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全员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自然达到高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都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就在三年前,我接任了三年级语文课不久,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不会预习新课,每次上课,我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识字、读文的训练,既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又使学生产生依赖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冥思苦想,大胆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每天放学后的半小时办公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经过实践,我认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就学习《我爱故乡的酸枣树》一课,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范读引领,加强听读训练。
教师范读课文,向学生提出要求:边听老师读课文,边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在听读过程中,注上音节。听读完后,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也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听、读、问、查来达到识字的目的。学生扫清了拦路虎,再来读句子,读课文,就通顺的多了。
二、结合阅读,加强说话训练。
1、分段读文,练习说完整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了解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初步感知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练习说一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组成,从中你了解到哪些知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敢于大胆发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简练概括。
学生练习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酸枣树的哪几方面写的,再想一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故乡的酸枣树,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而且语言要完整,说话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课文抓住了酸枣树的……来写的,课文是按……的顺序写了故乡酸枣树的……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初步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或者读给同桌听。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以识字为主,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识字的准备工作呢?
首先,我在黑板上给学生做示范:先画一个田字格,在田字格中写上本课的一个生字,在生字的上方写上音节和音序,在生字的下方写上用生字组成的词语,至少要写两三个。
其次,引导学生练习口头说一说。说话的框架是:“睁”zhēng左右结构目字旁,睁眼,睁开,声母zh ,音序Z。学生以此字为例,按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余生字,并且练习说一说,说话的形式可以是自己说,也可以与同学互相说。
最后,同学间加强识字方法的交流,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因为是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指导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方法识记生字字形,教师只重点指导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
经过这样的指导,第二天上课,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学习生字,还是朗读课文,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酸枣树叶、花、果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且朗读的很有感情,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可是,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能经常在学校指导学生来完成课前预习,再说,只要一放学,孩子们的心就慌了,一心一意只想回家,哪有心思听你朗读课文、指导预习?后来,我观察到孩子们每天吃完午饭后就早早的来到学校,于是,我就想到利用中午的时间。为了能利用好这点时间,我跟学生进行一番沟通,孩子们也爽快地应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中午都是1:30到校,指导学生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孩子们也很配合,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样,既能有效利用在校时间,又解决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久,我的语文课堂上不再有太多的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暗自窃喜。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又加大了难度,提高了要求。俗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就以学习《最后一根火柴》为例来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大体步骤如下:
1、初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不再范读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尝试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出这些字的正确读音,或者是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我就巡回检查,重点指导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尽量多给予他们辅导。由于每个孩子都很认真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很快,不认识的字解决了,课文也读通读顺了。
2、再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用横线划出自己积累的词语,尤其是要划出生字词。当然,对于词语,孩子们并不是都能理解,如:“恶劣、深渊、激动不已、心领神会、遗憾、肆虐、骤然、裹挟、对峙、沐浴”这些词语,在学生提出不理解时,我就发动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自己练习选词说话,学会运用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找出长句难句,指导朗读。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比较饶口,想一下子读通读顺,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把文中难读的句子划出来,必要时,我就范读,并且把那些难读字的音节注在上面,反复拼读,力求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轮廓的了解。
4、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从读音、字形、组词到练习选词说话,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经过以上指导预习,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学的轻松,我教的自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自从我开始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后,孩子们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如今,这个班已经升入六年级,虽然由其他任课老师来担任语文教学,但每次在学校组织的年级测试中都名列前茅,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每每提到这个班,我都有一种自豪感,我也从中尝到了课前预习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带来的好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几年来,我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现在,我的课堂上会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抽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我按学生的不同,分好中差三个层次,各叫两三个学生进行识字、解词、读文和说话的检测,根据孩子们的具体表现,我再有重点的指导识字教学,并且当堂练写,当堂听写,当堂让学生自批、互批,力求当堂消化所学的生字词;接着,我会出示小黑板,强化生字词的识记,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有时,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还会让学生进行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利用导课时间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
总之,合理利用有效时间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既提高了预习的质量,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的先决条件
预习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很重要途径。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长期坚持就能更快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一般地说,预习的步骤可分为:
1、感知教材。预习数学时,主要是由“粗”到“细”,先将内容粗看一遍,对这节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细看文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细看这些内容时,就要理解数学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限制性条件,指出条件必要性;弄懂公式推导、定理、推论、的证明过程。
2、温习旧知。新旧知识间有必然的联系,学习新知必须以旧知为基础。预习时应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并自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提高预习的质量。
3、挖掘疑点。预习的目的之一是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的针对性、积极性。因此预习时要善于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而初步把握握重点。自觉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作一番思考,应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之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道数学题“已知实数a满足︳2011-a ︳+ a-2012 = a,求a-20112的值,其中就包括了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等知识内容,如果一看就无法解答便不假思索放手,而留待教师去解答(这一点在不少学生身上都存在),这样的“疑点”并没有去挖掘,只是找出而已,而应根据已有的知识先去分析,经过思索一番之后的仍然无结果便留下来……
4、尝试练习。预习了新知后,应主动选择一些习题练,练习验证预习效果和对新知领会掌握的程度的检验。应该注意的是不做有难度的习题,以书本上课后练习为重点。尝试练习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我检测,一方面巩固预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增强我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促进成绩的提高。通过练习,可以及时发现疑难以疑引思,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如有的习题做不出来,可再预习或留待上课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应强调的是应发扬勤学苦练的精神,消除“怕”字当头的思想。只有学中有练,练中有学,才能运用所学。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
它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教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预习数学,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形成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激发兴趣,乐于预习。
《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对学习的欲望。‛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⑴、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比如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几名‚预习小能手‛(或者‚预习小明星‛)。还可以让预习得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活动。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⑵、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比如,‚预习得真仔细!再多动一下脑筋,你都能当小老师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还可以让预习得好的同学在台体验上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并把预习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
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预习得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奖给他们‚智慧星‛,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
三、授之以渔,学会预习
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
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长方形周长》的预习内容安排:①、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和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②至少掌握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③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学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题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题就可以了,而第③题更高一个层次,主要是为学优生准备的。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① 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预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预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这样学生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 ③ 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比如预习《小数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与整数加减法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①看懂例题。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②总结算法。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在预习时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
少的过程。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进行讲解。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费用支出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四、及时评价,促进预习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及时地检查、评价和反馈。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检查后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以推动下次预习。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时,引入新课后我就向学生提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接下来我就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互助学习,即与组内同学分享预习的收获,一起讨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适时补充重难点知识,解决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个性发挥得充分,他们体会到了预习给他带来的荣耀,再也不把预习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五、常抓不懈,坚持预习
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要靠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得到巩固,使之定型。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积累起来,养成习惯。否则,一曝十寒,是不能养成好习惯的。
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路标,会成为学生一生快乐的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奖励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预习习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的再看课本上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三、课前预习要建立交流机制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读懂...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方法如下: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
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二、课内自主学习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
一、积极鼓励小学生,增加他们课前预习的数学的兴趣 每个小学生都有渴求数学知识的欲望,教师在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习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和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需要。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学完7的乘法口诀以后,可以对学生说:“我们学完7的乘法口诀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紧紧抓住“以学定教”的三个环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研究中,我们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主导环节”,同时抓好两头,“以学定教”,让学生“自能预习,自能上课,自能复习”。①学会预习。根据学科特点学会预习。如任教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
小学数学应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最后想一想,这个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子解决。对于一些实践类、操作类的知识,我们可以让他们提前准备教具,体验过程来进行预习。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与比较》时,我安排学生课前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要求学生留意察看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还让他们和妈妈一起整顿自己的书包、衣柜,让他们感觉分类的重要...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预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良好的预习习惯
告诉学生预习新的知识点的重要性,就好比去个地方,先要了解大概怎么走,免得耽误时间精力。且让预习的孩子亲自讲解预习带来的好处,让他带动大家的预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