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集原文及翻译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5

苏轼,字子响,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干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日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 "富民出, 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日:“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备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街复差役,轼日: "差役、 免役, 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 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虑。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 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铽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日:“营韩魏公刺陕西义勇, 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铽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铽与弟做,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涌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停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里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总思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翻译:

苏轼,字子隐,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淘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济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转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清(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 : “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 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数干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周想家和文学家).陆赞(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 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 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佑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魂异奇怪的弊病很产重,欧阳修正思素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管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

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参加股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惨对梅尧臣(字圣前,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 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惨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惨的话。(苏0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格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 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 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到武卫营,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素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 “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号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 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叁插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墙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0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 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 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
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苏轼 江行唱和集叙》(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 江行唱和集叙 苏轼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轼 江行唱和集叙 【原文】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1,充满勃郁2,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

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及翻译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六
”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译】苏轼曾经在宫中锁门执宿,被召进便殿面见太后和皇帝,宣仁后问道:“你...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九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译】元佑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到任。因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因此改任翰林承旨。苏辙辞去右丞,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朝廷不许。苏轼在翰林...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选自《苏轼文集·张文定公墓志铭》,有删改)译文:公姓张,名方平,字安道。他的祖先是宋人,后来迁徙到扬州。父亲叫尧卿,生来端庄正直、沉默寡言,有出世的想法。张方平十三岁的时候,进入应天府学习,聪颖过人。家里贫穷没有书,他曾经向别人借阅三史,十天就归还,说:“我已经了解书中详细的内容...

东坡逸事文言文及翻译
”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2、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四
”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译】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变这些。现在对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两件事都是吕惠...

苏轼文言文
[编辑本段]译文 苏轼在夜里坐着,刚好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制止它,(声音就停止了,)已经停止了又发出(声音)。(苏子)让童子用烛火照,有一...《前赤壁赋》 简介:赤壁赋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书》本)。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先进湖北黄冈)...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十一
”立决配之,众乃定。会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耻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吏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定人言:“自韩琦去后,不见此礼至今矣。”契丹久和,边兵不可用,惟沿边弓箭社与寇为邻,以战射自卫...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一
【原】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