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估算在数学学习中有何价值,如何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抛砖的人来拉。。
1)估算能力在考试中最可能就是体现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了,尤其是带有BT的运算量或者有数字陷阱类的题目。可用此类试题去培养估算意识。肯定感受很深。。。
2)估算可以判别总体趋势,其价值就好比分叉路口的路标,能够引导你高效率地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且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技巧,都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都没有弄清楚。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从现实来看,估算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从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用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并结合实际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处处存在,体会估算的地位和用处,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2、强化学生估算认知,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的好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在解决生活实例中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思。3、注重学生估算运用,选择灵合的估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估算的应用,掌握估算的技能,并能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快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思。
加强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都没有弄清楚。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从现实来看,估算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结合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得所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培养意识,注意估算尺度的把握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合理性与价值。
取近似值进行估算,其实也就是在建立在对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口算,所以取值是建立在“整取”的理念下的。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加减法估算。
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暖瓶28元,铝壶43元,茶杯一套24元,妈妈的钱够吗?教材中出现把28看成30,43看成40,30+40=70,还剩30元,买一套茶杯够,所以100元够。但学生们喜欢用加法算式:30+40+20=90元,所以够。这样不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应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乐于去学。
还有在二年级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第三周收集192个,第四周收集219个。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肯定大部分同学会用:200+200去进行估算;但肯定少部分同学会用到190+220的方法去算。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教师不用刻意去强调哪种方法好。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基本的估算方法,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的意识。
二、实际运用,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应该在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得以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学习掌握了估算的技能,要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多,什么情况下需要估少,学生们要能够进行判断。
比如学生在估算104×49时,学生都会运用所学的估算知识迅速的算出答案,并能说出是怎么得来的,把104看成100,49看成50,用100×50=5000,很简单的运用“四舍五入”法得出结果。但如果给这道算式人为的加上一情境,以故事情境出现:秋天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现在请同学们先来算算我们班要准备多少钱。有104个同学参加,每个同学的门票价格为49元,准备5000元够么?这个问题一出现,学生们很快列出算式:104×49≈5000元,5000元够。这时我提出疑问:“真的够么?”学生们开始不敢说了,有回答够也有不够的了。“谁说不够的?”“你来说说为什么?”“因为把104看成100少看了4,4×50=200;而把49看成50,多看了1,1×104=104,200比104大,所以不够。”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么,顿时同学们都回答不能,这时我引导学生们回答,刚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估算的,“四舍五入”法,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学生们自己知道了准备钱的时候尽可能的多点,所以这种方法不好,自己就在寻找方法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知道估算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是让学生们培养估算的意识。
所以在估算教学中,学生单纯的对于计算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出现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往望摸不着边了,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估算的真正意义,只是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没有养成估算意识。
三、强化认知,利用生活进行估算
估算教学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会估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估算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要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通过内化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能力,从而在实际行动上加强估算教学;其次,要多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如在三年级学习完“计量单位”后,我注意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1)、学校跑道长约100( );(2)、教室的面积约60( );(3)、一个西瓜重约3( )等。
同时,我还注意做到,让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但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上。如在教学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三年级(1)班,,8个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6厘米,4个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求这些才人的平均年龄是几岁?”这道题目学生往往会列出这样的算式:(146+140)÷(8+4)。因此在出示了这样一题后,我首先请学生估算一下,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在什么范围之内?然后,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并讨论,很快会想到,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比146厘米小,比140厘米大,然后,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学生很快就能求出结果:(146×8+140×4)÷(8+4)。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主要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有机结合口算和笔算的能力,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时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备课时,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数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加强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好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而学生们通常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估算,估算到底有什么作用,都没有弄清楚。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已将估算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从现实来看,估算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结合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得所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培养意识,注意估算尺度的把握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合理性与价值。
取近似值进行估算,其实也就是在建立在对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口算,所以取值是建立在“整取”的理念下的。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加减法估算。
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暖瓶28元,铝壶43元,茶杯一套24元,妈妈的钱够吗?教材中出现把28看成30,43看成40,30+40=70,还剩30元,买一套茶杯够,所以100元够。但学生们喜欢用加法算式:30+40+20=90元,所以够。这样不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应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乐于去学。
还有在二年级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第三周收集192个,第四周收集219个。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肯定大部分同学会用:200+200去进行估算;但肯定少部分同学会用到190+220的方法去算。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教师不用刻意去强调哪种方法好。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基本的估算方法,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的意识。
二、实际运用,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应该在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得以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学习掌握了估算的技能,要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多,什么情况下需要估少,学生们要能够进行判断。
比如学生在估算104×49时,学生都会运用所学的估算知识迅速的算出答案,并能说出是怎么得来的,把104看成100,49看成50,用100×50=5000,很简单的运用“四舍五入”法得出结果。但如果给这道算式人为的加上一情境,以故事情境出现:秋天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现在请同学们先来算算我们班要准备多少钱。有104个同学参加,每个同学的门票价格为49元,准备5000元够么?这个问题一出现,学生们很快列出算式:104×49≈5000元,5000元够。这时我提出疑问:“真的够么?”学生们开始不敢说了,有回答够也有不够的了。“谁说不够的?”“你来说说为什么?”“因为把104看成100少看了4,4×50=200;而把49看成50,多看了1,1×104=104,200比104大,所以不够。”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么,顿时同学们都回答不能,这时我引导学生们回答,刚刚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估算的,“四舍五入”法,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学生们自己知道了准备钱的时候尽可能的多点,所以这种方法不好,自己就在寻找方法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知道估算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是让学生们培养估算的意识。
所以在估算教学中,学生单纯的对于计算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出现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往望摸不着边了,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估算的真正意义,只是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没有养成估算意识。
三、强化认知,利用生活进行估算
估算教学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会估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估算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要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通过内化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能力,从而在实际行动上加强估算教学;其次,要多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如在三年级学习完“计量单位”后,我注意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1)、学校跑道长约100( );(2)、教室的面积约60( );(3)、一个西瓜重约3( )等。
同时,我还注意做到,让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但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上。如在教学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三年级(1)班,,8个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6厘米,4个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求这些才人的平均年龄是几岁?”这道题目学生往往会列出这样的算式:(146+140)÷(8+4)。因此在出示了这样一题后,我首先请学生估算一下,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在什么范围之内?然后,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思考并讨论,很快会想到,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比146厘米小,比140厘米大,然后,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学生很快就能求出结果:(146×8+140×4)÷(8+4)。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主要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有机结合口算和笔算的能力,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时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备课时,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生活数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抛砖的人来拉。。
1)估算能力在考试中最可能就是体现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了,尤其是带有bt的运算量或者有数字陷阱类的题目。可用此类试题去培养估算意识。肯定感受很深。。。
2)估算可以判别总体趋势,其价值就好比分叉路口的路标,能够引导你高效率地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
估算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一、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近8元,买5袋带10元就够。”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二、教学例10。一个枣园收小枣816...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估算教学<<一>>
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比如说拿到一道题,还没算之前,先估算一下,大概它的范围是多少,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另外从思维角度来讲,对培养孩子的快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四)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在数学中估算有多重要?
不一定需要估算。是否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可以精确计算得出精确解就不需要经行估算,但是如果答案是分式或者得不到具体值那样就需要估算。估算,汉语词语,意思是大致推算。比如估算产量。在心理学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在数学上,估算是计算...
小学数学估算的目的
估算更贴近生活,在实际生活里面有很多是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的,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
为此,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某个出操方阵的学生人数有多少...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5、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为了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比如,从一年级开始,可以通过比较身高、体重等,让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低年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估算活动,如估算教室的长度、宽度,或者估算一次出游需要准备多少钱。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在...
“估算”的重要性
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好题目,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比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
估算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估算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进行估算教学时,我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数的深入理解。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为起点,通过情境推理、想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