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忆舍弟》赏析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写十句关于月亮的古诗。
释义: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2、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释义: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3、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
表达思念故乡的名句或诗句
【10.杜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君自...
试析杜甫诗歌“诗史”性论文
例如《秦州杂诗》、《月夜忆舍弟》、《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路六侍御人朝》、《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等,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在安史之乱中流离陇、蜀的苦难生活和感情,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写于安史动乱,流离陇、蜀时的杜甫诗歌表现了杜甫自己,也折射那个...
用月亮寄托思念恋人的诗句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
表达兄弟情感的诗句
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4、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出自:唐·杜甫《野望》。 译文: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5、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出自:唐·杜甫《得舍弟消息》。 译文:虽然兄弟情深,但是却漂泊...
杜甫的<<月夜>>写作背景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月是故乡明出自哪首诗句
《杜臆》:"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2.“月是故乡明” 上一句诗是什么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
关于借月思乡怀人的诗句和赏析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益 《行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漂泊在外,思乡的诗词
3、《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4、《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贪恋美景不想回家的诗句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益 《行舟》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