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穿着
许多人被电视剧里面的宫廷戏给迷惑,觉得皇宫里面很奢侈,其实这都是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所故意夸大事实的,但是民国的名媛十分奢侈是真的,一天换三次衣服还不算什么,家里请了四个厨师来伺候她们,每天吃饭还要变着花样吃,在化妆品方面就更加讲究,而且出门就是大把的花钱,去一些高档场所消费,穿着衣服都是定制的。
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名媛,并不是她们本身有多么高贵,而是她们的家族,父亲一辈的在社会上有些地位,古时候许多高贵的人家,家里都起码有些自己的才能,子女都是清气书画无所不能,而她们却不一样,她们什么都不会,只会享受生活。
我们就以唐瑛来说,她的衣服几乎都是定制的,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她怕自己和别人买了一样的衣服,在那个时候人们都知道撞衫的尴尬,而且她就算在商场买回来衣服,她都会将衣服给改一改,拿到裁缝店里,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添加一些装饰,这样就焕然一新了,她在吃方面也是特别的讲究,家里请了很多厨师,不仅有中式大餐还有西式的,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家境才能享受如此待遇。
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也是出了名的奢侈,徐志摩后来也算是被她给拖死的,陆小曼就是出身在名贵家族,所以身上就带着傲娇的大小姐气息,而且最大的爱好就是花钱,而且是大手大脚的花,也不知道徐志摩是怎么看上她的,就算嫁给徐志摩后,她还是没有收敛,该吃的吃该花的花,但是徐志摩竭尽全力也是要让陆小曼出去潇洒,最后陆小曼也是将徐志摩的钱给挥霍一空,徐志摩不得不得省钱,最后在飞机上去世了。
民国十大名媛
1、林徽因:气如幽兰,才馥仙
2、张爱玲:如此精致的世俗
3、胡蝶:民国“电影皇后”
4、阮玲玉:红颜哪堪薄命
5、孟小冬:“梨园冬皇”
6、潘玉良:一代画魂
7、赵一荻:绮霞的风采
8、王映霞:江南第一美人
9、唐瑛:上海滩交际花
10、陆小曼:繁华落尽是沧桑
民国服装;旗袍;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走向衰落和蜕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服装孕育新生的时期。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她的产生、变化、发展都伴随着整个民国社会。
一、民国初年的旗袍
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社会一直处在革命与动荡中,人们经历革命的洗礼为时不久,衣着观念、生活方式都处于新旧更迭的大转折时期,旗袍也正在乱世妆扮中悄然过渡。总体说来,旗袍在此时已退居到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不复昔日的显赫地位。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仍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许几道。绣纹也趋于简单,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而且开始注重体现女性的曲线。
二、20年代崭露头脚
随着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强,西方大量的女装样式流入中国,许多报刊、杂志都进行大篇幅的刊载;当时留学归来的留学生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思想和服装;当时的许多女装设计师们都跟随西方模仿西方的样式设计女装。因而西方的女装大量充斥在社会上,而且这些服装样式和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并推崇。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的旗袍诞生。在当时的上海是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张爱玲评价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1]”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领、襟、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但繁褥之风日减,“裥干”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的象征。秋冬时穿的夹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边装饰,已略显腰身。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2]。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摆线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的小腿。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甚至完全取消,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袍身变得合体,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民国初的“文明新装”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个20年代,中西交流的机会增多,从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人们不再那么固执地追求“做一件传三代”,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望,推动了旗袍的流行和变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显受迪考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线造型、对称的装饰品和纹样图案。
三、走向经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壮烈,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此时也是女性进步思想和自我意识最为活跃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为灿烂繁荣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这时期,旗袍被很多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更能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1934年就几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从而符合了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四、经典的延续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抗日战争硝烟燃起,大多数国民皆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减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独特的风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现于30年代后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缝,起初尚无省,归拔比较多。后来逐渐有了胸省,开始时收省还不明显,以后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装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广,自此旗袍更为合身适体。据40年代初报载,衣料涨价百分之百。故而服饰装扮上力行节俭,倡导“旧衣运动”,普遍兴起国货运动,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当时颇有影响的《申报》元旦新春例发“衣食住行”计划:“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衣服新旧无关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脑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适体、经济,万一要做新的,就采用纯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为旗袍常见的用料就不足为奇了。抗战初期的上海还一度流行用国产白棉布或毛蓝布(又称爱国布)做成的旗袍。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极为简单,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为日常服装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还引进了两种西式配件——垫肩与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换成拉链,也成为当时的时尚之一。礼服旗袍稍长一些,装饰更为考究,校服则以朴素、淡雅为尚;工厂女工夏季风行穿一种简便型的旗袍:略似面粉袋上挖个圆孔——无袖无领或低领,不收身、小开衩,长度在膝盖上下,内穿一条短裤,以图凉快,劳动轻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人们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热情似乎完全转到了革命和劳动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适、悠闲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代表劳动女性,适合劳动女性,能展现新时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装成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隐到了一个历史的角落里,至此民国时期的旗袍到此结束。
图片参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4)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做旗袍了,开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阴丹士林蓝布面料作礼服在月份牌画中处理得更像丝绸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除了“南唐北陆”,民国时期还有哪些影响较大的名媛?
陆小曼也是从小能歌善舞,精通英语和法语,她还当过外交官,特别喜欢绘画,她的第一任丈夫是王赓,出过国留过学,离婚了后,便和徐志摩在一起,除这两位女子之外,还有几位民国时期的名媛。严仁美也是非常美丽,祖祖辈辈都是有名的人物,被苏州小马家公子看上,严仁美嫁了过去,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好,...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13位名媛,你知道都有谁吗
6,用“仗义每多屠狗辈,自古侠女出风尘”来形容梁红玉十分恰当,她出身武将世家,因家道中落沦落风尘,后称为女将军,曾一夜奔驰数百里平叛,被封为护国夫人。7,蔡文姬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女诗人蔡琰,她首次创造五言体长篇自传叙事诗,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文姬归汉的故事,曹操用重金从匈奴那里将蔡琰...
民国时期的名媛有哪些
一、男人心中的朱砂痣—唐瑛二、风华绝代的才女—陆小曼三、盛极一时的社交美后—周叔苹四、最后的贵族—康同璧五、上海第一豪门千金—盛佩玉六、惊才绝艳的人中之凤—吕碧城七、奉献使她美丽—严仁美八、心地善良的慈善家—席与时
民国四大名媛
民国四大名媛分别是:唐瑛、陆小曼、严仁美、黄蕙兰。1、唐瑛 唐瑛,出生于1910年,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因为家里条件好,衣食无忧,所以唐瑛不仅经历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多才多艺。2、陆小曼 陆小曼,与唐瑛齐名,也深谙昆曲,当时有“南唐...
美国名媛是什么意思
“名媛”是来自西方的词,原指贵族的妻女。现在已经没有所谓名媛了,因为贵族已经没落了。现在讲名媛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的雅称,她们因为一般会出席一些交际场合,就被这样称呼。与身份的关系或者有无褒贬含义要看人们怎样看她和评价她。
除了“南唐北陆”,民国时期还有哪些影响较大的名媛?
1. 严世蕃,而非严世烂肆仁美,是民国时期的一位知名名媛。2. 黄蕙兰的父亲是华侨首富黄仲涵,母亲是爪哇国第一大美女,她与顾维钧的婚姻确实持续了三十年。3. 徐谟佳是民国时期的另一位名媛,被誉为上海最美女人,她的婚姻生活相对低调。4. 关于唐瑛和陆小曼的描述准确无误,她们是当时上海交际场的...
德国名媛是什么意思?
德国名媛是指具有高尚气质、优美外表以及优秀品德的女性。这些女性通常具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和领导才能,是社交赛场上的佼佼者和品味生活的体现。她们是整个社会的精英代表,不仅在职场和商业领域颇有建树,在文化、艺术和慈善事业方面也有卓越表现。德国名媛的特点和风格是典型的北欧风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人民...
民国名媛黄蕙兰:珠宝堆里长大,孤独里泯灭
她的父亲是富可敌国的华侨巨商,母亲是爪哇国中国城里的第一美女。她从小生活在15万平米的豪宅里,有无数管家、仆人伺候,这让“奢侈”一词深扎在黄惠兰的血脉里。3岁的时候,母亲就送给她一条金项链,上面缀着80克拉的钻石,但黄惠兰并不稀罕,她可是在珠宝堆里长大的。在17岁时,黄惠兰嫁给了...
气质好身材更好的程莉莎,穿什么服装像民国上海滩名媛?
但是程莉莎有一种不同的选择,她选择了一件绿色的旗袍。相比之下,旗袍的选择更能够展现出性感的样子,整体的造型勾勒出她凹凸有致的身材,让人心生羡慕。将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挽起,进一步展现出女性的魅力。这个造型是很多女生来提升自己形象的一个小小的技巧。牡丹象征着富贵,将象征着富贵的牡丹图案...
民国时期的名媛有哪些
宋子文写给她的那二十多封 情书 ,一直深锁在唐瑛的小抽屉里,好好珍藏着,这也足见她曾对宋子文的一番真情。唐瑛花样年华嫁给了沪上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婚后夫妻性格不合,于1937年离异。不久之后,嫁给北洋政府国务熊希龄家的七公子做少奶奶。1948年,唐瑛去了香港,后来移民去了美国。 民国名媛2:风华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