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的历史功绩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梁思成的历史功绩和可贵的精神

梁思成( 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回国后,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APictorial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英文版)等。

梁思成,作为学者,是敢于为捍卫中国建筑空间文化尊严而冲锋陷阵的勇士。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与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们一起,引用近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对当时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勘测调研及归纳分析,为中国建筑的现代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北平解放前夕,他与夫人林徽因女士怀着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共同为即将攻打北京城的解放军标绘了重要文物建筑保护图。在建国初期,他不断撰文论述人民中国首都北京的建设策略与城建发展规划。他曾出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一片赤诚、废寝忘食地为新中国的北京城建设贡献着智慧。从北京的城市规划到北京新建筑的方案设计,从国徽的图案设计到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处点染着梁思成先生的心血。

然而,梁先生在历史文化底蕴之上追求真正的现代建筑创新的学术观点却始终被误解。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将对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制度的痛恨具体地发泄到了城市的古老建筑形态上,控诉前门牌楼是如何“夺去”劳动人民的宝贵生命、众人齐心协力拆毁“封建城墙”并希冀着借以敞开人民北京的胸怀去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未来。在这种民众情绪下的北京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将涤荡“封建制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追求进步与建设理想生活的行为标识。梁先生关于《北京———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的建议最终被当时的人们误读为对封建城市建筑形态的顽固。他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人们批判的靶子,成为“落后文化”的活道具。

处在那样的激情氛围中的梁思成先生同样被社会的风风火火感染着。他曾虔诚地反省过,不断地、谨慎地、认真地研究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与未来。他真诚地期望他与他的同事及他的学生们能够尽快找到中国现代建筑传承历史的发展道路。在一切都还未及实现时,沉溺于新建设激情中的人们已经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高唱“建设者之歌”了。这距梁思成先生提出建设北京古城墙环城公园的设想没有相差多少时日。梁思成站在被人们善良的愿望夷为平地的北京城墙残迹前,默默地流下了学者的眼泪。我们遗失的是祖先用几千年为我们沉淀提纯的灿烂文明的空间传承,我们竟用自己的手将这巨大的财富成斤成两地毁灭了。北京古老城市肌理开始在新建设的匆忙中被逐渐地肢解。作为学者,梁先生在之后的北京城市社会变迁中逐渐沉默,他的泪在当时的社会热情中孤独地飘逝了。这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永远的痛。

现在,在新北京的建设中,梁思成先生的那种“为后代保存传统建筑文化生命力而不能”的悲哀,正逐渐引起后人的不安,尽管尊重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迟到的觉醒。但,人们毕竟开始认真思考城市建筑文化的承上启下与继往开来,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发展是民族生存的硬道理。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软件”,任何一点程序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将我们一息尚存的文明古城的城市“硬件”摧毁于须臾。

在这百年的怀念中,如果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多些踏实的感悟,多些心思、耐得清平,好好研究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对民族、对城市、对建筑、对大家都好。我们能够真正给予那些为树立民族建筑文化纪念碑而默默奋斗的人士更多的关怀,让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研究不再是清贫与失落的代名词,我们的建设者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中国现代城市与建筑。

今天,历史发展的现实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梁先生当年建议的意义。人们在回顾着先生的点滴。可是,在历史、在怀念,甚至是在断想中将梁思成先生当成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其实都不如对中国城市与建筑多做些踏实的工作更能慰藉先生那本不该落下的泪水。

修订版的《新华词典》,终于有了关于梁思成先生的条目。虽然寥寥数语不能涵盖梁先生的成就与正直,但我们毕竟已经开始普及一种认识,一种对学术的正直性的认识。梁先生是在正直的寂寞中逝去的,却又在莫名的喧嚣中被各式各样的理由“怀念”着。纷乱和喧嚣是历史长河水面的浮萍,惟有真诚和正直才是支撑知识时代欣欣向荣的坚实支点。但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从纷乱和喧嚣中知道,曾经有一位建筑学家用他不懈的追求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在他在位期间是中国疆域领土面积最大的的时候,就算是现在中国领土的面积也和当时差的很远。
二、他的个人能力还很强,不只是在战斗能力上,他在参战的时候他的军队规模是非常非常大的,算的上是世界第一人,他带兵收服了许多的国家和民族,至今无人能比,可以说是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三、他不仅仅在打仗方面极其的出色,他为了给自己增加补给,还因此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运输体系。
四、他在作战方面的战略方法也是非常先进的,他看不上一般的作战方法,自己发明了一种作战方式,虽然有些大胆但是效果比普通的作战方式好多了。

五、他不满足那些刀刀箭箭,专门训练了一个炮兵部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规模的炮兵部队。
六、在他的统治下,他的朝代的百姓不只是只会种地的普通百姓,几乎每一个百姓都是会作战的。
七、他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功绩,跟他自己的品质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他对于自己的士兵都非常尊敬。
八、人们常说的半壁江山他真的做到了,他打下的江山几乎包括了半个世界,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大富豪。

九、人们对他的供奉直到现在还没有断过,他对于蒙古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十、他十几年的征战,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子孙遍布了世界各地,这也是一个奇迹。
成吉思汗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的人,他的出现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录
词条推荐
一分钟了解陈廷敬
78.7万 49"
陈廷敬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小于21克
陈廷敬(1638年[1]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谥文贞。

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文学成就
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8]

康熙字典
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其有《览〈皇亲文颖〉内大学士陈廷敬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故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风度》诗,诗题本身就对陈诗赞誉有加,诗更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诗豪”,则推崇之极矣。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又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可见陈廷敬诗赋的成就确实为康熙所赞赏。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于康熙六年(1667年)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
刘然《国朝诗乘》选陈廷敬诗二十九首,评曰:“台阁之诗,工为应酬,虽藻粉铺张而其中无有,亦坐其人胸中无识。……先生诸篇于沉博绝丽之余,寓感讽规切之意,长句片语,莫不称是。天人之相与,主臣之交孚,淋漓恺切,唯所欲言。要其忠孝蟠郁,蓄极而流,不可遏抑如此。诗乃为有为而作也!”
政治成就
陈廷敬生活在康熙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
钱币改革
在掌管户部期间,陈廷敬曾爬梳积弊,令钱法一清。他发现,当时一些奸商纷纷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基石,于是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采铜税,以增加铜源,杜绝毁钱铸铜的现象,这一举措无疑有利于维护币制稳定。
整治贪污
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吏治改革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陈廷敬从政五十三年间,历经二十八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9
选自百度百科

文学成就
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其有《览〈皇亲文颖〉内大学士陈廷敬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集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故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风度》诗,诗题本身就对陈诗赞誉有加,诗更云:“清新授紫毫”,“李杜本诗豪”,则推崇之极矣。陈廷敬逝世后康熙又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仍不忘怀念陈“世传诗赋重”。可见陈廷敬诗赋的成就确实为康熙所赞赏。他在京城任职期间,曾于康熙六年(1667年)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发起结诗社,参加者有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
刘然《国朝诗乘》选陈廷敬诗二十九首,评曰:“台阁之诗,工为应酬,虽藻粉铺张而其中无有,亦坐其人胸中无识。……先生诸篇于沉博绝丽之余,寓感讽规切之意,长句片语,莫不称是。天人之相与,主臣之交孚,淋漓恺切,唯所欲言。要其忠孝蟠郁,蓄极而流,不可遏抑如此。诗乃为有为而作也!”
政治成就
陈廷敬生活在康熙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
钱币改革
在掌管户部期间,陈廷敬曾爬梳积弊,令钱法一清。他发现,当时一些奸商纷纷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基石,于是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采铜税,以增加铜源,杜绝毁钱铸铜的现象,这一举措无疑有利于维护币制稳定。
整治贪污
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吏治改革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陈廷敬从政五十三年间,历经二十八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

陈廷敬的历史功绩

“太公(即陈昌期)退综家务,虽好施急病,而生业日饶。值 明季横流,寇盗充斥,乃出聚家资,率亲党筑土堡保聚,贼往 来不敢犯。后遂扩其堡为小城”(6)。陈廷敬为陈昌期之长子, 字子端,号说岩、午亭,赐谥号文贞,因籍贯泽州,故亦有以 “泽州”相称者。陈廷敬初名敬,自幼受到严格而系统教育, “读书迅目辄不忘”,其母口授毛诗及四子书,7 岁得明儒薛瑄 《读书录》,景慕不已,“遂立志以河津为师”,“九岁赋《牡丹 诗》,有‘欲使物皆春’句,识者以是知公后日必为名宰辅也。” 他小小年纪参加泽州会考,便得了个“童子第一”。

顺治十五年( 1658),陈敬中进士,改庶吉士,因是科馆 选有同名者,顺治帝特在其名上加“廷”字以相区别。顺治十日讲起居注官的职责,除了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之外,主 要是给皇帝讲解经史,切磋学问,所谓“侍从庭禁,朝夕进讲”(7 )。 正因为如此,陈廷敬开始成为与康熙朝夕相处的人。关于“经 筵讲官”,原是古代帝王研读经史时所设讲席,宋代称这种讲 席为“经筵”。每年春二月至端午,秋八月至冬至,逢单日选 翰林院学士入直,给皇帝讲读,间或咨询时政,非有特殊情况, 从不间断。入直的学士就称“经筵讲官”。清沿袭前制,也设 这一官职。经筵讲官与日讲起居注官的任务有同有异,经筵讲 官不记录皇帝言行,进讲有日期、时间规定,而且又可以由其 他大臣兼任,相同之处都是经常接近皇帝的官。按照当时的情 形,大臣入阁便不再侍从经筵。在陈廷敬之前,惟有文华殿大

八年( 1661),任职内秘书院检讨。该年, 8 岁的康熙继位。陈 学士张英入阁后仍兼任经筵讲官。张英、陈廷敬的学识都颇为 廷敬出入宫闱,其仕途履历几乎与康熙朝相始终。康熙八年 康熙所器重。据陈廷敬自己说:“先是为日讲官兼经筵讲官者

( 1669),陈廷敬迁国子监司业,次年又迁秘书院侍读。因内 八年,及迁职院部,去日讲,前后为经筵讲官又十年,自癸未 三院被撤,翰林院恢复,旋改为翰林院侍讲。清廷设日讲起居 直内阁仍兼,于今又七易年所矣!”(8)据此计算下来,陈廷敬任 注官,陈廷敬于康熙十一年(1672 )任此职。十四年(1675), 经筵讲官 25 年时间,他与康熙皇帝接触的时间之长和关系之 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十五年(1676),升内阁学士兼 近,是很少有人能比的。

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康熙十六年(1677),清廷设南书房, 南书房始建于康熙十六年( 1677)。康熙登极之后,原来

陈廷敬于次年入直,遂进入皇帝的核心班子。

此后,陈廷敬的晋升更快。康熙二十二年( 1683 ),迁礼 部侍郎,又调吏部侍郎,开始由文学侍从转为国家行政官员, 但仍兼经筵讲官。二十三年( 1684 ),擢陈廷敬为都察院左都 御史。二十五年(1686),迁工部尚书,次年调户部尚书,再 调吏部尚书。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因受其亲戚湖广巡抚张的内三院逐渐成为辅政大臣们结党营私、侵犯皇权的工具,所 以在翦除鳌拜之后,康熙就决定废除内三院,重建内阁和翰林 院,之后又设南书房。康熙设南书房的用意,是要为自己创设 一个机密决策核心,以便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皇权。因此,从表 面看来,入直南书房的翰林们的职责是讲经读史、编纂书籍以 及同皇帝唱和诗词,但实际上还承担着协助皇帝决策,参与机

汧贪污行贿案牵连,陈廷敬上疏请求回籍“养疴”。康熙知其 平素不徇私党,他人供词不免诽谤,乃令廷敬以原官解任,留 京负责修书事宜。二十九年( 1690 ),又被重新起用为左都御 史,旋任工部尚书。三十三年(1694),再授户部尚书。三十 八年( 1699)又调吏部尚书。四十一年( 1702),奉旨管理南 书房事务,实际上是南书房统领,成了参与机密的亲信大臣。

密要务以及起草上谕的任务。正如时人所说:“南书房在乾清 宫之西南,密尔宸扆。不仅如前代的秘书阁、集贤殿,入直者 止供文翰而已,诏召密勿,时被顾问,非崇班贵廪、上所亲信 者不得入”(9)。陈廷敬于康熙十七年(1678)入直南书房,标 志着他已经成了清廷核心班子的成员。至康熙四十一年

( 1702 ),陈廷敬再度奉命管理南书房事务(有的记载是“总

次年初,充任会试正考官,随即拜相,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兼 管”或“统领”南书房,实际在建制上南书房并无此类名称,

任吏部尚书、经筵讲官。康熙四十四年( 1705 ),扈从康熙南 巡,批阅文卷。康熙四十九年(1710),以耳疾乞休。次年, 又复召入直办事,直至五十一年( 1712),病逝于京师。

陈廷敬一生多次任礼、工、户、吏部侍郎、尚书以及左都 御史要职,直接参与和负责各种行政事务。特别是任户、吏部 尚书和左都御史,是掌握财政、人事和监察大权的官员,不仅 职务重要,而且任期很长,这充分说明陈廷敬是康熙朝的要臣、陈廷敬奉命管理,自然居南书房之首),这又标志着陈廷敬和 康熙亲密关系的进一步强化。

陈廷敬既然是康熙所信赖的老师、近臣,又是康熙所倚重 的要臣、重臣,因此,他在康熙盛世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是可 以推知的。

陈廷敬的为政思想促进了康熙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陈廷敬是儒学大家,程朱理学的造诣颇深。他任职数十重臣。而内阁大学士是清代“赍礼机务,表率百僚”的最高官 年,为政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儒家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员,被人称之为“宰辅”、“相国”。陈廷敬却前后任此职8 年, 的民本思想。

又进一步说明陈廷敬还不是任职期间很短的一般要臣,而是长 期直接辅佐康熙皇帝的重要大臣。

然而,陈廷敬与康熙的关系还不止于此,或者说陈廷敬的 上述任职,与他和康熙的关系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 的是陈廷敬充任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长期充任经筵讲 官和入直并管理南书房事务。担任这些职务,表明陈廷敬还是 康熙的老师、亲信。

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他阐述了“刑清政简”的执政要义。其 一对清政府来说要“修明政治”;其二要使百姓“休养生息”。他 说:“民之安与不安,视刑之清与不清,政之简与不简而已矣”, 故“刑清政简,王道之大端也”(10)。他还说:“国家之法,本以便 民,苟有利于民,即与国家无利,然当行之。”(11)他也曾正面提 出:“法久弊滋,所贵因时制宜,务在便民裕国 ( 12)。”总之,修明 政治的目的是为了“便民”、“安民”,为了百姓“休养生息”(13)。

康熙朝有才又得力的大臣有哪些?
1、 李光地:李光地生于明末,康熙九年进士,两年后授翰林院编修。由于在三藩之乱时,他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的赞许,很快升为侍读学士,又由于平定台湾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2、于成龙: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

陈姓历史名人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陈姓的名人
2、陈廷敬。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3、陈宏谋。陈宏谋(1696年—1771年), 中国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字汝咨,曾用名...

康熙皇帝的师傅都有哪些人
有陈廷敬、伍次友、熊赐履、南怀仁。陈廷敬,1639年至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

含“廷”字的名人名字有哪些?
陈廷敬——清代帝师,《康熙字典》总修官。原名陈敬,后改为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

康熙年间,康熙帝的帝师是谁?是位怎样的人物?
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彭而述(1605~1665)字子籛,河南邓州人,明末清初官吏、学者。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阳曲知县,母忧归。顺治初,英亲王徇湖广,荐为提学佥事,迁永州道参议。彭而述一生,生当明末清初动荡的历史时期,初仕于明,时短而不著;后仕于清...

历史上的陈氏名人
1、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

清朝一品官员有哪些
2、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1675年),...

谁知道康熙的老师是哪位?
康熙帝的汉族老师是陈庭敬! 山西阳城县的皇城相府---陈庭敬的府邸.陈庭敬是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 皇城相府建

康熙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2、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3、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