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其实没用过青龙偃月刀!他甚至根本没看过这种武器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写:刘张关桃园三结义后,得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赞助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

有了这些银两和镔铁,哥儿仨延请良匠打造趁手兵器。

刘备打造了双股剑,张飞打造了丈八点钢矛。

关羽打造的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虽然小说没有在这儿具体描绘这三种兵器的形状,但从名字可以想得到,刘备用的是剑,而剑是可以佩戴在腰间的,属于短兵器;张飞用的是矛,从名字看,其长有一丈八尺,属于长兵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嘛,从后面关羽夺关斩将、征战疆场的种种表现看,应该是长柄大刀,也属于长兵器。关帝庙里供奉的青龙偃月刀、戏曲舞台上关公手里挥舞的道具以及各种画谱、影视作品传递给人们的印象,关羽使用的的确是长柄大刀。

不过,小说家言和民间传说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

且看《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击杀袁绍大将颜良的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遂解白马围。」

这里面的一个「刺」字就透露出了关羽用的兵器不是刀。如果是刀,就应该是劈、砍、削、斩等动作,而不应用这个「刺」字。

从这一段文字来看,关羽应该是使用了以击刺为主的长矛将颜良刺倒在地,然后拔佩刀将其首级斩下回去请功。

那么,史书里有没有关羽使刀的纪录呢?有。

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什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 』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羽操刀起」这四个字,说明了关羽原是稳坐席间,看到鲁肃当场翻脸,心中吃惊,赶紧拔刀而起,将部下斥退。试想想看,关羽来益阳参加会议,如果像戏曲舞台上那样,扛着一把长柄大刀进入会场,太不合情理了。所以,这刀指的还是挎在腰间的佩刀。

事实上,非但扛长柄大刀参加会议不合时宜,在当时,骑着战马拎一把长柄大刀上战场也同样不是很适合。

原因很简单,长柄大刀需要双手并用,而骑将作战时必须空出一只手策马。

也就是说,骑将作战并不是像演义小说或是影视作品里描绘的那样双手持械上下挥舞,大战几十回合乃至几百回合。要知道,如果真放开了缰绳不对胯下的战马进行控制,马上的人非摔倒在地不可。实际上,「回合」一词原是表述兵车时代两军的战车互相冲锋一次的单位,只不过随着马镫的发明、骑将的出现,慢慢演引为骑将的交锋次数。

在战场上,除了双方骑兵策马互相发起冲锋对砍外,也有一种双方列好阵势后,各「出骑将较胜」的斗将方式。

《兵筹类要》中称:「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这种方式往往并不能影响战争结局,大多数时候是为了提升军中士气而展开。

多数情况下,单挑都是发生在两军对阵时,互相奈何不了对方,战争呈僵局状态,为了打击对方斗志,就有一方主将跃马出来向对方单挑。

其表现通常是这样:两名骑将互从远处朝对方策马发起冲锋,两马交合之时骤然出击,各自运用手里的家伙往对方身上招呼,等两马擦身而过,即完成一个回合的厮杀。

不难想像,两匹马本在高速奔跑,马上的骑将在两马交合之际突然一击是何等快若闪电,重如雷霆。

往往要完成这样的出击,骑将就必须一手策马,一手持兵器—而这兵器的首选,当然是长矛一类又尖又长主要用来刺击的利器了,这样,单手持矛的同时,往往还要用持矛的手臂夹紧长矛,利用长矛的长度和战马的速度及冲击力击杀敌人。

所以,在古代战场上,骑将的主要格斗兵器是长矛或长槊一类,当然,他们的腰间也会佩带有刀或剑作为辅助兵器。

查看一下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也会发现两汉三国并未出现长柄大刀。《中国兵器史稿》有说:「戟制最盛,矛次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都没有关于使用长柄大刀的记载,只有诸如「长戟百万」、 「载戟挟矛」的记述。出土文物中,也没有发现汉代长柄大刀。

因此,可以断言,关羽使用的应该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长矛。

至于关羽的刀,最早有文字纪录的是南朝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所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陶弘景的时代距离三国已三百多年,先不说这条记载的可信度,就算可信,则关羽铸造的两把刀也应该是短刀,毕竟一个人操作不了两把长柄大刀。

史书记载唐以前出现过长度最长的大刀,应该是南北朝时牛人陈安所用的大刀。《晋书》称:「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这刀,长七尺,和普通腰刀相比,够长了,但显然不能和长柄的丈八蛇矛相比。所以,陈安所用也不是长柄大刀。

而且,在唐代以前,中国战刀的刀型都是直刃。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初期的环首刀,到唐代的陌刀、横刀,都是如此。宋代以后,中国战刀的刀型才以曲刃为主,典型的如手刀、朴刀等。此类刀型是汉族人在同匈奴、鲜卑、契丹等西域民族交战或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像戏曲或者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长柄、曲刃的青龙偃月刀,关羽本人不但不能使用,而且连见都没见过。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志》中有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段记载里就有关于关羽武器的侧面介绍,先刺后斩,这就代表了关羽用的可能是矛,甚至用的是方天画戟的可能性都比青龙偃月刀大。这里只想说明关羽的武器不可能是刀,但这并不影响关羽在后世...

关羽的武器是什么?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通过这个“刺”字,很多人都认为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三国志*关羽传》并不曾记载关羽斩文丑〕。有专家考证出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在在三国时代还没有出现像青龙偃月刀一样的长柄大刀。

真实历史上的关羽什么样?
称为“关林”,他的庙宇,与孔庙一样,遍布中国。解释这一现象是费力的。统治者给他封爵加号,看中的是他的忠义,借以巩固统治。于是乎,这位生前并无丰功伟绩可资夸耀的凡夫俗子,死后却被神化为超越历史的战神甚至财神,最终脱胎换骨,成了三教九流都顶礼膜拜的道德楷模,人间神祗。

关羽被杀后,他的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落到谁的手中?
后来关兴在北伐中病逝,临死前他将青龙偃月刀传给了长子关统,关统没过多久也战死沙场,此那以后青龙偃月刀便下落不明。正史中的说法正史当中,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一种类似于矛的武器,从《三国志》中这一段记载我们能看出一二:“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

没有青龙刀和赤兔马的关羽,你能接受吗?
作为一件知名装备,关二爷用这把刀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说关羽和青龙刀已经达到“人刀合一”,密不可分的地步,但是当年关羽驰骋疆场时用的却不是青龙刀。青龙偃月刀仿品实物图 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

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兵器真的是青龙偃月刀吗?
肯定不是,青龙偃月刀在宋朝才出现 事实上,关羽是否用刀作战一直是个疑问,《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陈寿的一个“刺”让人有了诸多的疑问,如果是刀,应是“劈”“砍”等说法。 汉末时,虽已有骑马用刀作战者,但他们用的...

关羽当时用的青龙偃月刀实物还在吗
没有可靠史料记载关羽有把青龙偃月刀,而且以当时的冶炼锻造技术也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后人神化关羽就给他加了把青龙偃月刀咯,历史上他应该是拿长矛之类的吧

关羽使用的兵器的确是刀 但并非青龙偃月刀?
刀的前部有刀尖,非常锋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直刺。而第二种观点也有问题,即便青龙偃月刀出自唐代,但只能说明汉末三国时期关羽使用的并非这种刀,却不能确定关羽使用的兵器就一定不是刀。那么,汉末三国时期究竟有没有刀这种兵器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三国志典韦传》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一个记载:...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在不在?
不在,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在三国时代还没有出现象青龙偃月刀一样的长柄大刀。这种偃月刀出现在唐、宋时期,主要是用来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使用。主要用于外交、礼葬、加官进爵等大型礼仪活动时使用的礼器,观赏性高,显贵,但并不称手,不是战场以及武力相搏的兵器。同时,青龙...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三国演义里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万军从中杀颜良、株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其实历史上的关羽所使用的兵器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长矛。青龙偃月刀的刀型是属于弯刀类的,而此类刀型直到宋代前后才在中国出现。唐代以前,中国战刀的刀型是直刃刀。从汉代、三国、两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