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1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一句

楼主你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楼主你提到的两句已经是末尾了,下一句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全词的最后一句了,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一句是什么

词牌名: 虞美人
朝代: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知卿可有千缕恨, 正如满头青丝忽白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浪漫缠绵,读来展现于眼前的是一幅涂满了怀旧以及略带淡淡感伤的唯美之景,如此凄丽绝尘的意景,不禁令人想起了一段段执迷不悔的传奇。仿如逝水一般东去的,不仅仅只有艳美的夜色里,披着寒风为它们唱一支挽歌。
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带不走别离的悲愁。苍茫的江水,在独寂守候的无言里,化作一世的寂寞。
红尘滚滚,是谁独立风中,呤唱着这支无休无止的挽歌?梦,越走越远;路,越走越长。你为了寻求一帧最美的憧憬而来,然而当你倾尽自己的所有,却依旧没有找到期待的颜色。于是绝望的你仰天吁叹生命的无常和观颜的冷漠,多少次起起落落的轮回是终究的无可奈何。守着一份份心的结果,无尽的岁月在长空中默默飘零,终于,你懂得了什么是永难复来的交错。
一颗伤感的心或许还会时常在旧梦中迷醉,可是,那些少不更事的过往究竟是否有错有对?在一段长久的日子,如果总是被一种心绪所萦绕,那么这种心绪便会成为这段日子的载体。而无悔和美丽是需要你寻找一生的东西,哪怕有时你会迷惑,可是伴随花开花落,你的脚步永远不会逃脱。
一江春水,两样情愁,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默然相对,今夕是何年?
穿过悠悠的岁月走过长长的路,昨天会很快地沉淀为历史。可是每一次回首凝眸,却发现那些老旧的情节时,总会令一颗易感的心悸动不己——也许,也许你只该把那些过往化作淡淡的记念,淡淡的隽永,淡淡的呤咏。
不论有关从前的记忆是欣悦抑或感伤,毕竟那是你曾经刻画的历史;而今再度回头看时,或许你的心想笑,或许你的心想哭,可是不论怎样,你都没有半点理由完完全全地否定这历史。因为,这些历史一直以来同你一起成长,把所有这些历史串起来,你会发现,它们是你青春岁月不可缺失的相关段落。
谁道人生无再少。既然拥有最美丽的韶华,何不再次选择一段启始,让那情愁似水东流,重抒梦中虚构的一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词来自唐后主的虞美人。
唐后主的诗分两种,第一种是前期在皇宫的享乐情趣,奢侈祥逸,后一种是他降宋之后悲颂他所受的欺凌压抑,夺妻之仇,亡国之恨。后因一曲虞美人赐死,此曲也堪称绝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的()

长的愁最开心的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寂寞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穷的女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恐惧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最多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有计谋的士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最有志气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最美的女人——回媚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最高的危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远的朋友——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醉得最死的人——昨夜风急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爬得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离家最久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0

楼主,这是后主李昱的一首伤感愁绪之作,题为《虞美人》,此句作为末句,更是将其凄凉伤感之情烘托到了极致,,,本人也很喜欢这句吖~~~,祝福楼主,开心~~~。望楼主采纳哦~~~,感谢~~~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名

这是一首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词牌名叫《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现在被改编为一首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处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资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词作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 *** 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向东流。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谁写的啊?全诗是怎样的?_百度知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在归宋后的第三年所作,其中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这或许也是宋太宗下令毒死他的原因之一。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啥意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 问一个人到底有多少忧愁和烦恼,这些忧愁就像春天的江水一样,不停地向东奔流而去,无尽无休。以下是 这句诗表达了深重的愁绪,以春水向东流的形象比喻,展现了忧愁的连绵不断和无法遏制的状态。首先,“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为:问君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该句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人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将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该诗句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问君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该诗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

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意思为:人这一生要有多少忧愁呢,就好似无尽的江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应当是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诗原意为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诗人先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想要知道我有多少哀愁,就像这春水一样滚滚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十国李煜所创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整体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原文和翻译
《虞美人》原文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话译文: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意思是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是指诗人询问对方有多少愁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诗人用一条江河向东流去的比喻来形容愁苦的无穷无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烦恼和无奈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虞美人》,其中几多愁是指有多少哀愁,君是指我,全句的意思为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