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与众不同的一出悲剧
1955年,一心追求“与众不同”的玛丽琳和渴望“融入美国”的詹姆斯相遇了,从此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种族歧视
詹姆斯是中国人,父母冒名顶替才来到美国,为了不被发现,不被遣返回国,他们拼命融入人群,极力避免与众不同。
即便詹姆斯出生在,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他自小就受到排挤,没有朋友,内心担惊受怕,只能拼命埋头读书,他的身体特征太过与众不同,走到哪里都显得格格不入。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想要融入美国的生活。和玛丽琳的相遇,让他惊喜,让他恍惚觉得美国开始对他敞开了怀抱,终于接纳了他,但这个惊喜仿佛并不真实,他依然害怕哪一天她会消失。
后来他们结婚,不出意料的没有收到任何祝福,玛丽琳的母亲反复强调“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那时候在美国,很多地方跨种族结婚是违法的,虽然美国是个包容的、自由的国度,但白种人有种天生的优越感,种族自尊让他们接受不了和黑种人或者黄种人通婚,更不要说将来还要孕育混血儿,他们不容许自己高贵的血统受到玷污。
詹姆斯在哈佛从本科读完博士,尽管很优秀,依然没有被准许留在哈佛任教,而只能进入米德伍德学院。他们最终在俄亥俄定居下来。
詹姆斯和玛丽琳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小女儿汉娜。我们可以预见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命运。比如发生在内斯七岁那年游泳池事件,其他的孩子们嘲笑他,甚至说“中国佬找不到中国啦”。生活会让他们变的敏感和孤僻,依循着父母的轨迹。等到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将不再与承受这种与众不同,不必再担惊受怕。
畸形的家庭教育
我们现在都喜欢讲原生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这老师大多数并不称职,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将自己曾经做不到的事实现不了的理想延续到孩子身上,却从不关心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玛丽琳和詹姆斯对孩子的教育是畸形的、病态的。
我们先来看看对内斯的教育。内斯无疑是詹姆斯的翻版,拥有同样的外表。七岁那年的游泳池事件给詹姆斯的父亲之梦以最痛苦的打击,他眼睁睁看着儿子遭受自己曾经遭受的一切。他理解儿子,但又希望儿子和自己不一样,能够强大起来。他并没有在意内斯的愤怒和无助,仿佛那些并不重要。
后来玛丽琳失踪那会,内斯迷上了航天知识,然而詹姆斯却狠狠的给了痴迷航天知识的内斯一巴掌,并把电视踢到。这之后,内斯只能自己一个人着迷的收集航天知识,这条路上他没有听众。从那时起,内斯似乎习惯了父母对他的忽视,他的兴趣,他的爱好,他的学习,他的心情,父母都选择忽视。却转而去爱他们的二女儿莉迪亚。所以在他小时候,曾经怨恨的把莉迪亚推入湖中,虽然后来又把她救上来了。长大后,他开始计划远离这个家,最终被哈佛大学录取。相比于内斯,小女儿汉娜则像个不存在的人一样,家里所有的人都选择忽略汉娜,不和他玩耍,玛丽琳甚至会忘了她有这么一个女儿。汉娜最喜欢的就是钻到桌子底下。
詹姆斯和玛丽琳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二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头发和父亲的眼睛,被视为父母的希望。
詹姆斯希望莉迪亚在学校里学会和同学相处,有很多朋友,于是给她买这方面的书当礼物送给她,时不时的让她给朋友打电话,与朋友见面,却从来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孤僻,或者他选择忽视。
玛丽琳更夸张,当她知道自己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便把它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开始教她数学,医学知识,买各种各样的书教她学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教莉迪亚知识,上学后让她学习化学,物理,每年的各种礼物送的全是学习的书籍,吃饭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然而莉迪亚并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化学和物理,那些东西压的她喘不过气来。直到后来压力越来越大,而从来都是给她救场的内斯要离开家。她甚至撕毁内斯的哈佛录取通知书,与坏孩子杰克交朋友。
搁浅的理想
玛丽琳的母亲是一位离异的家政课老师,一心希望女儿将来嫁个哈佛男人,相夫教子过一生。父母的离异、母亲对她人生的规划,让她本能的反抗,她渴望与众不同,一心要和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距离,她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医生,为此她学习化学,主修物理,在同学老师不看好的情况下,她次次成绩优异,她乐于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她是不同的。她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后来在哈佛遇到詹姆斯,她认定詹姆斯就是最与众不同的人,她要和他在一起。后来怀孕,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开始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直到她的母亲死去,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在走母亲的路。她决不允许自己过那样的生活,于是扔下丈夫和孩子,重新去学校学习考试。就是这此失踪间接导致了莉迪亚的死亡。重新拾起理想来的她却再次被怀孕打乱了计划,然后再次丢掉理想。理想的最终破灭让她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莉迪亚的身上。
无声的告白
玛丽琳曾经失踪这件事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确定性。更给幼小的莉迪亚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她为了把母亲留下来,承诺要做到母亲要求的每一件事,她是如此的爱着父母,以至于逼着自己承载父母的梦想,可是她忘了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她想到那个根源,她要从改变自己怕水开始,从此她就可以勇敢些,告诉家人她爱他们,她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很不幸,她失败了,失去了生命。
启迪她改变的是杰克,他喜欢内斯,但内斯讨厌他,他小时候还试图接近内斯,在游泳池事件时出来帮助内斯,在玛丽琳失踪时开导内斯,但都让内斯更加讨厌他。都说他睡了无数的女同学,莉迪亚和他成为朋友后才知道他原来喜欢内斯。善于观察的汉娜也知道了这事,但谁都没和内斯说,内斯一直觉得莉迪亚的死和杰克脱不了关系,只有汉娜知道:莉迪亚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湖边,而杰克喜欢的是内斯。
是的,最小的汉娜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好在,经历了莉迪亚的死亡,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了一些自己曾忽略的事,一切都还来得及,来得及表达我爱你。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书中还探讨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家庭以及个人道路等主题,展现了不同角色在面对生活与自我追求时的挣扎与选择。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也各自承载着家庭中的秘密与不平等的爱。尽管如此,《无声告白》中揭示的压抑与不公,使我不由自主地反思人类情感与期望的复杂性。最终,书中以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无声告白》|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李先生致力于合群、不被区别对待,李太太梦想独立、出类拔萃,内斯也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注和支持,莉迪亚害怕失去父母而伪装讨好,汉娜习惯被忽视但也渴望和谐与爱(杰克喜欢内斯)……无声告白导致了矛盾不断深化。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最终酿成了悲剧。悲剧中的悲剧,是莉迪亚终于找到了自己,她向...
无声的告白---悲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生活
读书的习惯还是继续坚持的好,看各种不同的书才能慢慢去学会分辨是非,去把握度的尺寸,去提高自己的见识。最近不是流传那么一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没有人能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一生将要过怎样的生活,只有不断的学习去读书去经历生活给你的每一次考验和历练,...
《无声告白》里的母亲――她渴望与众不同,却终是泯然众人
她渴望与众不同,这也是她爱上她的丈夫詹姆斯的原因之一。詹姆斯·李是华裔,黑发黄皮的他是那么的显眼。反过来,丈夫也因为她和很多白人女性一样平凡、自然而爱上她。多么讽刺,虽然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爱,但是潜在的起因却这样奇怪。她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丈夫却恰恰爱她的“普通”。《无声告白》中这样...
无声告白这本书想揭示的是什么
《无声告白》是对社会、时代、人性的无声探询。诚如“有书”导读中所说:“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成长故事,它杂糅了种族、性别、家庭、个人追寻自我价值、青春危机、爱情等诸多主题。”一、不同肤色的种族悲哀 本书中的父亲詹姆斯作为二代华裔,在作者所设置的故事年代下处于一个华裔仍受到很大蔑视和异样...
《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2 书不错。很多细节真实可靠,逻辑严谨,读起来丝毫没有跳脱之感,从文字来说也是值得一读的。 这部小说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悲剧的误会。首先它是一个悲剧。因为这个女孩死了。但其实整场都是一个误会。每个人都需要在别人的期望和掌控之中活出真实的自己,莉迪亚的一生就是这样的过程。悲剧就在...
《无声告白》:16岁少女向死而生,是为了告白家人
看到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另一本书,那就是《热锅上的家庭》。这两本书反映的都是家庭问题对子女造成的影响,不同的是《热锅上的家庭》中的女儿即使进行了家庭治疗,走向了新生;而《无声告白》中的莉迪亚却用死亡向家人告白,这种深情透过字里行间,刺痛读者的内心,让人欲罢不能间进行...
你怎么看待《无声告白》中的大女儿
但是他总把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在我看来无声告白中的大女儿,是一个比较悲剧,悲惨的人。但无疑他是勇敢的。因为他在死之前迈出最后一步。与其说一种这本书是非常,黑暗沉重的。不如说它是在黑暗里面放出了光芒。因为在文章最后大女儿的时候给他们家人,嗯,可以说是非常重重地一击,...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莉莉亚的悲剧并非孤例,她的兄弟汉斯同样深受家庭束缚,小女儿汉娜努力适应家庭的不公,而杰克则在同性之爱与自我压抑间挣扎。故事发生在1977年的美国,特殊的背景揭示了家庭悲剧的背景,然而根源在于父母的爱、夫妻间的爱以及兄弟姐妹间的爱,在无声中形成对自我的束缚。现代社会,尽管我们不再听到因家庭...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无声告白读书心得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声告白读书心得1 无声告白,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讲了一个不独特的故事。开篇第一句,“莉迪亚死了”道出该书的核心,接着从家里各个成员的角度去探寻莉迪亚死亡的真相。 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