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大婚礼乐,有礼乐吗?
清代皇帝的婚礼是举国上下的盛典,尤其是皇帝娶皇后的大婚。
皇帝大婚按定制有纳采、大征、册立皇后、奉迎、合卺、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礼仪程序。
纳采是指皇帝向皇后娘家赠送定婚彩礼。彩礼包括大量的马匹、甲胄、丝帛等,皇帝特命的大婚专使持节带队,从太和殿出发,出太和门中门,将彩礼送至皇后娘家。
这时迎候在大门外皇后的父亲、兄弟要叩头谢恩,仪式完毕,专使起身回宫复命。
迎娶之前,还有大征礼。除鞍马之外,再送黄金200两、白银1万两、缎1000匹、金银茶具和银盆等实惠财物。除此之外,还要发妆奁360台。
发完妆奁后,皇帝派遣正副两名册封使臣,带着册封皇后的制敕和皇后之宝前往后邸,举行册立大典,宣布册立某女为皇后,专使奉命将颁给皇后的金印、金册护送到皇后娘家,向皇后父兄宣示。
礼仪全部完成之后,便可以迎娶了。奉迎是皇帝大婚礼仪中最隆重、最繁杂的一项。
宫中前三殿、后三宫都用绸带搭起彩架,抬头即可见大红喜字、吉祥语句图案。
红地毯从大清门一直铺到了坤宁宫的青白石御道上,御道两侧有400对路灯,30对各式彩灯,连成了人间的鹊桥。
皇帝降旨,发遣奉迎皇后的凤舆,奉迎专使由两亲王的结发福晋和八位年轻的一品夫人担任。迎亲的两福晋、八命妇,按照满族风俗必须骑马到后邸。
奉迎的队伍到达后邸后,两福晋、八命妇先到正屋谒见皇后,然后伺候梳妆。这时皇后梳的仍然是及笄少女的发型--双凤髻,双喜如意碧玉簪两边各插一枝。
迎娶时的吉时由钦天监官员严密推算,吉时一到,总管太监马上奏请皇后,并请皇后手拿两个苹果,亲王福晋为皇后披上盖头,然后把皇帝亲笔书写的龙字和一柄金如意放进喜轿中,这时,皇后就被恭恭敬敬地请上轿子了。
皇后喜轿由16个人抬着,穿红缎绣花褂子的校尉持着300对族旗扇、平金绣凤、宫灯,走在最前面,御前侍卫扶着风舆轿杠扈卫左右,两福晋、八命妇和扈从的王公大臣,紧紧跟在凤舆的后面,迎娶的队伍,轰轰烈烈地进入大清门。
凤舆入大清门时,午门楼上钟鼓齐鸣,这时总管太监将皇后已进宫的消息禀告给皇帝。皇帝即由八名少年亲贵执宫灯引导,在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的扈从及礼部堂宫的照料下,前往乾宁宫大婚洞房的东暖阁前殿等待婚礼开始。
凤舆停在正南天喜方位,福晋、八命妇和宫女护侍皇后下轿,跨出轿门,皇后一手拿着一个苹果寓意平安。
随后,由亲王福晋接过苹果,这时另一位福晋将装有珠、宝、金银小如意和米谷的宝瓶递给皇后,皇后捧稳象征吉祥如意的宝瓶,即沿着御道,经过乾清宫和昭仁殿之间的通路,进入乾、坤两宫之间帝、后大婚行礼的专用场所--交泰殿。
皇后进殿时,在殿门前横放着一个朱漆马鞍,鞍下放着从皇后手里接过来的两个苹果,上面铺着一条红毯。
在六对藏香提炉的引导下,皇后要先跨过表示平平安安的朱漆马鞍,之后被引导到西首站立,等候拜天地。
皇帝等皇后刚刚站好位置,即由坤宁宫出来,站在与皇后相对的东首,在欢庆的鼓乐声中,一起下拜,九叩礼毕,即为结发。
拜完天地,皇帝、皇后在坤宁宫东暖阁行坐帐礼,吃名为子孙饽饽的饺子。饺子由礼王福晋煮,刚下锅还是生的就要捞起,呈给皇帝和皇后,两人咬一口吐出来,藏在床褥下面,表示可以早生皇子。
仪式完成之后,皇帝暂到前殿休息,这时福晋命妇要为皇后上头开脸,重新梳头,将双髻改梳为扁平后垂、无碍枕上转侧的燕尾,双喜如意簪仍插于头上,另外插一朵红绒制的福字喜花。
打扮完毕,即开始吃被称做团圆膳的合卺宴。
这时福晋、太监、宫女全部跪安退出,并将大婚洞房门窗轻轻地合上,皇帝侍卫中结发夫妻们在洞房外,击着檀板用满语高唱《交祝歌》。
皇帝、皇后两人在一片祝福声中相对而坐,饮下交杯酒,合卺礼即成。
宫中女官扶皇后坐上龙凤喜床,替她摘下凤钿,换上龙凤长袍。皇帝、皇后吃完长寿面,即可共度良宵。此时大婚礼仪即告完成。
第二天,皇帝率皇后拜见太后,称为朝见礼。皇帝升太和殿,诏告天下大婚礼成,届时天下同庆。
清朝皇帝的大婚礼仪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确立下来的。清太祖娶叶赫氏时,仅仅率众贝勒迎亲,举行大宴,而并没有固定的仪注,清太宗时立后也仅行了册立礼,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则。顺治八年,清世祖大婚,才开始确立了皇帝纳后仪。
皇帝大婚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纳采和纳征(皇家称大征)。首先是诹吉行,纳彩礼。在纳采的前一天,皇室要派谴专人祭告郊、社、太庙。到纳采的当天,要在太和殿设节案,呈上礼品、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而大婚正、副使则在丹墀东等待,在名赞官的主持下,使臣行三跪九拜之礼,然后走上台阶,立于陛上。再由宣制官宣制,使臣再跪。
宣制后,大学士入内,才正式受命正使,正、副使则在仪仗与卫士导引下,出太和中门,前往皇后娘家。皇后的父亲要着朝服在门外道路的右边跪迎,使臣方进入纳采,后父及后族中子弟要跪受,礼毕后,后父要跪送使节出府。此外还有纳征礼,其礼仪略与纳采礼同。
皇帝大婚前一天,要再次谴官祭告,当天,皇帝要亲自去太和殿“阅册、宝”(册封凭证),按立后仪册立,使臣随册、宝从协和门出前去册封,皇帝本人则起驾回宫。
在大婚使前来册封前,皇后的仪仗就要在宅邸内等待,大婚使到时,皇后的父亲要率领亲属着朝服在门外迎接,皇后本人则在庭中迎接,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也都要在庭中着朝服跪迎,等待使臣入内册封。之后鼓乐、仪仗导引在前,皇后凤辇随其后,有中门进入中宫,行至太和殿外台阶,皇后下辇入宫。
与此同时,皇帝要率诸王亲到中和殿,向皇太后行礼。礼毕,诸王退下,皇帝则亲临太和殿,赐皇后父亲及男性亲属宴饮,王公百官均坐陪。而皇太后则到保和殿,赐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宴饮,由公主、福晋、命妇坐陪。
三天之后,皇帝再次到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的祝贺,然后颁诏确立皇后。赐皇后父母兄弟衣服、物品。
当然以上仅仅是顺治八年清帝大婚程序,并不是清代所有皇帝大婚均是这样,清帝大婚礼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如康熙四年皇帝大婚的纳采宴就是在皇后府邸进行的。大致到了同治十一年时,清帝大婚诸如“纳采”、“大征”、“发册”、“奉迎”诸程序才基本定型,不再做大的改易。
大婚,又称大昏。是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皇上大婚一般是指这位皇帝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场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
《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孔颖达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 清赵翼《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期届大婚移殿早,礼尊正嫡过宫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是什么话!无论皇上大婚多年,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那裏来的这个话。皇上大婚一般是指这位皇帝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场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要是皇帝登基之前已有了妻室,那么登基后也不会举行大婚。即使第一位皇后死去或被废,再另立皇后,也不会再举行大婚。
康熙继位后与赫舍里氏结婚,赫舍里氏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大婚,赫舍里氏又被称作康熙的元皇后。
清朝皇帝大婚礼乐方面,没有找到确切记载。
皇帝大婚的婚成礼包括册立奉迎礼、同牢合卺礼,清代皇帝大婚尚有坐帐礼,跨火盆与马鞍的习俗。
《清宫词》有诗描述同治皇帝载淳大婚盛况:“巨典煌煌庆大婚,金吾不禁放诸门;忽传纸价高丽贵,一色花衣唱谢恩。”
有。人工吹奏。
清代皇帝大婚全程包括
婚前礼:纳采、大征
婚成礼: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婚后礼: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婚前礼分为纳采礼和大征礼
纳采礼
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没有像民间的订婚程序,皇家行纳采礼只是表明尊崇古礼.历代的纳采,男家都要向女家致以薄礼.从汉代开始,馈赠之物渐次增多,并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光绪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中主要有文马4匹(文马指披挂鞍辔的马匹,不披挂鞍辔的马匹称闲马)、鞍辔10副、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以及金银茶筒等等,这些礼物由内务府预先备办.清朝统治者热衷骑射与尚武,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鞍辔、甲胄列入其中,却没有中原地区婚礼用雁代表妇从夫、顺阴阳的仪物,这应是满汉民族的差异.纳采礼由此揭开了隆重的大婚序幕.
民间举行婚礼要选择黄道吉日,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负责选定大婚各项礼仪举行的黄道吉日以至吉时,他们认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行纳采礼最吉,于是从那一天起,光绪帝大婚的序曲终于奏响了,整个紫禁城都忙碌起来.
首先要钦命使节代表皇帝行礼.午时之前,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副使恭恭敬敬地来到太和殿前,听宣制官宣布皇帝命其“以礼纳采”的诏令,然后三跪九叩,接受由大学士所授的金节,再率仪仗队伍以及纳采礼物出东华门前往皇后府邸.
皇后家精心准备,跪迎来使,皇后之父聆听正使传制.纳采礼后,给皇后娘家的赐物可以留下,而给皇后的礼物却仍要带回宫中.
当天傍晚,皇后的娘家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纳采宴会,这并非皇后的父亲设宴款待来使,而是光绪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宴请皇后的父亲,同时还赏给皇后娘家女眷饽饽桌20张,酒筵桌20席,羊20只,酒20瓶.宴会结束,以皇后之父为首,众官员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谢皇帝赐食之恩.
大征礼
传统婚礼中称为“纳征礼”,也称“纳币”,表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成,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大量的财物作为经济上的补偿.而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大征礼当然相当丰厚、贵重.
大征礼物比纳采礼物从数量到种类都多得多,不但有金银茶筒、银盆、绸缎、马匹等实物,而且还有巨额金银钱两.
经钦天监卜测,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大征礼为吉.为把大征礼物送达皇后邸第,同样要由皇帝钦命正副使节,率领各相关的机构人员完成使命,其仪式与纳采礼的命使礼仪相同,只是使节的人选有变更而已.
内务府官员把大征礼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给皇后的礼物,盛在74座龙亭内陈放于丹陛上,另一类为赐物,盛在58座采亭内陈放于丹陛下.命使结束后,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御仗引导下经东华门向皇后娘家进发.
到了皇后娘家,正使毕恭毕敬地把金节放在厅堂正中的节案上,大征礼的仪式与纳采礼相同.同样地,给皇后的礼物也要随妆奁带回宫中,而赐物则可以留下.
婚成礼分为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册立礼
皇帝亲临盛典
册立礼就是授予皇后象征其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仪式.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为满汉篆字,形式与皇帝御宝相同.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帝先派遣官员告祭于天地、太庙、奉先殿,然后到慈宁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告知将要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太和殿前的典礼布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过礼后,亲临太和殿阅视金册金宝,命使节持金节奉迎皇后.使节接受金节后,光绪皇帝回到内廷乾清宫等候皇后的到来.
光绪帝亲临的盛典陈设自然相当隆重.
太和殿:殿内正中南向设节案,金册案西向,金宝案东向,殿前设皇帝的法驾卤簿,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丹墀中道左右陈列仗马.
太和门:设丹陛大乐于门内东西檐下,陈列步辇于太和门外,皇后凤舆于太和门阶下,皇后仪驾于太和门阶下直至午门外.
午门:陈列五辂于午门外,驯象于五辂之南.
一切人员准备就绪,只等光绪皇帝到来.
册立皇后
正副使率领仪仗队伍出太和门,紧随使节之后的是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皇后的凤舆在16人抬护下,列在龙亭之后,一同出午门、大清门,前往皇后府邸.
内务府官员早在皇后府邸提前作好了准备,正使先向皇后之父宣读迎娶皇后的制文,然后把金册金宝放在册案宝案上,引礼女官引导新皇后到拜位前,由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宝文,皇后接过金册金宝.最后,皇后行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等钦天监官报告子时(二十七日凌晨)吉时一到,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正式坐上凤舆向皇宫进发.
奉迎礼
册立礼结束后随即进行奉迎礼.銮仪卫校尉把凤舆抬进内堂正中.皇后入宫的凤舆与常人的喜轿不同,要提前在内部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皇后凤舆中的“龙”字则为慈禧太后所写.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戴富贵绒花,福晋们用藏香熏一下凤舆和盖头,以便驱除邪气,然后请皇后手执苹果、金质双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搭上红盖头上轿.正使持节偕副使出,乘马先行.皇后之母率诸妇人送至凤舆前,皇后之父率子弟跪送于大门外.銮仪卫校尉抬起凤舆,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 入关之初,清王朝对汉文化的各种理念还处于相当模糊的阶段,大婚当日皇后由哪个门进宫其实与皇后身份并无直接联系.顺治帝第一任皇后可能当时就住在东华门内,因而由协和门入宫.随着满族的汉化程度加深,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其进宫路线如下: 大清门中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副使下马持节步行进入)—天安门中门—端门中门—午门中门(钟鼓齐鸣)—太和门中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中门(正副使至此完成使命,与内大臣侍卫退下)—乾清宫阶下.皇后凤舆到乾清门时,光绪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接着近支王公为光绪帝在乾清宫正殿结发,然后从后槅扇前往坤宁宫洞房等候. 寅时(凌晨3点至5点),皇后的凤舆迎到乾清宫阶下,在恭侍命妇的导迎下皇后走出凤舆.此时恭侍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与金如意,同时又递给皇后一个宝瓶,宝瓶内装有珍珠、钱币等各种金银财宝.皇后怀抱宝瓶,进入乾清宫内,首先要跨过火盆,然后出乾清宫后槅扇门,改乘孔雀顶轿,由交泰殿前往皇后中宫坤宁宫东暖阁的洞房.在坤宁宫的门槛上还设有一个马鞍,马鞍下压着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要从上面跨过才能进入洞房.至此,奉迎皇后的礼节结束.
合卺、祭神
(估计属于私密,所以没有画面)
合卺礼在现代看来就是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卺”原意为把瓠分成两个瓢,合卺即新婚夫妇各拿一瓢饮酒.这一程序是婚礼中最为关键的礼仪,是婚礼中的高潮.
进入洞房后,天已经快亮了.首先,皇帝皇后要坐在龙凤喜床上,面向正南方天喜方位,行坐帐礼,又称为坐床,其本意缘于让远路迎来的新娘歇息一下,后寓意为祈求多子.接着,皇帝揭去皇后的盖头,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坐在龙凤喜床上,一起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即饺子),以寓意多生子嗣,繁衍万代.然后皇后卸去龙凤同合袍,重新梳妆,改穿朝服——身着明黄色朝袍、石青色八团龙朝褂,颈戴朝珠、领约,用扁方梳扮旗人已婚女子的两把头发式.一切准备就绪,到了酉时(傍晚5-7点)皇后开始与皇帝面对面坐在坤宁宫龙凤喜床下的合卺桌前,行合卺礼.御茶膳房预备好合卺宴,美味佳肴都放在坤宁宫外屋檐下以黄幕布罩起,随吃随进.同时,由结发的侍卫夫妇在洞房外用满语唱《交祝歌》,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祝愿.当晚,帝后在龙凤喜床上吃长寿面,以求白头偕老,福寿绵长.
次日一早,福晋命妇等重新为皇后梳妆,准备祭神.此时皇后要穿上吉服——头戴凤钿,颈戴项圈、朝珠,身着明黄色龙袍、八团龙褂.皇后走出洞房,捧起一捆预先准备好的柴禾,交给结发萨满收存,以备祭祀时使用.皇后捧柴称为捧柴礼,象征妇道三日下厨房之意,又因“柴”与“财”谐音,亦寓意财源滚滚.此时在坤宁宫明殿早已摆好了两张大红双喜圆桌——天地神桌和喜神桌,其上摆神位、如意、苹果、金色香饼和香斗.天地桌向北,喜神桌向正南喜神方位,皇帝皇后依次到桌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回洞房稍事休息,接着再向坤宁宫的西案、北案(常年供奉萨满教各神位)行三跪九叩礼,在灶君前上香行三叩礼.拜神完毕后,皇帝和皇后同在龙凤喜床上吃茶膳房预备的团圆膳,象征合和美满.
婚后礼分为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庙见
洞房各礼行过之后,皇后须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称“庙见”,以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皇帝皇后首先要到供奉列祖圣容(即画像)的寿皇殿(今景山公园北麓少年文化宫)祭拜上香,然后回到宫内,依次到供奉先皇、先后的各宫殿中上香行三跪九叩礼.
朝见
朝见礼是择吉日皇后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所行之礼.民间婚礼之后,新妇于第二日拜见公婆(古称拜舅姑),为其点烟斟酒倒茶.而在皇家,只有老皇帝驾崩(乾隆帝除外),新皇帝才能即位,所以大婚皇后从来无“舅”可拜,而只能拜“姑”,即皇太后.
光绪皇帝大婚时,由钦天监占卜吉日,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二辰时(7至9点)举行朝见礼.皇后与妃嫔首先向慈禧太后递如意,取其最为吉祥之寓意,然后向皇太后捧觞献馔,以示侍奉唯谨.接着皇后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三叩礼,皇太后举酒举馔,皇后再行一跪一叩礼,然后即席举酒举馔.内监撤席,皇后再到拜位上行一跪一叩礼.礼毕,皇后回到坤宁宫.
庆贺
庆贺礼以宣读贺表为主要内容.皇帝大婚是国家的重大庆典,宫廷中的庆贺礼属于国礼,王公大臣都要叩拜在丹陛之下进献贺表.由钦天监官测出吉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四日辰时(7点至9点)行庆贺礼.
由于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也只是儿臣,所以光绪帝必须首先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进表庆贺,然后才可以御临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之进表庆贺,此种情形较为特殊.皇位与皇权相分离的状况迫使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所行之礼,超出了家礼的范围,而行以国礼、臣礼.
光绪皇帝率群臣诣慈宁宫行礼毕,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庆贺,皇帝颁诏宣示天下.
颁诏
皇帝的大婚与臣民百姓最大的不同是在“家”礼外增加“国”礼.皇帝大婚是国家的盛典,必须从国家的高度来安排诸礼仪,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婚成以后要向全国臣民发布诏书,以使天下皆知,这就是颁诏礼.外廷庆贺礼结束后,立即就开始进行颁诏礼.捧诏官将诏书放至天安门城楼的黄案上,然后宣诏官登上城楼,用满汉两种语言宣读诏书,文武百官于金水桥南排立,耆老领催等另站一队,面北行三跪九叩礼.宣读完毕,捧诏官将诏书置于一朵金色祥云内,用彩绳悬系,并衔于金凤口中,放下城楼.礼部司官跪接诏书,然后送至礼部衙署设香案供奉,刊印颁行天下.
筵宴
光绪皇帝的宴桌安排在太和殿内正中,皇后的父亲及王公的宴桌分设在皇帝宝座的东西两侧,殿门外西檐下是都察院官员之席,东檐下是理藩院官员之席,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诸世爵暨侍卫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外国来使席设于西面之末.筵宴的席次严格地依照等级制度安排.
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先至慈宁门,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太和殿丹陛东西面立.光绪皇帝来到太和殿升座,午门钟鼓齐鸣,中和韶乐奏响《会平之章》,銮仪卫鸣鞭三响,皇后的父亲及其亲属行三跪九叩礼,丹陛大乐奏《调平之章》.礼毕,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顺次进入座席,大宴开始.
尚茶官先向光绪皇帝进奶茶,众人向皇帝行一叩头礼,然后皇帝令侍卫向与宴大臣分赐奶茶.茶宴结束后,再吃酒席,由进爵大臣先后为光绪帝、皇后的父亲、宗族以及参与宴会的大臣敬酒.
酒足饭饱,丹陛上进行以“武”著称的庆隆舞表演,演员身着兽皮头戴面具,追忆先民于白山黑水创业之艰难.与宴大臣则在大殿内跳起了文舞喜起舞,两两一对依次向皇帝进舞.最后表演蒙古乐曲、高丽筋斗、回子乐、粗缅甸乐等各项技艺.
舞乐结束,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一跪三叩谢恩,礼部堂官向皇帝奏告筵宴礼成.鸣鞭三响,皇帝回到内廷,大婚礼仪的帷幕终于落下.
古代君王“洞房花烛夜”有何奇特礼节,皇后如何伺候皇上?
床前会摆放百子帐,床上会放百子被,整个洞房都是以红色为颜色基调,寓意子孙绵长,多子多福。皇上与皇后进入洞房后,还有许多礼节要做。首先是从前殿移驾到洞房中,皇上需要揭去皇后内府女官会献上子孙饽饽,之后再行合卺礼,其实就是喝交杯酒。皇上皇后在入洞房之前,脱衣服都是有顺序讲究的。在唐朝,...
乐乐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
教育界小达人 高粉答主 专注于分享教育知识。咨询关注 成为第5164位粉丝 乐乐乐乐乐乐乐,朝朝朝朝朝朝朝是故宫太和殿 上的对联;上联读音:乐曰,乐曰,乐乐曰。 下联读音:召潮,召潮,召召潮. 上联意思是称赞一首乐曲,下联意思是皇帝天天在殿上上早朝;也可以这么理解,古代都讲求礼乐 上联...
唐太宗李世民说:大丈夫,乐事应有三!你知道都是哪些乐事么?
《新唐书·礼乐六》:乃驱兽出前。初,一驱过,有司整饬弓矢以前。再驱过,有司奉进弓矢。三驱过,皇帝乃从禽左而射之。每驱必三兽以上。皇帝发,抗大绥,然后公、王发,抗小绥。驱逆之骑止,然后百姓猎。 如此,就是整个驱兽环节,也是射猎活动中的重头戏,一般而言,到这一步,皇帝的兴奋程度会达到一个 *** ...
何为雅乐 ? 何为礼乐?礼和乐分别指的是什么?
东西周时期的音乐,雅乐指当时大臣官吏听的音乐,礼乐指皇帝祭祀、宫廷庆典的音乐。礼是古代皇帝祭祀的礼仪礼节,乐指音乐。
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婆?
窃以为这个原因有很多,也是我最鄙视封建王朝的地方。其一,高度的中央集权使权力集中于帝王一人手中,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欲望,于是乎,皇帝们总是娶好多老婆来……咳…其二,彰显皇家威严 这个很变态,皇帝们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古代礼乐制就是一种硬性规定皇帝与大臣区别的产物,含盖了饭碗数量,...
周代文化具体有哪些?
第三、礼乐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详细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周代礼乐制,等级森严,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
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分封制在行政上确立了奴隶制等级制度地方属国的权限及义务,而礼乐制是用奴隶主内部,表现出奴隶制等级制。两者的作用:互为表里,共同支撑了奴隶制的等级制
大唐时期太子和太子妃成婚的时候需要进行什么仪式吗?
随后,皇帝会宣布太子和太子妃的婚事,并发放册册(贵族的禁书册形式)来批准这个婚姻。3. 迎亲:太子妃会带着嫁妆和迎亲队伍进入皇宫,太子则会率领宫廷官员们前往迎接。4. 婚礼:太子和太子妃的婚礼在皇宫内举行,仪式十分隆重,有乐舞表演、拜堂、献花等环节,由皇帝主持。婚礼后,太子和太子妃回到...
历史上明朝册封皇后的仪式的过程是什么
此时奏响礼乐,正副使者拜四拜,起身,礼乐闭。奏响礼乐,掌节官在前引导,举案官紧随其后,出奉天门后,礼乐闭。侍仪高呼:“礼毕”,皇帝起身,百官退却。掌节官封装节令,奉册官员持笏板立于存放册书等的龙亭旁,仪仗队以及奏乐队伍在前引路,到中宫门外,奏乐起。皇后戴九龙四凤冠,出祭礼服,...
历史上的礼乐制度都有哪些
中国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作为统治者的利用工具的确在诞生时为统治阶级得到一定政治成效,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乐制度并不能如统治阶级所愿成为长久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它却控制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起源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