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99年我国历史上几次典型的通货膨胀都是那些、分析成因及种类是什么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我们将比较分析几次通货膨胀的特点,以期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历次通货膨胀概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多次通货膨胀各有特点,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历次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段时期,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1979年、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后来我国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表现为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加剧。为了抑制高通胀,当时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现为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1987-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此期间,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物价的上涨和抢购风潮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突如其来的冲击面前,中央迅即做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于是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使用大力度的调整措施。
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猛与金融持续的混乱。有人形象地总结为 “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历次通货膨胀的特点
从以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通货膨胀的表现、治理措施等情况来看,其具有的特点为:
●通货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高速增长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在1980年以来增长率超过11%的年份里,通货膨胀都很严重。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
●历次通胀均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我国历次通胀都伴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二者总是相伴而来,如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70%;199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33%。
●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普遍上升。如1988年3月,上海调整了280种国民经济必需商品的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率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油等产品。物价急剧上涨,大米的价格几乎是一夜之间,从0.15元涨到0.8元,长涨了6倍。基本生活资料的快速上涨极大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防线,抢购风潮随之而来,所有的商店都在排队。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4年为止,我国共发生了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另一次是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14.8%。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总需求的扩张,也有成本推进因素,还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第一,总需求的扩张。首先,财政支出有扩张趋势。在我国,国家财政具有明显的公共财政功能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即使财政收入弥补不了财政支出,也要通过赤字财政或者发行国债的方式实现对经济较高的投入。财政支出的扩张造成政府需求始终存在扩张趋势。其次,企业投资需求扩张。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投资主体——国有企业不承担投资风险,不自负盈亏。由于借钱可以拖欠,甚至可以不还,造成企业投资需求膨胀。再次,银行信贷扩张。由于企业投资需求膨胀,导致银行信贷扩张,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
第二,生产资料、工资等成本推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所有价格均由市场供求决定,导致价格水平迅速上升。例如,在1993年,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另一方面,工资水平大幅增长。成本的升高,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三,结构性转换引发价格上涨。首先,工资攀比引发价格上涨。在体制转换时期,我国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等,效益好坏不等。但是由于工资攀比,致使各种企业的职工工资有趋同的现象。工资的攀比最终引发价格上涨。其次,产品结构转换引发物价上涨。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供给结构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造成某些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治理通货膨胀,我国主要采用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物价上涨率逐年回落。在抑制通货膨胀中,中国的经验是不宜“急刹车”,而是要“软着陆”。即不要使货币供给量一步降到希望的水平,而是要稳步地、逐步地降低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什么意思?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商场现代化》2011年4月(中旬刊)总第644期
流
通
论
坛
2008年的宏观经济如一场好莱坞大片,有太多的戏剧性变
化,上半年,压通胀,防过热,力保经济“又快又好”话音未落;
下半年,防紧缩,保增长,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雷厉风行。进人
2009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仍在衰退泥潭挣扎的时候,中国经济率
先复苏,但在局面
转好的同时,一些有远虑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担心扩张的货币
政策已埋下了通胀的种子(周其仁,2009)。2010年,汽油柴油涨
价,糖涨价,食用油涨价,一连串的涨价。2011年1月份我国CPI
上涨比率达到4.9%,2月份保持居高不下,反映通货膨胀已经影响
着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抑制通货膨胀也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
头戏。
一、我国此次通货膨胀的特点
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出现过的几次通胀相比,这次通货膨
胀有以下特点:
其一,全面性。这次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粮食和石油大幅度涨
价,而是以这两种基础产品为中心的大多数商品同时全面涨价。事
实表明,其中既有实体产品的涨价,又有虚拟产品的涨价。目前我
国面临粮价、油价、房价、股价、汇价五大价格问题,且纵横交
错、异常复杂。
其二,食品价格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价格涨
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
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
品类价格中,蔬菜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
10月份鲜菜价格的同比上涨率达到31%,鲜果价格的上涨率达到
17.7%。
其三,本次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从2008
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从2009年
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收
效甚微。玉石、文物、古董、字画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上
升。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全球化视角下的通胀变动机制: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是最
近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尤其是随着以中国为代表
的“金砖四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行列,世界经济格
局和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伴随着这些变化,全球化对各
国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也在不断地动态演进。全球化通
过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和工资抑制效应、增大全球总供给和形成主要
经济体低通胀目标偏好等渠道,压低了全球通胀水平,使得世界经
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这正是过去30年所发生的
情况。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分化,全球化对
通胀的作用方向逐步逆转。下面,我们将构建一个基于全球化视角
的逻辑框架。
世界经济逐步呈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过度消费增长模式与以
中国为代表的过度投资增长模式间的“二元”格局。在这种经济格
局下,美国政府、居民和企业借助现代金融制度安排,无节制地放
大消费需求,而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
以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为代价不断加快投资速度以谋求经济的快速
增长,两者相互强化,通胀压力随着正产出缺口的持续而开始日趋
加大。此外,又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
涨,因此,全球主要经济体均进入同步的通货膨胀上涨周期。作为
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且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的我
国,通胀更是具有鲜明的全球化特征。
2. 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动力来自于流动性过剩:按照货币学派
的观点,物价上涨是货币现象,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关于引
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从外部影响因素看,外汇流入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尤其在2000年以后增长进一步加快。
2009年4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额就已突破了2万亿美元,2010年已
经达到2.9万亿美元的新高值。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货币供
应量上升,进而引起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从内部影响因素看,我国近十年来货币发行量及增速,无论
是与国内同期GDP纵比还是与外国情况横比,都显示货币发行过
快,导致流动性过剩。十多年来,我国货币量和实体经济规模间的
距离在拉大,且这一状况自2009年开始加剧。从M2/GDP的比率也
可以看出,进入2000年后,该比率长期在150%-200%之间波动,
2010年更是接近200%,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这说明我国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伴随着巨量的货币扩张,且具后续
望采纳,谢谢
列车车次的旅客列车发展史
K135次快速列车为1999年10月1日中国铁路第二次大提速起新增的车次,但快速列车的等级多年以来有很大变化。目前快速列车一般全程停靠地级市和以上级别城市的中大站、特大站,95%以上为空调列车,最高速度为120km\/h。其中K1-K6998为跨局,K7001-K9998为管内。 各铁路局管内快速旅客列车车次范围: 哈尔滨局K7001—K7...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的特点
所以,在正式颁布实施以后虽然经过了1979年、l980年的两次修改,从总体上说还远远不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5、1982年宪法。l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在结构上,1982年宪法除序言外,分总纲...
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谢谢!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求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南韩、北韩、南朝、北朝有什么不同
1990年:朝鲜 980,韩国 6482, 朝鲜落后6倍以上; 2000年:朝鲜 130,韩国 8840, 朝鲜落后78倍; 2004年:朝鲜 86, 韩国 12431,朝鲜落后900倍。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
同性质的展会为什么在昆明叫做世博会而在沈阳叫做世园会?
1. 沈阳世园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博会之后在我国举行的第二次大型国际园艺博览会,与7年前的昆明世博会相比,沈阳世园会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昨天,经过一系列采访,记者揭开了沈阳世园会的九大优势,在这九大特优势中有些甚至创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之最。2. 比面积:占地面积世界最大。与占地面积2....
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在观念上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内容是什么?
在这19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发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业出现了历史上所没有过的高速度,其表现是:(1)在规模上,1997年广播电台发展到1363座;无线电视台发展到980座,有线电视台发展到1200座;同时还出现了相当多的经济电视台和500多家企业电视台;(2...
探险家的故事
合力进击匈奴 法显(约337年-422年)到达僧伽罗(今日斯里兰卡) 红胡子埃里克(950年-1003年)到达格陵兰 莱弗·艾瑞克森(980年-1020年)到达美洲大陆 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到达中国 伊本·白图泰(1304年-1368年)到达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马里等44多国家 郑和(1371年-1433年)多次到达东南亚、印度洋、东非等地区...
我国财政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
1998年中央银行共下调3次利率水平,1999年6月10日和2002年2月21日又下调2次利率水平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1.98%。第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灵活调控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4月首次开展公开市场业务,1998年恢复后,公开市场业务日益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1999年公开市场业务债券操作成交7076亿元,净投放...
纸币的举例
②参见拙文:《<宋史>交子起源析误》,《中国钱币》2002年第1期。三、宋孝宗管理会子的成功会子发行后即遇上宋金战争。政府用会子支付军费,而并无保证会子币值稳定的有效措施,贬值是不可避免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次年为隆兴元年(1163年)。隆兴二年宋金达成和议,孝宗即着手整顿会子。乾道二年(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