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刷《肖申克的救赎》――自由在人的心里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1
第四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这个众人皆知的电影。但是我不认为有很多人都看懂了这部电影,或者说,他们从电影里看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看电影的时候打开弹幕,你就会明白我没有装,x的意思。一些看这种电影都能谈论谈论社会的人,基本上是遇事习惯性外归因的人。

还有,写了这么久字的我发现,平时不努力,不练好基本功,只顾惆怅,叫喊。等到让你简短的说一说一本书,一部电影哪里好时,你就只会说“啊,挺好”……

在我做简历的时候,模板上有一处可以填座右铭什么的。我想不出一句能和事业有关,又相对走心的话。只记得这么一句“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很不走心的写在了上面。

好,回到安迪和瑞德的故事上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好在真实。其实讲哲理的影视作品,书籍,很少是用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来反映出来的。安迪的故事即便是极少数的事件,但它却让人感觉到这是人人都有希望做到的。

一只飞出囚笼的鸟……

安迪被判无期徒刑时,他也许感受到过绝望。就像后来典狱长阻止布鲁斯为安迪作证时,安迪嘶吼着说:“你明白吗,这是我的人生”!虽然他竭力想让典狱长明白他所描述的“人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但一切都是徒劳的,他只能靠自己。

安迪入狱后的一个月里一言不发,像黑人瑞德说的那样“他大概在努力习惯监狱的生活”。后来安迪第一次开口说话时,瑞德觉得,当安迪漫步在监狱里自由活动的操场上时,像是在自家的花园。

可这大概是“姐妹花”相中安迪的原因……

安迪的“完美”人格,在遭遇姐妹花强暴时也体现了出来。永远在反抗,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历经数年。经历在监狱被男同强暴这种事,一般人都会造成一些心理扭曲吧。

最后安迪和姐妹花们做了了结。姐妹花要把那东西放安迪嘴里,当时安迪告诉姐妹花那只会有两种可能发生“放安迪嘴里,咬断”和“用针穿安迪的耳朵,死死的咬断”。姐妹花没有吓唬住安迪,反倒被安迪吓到了。遇事绝对的理智,不慌乱同样是安迪身上绝大多数人所没有的优点。

安迪后来成功的激怒了姐妹花,在遭受一顿毒打之后,换来了姐妹花的头儿被狱警打成终身残疾。这也许还要得益于他曾经帮看守所所长逃掉了一笔税务。这种类似的情况让弹幕经常调侃着说“知识改变命运”……

在那个做户外工作的下午,是安迪在监狱第一次给狱友们带来自由之感。帮所长逃掉一万多美元的税,换来在户外工作的“同事们”一人一瓶凉啤酒。他说:“一个户外工作的人会有一瓶啤酒喝的话,会感觉更像一个男人……”。

你们生活中有过这种感觉吗,有时候一个东西,一份食物,一件小事,却能给自己的心带来莫大的满足,喜悦,或是自由。

安迪与此同时也还了瑞德带他出来做户外工作的人情。他们成为了,朋友。从后来瑞德问安迪杀妻的事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已经达到了可以关心对方私事的关系。

而安迪已经戒酒了,他靠在墙边露出诡异的笑容。那笑容像是在说,“我在监狱里得到了自由,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安迪的生命在监狱里一样可以追求美好的东西和事物。

安迪的才学很快就得到了典狱长的“重用”。帮所有的狱警报税,帮典狱长洗黑钱。安迪换来了一份轻松的工作,换来了一个新英格兰州所有监狱里最好的图书馆。他帮助很多狱友考取高中文凭。

安迪一开始一周给州议会写一封信,写了六年。州里给他邮来了一些书和200美元的经费,并告诉他此事应就此结束,请不要再来信。

但这和完成安迪建图书馆的计划还差得很远。这只是安迪写了六年信后,让政府选择了敷衍了事。安迪按耐着心里的激动说“哦~只用了六年时间”,“由现在起,我每星期写两封信”。在这部电影里,安迪最核心的人格魅力在这时就显现了出来。六年时间,安迪可以每周给州政府写一封信。

安迪此时心情大好,加上恰逢广播室里无人的客观条件。让安迪拿出唱片,打开广播,给了所有的狱友们几分钟的自由。

气急败坏的典狱长关了安迪一个礼拜的紧闭(一直在不到一平米的小黑屋里呆着)。安迪释放后说,他在里面有莫扎特陪着他。重要的是他觉得用一个礼拜的禁闭换取片刻自由是值得的。典狱长大吼着让安迪开门时,安迪无辜的表情和动作,惟妙惟肖……

在典狱长“重用”安迪之前,他打着查房的幌子考察了一下安迪。安迪的鹤嘴锤就藏在手中的圣经里。如果不手里拿着书,一定会被狱警乱翻到地上,如果拿的不是圣经,典狱长基本上是会翻来看的。

躲过这次考察安迪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典狱长假惺惺,又爱装x的性格。而后留下了那句经典的台词“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典狱长借着安迪建图书馆的事,在媒体前编出了“内在改造计划”。大肆宣传自己的“美德”。一连串政客的套话,“为纳税人服务”,“给人们好的环境”。总之就是在说,你们纳税了,政府是为你们服务的。其实美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选择相信谎言来掩盖生活不堪的一面是人的一个共性,或是一种能力。

图书馆之前的管理员老布鲁斯,一个在监狱呆了五十年的老头。监狱准备放他出去,可他很抗拒,甚至激动得想要杀掉那个来祝贺他出狱的狱友让自己获罪。但被大家阻止了。老布鲁斯出狱后无法适应外面世界的生活,选择了上吊自杀。除了瑞德没有人明白布鲁斯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监狱生活五十年,足够让一个人丧失在外面生活的能力。瑞德说“布鲁斯被体制化了”。“监狱的这些高墙很神奇,一开始你恨它,后来你学着适应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当然讲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越狱的事儿。它终究还是折射了现实生活,监狱外面的世界。如果用外面世界里的故事来讲诉体制化这个道理是很难的,就像鱼不知道水的存在一样。人很难感觉到空气的存在,也很难站在原始的角度,发现自己生活在体制社会中。

活在监狱里的人被监狱体制化,活在外面世界里的人被人类社会的规则体制化。因为人需要体制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而安迪就是那个在任何体制里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的人。安迪,不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每个人心里的希望。

老布鲁斯的故事,对那个时候的安迪产生了一些启发。不得不面对的是,在监狱里最后剩下的只有等待死亡的来临。

而后给故事带来转折的是年轻的汤姆。他带来了一份震惊的消息,一种因缘巧合。当年杀死安迪妻子和妻子情人的凶手曾和汤姆在一个监狱里呆过。

这个凶手有躁狂症,常常激动的讲自己犯过的罪。有一次凶手讲给汤姆曾经杀过一个棒球运动员和一个情妇。那个情妇有丈夫,丈夫是一个银行家。说到这儿,那个凶手开始歇斯底里的大笑,“银行家当了替罪羊”。

这个故事和安迪的故事完美的对接上了。安迪跑到典狱长那里请求重审他的案子。典狱长当然会阻止他们的行为。一方面他需要安迪在监狱帮他逃税,一方面安迪知道他的全部秘密。安迪被关进小黑屋里呆了一个月,这时陪伴他的没有“莫扎特”,只有希望燃起后的绝望。

安迪曾帮助汤姆考取高中文凭,汤姆也很喜欢安迪。或者是敬重,像父亲那样。典狱长在得知汤姆会为安迪出庭做证人后,设计杀了汤姆。汤姆很单纯,或是不知道安迪和典狱长之间的另一层关系。把心里的真实想法都告诉了典狱长。

大概是这件事,让安迪下定决心逃出去。按时间算,此时他的伟大工程也已经基本完工。

他在准备出逃之前,和瑞德谈了一些话。莫名其妙的告诉瑞德自己要去哪里。还谈了一些关于妻子的事情,他对妻子的死有一些负罪感。他觉得,他和妻子或许是爱错了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妻子出轨……最后安迪说: “我只想有一个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在一切准备结束后,需要等待的只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晚上安迪换掉账本,穿上典狱长的皮鞋。没有人注意到他那天晚上脚下穿了一双干净的皮鞋。他爬过自己挖了19年的洞,在巨大的打雷声的配合下凿开下水道管道。再爬过五百码的下水道(450多米)。新生就在另一头等待着他。

狱警们在第二天早晨查人,发现安迪消失。典狱长赶过来时,已经被气疯……这里一个细节安排就是,典狱长大发雷霆用安迪留下的雕刻的石头乱扔。他愤怒的说“一个大活人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丢石子,和一个妞的画像。”这让典狱长把石子扔向海报,发现海报后面有个洞这个故事转折变得十分合情合理。

瑞德的话外音说“他曾以为用手槌要用六百年的时间才能挖出去的洞,安迪用不到二十年就做到了。”“还有那五百码的臭水沟,或许自己只是不想爬,才觉得爬过五百码的臭水沟是如此的痛苦”。安迪的核心人格优点第二次在时间上体现出来。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做一件事,我们以为的不可能,和遥不可及,或许只是不想去做。时间在安迪那样的人身上,总是不白费。

其实瑞德这个角色的安排,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角色。瑞德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用来展现一个极少数优秀的人做出的一个极小概率的成功事件,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诉是最好不过的。鱼不知道水的存在,安迪也不会知道自己智慧的存在。

瑞德最后也经历了老布鲁斯一样的经历,但他不像布鲁斯那般年老,而且他有着安迪的指引。最后瑞德成功过境,去寻找安迪,寻找到自由的生活。

每个电影有不同的视角,这个电影大多是安迪的世界。所以观众看到的不是黑暗和压抑。安迪留给观众的,是叫做希望的东西。无论,现实中是否存在安迪这样的人,是否会存在肖申克监狱里发生的那件事。安迪身上的希望,是切实存在着的。

自由,在人的心里,不在别处。这个世界也许有种种的不公,和丑恶。但与此同时,她也总是给过我们一些让我们感到美好和幸福的东西。安迪是有能力在世上寻找美好事物的人。

也许是弹幕上太多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什么的”,也激起了一些人的不爽。有人发弹幕说“这种事,只要聪明,小学就能做成”。我觉得与“知识改变命运”这样错误的概念相比,“聪明论”,“智商论”是更无聊,更缺心眼的想法。

这部电影也让人看到,这个社会就是有很多漏洞,钻洞的人多了,就会有人把洞补上。政府往往未必能决定世界的走向,决定者通常是“人类”自身。

结尾处的弹幕感觉很温馨,很多人留下了观影日期,和自己的名字,或是住址……我看第三遍的时候也留下了日期。用我喜欢的一个自媒体作者的话来说,“人都这样”。

最后的最后……我前两遍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我一直以为主人公叫肖申克,看完了也没发现。

有没有一样的人,说出来,让我们乐乐……

          (图片来自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于孩子都有什么教育意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是一部时隔多年的老电影,但却十分的经典,豆瓣评分也非常高,也被列为人生必看的几部电影之一。主角安迪含冤入狱,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希望,最终也确实如愿的逃离了监狱。这部影片对孩子也非常有教育意义: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自由在心底;做事要有毅力,不能轻言放弃。一...

《肖申克的救赎》: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1.在影片中,有人在改变,也有人在习惯。影片中的“肖申克监狱”隐喻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对于 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老托马斯来说,改变意味着毁灭;但对于年轻而富于激情的安迪来说,改变则是一种救赎。2.《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 斯蒂芬金这位悬疑大师也只是想通过这样的...

救赎之道,原在其中――观《肖申克的救赎》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肖申克的一生里,他们等待的救赎究竟是自由,还是体制化? 1947年的一天,注定会是安迪最刻骨铭心的一天,妻子的背离、名誉的背离、自由的背离,就在刹那间发生了,原来他的的悲哀,也注定是肖申克的救赎。被指控枪杀妻子及其情人后,仿似世界的声音突然消失,只...

《肖申克的救赎》哪些句子是震撼心灵的精华?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大约二十年前在大学时代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二十年间几乎每年会拿出来重新看一遍的影片,它的确让我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思考,甚至改变我的人生路径。 梦想和自由如此珍贵,经历近三十年缜密...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你知道了什么人生哲理?
才支撑安迪度过长久的牢狱生活,才有了和监狱恶霸、典狱长斗智斗勇的勇气,才能坚持19年凿出隧道,成功逃出,在太平洋小岛安度余生。让希望成为心里的一股劲儿,靠自己改变生活,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以上就是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知道的的四个人生哲理。

当看了很多遍《肖申克的救赎》之后,总结出人生精华了吗?
有人这样评价,《肖申克的救赎》让悲观者继续前进,无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绝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开始思考。它的不凡在于,人生的每个阶段重温,你都会有不同的震撼和感动:希望、自由、信念、勇气、坚持、友谊、力量……而我在看了10遍后,得出了3条人生精华。01 人最厉害的...

你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想要表达什么呢?
《肖申克的救赎》所表达的哲理是:人活着一定要对人生抱有希望,千万不能放弃自己;在生活面前,一定要争取自由。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值得让人向往。因为主人公安迪阴差阳错地被判刑入狱,在一个个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用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开了自己新的生活。所以说,希望...

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可以得到很多影迷的喜爱?它的评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所以安迪在监狱里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他在监狱里管理图书馆获得思想自由,在监狱里演奏音乐获得精神自由,在屋顶上喝啤酒获得精神自由,最后逃离监狱获得自由。安迪一直在追求自由,这也是很多人感动的原因。4、对希望的渴望。《肖申克的救赎》中对希望的描述值得一读。一个人可以失败,可以失望,可以...

《肖申克救赎》的救赎是什么含义?
救赎主要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影片最主要的的主题。在电影主角肖申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了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无法束缚住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肖申克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

肖申克的救赎深层意义
关键的是,作为一部根据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一个非恐怖短篇小说改编的年代片,该片从未衰老。它是一个关于保持一个人正直和个人自由的道德寓言,不论身处何种环境。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的,就如同在这部虚构的寓言中一样。《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角色 1、安迪·杜佛兰 演员:蒂姆·罗宾斯。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