表,为何以襄阳为治所?
东汉时期,荆州分七郡,郡汉在武陵郡治下的汉寿县,也就是今天湖南省的汉寿县,到了东汉末年,荆州刺史王睿治上时,荆州的治所就移到了南郡治下的江陵县,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因为听信了武陵太守曹寅的伪造檄文,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董卓掌控的朝廷,委派刘表为荆州刺史,这一年是初平元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