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达到过阿赖耶识?又是谁提出来的阿赖耶识?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7
怎样可以达到过阿赖耶识?又是谁提出来的阿赖耶识?

种子也是空性的,但不是没有,也不是实有。

阿赖耶识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气,一种如意念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能藏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所藏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执藏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最早出于哪部著作,不是很确定,有资料说最早出现在>中

1、阿赖耶识众生皆本具有,没有什么达到不达到之说,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那就是佛的本性、真如,想到达佛境就要走成佛之路。 

2、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 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

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 

3、所谓的“种子”只是比喻之意,因为阿赖耶识可以将隐伏其中的种种因缘、经验、贪执等等变现成现在、未来的种种“万有”,非常类似人人皆知的植物种子,所以才被佛门诸贤圣用来说明阿赖耶识的“能藏”之性。

扩展资料

阿赖耶识却是佛法的根本识,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和它的阿赖耶性,众生也无法成佛。如果七识心王(七转识)没有和阿赖耶识在一起──没有阿赖耶识的现行识来配合运作──就不可能成就熏习的功德,就没有所熏的心体存在,一切善业、恶业、无记业的种子将会随熏随失,也就不可能有各人异于他人的七识心王的习性出现来运行。

而且婴儿熏习言语、动作等无记业也不可能成功,将会永远保持刚出生时的愚痴无智,将会永远保持在婴儿状态而不能作任何事,因为没有一个持种受熏的阿赖耶识故,而七识心王都不能执持任何种子故,如是正理已经略述于拙着《真实如来藏》中。



1、阿赖耶识众生皆本具有,没有什么达到不达到之说,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那就是佛的本性、真如,想到达佛境就要走成佛之路。 2、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 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 3、所谓的“种子”只是比喻之意,因为阿赖耶识可以将隐伏其中的种种因缘、经验、贪执等等变现成现在、未来的种种“万有”,非常类似人人皆知的植物种子,所以才被佛门诸贤圣用来说明阿赖耶识的“能藏”之性。

阿赖耶识又分种种习气阿赖耶识(第八识)和清净阿赖耶识(第九识如来藏),前者通过修持四无色定可以达到,但未超三界;后者通过修习大乘佛法可以证悟,超离轮回。这是佛陀和历代唯识祖师提出的。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等很多经文。

佛教中八识有那八个?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译ālaya-vijñāna),又译为阿梨耶识。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

小乘佛教的渊源由来?
它主要阐发“万法唯识”的理论,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阿赖耶识”(亦称第八识,藏识等)缘起,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再没有什么实体了,因此叫做“万法唯识”。公元七世纪后,印度佛教开始走向衰微,密教(后期大乘...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什么?第六识与第七识的区别在哪里?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 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 耳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

佛教八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之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那识,又叫污染识;8、 阿赖耶识。 在此八识中,有一个共同的心识,决定着前...

...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灵,有没有人或者神或者其它生灵能够...
二、人死后因为“六根(浅点说就是六种感觉器官或神经)——眼 耳必 舌身意”功能彻底丧失,所以“六识”确实也没有了,但“第七识 八识(阿赖耶识)”还存在,所以你也可以认为i灵魂存在。举个例子:植物人的六识跟死人一样,都丧失了,但有人过了n年后又恢复了。这就是 “第七识 八识(阿赖耶识即灵魂)”还...

三自性是读懂一切佛经的钥匙——吕新国
你的真正的自身就是你全部的所有的记忆、无始以来留在阿赖耶识里头、留在最深的意识里头的记忆,这是每个人的自性、本身、自身,其它的一会儿转成人,一会儿转成神仙……那都是假的、都是梦里的,根本没有那个身,你的真正的自身是你的心识,是你全部所有的记忆。这个自性是有的,这个三界唯有心的自性叫依他起性...

意识和阿赖耶识是什么样的关系
阿罗汉或者八地菩萨,第八识不再叫做“阿赖耶识”而改称“异熟识”;诸佛世尊的第八识不再叫做“异熟识”而改称“无垢识”并同时发起“大圆镜智”(若有人说“第九识”、“第十识”,是误会第八识的不同阶段,所以说“最多只有八个识”)。如《八识规矩颂》所说:“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到...

关于南宗禅的“自性”(读书札记两则)
“常人眼见色而着于色,乃至意对法而住于法;如果处处执着,时时执着,以至灵明本性,完全为六尘所蔽。反之,如果六根对六尘,过而不留;如镜照像,一无所执,便是无住功夫,就可转识成智,开显自性光明。”⑨ 禅宗与老、庄思想,有着一致的地方;都是主张了,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有所超越。 老子提出不为外物...

高僧教你如何用智慧回答不信佛的人求解答
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初地菩萨从极乐世界投胎到台湾农村?初地菩萨有什么神通?佛弟子修到能在空中飞翔能见佛形象是大成就吗?女尼开示: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佛教修行者入涅槃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佛教和外道、世间与出世间、小乘和大乘的差别如来藏究竟是什么?老梵:“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
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听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30) 什么叫做定法?佛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