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的诗中,写满了孤独,读来却充满仙气的是哪一首?
不是,或者说不全是,董仲舒说“诗无达诂”,对诗的解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经常在赏析一首诗的时候都会说,读诗,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心境,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又要代入自己读诗时候的心境,才能有自己的体会。我们看那些诗词注解,许多都是大家、学者所作,他们对诗中字词的解释是一致的,但赏析往往会有不同,这就是由于读者的理解和心境不一样所致。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开始我读这首诗,也认为是表达了李白的孤独,特别是前两句,直接把孤独写进诗中了,这不是孤独还能是啥?
我不喜社交,少有朋友,跟同事之间虽然相处得很好,但也仅限于8小时内,那段时间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灯光昏黄,其实我家饭厅是白色灯光,但回忆起来就是昏黄,黯淡,吃完饭后坐在飘窗台上,沏茶焚香看书,累了就看看窗外,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小区内的道路上,偶有行人,池塘中有红色的鲤鱼,开过的荷花。
这样的心境,除了孤独,我还能读出什么呢?
那段时间,我恰好在读李白,看了许多李白的故事,我才知道,《独坐敬亭山》所表达的,绝不像我理解的那样只有孤独,否则也太过肤浅了吧!
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李白对这个地方可谓是情有独钟了,当年被玄宗赐金放还后,他多次来到宣州,而敬亭山是宣州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至少在李白之后,可以把之一去掉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宣州、与敬亭山有关的诗句。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中,他写:“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他写:“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他写:“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他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游敬亭寄崔侍御》中,他写:“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你看,在宣州,有他的弟弟李昭,有他的朋友崔侍御和叔云,还有被他称作“谢公”的谢眺,有如画的城,有听松之山,李白在这里都不想离开,直接安家了,如果仅仅是孤独,怎会如此?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两句诗有孤独感,为什么?
李白虽然是个仙人,但也有世俗的一面,他热衷于做官,嘴上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让宝宝不开心,实际上为了求官,也没少拍马屁,但李白求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实现抱负。
终于被皇帝看中,却当了个御用文人,用无双才华来拍皇帝的马屁,这可不是李白想要的,再加上他那臭文人的脾气,没多久就赐金放还了。之后,李白浪迹江湖多年。
试想,我们普通人去找工作面试,结果被pass掉,都会生出怀才不遇的感慨,更何况李白这样的天才呢?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慰藉,现代人就特别无聊,刷综艺打游戏麻痹自己,就是慰藉了,李白当然也需要慰藉,那时候真是令人神往啊,游仙饮酒、吟诗作画,这才是排解苦闷的正确方式。
李白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想起这一路来的漂泊流离,又看着鸟儿飞尽,孤云飘荡,怎能没有孤独感?但这一层理解,太过表面,只是从“尽”、“孤”、“独”这些字眼中理解到的。
读这句诗,要理解“闲”,什么叫“闲”?闲适、安逸!
确实,李白离开了朝廷,再没有机会实现抱负,但他也离开了权力的漩涡,不用做个御用文人浪费才华,不用成天拍马屁卑躬屈膝,那些飞走的鸟,可不可以理解成朝廷中的奸佞,那朵飘走的孤云,可不可以理解成龙椅上的圣人?
这时候的李白,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闲”!
他本来就是一个仙人,他属于江湖,何必困于庙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如果李白真是仙人下凡,那他一定是道教神仙,李白崇尚道教,刚出道的时候写一篇《上安州裴长史书》,自我介绍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说他从小修道;至十五岁,已经不满足于诵六甲了,开始游仙,《感兴六首》写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一天到晚听松观月,还真让他遇到了仙童:“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后来他又遇到了仙人,授予他长生之术,这一年李白年近60,他写了一首自传体诗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而道家哲学讲究什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苏东坡也崇尚道教,说:“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难道东坡老了,就孤独吗?显然不是,忘机出自《庄子》,也是道家术语,说到了白首的年纪啊,就再也没有机巧之心,只想淡泊清净,与世无争了。和苏东坡一样,李白所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不是孤独,而是“我”与“山”的合一的忘我境界。
此时,李白就是敬亭山,敬亭山就是李白,已经到了天人合一,白首忘机的境界,又如何会孤独啊!
你读过最孤独的一句诗是哪句?
孤独诗篇,情感深沉 在浩渺的诗海中,每一句孤独的诗,都犹如一颗明珠,静静地照亮心灵的角落。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那份孤独,是对天地间唯一知己的渴望;李清照的“寻觅凄清,悲惨心伤”,则诉说着无尽的寂寞与哀愁。白居易的“泥销骨,雪满头,人间与泉下”,描绘的是生死之间的孤独与...
李白的诗中厌意思是满足的是哪一句?
看过很多鉴赏这首诗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诗人李白独坐在敬亭山上,鸟飞尽了,云自去了,仿佛世间一却都厌弃自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与诗人两不相厌,聊慰李白内心的孤独。这鸟云,自然是影射世人的。不过我总觉得这样来读这首诗太过凄凉了,而李白的孤独不是凄凉的孤独,而是浩瀚的孤独,是一种...
独坐敬山亭李白的古诗
独坐敬山亭李白的古诗如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群鸟儿在高空飞得不见踪影,一片白云独自悠闲地飘去,不知厌倦地互相看着,只有我和这一座敬亭山了。这首诗看着是描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是把孤单写在了里面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在山里环绕,翻滚的云在天空中独自地飘着,...
独坐敬亭山中,通过写景表现李白狐独寂寞的诗句是 - 百度
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
哪首古诗最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月下独酌》有些人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强颜欢笑,对于李白来说,他的这首诗歌中可能表达的也是这样的一种心情。我们通过这首古诗,看到的是诗人李白对于人生的一种洒脱。面对孤独,面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他强颜欢笑。
李白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发出了什么感叹心中的孤寂之感油然而生_百度...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的孤独,寂寞在《独坐敬亭山》的哪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4、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对未知和神秘的思考:诗中提到敬亭山是一个怪异、无人可知的地方,有着难以理解的奇特气息。这给人一种神秘而未知的感觉,也让人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对现实和权力的批判:诗中提到王言不可传,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社会和权力的不满和批判。李白认为现实世界的局限和束缚无法通过言语来传达,...
古诗独坐敬亭山,哪两句体会诗人孤独的心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此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译文:群鸟...
独坐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一、出处 唐代李白的《独坐敬山亭》二、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三、释义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