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当前学术界认为比较客观的文献,史记中有没有记载偏差的事件?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史记》中有没有记载夏朝的内容

当然有,不仅有,史记中还有很多关于夏的记录,比如越人,春秋时勾践的越国,以及汉时的南越等,按史记的说法都是禹的后代。

相信史记。
考古学上有个概念“孤证不取”。竹书记年本身就属于孤证,无法以同时代其它文献进行对应,因此只具有参考价值。
而史记作为历史文献,其记载的很多历史事件都已被证明。可信度相当高。

《史记》中目前还没有发现偏离客观轨迹的事件。因为司马迁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对待历史的态度非常严谨认真。撰写史书也是大量取材,注重实地考察,边走边写,走到哪里写到哪里。自己也是大量阅读书籍,凡是瞎写乱编,没有实际根据的事情绝对不会往《史记》中写。所以说,凭借着司马迁异常认真的态度,《史记》的内容目前还没有出现有记载偏差的事件。

不过《史记》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流传,现在的《史记》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并非出自司马迁之手的言语也未可知。从古至今有这样怀疑的学者也是不在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司马迁公正客观地记载历史的态度,而这也是一位史学家的使命,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记载历史,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让历史有失偏颇。

司马迁坚持《史记》的创作的不必多说,司马迁对《史记》中史料要求非常严格到是值得一说。比如说,就项羽力能扛鼎这一件事,司马迁就跑到过项羽的家乡又结合项羽所处的时代考察天生神力的项羽到底是不是能够像一些书中记载的那样能抗千斤重的大鼎。经过漫长的考察,司马迁发现,那个时候项羽呆的地方根本就没有那么重的大鼎,所以就只是描述说他力能扛鼎,而没有其他多余的言语。

司马迁墓

《史记》的创作耗费了司马迁一生的精力,可以说司马迁一生就是一本《史记》,司马迁就像是为了《史记》而生的一样。



史记中确实是有记载错误的历史,里面的内部不都是对的。

赵氏孤儿事件好像就是其中的偏差。毕竟实际是司马迁按照自己的个人所想写的,所以他只能作为参考借鉴。

那肯定是有的,毕竟有些事情都只是靠一些人的口述。

这个并没有发现,史记把大部分的史实都记载的很详细。

秦始皇为什么会有禅让皇位的想法?
这基本上成了学术界评价《史记》的主流。所以作为正史之首的《史记》,其内容往往是史家们、学者们考证史事和研究历史问题的权威性材料。再加上有关秦始皇的事迹,—般只是多见载于《史记》一书,其他的书籍对此记载甚少;因此很自然地,《史记》中这方面的材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特别高。 第三,人们对《说苑》...

名词解释:史记,屈原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

中国十大古书都是些什么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宋朝...

秦汉到两晋的文学著作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2、《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

中国的夏朝历史,为什么不被国外学术界所承认?
目前我们发掘的疑似能证明夏朝历史的物证有“二里头遗址”,在时间与区域上,这一遗址都能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对应上,但目前的证据只能说明二里头遗址是一个先商文明,却不无说明这一先商文明就是夏朝。国际

被认为是老子著述的五千余言的道家作品是()。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代表作,但关于其作者和创作年代仍有争议。根据现有资料,最早提到《道德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国学是什么?
何为国学?它首先应该是“集一国学术之大成”,我国的国学主要是指古典文献中重要的典籍所涉及的传统学术著作,它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等的有学派、学理和思想,它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立场和情感倾向,几乎代表了每个时期的主导文化精神与价值形态。而学术界比较认可的...

夏朝假说- 前言
《夏商周断代工程》初步确定夏朝起始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将中国信史的纪元提至公元前1046年。目前,此结果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作者不涉入争议,只试图将中国信史向前推约一千年。对困扰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的天文现象“天再旦”有了新的解释,这可能影响工程结果,或不...

张文琪:谱牒类书目的源流与分属演变
关于周代谱牒的内容,《礼记·内则》也有记载,“(生子)书曰:某年、某月、某日生,而藏之”[6]100,说明在周代谱牒主要是记录人的生卒年月与昭穆世系的书籍。这一时期的谱牒类书目主要有:《世本》《大戴礼记·帝系》《春秋公子血脉谱》等。《世本》也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谱牒类书目。周代出现...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内容简介
在学术界,李学勤先生在1992年提出了“走出‘疑古’”的思想,他指出当前学术界仍存在“疑古”观念,呼吁摆脱旧观点的束缚,认为进入“走出‘疑古’”的新时代既必要又可能。他坚信,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被独立看待,成为一个重要的专门学科。1998年,李先生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